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创新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集成创新的理论源泉与理论模型
集成思想体现了系统思想的指导, 但它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也是紧密相关的。自从美籍
收稿日期: ; 修订日期: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 江辉 ( , 男 (汉) , 浙江杭州人, 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研。 ! % , ) # " & !)
万方数据 陈劲 ( , 男 (汉) , 浙江余姚人, 浙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 博士。 ! % , -年)
・D E・
科
研
管
理
E " " "年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后, 许多学者沿着熊彼特思路重构经济理论, 使创新 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完善。 迪隆 (# ) 、 多西 (# ) 、 厄特贝克 () ! " 年代中期以后, $ % % & ’ & ( $ * * + , ) 等人则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组织、 决策行为、 学习能力与营销以及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 . / 0 1 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指出提高技术创新效果的关键在于合理处理好上述各种要素的 匹配关系, 发挥协同作用。在这一阶段, 技术创新管理的内部要素集成思想已经逐渐明朗。 在创新理论中, 更高层次的集成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由分化走向融合的趋势是在创新进 化论提出后出现的。 美国学者纳尔逊 (2 ) 和温特 (5 ) 在生物进化理 ! "年代, 3 4 + % ( & ’ 3 6 $ ’ * + , 论的启示和借鉴下, 通过对创新过程的机理的深入研究, 创立了创新进化论这一独特新颖的 理论分支, 它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 使得人们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又开始向熊 彼特的初始定义回归, 即认为创新是一个系统总体的概念, 它包括生产、 经营、 管理、 组织等 方面的内容。当然, 这种整合性的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定义回复, 而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的 一种更高层次的统一。此后, 许多学者如弗里曼 (7 ) 、 多西等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了技 , + + 8 / ’ 术、 组织、 制度、 管理、 文化的综合性创新研究, 从而促使创新管理的集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集成的思想和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与国外的情形一样, 我国在对技术创新的案例研究中也逐渐发现到, 在技术创新中各 种要素的集成是保证技术创新效果的重要条件。我国著名的技术创新专家傅家骥、 许庆瑞 等人对于影响创新结果的因素、 机理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从中得出了不少蕴含集 成思想的研究成果,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集成管理研究的内涵, 其中, 许庆瑞指导陈劲完成的 “企业创新系统” 的研究, 是集成创新管理的雏形。中国人民大学李宝山教授等人通过在国 家教委人文社科 “九五” 规划项目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的成果, 完成了 《集成管理9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 一书的中对集成、 集成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并认为, 集成从管理角度来说是指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 即在各要素的结合过程中, 注入创造性的 思维。也就是说, 要素仅仅是一般性地结合在一起并不能称为集成, 只有当要素经过主动的 优化, 选择搭配, 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 相 互优势互补、 匹配的有机体, 这样的过程才称为集成。 《? 》 一书, 提出了技术集成的 : ; ; <年美国的 = / , 0 & > / ’ ( $ * $发表了 + 0 @ ’ & % & ’ * + , / * $ & ’ A B> A 概念, 对计算机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 ( ) 认为 “通过组织 / , 0 &> / ’ ( $ * $ : ; ; < 过程把好的资源、 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称为技术集成, 它为提高 2C# 的性能提 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因为 “一个产品概念的形成需要选择一个可行而有效的技术途径来把 它转化为现实,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技术的备选应该根据技术应用背景的复杂需求进行仔细 地评价和选择。一个产品的完整概念也不是简单地诞生于某个个人的想法, 而是一个有效 组织过程的结果, 简单地说, 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选择不能依靠一个或者两个科学家的智力 或知识, 作出成功的技 术 产 品 需 要 系 统 化 的 知 识 创 造 和 应 用” = / , 0 &> / ’ ( $ * $提 出 了 管 理 2C# 的两种模型。他认为 2C# 的传统本质是研究活动和开发活动明显区分的前提是通 过一个技术的转化过程联结的, 而基于集成的研发活动是通过集成的方法联结的 (如图: ) 。
集成手段来达到快速形成创新机制。
图7 集成创新分析框架
8 9 ! 技术集成层面 技术集成需要多种分支技术的融合, 技术集成开发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 抓 住产品的市场特性, 同时引进已有的成熟技术或参照技术资料进行学习, 依据Fra Baidu bibliotek品的特性, 使各项分支技术在产品中高度融合, 在短时间内进行集成开发, 以最快的时间领先进入市 场, 充分获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手段和方法。图!表述了企业技术集成的过程, 构成了企 业集成创新的技术集成层面。 体现技术集成的主要指标可分为: 技术系统匹配度、 技术系统冗余度、 技术系统中自有 核心技术、 对世界领先水平产品的技术选择水平、 与同行业比的成本水平、 产品主要功能与 辅助功能所占比例等。
第$ !卷 第&期 $ " " "年 %月
科 研 管 理 1 2 3 4 5 2 46 4 7 4 8 9 2 :; 8 5 8 4 = 4 5 > <
, ? @ A + $ ! B @ + & , $ " " " 1 4 + C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 -・
科
研
管
理
$ , , ,年
图! 集成创新的技术集成层面
! " # " # 技术系统匹配度 技术系统匹配度是指产品的各分支技术在结合后是否互相冲突和矛盾, 是否发挥了整 体的应有功能, 特别是有无发挥出最大的功能。 ! " # " $ 技术系统冗余度 技术系统冗余度是指技术系统内各分支技术集成后可放弃的技术所占的比例, 其中可 放弃的技术针对最终产品来说, 包括对产品产生负效果的技术、 不产生任何功能的技术或可 以用其它简单技术代替的分支技术等。任何一个产品无论从纵向相比还是从横向相比都不 是完美而无懈可击的, 因而产品的技术系统冗余度是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前期产品而言, 也是 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而言, 同样也是相对于产品用户的用途而言。技术系统冗余度 的逐步减少说明了产品的成熟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对产品技术系统冗余度的检验, 将可能 促进产品技术系统内部的分支技术的进步, 和产品整体性能的提高。 ! " # " ! 技术系统中自有核心技术 企业自有核心技术是指企业依靠自身力量, 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而获得的来源于 企业内部的技术突破。要完成一项技术创新, 所需要的各项分支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有 关键性的核心技术, 也有辅助性外围技术, 而针对一个复杂的技术产品更是如此。因而对于 一个企业来言, 其技术产品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要进行独立研究开发所有的分支技术, 只要企 业拥有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 掌握了它的原理, 其技术创新就是成功的。当然拥有产品相关 的核心技术越多,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越强。美国% & ’ ( )公司在计算机处理器方面可谓是 拥有自有核心技术的典范。从 # , 到 * + , 年自主开发推出世界上第一块微处理器 % & ’ ( ) , , , 后来又相继推出% 、 、 及至 # # * * !年推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列, * * 年推出风靡全球的 0 到现在的 0 该公司始 ( & ’ 1 2 3 微处理器, ( & ’ 1 2 3 !、 0 ( & ’ 1 2 3 "微处理器, 终掌握着最先进的、 其他公司无法破译的计算机微处理器的关键技术, 确保了% & ’ ( )公司在 国际微处理器市场中的霸主地位。 ! " # " - 对世界领先水平产品的技术选择水平 研究表明, 任何一项创新, 包括根本性的重大创新, 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的生产技术,
集成创新: 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江辉!,陈劲$
(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杭州 ’ ) ! $ ( ! " " $ ) 摘要: 本文在汲取众多的企业管理理论精华的基础上, 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集成创新的战略模 式, 补充了企业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中战略模式应用的缺憾。理论的建立来源于企业管理研究 人员对企业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的管理理论基础, 同时还来源于国际和国内的企业在实际 运作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经验、 思路。本文以企业内部运转的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整个分析框架, 分别对技术集成、 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整个分析框架的综合研究, 提出了 集成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集成; 技术创新;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万方数据 ! " # " 4 与同行业比的成本水平
都会尽可能多地利用已有的或成熟的技术成就 (方新, ) 。 # * * .
第 ;期
江
辉等: 集成创新: 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 ;・
“与同行业比的成本水平” 指标体现了企业在技术开发、 生产制造和经营中具体的经济 效果的好坏, 直接反映企业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 " # " $ 产品主要功能与辅助功能所占比例 一项复杂的产品最终达到的效果即功能, 肯定是多种多样, 但这中间也分为主要功能与 辅助功能。而产品的功能实现实际上在产品的概念形成中已经构思完成。根据经验或常 识, 去掉一些显然不存在的组合或关联, 对剩下的组合进行分析、 试验、 比较, 从中找出最佳 的组合方案。创新并非需要全部创新, 或全都是的, 只要能从现有的各种品质中, 发现某种 新的关联, 进行重新组合, 而且这种组合又是可行的, 这本身就是创新。 ! " # 知识集成层面 在野中郁次郎所述的个体知识变为群体知识的螺旋上升过程中, 企业实际已逐渐形成 自身的知识库, 这也就我们在本章中所要论述的集成创新的知识集成层面。建立企业的知 识库就是把企业现有的知识分门别类, 进行加工和提炼, 形成企业有系统、 不断发展的知识 资产 (王书贵等, ) 。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它就无法跃进, 无法成 # % % % 功。 社会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 高度交互作用的社会环境。不管何处, 只要知识和知识相联 系, 新的结合将自发产生, 直至产生更多的知识。知识的激活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完全自然 的, 极精彩的 (& , ) 。今天的企业知识集成尤为重要。 ’ ( ) *+ , , ’ ’ # % % 体现知识集成的主要指标可分为: “.” 型人才充足度、 有先期项目经验的项目人员数占 项目人员总数比、 技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多技术开发项目年限、 技术文档充足度、 技术 文档使用程度、 项目正式研讨的每月频度、 非正式研讨的种类等。 型人才充足度 ! " / " # “.” 型人才,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专业技术, 还具有其他多个方面的宽广的知识基 所谓的 “.” 础, 即他本人构成了深度与广度充分集成的 “.” 字。0 《. * ( 1 23 * ) 4 5 6 5在他的 ’ 1 7 ) 2 , 2 ) 6 ’ : 8 93 》 一书中, 描述了企业对 “.” 型人才的要求, 也给出了企业 “.” 型人才充足度的具体测 ( * 6 5 2 ) 8 算值。他认为一个成功的技术集成团体的 “.” 型人才必须达到至少; < =。他还认为员工要 有经常参与从产品概念开发到制造的所有主要项目阶段的工作经验。因而, 企业不仅要善 于吸引 “.” 型人才, 还要善于培养 “.” 型人才。要尽量让员工们经历不同的工作锻炼, 让他 们完成不同的任务, 促使他们成为多面手。 ! " / " / 有先期项目经验的项目人员数占项目人员总数比 企业集成团队的工作是基于企业前后保持延续的产品流和全体员工相互紧密结合的经 验基础之上 (0 , ) 。企业通过不断地变换员工的工作岗位, 使得有参与项目 * ( 1 2 3 * ) 4 5 6 5 # % % > 经验的企业员工数不断增加, 这将增加知识集成的另一项指标 “有先期项目经验的项目人员 数占项目人员总数比” 。0 他认为企业中有先 * ( 1 2 3 * ) 4 5 6 5也给出了这项指标的具体测定值, 期项目经验的项目人员数占项目人员总数比至少应为 ! 企业的技术集成能力才能成为 < =, 优秀。 ! " / " ! 技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多技术开发项目年限 他是企 0 * ( 1 2 3 * ) 4 5 6 5认为技术专家是企业中有着最深厚和最宽广的知识基础的一员, 业项目的领头人, 而不是处于次要地位的顾问角色。他认为技术带头人或项目负责人的多 技术开发项目年限必须至少有# <年的经验。
D 集成创新的体系设计
本文引入企业内部运转的三个组成部分构成整个分析框架: 技术集成层面、 知识集成层
万方数据 面、 组织集成层面 (见图E ) , 借此来说明企业内部的集成创新的过程, 分析企业是如何利用
第 "期
江
辉等: 集成创新: 一类新的创新模式
・! !・
图! "#$ 管理的两种模型 来源: , 《/ 》 , % & ’ ( ) * & + , . 0 ( 1 + ) 2 ) * + . 0 ’ & . ) + ! 5 5 6 3 4 3
! 引言
人类就要跨入新的千年之时, 世界经济正在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转移, 人类社会将进 入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 ! 世纪将是人类全面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 新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的世纪 (路甬祥, ) 。因而, 中国的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如何生存、 壮 ! % % 大, 恐怕唯有走依靠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道路, 才能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这个时代。 而事实上我国现有产业所面临的形势已非常严峻, 突出表现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低, 甚至逐年下降 (惠永正等, ) 。移动通信产品、 集成电路、 计算机软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 % % 不到! / 。其中民族工业的程控交换机不过 $ 移动通信产品及集成电路还不到 ’ " 0 左右, 绝大部分产业根本 ! " 0。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的技术竞争实力相当薄弱, 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而更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相距太大, 尤其是自主 创新能力相当薄弱。 历史证明,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从模仿到创新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引进、 模仿和 相关的技术学习仅仅只是量变的过程, 如何到达进入自主创新的阶段的质变点, 通过何种手 段和方法到达, 已成为国家、 企业极度关注的焦点。基于这些思考, 本文提出针对企业技术 发展战略的集成创新模式, 探索构建初步的集成创新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