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摘要: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社会理论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他的成就开创了比较社会学、理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指出了理性对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为社会学奉献终生的必然,他系统的阐释了东西方宗教伦理差异对于社会现代性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其学术成就之宏大精深,影响之深远,在社会学界乃至整个世界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上都是空前绝后的。

他用毕生的努力,集智慧于对社会学的研究之中,致力于推动人类的社会进步之上。

关键字:韦伯理想类型
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叫做“理解的社会学”。

他指出,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根据韦伯的这个定义,我们认为,韦伯把“人类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韦伯从研究中认为个人赋予社会行动的那种意义,主要是指个人的主观意义和主观价值及目的,而不是所谓“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他所讲的社会行动是一种意向性行动。

主要包括行动者本人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行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就是,行动是以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期望的那个人的行动为目标。

因此,行动的目标指向性是指向外。

这样,个体的行动就体现了社会交往的性质。

一,韦伯的家庭和社会背景
在1864年4月21日,马克斯·韦伯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埃尔富特市。

他的父亲是出身于威斯特伐利亚纺织业实业家兼批发商家庭的一位法学家,后来成为柏林市议会议员。

韦伯的母亲是一位很有文化修养、热衷于宗教和社会问题的妇女。

她在1919年去世,她对她的儿子影响很深,使他对宗教具有炽热的感情。

青年时代的韦伯在他的父母亲的客厅里结识了当时知识界和政界的许多杰出人士,如狄尔泰、莫姆森、聚贝尔、特赖奇克和卡普等人。

1882年,18岁的韦伯考入海德堡大学,在法学院接受高等教育。

他同时攻读历史、经济、哲学和神学,并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辩论会。

在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三个学期之后,韦伯在斯特拉斯堡服了一年兵役,先是普通士兵,后来晋升为军官。

他为曾经担任过帝国军队的军官一直引以为荣。

1884年进入柏林大学和格丁根大学继续深造。

1889年在柏林获法学博士学位。

论文题目是《中世纪商业企业史》。

同年,开始学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登记为开业律师。

1890年再次参加法学考试。

应“社会政治联盟”的要求开始调查东普鲁士农民的境况。

1892年提出关于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的报告。

1893年与玛丽安妮·施尼特格尔结婚。

1891年《罗马农业史及其对公法和私法的意义》发表。

这篇论文以及他和莫姆森教授进行的答辩使他获得了教授资格,在柏林大学谋得了一个教席。

从此,韦伯开始他的大学教授生涯。

1894年担任弗里堡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发表论文《东德意志农业劳动者境况演变的趋势》。

1895年去苏格兰和爱尔兰旅行。

开始在弗里堡大学授课。

第一次讲授的内容是:《民族国家和经济政策》。

1896年韦伯应聘去海德堡大学任教,接替克尼斯教授退休后留下的教席。

发表论文《古代文明衰退的社会原因》。

1904年去美国参加在圣路易斯举行的社会科学大会。

新大陆给他的印象极为深刻。

他在大会上作关于资本主义和德国农村社会的报告。

同年,《耶稣教伦
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第一部分及《社会科学和政治中认识的客观性》发表。

1905年俄国的革命俄国的革命使韦伯对沙俄帝国面临的问题发生兴趣。

为了阅读俄文原著,他开始学习俄语。

《耶稣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第二部分出版。

在后来的几年中,他不断参与政治和社会的实际研究工作,并且同当时的很多有影响的人一起发表了多篇的论文和著作。

德国投降后,他是前往凡尔赛签署和约的德国代表团的一名专家。

发表论文:《论社会和经济学中价值哲学的中立性的意义》。

1919年应聘去慕尼黑大学任教,接替布伦塔诺教授的工作。

在1919至1920年间讲授的是普通经济学史。

后成书,于1924年出版。

韦伯支持共和国,但并不热情。

他参与慕尼黑的库尔特·埃斯纳的革命专政,是魏玛宪法起草委员长员会的成员之一。

继续编写《经济和社会》一书。

该书的最初几个章节于1919年秋付印,但全书未能完成。

1920年6月14日,韦伯在慕尼黑逝世。

1922年玛丽安妮·韦伯出版《经济和社会》一书。

1925年和1956年又出版经过增补的新版本。

在韦伯去世后,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他的遗孀和学生们整理并发表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对其整个人生价值给予了绝对的肯定。

二,韦伯研究的社会行动的特征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社会行动,而社会行动又包含着各种动机和情感的意向性行动以及价值取向性行动。

因此,他认为,人们选择何种目标,委身于何种价值完全取决于个人主观的情感。

因此,人们的社会行动是受价值支配的。

价值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影响研究者对题材的选择。

这是因为,研究者总是最为关注他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研究者本人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他的选择,这是时代的目标,也是时代所固有的兴趣。

另一方面,价值关系只表明我们的研究者应当从“价值”的维度来选取主题,但是在后面的研究中,研究者又必须保持价值中立。

也就是说,研究者一旦选定了研究题材,就绝不可以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研究方式上去,或者强加到对经验材料的解释中去。

此时,他必须遵循材料的指引,走向事实判断和逻辑判断,而不管这个结论对自己有利还是不利。

这样,就实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中立的有机统一。

总结起来,社会行动的特征如下:
(1)社会行动的理解性。

韦伯认为,由于社会行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意向性,因此,也只有把人的行动与他的价值、意义等观念联系在一起才是可理解的。

所以,所谓寻求意义,就是寻求“理解”,于是韦伯区分了两种社会学的理解方式:一是从确定性角度来看,理解的确定性包括科学的方法以及重新体验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也就是逻辑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数学的方法;而重新体验的方法就是个体体验其意义的方法。

但是,韦伯后来又讲,这种方法固然很重要但不是全部,因为“要理解恺撒,自身不必成为恺撒。

”二是从操作类型视角来看,理解的确定性包括观察性理解和解释性理解。

观察性理解,就是对某个社会行动的直接观察就可以理解其意义;而解释性理解则是根据动机来把握行动者赋予行动的意义。

(2)社会行动的因果性说明。

理解的社会学不仅要理解行动的主观意义,而且还应当说明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如何决定人们的行动。

也就是说,还应当从因果关系上去说明这些现象。

他认为,因果关系不是整体决定整体,也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部分对部分的关系;组成社会总体因素很多,要找到全部确定的因果关系非常不可能;因果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双向的、多重的。

(4)社会行动的类型性
根据帕森斯对韦伯的理解,社会行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的行动类型。

一是传统型行动。

这是对习惯正当性状态的期望;二是价值合理性行动,这是对伦理、美学、宗教等终极价值正当性的信念;三是情感型行动。

它来源于情感正当性的信念;四是目标合理性行动。

主要是对法律正当性状态的期望。

三,学术界对韦伯的评价以及其主要作品
学术界对其在社会学界、管理学界、历史学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贡献评价很高。

美国社会学家科瑟对韦伯的学术渊源和成就赞誉说:“韦伯的头脑容量大得惊人,影响他思想的因素多种多样。

他不是哲学家,但在大学读书时就熟悉大多数古典哲学体系。

他不是神学家,但他的著作表明他广泛阅读过神学书籍。

作为经济史学家,他几乎读遍了这个领域以及经济理论的一切著作。

他具有第一流的法律头脑,对法律的历史和原理了如指掌。

他对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东方社会的历史具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当然,他专心研读过当时所有重要的社会学论著,就连那时还鲜为人知的弗洛伊德的著作也为他所熟悉。

哈佛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休斯曾经指出,韦伯的脑袋是一个能够容纳多种矛盾思想的神经系统。

总的看来,韦伯既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个学术上的民主主义者;既是一个不受传统宗教观念束缚的自由学者,又是一个对宗教传统抱有浓厚兴趣的社会学家;既是一个批判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又是一个十分敬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思想家。

韦伯的主要著作围绕于社会学的宗教和政治研究领域上,但他也对经济学领域作出极大的贡献。

他的知名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韦伯在这本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研究开始于名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文,并且继续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的社会学》、《古犹太教》里进行探索。

他对于其它宗教的研究则由于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断,使他无法继续在《古犹太教》之后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计划中对于诗篇、塔木德犹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研究。

他所完成的那三个主要研究都关注于宗教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社会阶层与宗教理想间的关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独特特征。

他的目标是为了找出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

他希望专注于研究并解释西方文化特殊之处,依据韦伯的看法,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只不过是探索一个阶段的变革,亦即那些让西方文明突出于其它文明之外的重要特征,所以从对韦伯的整体的认识上,从家庭背景和他的社会背景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追求真理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是前人为之奋斗留下的理论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社会学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