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急症处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此外尚可出现皮疹、瘙痒、腹痛、呕吐、腹泻等。
抢救程序
1.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2—0.5ml,此
剂量可每15—20分钟重复注射,肾上腺素亦可静注,剂量

1

2
m
l

2.脱离过敏原,结扎注射部位近端肢体或对发生过敏的注
射部位采用封闭治疗(0.00596肾上腺素2~5ml封闭注射)。
输液反应的抢救方案:
1、吸氧。
2、静注地塞米松10-15mg(小儿0.5-1mg/kg/次)或氢 化可的松100mg(小儿5-15mg/kg/次)。
3、肌注苯海拉明20-40mg(小儿0.5-1mg/kg/次)或非 那根25mg(小儿0.5-1mg/kg/次)。
4、肌注复方氨基比林2ml(小儿0.5ml/kg/次)。 5、如果出现肢端发凉或皮肤苍白,可肌注或静注654-
2、症状 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 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 (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
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
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 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 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 (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针管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 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 管腔与大气相通。
2针5mg(小儿0.5-1mg/kg/次),SBP<90mmHg时快 速补液同时静注654-2针10mg。由于输液反应不是速 发型变态反应,慎用肾上腺素,但如果输液反应并 血压急速下降时用肾上腺素0.5-1mg皮下注射。
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 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 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四、空气栓塞
治疗,特别是抗休克治疗和维护呼吸道通畅。
输液反应的症状及抢救
输液反应的主要常见症状: 1、发热反应(最多见,占90%以上); 2、心力衰竭、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一、发热反应
1、原因 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
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 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 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 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 (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 盖被或给热水袋)。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 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 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三、静脉炎
1、原因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 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 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 部静脉感染。
2、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 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
1、原因 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 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 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 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 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 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临床表现
1.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某些药品或食物、
蜂类叮咬等)5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
最常见受累组织是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其次是胃肠



尿



2.症状: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断加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出
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
弱,血压下降,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
3.苯海拉明或异丙嗪50mg肌注。
4.地塞米松5~10mg静注,继之以氢化可的松200—400mg



抢救程序
5.氨茶碱静滴,剂量5mg/kg。
6.抗休克治疗:吸氧、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



7.注意头高脚底位,维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几点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的基本步骤,在抢救中应
强调两点:一是迅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二是要积极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
1、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 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 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 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 (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 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 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 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 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 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 带应逐渐解除。
儿科常见急症处理
过敏性休克症状与抢救
发病机理
是典型的第I型变态反应,是由于抗原物质(如血制 品、药物、异性蛋白、动植物)进入人体后与相应 的抗体相互作用,由IgE所介导,激发引起广泛的I 型变态反应。发生在已致敏的患者再次暴露于同一 异种抗原或半抗原时,通过免疫机制,使组织释放 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 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累 及多种器官,常可危及生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