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纸模型的RC改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飞机纸模型的RC改造
作者:
来源:《航空模型》2012年第09期
2011年7月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安全着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

笔者对航天飞机的退役颇感遗憾,十分怀念其震撼的发射场景(图1),于是产生了制作一架模型航天飞机的想法。

首先,在网上找到国外一家航空航天器纸模型网站
(/gallery_models_real.html),里面有很多模型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图纸,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纸模型的图纸较简单,适合进行RC改造。

“哥伦比亚”号的机舱长18m,能装载36吨货物,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

它是美国第一架正式服役的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执行代号为STS-1的飞行任务,标志着NASA太空运输系统计划(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正式实施。

一、设计构想
首先确定使用何种形式的动力。

若将涵道风扇发动机置于机身内,因机身前端没有进气口,效率极低;若在3个尾喷管内各装一个小型涵道风扇发动机,成本又太高;若用前拉式螺旋桨形式,模型像真度大减。

最后笔者决定采用大桨径螺旋桨后推方式。

根据以往做KT板机的经验,模型翼展控制在60~80cm,用普通动力配置即可实现飞行,且易操控。

二、图纸的处理
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原图纸,重新紧密编排各零部件,以节省空间。

放大图纸尺寸,使模型的翼展为65cm,图纸尺寸则设置为90cm×129.82cm(图2)。

最后将图纸交付广告店喷绘成KT板写真膜。

三、工具及设备
工具及材料:美工刀、直尺、透明胶带、KT板、泡沫快干胶、桐木片、废旧雨伞钢丝、3cm机轮、废旧泡沫板、2mm和3mm碳纤杆等。

设备:2212无刷电机、1047电动桨、30A电调、2200mAh电池、2个9g舵机。

四、制作过程
1.机体
首先将机舱处的2块写真膜粘在KT板上,接缝处叠粘宽约1cm的空白写真膜,以防弯曲KT板时崩裂,在背面用硬物划出均匀的折痕(图3)。

然后比照图纸裁切机舱隔板(图4)。

需注意的是,机舱内的隔板,边缘要比两端的隔板少5mm(扣除机舱KT板的5mm厚度)。

两端隔板及机舱边缘都削出45°斜角,以增加二者的粘接面积(图5)。

接下来裁剪机腹及机翼写真膜,贴在KT板上(图6)。

机翼由上下两部分KT板组成,分别削薄前、后缘处的KT板(图7),并在翼根处需弯折的地方开出90°V形槽。

其它零部件也一并裁下粘好(图8)。

裁剪机头写真膜,粘在KT板上后,在背面划出放射状折痕。

原图纸中,鼻锥部位折好后过大,所以适当削去一部分。

将机头KT板弯曲成形,并在所有接缝处用泡沫胶粘牢(图9),用透明胶带封口。

机尾部件根据真机形状在KT板背面划线后弯折(图10)。

面与面间的弯折需根据角度在背面开出相应V形槽后再操作(图11)。

将垂尾前、后缘的KT板削薄后粘合(图12),以形成双凸翼型并在根部粘接一根直径2mm的碳纤杆,用来将垂尾固定在机身上(图13,笔者安装后发现选用的碳纤杆偏细,建议使用更粗的碳纤杆)。

弯折尾喷口前,在其内侧划出折线并用记号笔涂黑(图14),以增加像真度。

因为两侧的姿态调整喷口直径较小,所以将KT板削薄至约2mm厚后再弯折。

在机尾相应处开出大小合适的孔,涂胶后粘牢尾喷口(图15)。

航天飞机模型的主要部件完成后,假组起来查看效果(图16),确认各部件无误,再安装设备。

2.动力系统
“哥伦比亚”号模型依靠后推螺旋桨提供动力。

由于机尾安装有喷口等物,不便安装电机,因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电机座:在木质电机座4个卡槽中粘上木条(图17),再将木条与PVC塑料管固定并涂黑(图18)。

电机导线穿过PVC管与机身内的电调相连。

设置PVC管呈约5°的上推角后,用热熔胶与机尾KT板及前端隔板粘牢(图19)。

3.起落架
与真正的航天飞机垂直发射不同,这架模型是滑跑起飞的,设计制作起落架时不能完全模仿真机,要适当加长:滑跑时模型抬头约30°,螺旋桨不触地即可。

后起落架的安装位置也很重要(图20):若过于靠前,重心不在3个支架范围内,模型平放时机尾会触地;若过于靠后,起飞时需要大幅拉杆才能使模型抬头,螺旋桨容易触地损坏,甚至根本无法拉起升空。

此外,前起落架钢丝要略长于后面主起落架,使模型有一定的正停机角(图21)。

起落架用钢丝和桐木片制作。

从废旧雨伞上拆下直径2mm的钢丝,折成图22所示形状后,夹在3片2mm厚的桐木片之间。

在中间的桐木片上挖出固定钢丝的凹槽,用502胶水将它们粘牢。

起落架钢丝穿过机翼KT板后,用泡沫胶粘牢桐木基座与机翼KT板(图23)。

在机翼中部另粘接一根直径3mm的碳纤杆,以增加强度。

前起落架基座只粘在KT板上难以抵御降落时的冲击,因此还在机头内部粘了一些泡沫板(图24),以挡住基座防止脱落。

前起安装好后,粘接机头和机身,并用宽透明胶带封口以防裂开。

4.电子设备
2个9g舵机用来控制副翼,夹在机翼的2片KT板间。

安装时,另在舵机上端粘贴了一片KT板,使其与机翼上下2片KT板都能接触到(图25)。

舵机装好后,从翼根开始向边缘过渡,粘合机翼上、下面。

粘好机翼后,舵机除部分摇臂和连杆外,全部埋入其中。

副翼也由上、下2部分KT板粘合而成(粘合前削薄后缘处的KT板,粘合后将前缘削出30°斜角,以使舵面灵活偏转)。

最后用透明胶带做铰链,连接机翼与副翼(图26)。

连杆使用直径2mm碳纤杆加工,在其两端用细线捆扎Z形钢丝连接舵角和摇臂,并点502胶水粘牢。

钢丝还要折出V字形,使其调节连杆长度(图27)。

动力电池的安装位置取决于重心。

电池舱用2mm厚木片和大块泡沫块制作(较大的泡沫块可增加粘接面积):现在木片上捆扎魔术扎带,用来固定动力电池;再将木片粘在泡沫块上,用透明胶带捆扎牢固,最后将泡沫块粘接在机舱内上(图28)。

在机腹上开出大小合适的舱口,用透明胶带做铰链,以方便装取电池(图29)。

至此,“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制作完成(图30、图31)。

五、试飞及感受
“哥伦比亚”号在中上油门便可顺利起飞,高速平飞也较平稳,横滚的速度很快。

但降落时,这架模型对油门控制要求较高,过大模型姿态变化剧烈,而过小模型又会很快减速甚至失速,需认真操纵、仔细体会要领。

此外在起降阶段,模型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也不太好。

笔者分析可能是舵面的行程设置过大,模型过于灵敏。

若重新设计这架模型,笔者会尝试在机翼上设置4个舵面进行控制:外侧2舵面作副翼,内侧2舵面作为升降舵。

在之后的一次飞行中,螺旋桨不慎触地损坏,因手头没有合适的10寸桨,笔者只好暂用8寸桨代替。

结果飞行时,即使油门推到最大,推力也严重不足。

笔者分析很可能是所选桨径太小,前方气流几乎都被机尾遮挡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