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思想性格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红楼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体现了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全书出场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血肉饱满、个性鲜明、重点描写的有三十多个,有些虽然出场说几句话,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像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王熙凤 思想 性格特征 浅析

曹雪芹在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结构上打破传统的写法。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红楼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体现了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全书出场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血肉饱满、个性鲜明、重点描写的有三十多个,有些虽然出场说几句话,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像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如写凤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写丫环媳妇们的簇拥,表现她的威势;细写她的衣着打扮,表现她的雍容华贵;写她的语言、举动,表现她的老于世故。先给读者一个基本印象,然后通过“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调包计”等情节逐步刻画出她性格中的阴险、毒辣、残忍、贪婪、虚伪的特点,把凤辣子的形象塑造的十分丰满、生动。

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追求自由、“不通世务”、“伯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派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贾宝玉活脱脱一个混事魔王。口含通灵宝玉的绛洞花神,对大观园里的大大小小的姐妹、丫鬟、嬷嬷都是疼爱有加。 这也是他招人喜欢的一大原因。说贾宝玉是“混事魔王”自是书中的言语,可他的确拥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不同于世俗的凡夫俗子。 曹雪芹正是把他自己化身为这么一个有点反叛精神的人物,在一个封建大家庭中慢慢成长。其中自有他的少爷脾气!比如在第八回的“枫露茶”事件,一向对女子疼爱有家的绛洞花神也会迁怒于李嬷嬷。但总体来说,这个原本就是女娲补天遗漏下的一块灵石,在尝够了人间的种种是是非非,见过了宁荣两府的兴盛与衰败,却依旧能潇洒地挥衣而去,离开这纷繁复杂的人世。这也正应示着曹雪芹自己非同一般的作为。贾宝玉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 “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 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纯洁,和宝玉一样,憎恨繁文缛节,从不逼宝玉做不愿意做的事。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雍正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林黛玉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与林黛玉的性格,都存在着A、B两面。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圆滑世故”;但骨子里,她却实在是一个耿介孤高又愤世嫉俗的女子!在小说里,每至关键时刻,真正敢于坚持个性,以至于给家长们留下诸如“忌讳”、“离格”、“不祥”之类负面印象的,几乎总是宝钗;从客观能力上看,宝钗显然比黛玉更善于处世,更善于解决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但从主观意愿上看,黛玉对各种世俗利益、名位的关注和向往,却又远远强过于宝钗。史湘云别有一种风流妩媚,如娇花临水般独立在十二钗中间,给人一种林下风致与清秀之气。她的思想与感情似乎都缺了点深刻老道,然而正是这种稚嫩纯真使她显得空灵透脱、胸无纤尘,赢得了书中人物与读者的普遍好感。她的出场总是给人们带来欢乐,而她的命运却与十二钗中其他人物一样的悲惨。曹雪芹是抱着一腔同情与赞赏的态度来写她

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思想性格浅析

张玉梅

M A S T E R35

的,又将这同情与赞赏留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一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意义,显然比不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甚至也比不上王熙凤那样丰富与深刻,而她的性格所显示的魅力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薛宝钗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所代表的正是当时那股没落腐朽的封建势力,她同王熙凤、王夫人、贾政一样,认为封建道德,封建礼教是天经地义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人子者,必须显身立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以光宗耀祖;她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约束自己,规劝同辈姐妹。这就是说,她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可以在王熙凤、王夫人、贾政身上找到共同点,她所代表的正是这些人的“完整的特殊世界”,但是她又不完全与王熙凤、王夫人和贾政相同,而是有其自身的独自特点的。从地位上说,她是封建大家庭中的一个未婚女子,她应避居深闺,洁身自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性格上说,她雍容大度“罕言寡语”“随分从时”,凡事三思而后行;从思想上说,她对封建礼教虔诚地信仰,表里如一,乃至忘掉了自身;从容貌咊?才能上说,她聪明美丽、吟诗作对、针黹女红都超群绝伦。因而作为薛宝钗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是“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其有冷淡的态度、形诸声色;可喜的人也未见其亲密之情,形诸声色。”她心地“善良”,善于“体贴”人,“帮助”人;她心胸开朗、能容人,对尖刻奚落的语言,不做计较。具有这种雍容大度大家闺秀的“美德”,因而才深得封建家长的欢心。贾母称赞她,把她早已视为心中得意的孙媳。她聪明美丽,有文学素养和渊博的知识、她在众姐妹中堪称为一朵丰满而又娇媚的牡丹花。她的美丽和丰满,也曾引起宝玉的爱慕,她的才学,也曾使李纨感叹,称赞她的诗“含蓄深厚”,她的针线竟使袭人钦佩叹服。她的体贴帮助,深为湘云感激。这一切可以说是她的个性把。

曹雪芹通过描写抄检大观园表现贾氏三姐妹的不同性格,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性格各异,显而易见;善于在对比中刻画人物,同中有异,性格更加鲜明。如平儿和袭人,黛玉和妙玉她们在性格上都有相同处,又有差别。作者写出了她们性格的细微区别,在这种不知不觉地对照中使她们的个性更加鲜明和不可混淆;善于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也增强了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和真实程度。环境描写方面善于通过环境来展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志趣,烘托和强化人物个性。

参考文献:

[清]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张玉梅: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

摘 要:《论语》中讲到:君子由于具有“仁、义、礼、信”、“博学多才”“与人和而不同”等本质特征,其人格魅力体现于真、善、美的统一之中,而《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关键词:君子 道德观 诚信 公平 奥林匹克

一、君子的人格体现

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善。善的本质在于守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根本内核,是一种道德信念。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真。首先,真就是真理智慧。在儒家思想中,追求真理智慧不仅只是一种认识能力的获得,而且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德。这种人格品德是君子必须具有的。“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智是君子所必须具有的三项基本品德之一。君子必须具有智,不智就会到处碰壁,就不足以称君子。何为“智”?其一,知人。知人即需要知道人的一切习性心里,认清自己、理解别人。其二,知仁、知信、知礼、知义。智是德性得以成立的理性基础,缺少了智的品德,其他的德性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不能牢固地确立起来。其三,知是非。如果君子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足以称为智。君子人格魅力体现于美。首先,“里仁为美”的内在美。即君子具有内在的仁爱之心为美。其次,“文质彬彬”的外在美。文雅礼貌的语言,彬彬有礼的举止,常可给人以美的印象。最后,内外和谐的中庸之美。在儒家的思想中,“和谐”的词意常用“中庸”来表达。中庸和谐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则,君子正是以中庸和谐之美体现出了自己的人格之美。

《论语》与《体育颂》

——君子之道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中西呼应

赵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