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衡

————————————————————————————————作者:————————————————————————————————日期:

例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衡-中学数学论文

例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衡

——“7的乘法口诀”两次作课及感悟

文/衡长娣姜成爱

【摘要】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发生于学生身上,但取决于教师(和学习同伴)身上,所以教师指导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这个发展区域的大小。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实效性

7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分段教学中第二段的第一课。教学策略主要是发挥学生已有的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积极迁移,自主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和编制。学生经历“观察、推理、尝试、操作、交流、记忆和欣赏”等数学活动,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因此,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并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记忆口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次教学片段

师:(出示7个三角形拼成的帆船图)数一数,一只帆船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生1:7个。

师:拼两只这样的帆船要用几个三角形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2:我是用7+7=14算的。

生3:我是用二七十四算的。

师:(电脑出示完整的表格)那么拼3只、4只、5只、6只、7只帆船又分别要

多少个三角形,你会算吗?把你算的结果填在课本第70页的表格里。(生独立填表,师巡视)

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问:3只帆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么算的?

生4:3只帆船用了21个三角形,14+7=21。

生5:4只帆船用了28个三角形。21+7=28。(指名学生依次往下说)

生6(插嘴):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师(笑了笑):哦,你都会用乘法口诀算了。

师:观察一下,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7:我发现每一次都加7。

师引导:同意吗?拼一只帆船用7个三角形,就是几个7?(生:1个7)两只帆船用14个三角形,是几个7?

生齐:2个7。

师:21是几个7相加?28呢?……(学生很顺利地接下去):21是3个7相加,28是4个7相加……

师:如果我们今天要学习乘法口诀,猜猜看将要学习几的乘法口诀?

生(毫不费力地):7的乘法口诀。

师:对。小朋友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自己先想一想,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表格中的一列数。

指名说编了哪几句口诀。(学生说,师板贴)

找规律记忆口诀,练习拓展。(略)

反思

如何编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并没有不顾学生的经验基础,一味地按部就班地逐

句编制,既枯燥,又费时,而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1~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和几个7迭加是多少的鲜明结果,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编制7的乘法口诀。

然而,从课堂生成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并不是一张白纸,整个学生群体中少数比较优秀的学生已经知道了7的乘法口诀,并且已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如生3:我是用二七十四算的;生6(插嘴):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但遗憾的是教师根本无视学生己有的知识基础,对于生3的回答,教师未置可否,对生6的插嘴,更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真是可惜!其实,何止是生3、生6,从学生自主填课本第62页的表格这一环节中,我们就发现有不少学生并没有用几个7连加的方法,而是直接用了7的乘法口诀算出得数的。感悟1.课堂教学不能充当学生发展的尾巴

片段一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经历几个7迭加是多少的过程,接着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说“1个7是7,2个7相加是14,3个7相加是21……”,最后才让学生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提出“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表格中的一列数”这样的要求以体现教师是照顾了学生的差异。

2.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水平

学生在学习某一项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各种经历,形成了对事物形形色色的看法,养成了一套独有的思维方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其教学结果必然是:学生学得被动,毫无激情,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把教师给的正确的认识跑掉了,教师采取的补救措施就是让学生做反复机械的大量练习。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如果能把学生原来的想法显现出来,与正确的认识“碰撞”,再放入学生的脑中,

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这种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3.提供适当的支架,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在“最近发展区”内,“跳”的高度和质量有赖于教师搭建的“脚手架”。所谓“脚手架”,就是教师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帮助学生从现有能力提高一步的支持形式,如教师暗示、提示,相关任务的模拟、示范、分解,凭借这些辅助“设施”,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如后一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你觉得表格中的这列数和数字几有关?”“先猜一猜7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给学生以提示,然后“放”手让学生编写口诀,并提出“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说给同桌听一听,再将课本上的口诀填写完整。”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合作交流,保证了学习活动是个体劳动与群体支持的有机结合。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应能力得以发展。在我看来,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不一定需要借助教师的帮助,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有时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在学生向较高水平发展时,教师决不可以包办代替、我行我素,应该“静下心来倾听”,适时调整教学预案,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麻彦坤.维果茨基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