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900030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
3. 课程目的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 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5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4.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64,学分为4.
5. 建议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高等数学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计划学时:1
基本要求: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
计划学时:3
基本要求:
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教学重点及难点:
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基本内容:
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3.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4.空白实验和对照实验。
5.分别分析与系统分析
6.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7.第一组阳离子分析(盐酸组 Ag+、Hg22+、Pb2+)
8. 第二组阳离子分析
9.第三组阳离子分析
10.第四组阳离子分析
11.第五组阳离子分析
12.阴离子分析特性与初步实验
13.阴离子的分别鉴定
14.了解阴离子的分析特点。
15.掌握阴离子分析的初步实验内容与方法,主要鉴定反应进行分别鉴定的方法。
16.试样的物理观测和准备。
17.初步实验
18.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及分析概要
19.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及分析概要
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计划学时:8
基本要求:
1.掌握误差和偏差的意和表示方法,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与关系。
2.掌握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3.掌握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4. 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用算规则。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区别和减免
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联系与表示方法
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数据处理和有效数字的保留、修约及运算规则。
基本内容:
1.误差及其来源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2.准确度和精密度
误差与准确度、偏差与精密度、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可逆值的取舍
4.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5.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6. 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P26:1;7;10;11;12;P26:2;10;16;17;20;25;27;29。
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
计划学时:3
基本要求:
1.了解滴定度分析法的特点和类别。
2.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3.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和浓度表示,并能熟练地运用滴定分析中基本的定量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基本内容:
1.滴定分析的实质和方法
滴定分析的特点、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滴定分析的方法和方式2.滴定分析过程
被测溶液、标准溶液、滴定指示剂、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村定
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基准物质、浓度的标定及计算
思考题:P26:18;19;20;21;P27:12;14;16;19;21。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计划学时:12
基本要求:
1.掌握酸碱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方法(近似式和最简式)。
2.掌握酸碱滴定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重点掌握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既掌握化学计量点及±0.1%准确度(滴定突跃),pH值计算。
3.掌握酸碱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与选择原则。
4.掌握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多元酸碱能否被分步滴定的判据。
5.掌握几种常见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了解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的概念。
6.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质子条件式的写法及根据质子条件式计算水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各类酸 ( 碱 ) 溶液中[H+] 的计算及其滴定可能性的判据;化学计量点 pH 和突跃范围 pH 值的计算 , 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基本内容:
1.酸碱平衡中各型体的分布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酸的浓度与酸度、酸度对各型体分布的影响
2.酸碱平衡中pH的计算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可以酸碱反应得失质子总数相等,直接写出质子条件);强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一元弱酸(碱)溶液的计算;多元弱酸(碱)溶液pH的计算;两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