东亚一体化:从现在走向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摘要】东亚一体化一直是东亚有识之士讨论的课题。相对于20世纪来说,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上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前路依然是重重难题。本文在回顾当前东亚一体化成就的基础上,分析指出目前东亚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一体化的可行路线与当前争议,指出目前所面临的路线问题所在。
【关键词】东亚一体化进程困境东盟
近年来,东亚一体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1997年建立起“10+3”机制起,由东盟引导下的东亚国家一体化也开始迈出了向前的步伐。但是对于目前僵持不下的东亚局势来说,这些进展依然是微不足道的。如何促使东亚国家更好的进行整合?如何带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东亚一体化的困境,以此寻求一条切实的路径,使得东亚一体化能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以谋求东亚国家一体化的前景。
一、东亚一体化进程回顾
与欧盟的成立相同,东亚一体化的方式也是由局部带动整体,由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各方因素的限制,东亚一体化同样面临在整合阶段的重重阻碍。追溯这一进程,东南亚首先做出了一体化的尝试:1967年,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东盟成员国增至10 个。其间,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促成了东亚一体化的正式启动。这次始于泰国、波及全亚洲的危机暴露了东亚经济的脆弱性,也显示了东亚内部加强联合的必要性。因而成为东亚国家共同迎接挑战、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的重要契机。在东盟推动下,1997年12月,东盟10国与中、日、韩三国举行首脑会议,建立起“10+3”机制。这次会晤被普遍认为是东亚一体化的开端,是东亚一体化的初次实践。该机制现已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要框架之一。随着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东亚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包括“10+3”和“10+1”合作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后,1999 年的第三次“东盟+3”首脑会议达成了《关于东亚合作的共同声明》,展现了东亚合作的概貌,此次会议可称是东亚合作的一个重要转变。
2001年,根据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建议并经东亚各国领导人同意,由有志之士成立的东亚展望小组向“10+3”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提交了名为《迈向“东亚共同体”———和平、繁荣与发展的地区》的报告,正式提出了“东亚共同体”概念,并主张把建立“东亚共同体”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2002年,该小组正式发布《东亚小组最终报告》,就东亚区域合作提出了 17 项短期措施和 9 项中远期措施。2004 年 11 月 29 日在老挝万象落幕的“10 + 3”领导人会议明确了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并确立“东亚共同体”为“10 +3”合作的长远目标。除了“10+3”、“10+1”、“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逐渐成为长效机制外,东亚各国决定召开东亚峰会,使其成为体现东亚地区整体意识的新机制。2005年12月,首届东亚峰会在吉隆坡召开,参会国包括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还有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此后,东亚峰会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机制定期举行,并成为东亚国家与区域外国家进行对话、协调、合作的新平台。以此为标志,东亚合作向开放性迈出了大胆的一步。2009年9月,时任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一上台便在外交上提出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就包括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1
二、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东亚一体化迟迟无法推进到更高阶段,有来自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来自外部的挑战,这些都是东亚一体化要面对的难题。
(一)从一体化内部来看,制约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东亚一体化领导权归属合理性
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担任了推动东亚一体化的主要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东盟在东亚一体化的领导权所属问题,各国基本达成共识。但是作为众多综合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联盟,东盟是否能很好地完成领导担当的任务呢?能否在东亚各个国家中作为轴心,完成一体化的整合,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合作,是对于东盟,也是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一项难题。
首先,这样的困境在于东盟的构成力量薄弱。作为一个经济体,东盟只在东亚地区占有了很小一部分比重,力量的脆弱性,尤其是经济力量的脆弱性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明显的体现出来。彼时的东盟,因为难以应对庞大的经济危机,不得不由东亚大国、甚至是西方大国出面挽救。危机过后,中国与日本因其丰富的外汇储备和对受害国的援助,使中日在“清迈协议”的有关地区安排中先声夺人,东盟更多的作为受援国,威信与领导地位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同时,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外交领域明争暗斗,两国之间的较量同样也是对于东亚一体化主导权的争夺,两国竞争对于东盟领导地位的压力不言而喻。
另外,东盟在处理亚太安全秩序问题的经验非常不足,几乎是束手无策。目前东亚现有的安全机制倚靠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为代表的泛亚太合作安全机
1方长平,东亚一体化与中国的东亚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2期
制,其核心是东盟领导下的“不干预内政原则”,目的在于阻止大国损害自身利益。但地区冲突频繁出现、突发问题此起彼伏时,东盟地区论坛则无可奈何。一直以来,ARF的反应能力和行动能力都反应出了其不具备担当维护亚洲地区安全、促进发展的效应能力,而这也恰恰说明了东盟在东亚安全体系下领导的力不从心。
最后,作为东亚一体化的很大障碍,来源于中日关系的不可调和。两国在历史矛盾上的偏见,无法在短期解决。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存在甚至猖狂,造成了中日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非但不能缓解,反而不断扩大。这一难题的解决,相信会和“法德和解”一样,成为东亚一体化的极大推动力,但是目前,我们依然在这一问题上无从下手。
2.东亚一体化制度的建立
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许多国家普遍不愿意接受制度性的区域一体化,这就对于东亚一体化的路径造成了巨大的分歧:是形成一个宽松的联合体,还是形成一个紧密的联合?
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东亚国家普遍不愿意将自己置于条约的管辖之下,而缺乏一种相对紧密的联合,恰恰是东亚国家难以密切沟通协调合作、形成较强凝聚力的原因。同样,由于东亚作为文明的发源地,关于政治统治秩序和政治哲学的多样性使得各国之间难以调和,制度的敏感性牵涉到更多关于主权的问题,无法在某种一体化制度之下委曲求全,这些都深深影响着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形成。而从经济联合的角度往下,尽管“东亚合作的最优途径应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是其他”2,亚太经合组织无疑不受到各方利益的牵制,这为东亚合作的自主性带来了非常多的隐患。
(二)从一体化的外部来看,美国无疑是限制住东亚一体化的步伐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远东国家的战略意义对于美国都举足轻重。而美国为了保持其在东亚国家的利益与影响,一直以经济上的合作方式牵涉东亚一体化进程。
从军事上,东亚地区拥有众多美国的追随者,因此东亚各个国家高度重视与美国的关系,认为美国是东亚冲突的可靠保障。日韩两国是美国在东亚地区最亲密的盟友,东亚各国也在各个程度上都与美国有军事合作,甚至是军事同盟关系。所以,为了保持在东亚战略与东亚事务上持续优势,一直以来,美国都乐于在东亚的军事问题上不断插手,使得东亚国家无法形成一股自己的力量。
从经济上来看,美国是东亚各国最大的海外市场,有些国家对美出口甚至到了占GDP的20%以上。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对东亚经济的稳定也一直具有很大影响。“美元的汇率波动就直接影响东亚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出口,一旦出问题,引起金融动荡,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就是东亚”。3
从政治上来看,美国从二战结束,就着手于插手东亚事务。无论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是对日本的扶植政策,都显示了美国在东亚战略地位争夺的决心。美国处心积虑的要在近几年提出“重返亚太”的口号,也是为了在这一地区上找
2韩彩珍,东亚一体化的困境:路径之争[J],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5期
3孙加韬,东亚一体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方向[J],中国与东亚经济合作,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