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散染料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分散染料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国家染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10021) 沈日炯
1 概述
分散染料主要是用于聚酯纤维染色的一类染料,是染料行业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产品品种多,分布面广,在印染行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涤棉、涤毛混纺织物的普及以及分散染料原染料的大量出口,使我国分散染料的产量、品种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浙江纺织、印染业的迅速崛起,分散染料的生产正在向浙江、江苏集中并正在向大规模方向发展。仅浙江绍兴、萧山、上虞地区分散染料的生产企业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分散染料的产量则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目前分散染料产量达万吨甚至几万吨的生产企业都集中在浙江绍兴、萧山一带,这些大、中型新兴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集团,有的已通过ISO 9002质量体系认证。这些企业基本上左右着我国分散染料的市场,他们的产品质量影响着我国分散染料的产品质量状况。
目前国外尚没有相应的分散染料标准,但从与国外实物质量的对比来看,我国分散染料的部分品种如分散蓝E-4R、分散红FB、分散红S-5BL等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都赶上或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近几年国外大量进口分散染料的原染料也可以看出,我国部分分散染料的质量水平已经过关。但由于后加工处理技术落后,加上有的企业不注重质量管理和控制,使我国分散染料产品质量不稳定。从国家几次监督抽查结果可以看出,分散染料的主要质量问题是部分企业的产品在色光、强度、分散性和扩散性能等方面与标准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而这些指标差距与染料的后加工、处理以及质量管理和控制、执行标准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散染料分别于1989年、1991年和1993年进行过国家监督抽查。1989年抽样合格率为81.8%。1991年抽样合格率为90%。1993年抽样合格率为100%。也就是说1993年以前分散染料的产品质量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为了了解目前分散染料的产品质量状况,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第一季度对分散染料中较大的品种分散深蓝S-3BG (分散深蓝H-GL)、分散艳蓝E-4R(分散蓝2BLN)、分散红E-4B(分散红3B)、分散红S-R(分散大红S-BWFL)、分散红S-5BL(分散红玉S-2GFL)、分散红FB(200%)、分散大红S-3GL、分散金黄E-3RL(分散黄RGFL)、分散橙S-4R L(分散黄棕S-2R FL)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涉及28个企业的89个样品。经检验合格企业14个,企业合格率为50%;合格样品68个,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为76.4%。
这次抽查涉及分散染料产品产量(1998年计)7.6万吨,产品产量合格率为80.1%,产品产值合格率为81.1%。
2 从抽查检验结果分析我国分散染料的质量状况
1999年1季度监督抽查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辽宁、山东等8个省及直辖市,抽查覆盖了主要分散染料生产基地的主要生产企业,覆盖面较广,抽查结果基本反映了我国分散染料行业目前的质量状况。
抽查结果表明,分散染料质量水平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同1993年抽查结果相比下降了23.6个百分点。此次抽查的9个分散染料品种中,除分散大红S-3GL外,其余8个产品的不合格品都占有一定比例。尤为严重的
3
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 1999年第9期
是分散金黄E-3RL(分散黄R GFL),抽查7个企业的7个样品,不合格的就有5个,占此产品抽查数的71.4%,且不合格项目大都是染料的主要指标:强度、分散性、和上色率。而分散红E-4B、分散红S-R、分散蓝S-3BG,虽经几次抽查、整改,仍有部分企业的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如分散红E-4B,此次抽查10个企业的10个样品,不合格3个;分散大红S-R 抽查11个样品,不合格4个,不合格产品仍占30%左右。
从抽查考核的项次来看,共出现不合格项次43次,其中重缺陷项22次,占不合格项次的51.2%。轻缺陷项主要是水分指标不合格出现21次,水分最高的达14.9%(标准要求小于或等于6%),超过了1倍多,虽然此次抽查方案规定有一项轻缺陷项次不作为判定不合格的依据,但水分严重脱标应引起各企业的重视。
从22次重缺陷项的项目来看,色光、强度不合格10项,扩散性能不合格1项,上色率不合格4项,分散性不合格6项,高温分散稳定性不合格1项,这些重缺陷项都是染料产品的重要指标。色光、强度直接反映了染料的质量水平;分散性、上色率、高温分散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染料在纤维上的染色性能。上色率低,染料的利用率则低,染料染色成本就会增加。而分散性、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低,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扩散分布到纤维上,给下一步染料应用带来困难。所以抽查结果说明部分分散染料仍存在着较严重的质量问题。
3 分散染料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3.1 个别企业不重视管理,质量体系不健全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分散染料生产企业大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染料生产发展很快。但与此同时,染料行业的国有企业与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沉重的人员、经济负担和固定的销售模式,使一些技术力量较强、人员素质较高、设备齐全、质量可靠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陷于减产、转产、停产、破产的境地。而大量乡镇、个体企业却纷纷上马,尤其在浙江、江苏等地分散染料的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相当一部分企业从搞印染、助剂转而生产分散染料。他们之中不乏一批管理较好,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但也有一批企业单纯追求利润,在原料采购、成品加工、质量检验等重要环节中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随意降低标准要求。有的缺乏相应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有的企业甚至入库产品连标签都没有,只是在包装桶上做记号,这种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3.2 不正当的市场竞争
有的企业不是以提高产品质量去进行市场竞争,而是通过抬高或降低强度,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进行市场竞争。抽查中发现某些企业以低强度、低价格或提高强度来争取用户,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此次抽查21个不合格产品中,强度不合格的就有8个,占不合格产品数的38.1%。
3.3 单纯追求利润,放松后加工控制和助剂的选择
分散染料生产中助剂的选择、后加工的控制对染料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在抽查中发现部分染料生产厂为了单纯追求利润,使用价格低廉的助剂,由于这些助剂性能不稳定,对加工后的染料产品性能尤其是对分散性、扩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及上色率有较大影响。此次抽查的21个不合格样品中,扩散性能、分散性、上色率和高温分散稳定性等不合格项次达57.1%。另外,由于后加工技术落后,再加上有些企业对质量把关不严也是造成这些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重要原因。3.4 不严格执行标准,产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控制
分散染料标准大都是国家、行业的推荐
4化工标准化与质量监督 199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