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2 毒理学基本概念
![2 毒理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64f563887c24028915fc3c8.png)
Effects of Amount on Dose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chemical for the same size of organism
Dose increases
卫生毒理学系
Effects of Size on Dose
A smaller size of organism with the same amount of chemical
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器官或系统之间(易感器官为 靶器官)和群体内个体之间(易感人群为高危险人群)。
卫生毒理学系
靶器官(target organ)
• • • 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 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器官中的浓度。 成为靶器官的原因: ①器官在体内的解剖位臵和功能,毒物吸收和排泄器官; ②该器官的血液供应;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卫生毒理学系
一、外源化学物和毒性
•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
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
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 质”。 (Gr. Xenos meaning “strang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鼠
大鼠 大鼠 大鼠
腹腔
静脉 静脉 静脉
2
1 0.5 0.1
二噁英(TCDD)
肉毒杆菌毒素
豚鼠
大鼠
静脉
静脉
0.001
0.00001
卫生毒理学系
毒物分类
分类方法:
依研究重点和需求分类,如按靶器官、用途、来源、效应进行分类
按用途和分布范围分为: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bb3a44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12.png)
外源化学物对机体 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都属于生物学作用, 后者经过量变到达某一水平后发生质变而转变为前者。
● 伴随生命科学进展,损害作用指标和概念将不停得以更新,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生物学作用,可能会重新判断为损害作用。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11页
三、毒效应谱
当外源化学物经暴露吸收进入生物体内作用强度较低
通常在毒理学试验中所观察到效应,是否属于有害效应,主要依赖 于这种效应性质,往往需要教授判断。比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引发 血浆胆碱酯酶抑制不应该认为是毒性效应,仅可作为暴露标志物。
另外,一些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引发试验动物肝重量可逆性增
加可能是适应性反应,而不是毒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有害作用)也有称之为健康效应
------咱们人类最早对毒物认识,主要是动、植物中天然毒素以 及一些有毒矿物质,比如蛇毒、乌头、大麻、大黄和硫磺、铅、汞、 砷等。这些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靠游猎与采集可食动植物为生时 候,就注意到了一些对人、畜有毒动植物,以确保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步知道了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等)作为狩 猎工具和武器。
(剂量或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机体生理适应和抗
损伤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保持相对稳定,仅有负荷增加
或生理意义不明确一些改变,不出现损害作用。
通常,机体这种自稳机制是有程度,假如外源化学
物作用强度较强(剂量和能度较高,相对作用时间较长),
引发损害作用,机体进行病理性适应,通常这种病理性适
应是可逆,包含组织改建、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化生等。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8页
7 . 医用化学品 比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剂型药品、用于诊疗化学物质, 各种造影剂、消杀剂(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传染病预防预案等)
● 伴随生命科学进展,损害作用指标和概念将不停得以更新, 一些过去认为是非损害作用生物学作用,可能会重新判断为损害作用。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11页
三、毒效应谱
当外源化学物经暴露吸收进入生物体内作用强度较低
通常在毒理学试验中所观察到效应,是否属于有害效应,主要依赖 于这种效应性质,往往需要教授判断。比如: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引发 血浆胆碱酯酶抑制不应该认为是毒性效应,仅可作为暴露标志物。
另外,一些试验研究外源化学物引发试验动物肝重量可逆性增
加可能是适应性反应,而不是毒效应,需要深入研究。
外源化学物损害作用(有害作用)也有称之为健康效应
------咱们人类最早对毒物认识,主要是动、植物中天然毒素以 及一些有毒矿物质,比如蛇毒、乌头、大麻、大黄和硫磺、铅、汞、 砷等。这些能够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靠游猎与采集可食动植物为生时 候,就注意到了一些对人、畜有毒动植物,以确保食用安全。
------以后,又逐步知道了利用有毒物质(如箭毒、乌头等)作为狩 猎工具和武器。
(剂量或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短),机体生理适应和抗
损伤过程相对较强时,机体保持相对稳定,仅有负荷增加
或生理意义不明确一些改变,不出现损害作用。
通常,机体这种自稳机制是有程度,假如外源化学
物作用强度较强(剂量和能度较高,相对作用时间较长),
引发损害作用,机体进行病理性适应,通常这种病理性适
应是可逆,包含组织改建、代偿性肥大和增生、化生等。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
第8页
7 . 医用化学品 比如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剂型药品、用于诊疗化学物质, 各种造影剂、消杀剂(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各种传染病预防预案等)
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2章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0dd7ed76c66137ef0619e5.png)
• 易感性指标: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化 学物产生反应能力的测量指标。
第13页/共44页
2 量-效关系
• 2.1 剂量 • 2.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2.3 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2.4 剂量-反应曲线 • 2.5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
第14页/共44页
剂量
2.5 毒物兴奋效应
• 在研究生物毒效应的量效关系中,发现除上述线性关系外,尚有如P26图2-10所示的U型(图A)和J或反 U型(图B)。原因可能为毒效应的机制所致:
• 机体受刺激时,产生非特异的多系统的应激过度反应;酶或受体饱和,使不同剂量的相同物质表现为不同 性质的效应;化学物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剂量下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2页/共44页
1.1.1 毒物 • 毒物根据来源分类: • 工业毒物; • 环境污染物; • 食品中有毒成分; • 农用化学物; • 嗜好品、化妆品及其它日用品中的有害物质; • 生物毒素; • 医药; • 军事毒物; • 放射性核素。
第3页/共44页
1.1.2 毒性
• 1.1.2.1 接触途径 • 1.1.2.2 接触期限、速率、频率 • 1.1.2.3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 1.1.2.4 外源物的结构-毒效应关系
2. 1 剂量
• 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或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 • 它决定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毒性作用)的强弱。
第15页/共44页
2. 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反应(response,reaction):指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 量反应:是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可用数量的增减来表示的毒性效应。 • 质反应:是指标以全或无的形式出现,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毒性效应。
第13页/共44页
2 量-效关系
• 2.1 剂量 • 2.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2.3 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 • 2.4 剂量-反应曲线 • 2.5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
第14页/共44页
剂量
2.5 毒物兴奋效应
• 在研究生物毒效应的量效关系中,发现除上述线性关系外,尚有如P26图2-10所示的U型(图A)和J或反 U型(图B)。原因可能为毒效应的机制所致:
• 机体受刺激时,产生非特异的多系统的应激过度反应;酶或受体饱和,使不同剂量的相同物质表现为不同 性质的效应;化学物具有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剂量下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第2页/共44页
1.1.1 毒物 • 毒物根据来源分类: • 工业毒物; • 环境污染物; • 食品中有毒成分; • 农用化学物; • 嗜好品、化妆品及其它日用品中的有害物质; • 生物毒素; • 医药; • 军事毒物; • 放射性核素。
第3页/共44页
1.1.2 毒性
• 1.1.2.1 接触途径 • 1.1.2.2 接触期限、速率、频率 • 1.1.2.3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 1.1.2.4 外源物的结构-毒效应关系
2. 1 剂量
• 剂量(dose)是指给予机体或机体接触的毒物的数量。 • 它决定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毒性作用)的强弱。
第15页/共44页
2. 2 量反应与质反应
• 反应(response,reaction):指外源性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改变。 • 量反应:是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可用数量的增减来表示的毒性效应。 • 质反应:是指标以全或无的形式出现,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毒性效应。
毒理学基础课件
![毒理学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c1d4d11ed9ad51f11df2aa.png)
Why Melamine discover in Milk Powder?
Milk powder is produced by milk, the most important of milk ingredient is protein.
Melamine and protein also have the same N
毒理学动物实验基础(补)
实验动物 动物实验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概述 急性毒性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 第八章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 • 第九章 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 • 第十章 毒理基因组学与系统毒理学(自学) • 第十一章 管理毒理学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more descriptive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s,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ch effects ,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nalysis(evaluation). ---Basis of Toxicology 5th Edition
Definition of Toxicology
“Toxi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gen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the ecosystem,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uch adverse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毒理学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35853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03.png)
七、生物学标志
评价接触水平 建立生物阈限值
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体内剂量标志可以反映机体中特定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即内剂量或靶剂量。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可以反映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含量。
普通食物引发急性荨麻疹原因
患者对蛋白质过敏 某些食物蛋白质会诱导特异性体质患者产生大量IgE免疫球蛋白,结果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使皮肤、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清渗出血管外,出现皮肤水肿,形成风团而引发急性荨麻疹,同时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紊乱而伴有阵发性腹痛。 患者对蛋白胨过敏 患者机体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只能将食物蛋白质消化分解成中间产物——蛋白胨,不能继续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蛋白胨通过肠黏膜吸收后,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同样能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引发急性荨麻疹和腹痛。
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特异体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肌肉松弛剂丁二酰胆碱能迅速被血清胆碱酯酶分解。但有些病人缺乏这种酶,当接受一个标准治疗剂量的丁二酰胆碱后,可出现较长时间的肌肉松弛甚至呼吸暂停。 对亚硝酸盐和其它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外源化学物异常敏感的人,其体内则缺乏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评价接触水平 建立生物阈限值
是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 体内剂量标志可以反映机体中特定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的含量,即内剂量或靶剂量。 生物效应剂量标志可以反映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与某些组织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含量。
普通食物引发急性荨麻疹原因
患者对蛋白质过敏 某些食物蛋白质会诱导特异性体质患者产生大量IgE免疫球蛋白,结果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使皮肤、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血清渗出血管外,出现皮肤水肿,形成风团而引发急性荨麻疹,同时导致胃肠道平滑肌收缩紊乱而伴有阵发性腹痛。 患者对蛋白胨过敏 患者机体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只能将食物蛋白质消化分解成中间产物——蛋白胨,不能继续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蛋白胨通过肠黏膜吸收后,能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同样能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引发急性荨麻疹和腹痛。
阈剂量和最大无作用剂量
阈剂量(threshold dose)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急性阈剂量(acute threshold dose, Limac)为与化学物质一次接触所得。 慢性阈剂量(chronic threshold dose, Limch)则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所得。
特异体质反应 (idiosyncratic reaction)
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 肌肉松弛剂丁二酰胆碱能迅速被血清胆碱酯酶分解。但有些病人缺乏这种酶,当接受一个标准治疗剂量的丁二酰胆碱后,可出现较长时间的肌肉松弛甚至呼吸暂停。 对亚硝酸盐和其它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外源化学物异常敏感的人,其体内则缺乏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
![第2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1e2095a5e9856a561260d6.png)
其中具有商业用途 已投入市场和使用者 包括工业用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 农药、化妆品 药品
超过 65 万种 约 7 万种 约 5 万种 约 1 万种 各约 4000 种 约 2000 种
2020/9/28
6
按毒物用途和分布范围分类
1. 食品添加剂:如食用色素、香精、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 剂等;三聚氰胺事件
在通常情况下,因为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只有蛋白质含有氮, 因此凯氏定氮法能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但是如果往样品 中偷加含氮的其他物质,就可以造成凯氏定氮法的蛋白质 含量虚高。
2010年乳品新国标:在生乳中乳蛋白含量从1986年的每 100克生乳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95%降到了2.8%。
10
三聚氰胺的影响层面
2020/9/28
4
毒物(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 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 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020/9/28
5
2. 毒物的分类
人类最早接触的毒物是主要是动物植物中的天然毒素。而十 九世纪以来,大量化学合成品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人类 接触的毒物种类迅速增加。2002年登记注册的化学物质总数 为40718818 种,全球每年进入市场的新化学品1500-2000 种。
2020/9/28
7
苏丹红
苏丹红Ⅰ、Ⅱ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人类未证实; 苏丹红Ⅲ、Ⅳ为三类致癌物,但其代谢产物为二类致癌物,
即人类可能的致癌物。
2020/9/28
8
三聚氰胺问题
三聚氰胺分子式是C3H6N6,含氮量为66.6%。三聚氰胺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 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ed0e9e0c22590103029d4e.png)
第二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卫生毒理学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有绝对的界限? §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接触途径也是重要的条件
维生素A
Paracelsus(1493-1541):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2020/10/8
26
◆ 特 异 体 质 反 应 ( idiosyncratic reaction)
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化学物质 的反应异常。
2020/10/8
27
损害作用与非ect)
★其所致的机体生物学改变是持久的或不可逆的;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1. 工业化学品
2. 食品添加剂 3. 日用化学品
工业毒理学
4. 农用化学品
5. 医用化学品
食品毒理学
6. 环境污染物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2020/10/8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 速发作用:指机体与化学物质接触后在 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 迟发作用(远期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
物质后,中毒症状缺如或虽有中毒症状
但似已恢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
现出来的毒效应。如致癌作用。
2020/10/8
23
◆局部与全身作用
(local effect and systemic effect) ★ 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物质与机体直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有绝对的界限? §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接触途径也是重要的条件
维生素A
Paracelsus(1493-1541):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
2020/10/8
26
◆ 特 异 体 质 反 应 ( idiosyncratic reaction)
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化学物质 的反应异常。
2020/10/8
27
损害作用与非ect)
★其所致的机体生物学改变是持久的或不可逆的;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1. 工业化学品
2. 食品添加剂 3. 日用化学品
工业毒理学
4. 农用化学品
5. 医用化学品
食品毒理学
6. 环境污染物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2020/10/8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 速发作用:指机体与化学物质接触后在 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 迟发作用(远期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
物质后,中毒症状缺如或虽有中毒症状
但似已恢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
现出来的毒效应。如致癌作用。
2020/10/8
23
◆局部与全身作用
(local effect and systemic effect) ★ 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物质与机体直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共91张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第二章(共9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88b12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d.png)
29
第29页,共91页。
5.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系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 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30
第30页,共91页。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 损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 ,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比较困难,尤 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是如此。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 化过程的差异
(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14
第14页,共91页。
4. 毒性终点(end-point)
➢ 急性毒性试验以死亡为毒性终点;
➢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生理、生化、代谢 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 ➢ 遗传毒理学以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 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
5
第5页,共91页。
1. 接触途径
➢ 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作用 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 时,其吸收系数不同
6
第6页,共91页。
经口染毒时,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 由门静脉到达肝脏被代谢(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 性直接影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腹疝
19
小鼠胎儿骨骼标本
小鼠多趾畸形
注:以上照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田英教授友情
提供,未经允许,请勿擅自用作出版物。
20
第20页,共91页。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效应,是 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 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 用
第29页,共91页。
5.特异体质反应 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系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对某些 化学物质的反应异常。
30
第30页,共91页。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 损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在许多情况下 ,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比较困难,尤 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是如此。
(2)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 化过程的差异
(3)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14
第14页,共91页。
4. 毒性终点(end-point)
➢ 急性毒性试验以死亡为毒性终点;
➢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以生理、生化、代谢 等过程的异常改变为毒性终点; ➢ 遗传毒理学以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 形、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
5
第5页,共91页。
1. 接触途径
➢ 化学物质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作用 部位才能发挥其毒性; ➢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 时,其吸收系数不同
6
第6页,共91页。
经口染毒时,化学物质在胃肠道吸收后经 由门静脉到达肝脏被代谢(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在这种情况下,代谢产物的毒 性直接影响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害能力。
腹疝
19
小鼠胎儿骨骼标本
小鼠多趾畸形
注:以上照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田英教授友情
提供,未经允许,请勿擅自用作出版物。
20
第20页,共91页。
三、毒作用及其分类
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为毒效应,是 化学物质对机体所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 变,故又可称为不良效应、损伤作用或损害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环境毒理学
9. 放射性物质
19.09.2020
6
化学物质分类(续)
按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毒性级别 毒作用性质和部位 毒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19.09.2020
7
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指化学物质能够造成 机体损害的能力。
✓在同等剂量下,对机体损害能力越大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高。
10
★接触期限
急性毒性试验---1次或24小时内多次对 实验动物高剂量染毒。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至少1个月以 上,对动物反复多次低剂量染毒。
除了强度差别外,有时还有性质差别。
速率:相同化学物质即使染毒剂量相同,
吸收速率不同则中毒表现也将不同 。
频率:接触的间隔时间如短于其生物半减
期(t1/2)时,进入机体的量大于排出量, 易于积累至一个高水平,从而引起中毒。 反之,如接触的间隔时间长于t1/2时,就 不易引起中毒(高剂量接触时除外)。
19
毒性终点(endpoint toxicity)
急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物引起的 机体死亡;
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毒性终点:受试 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
遗传毒性试验终点:受试物导致的基因 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肿瘤形成。
19.09.2020
20
毒性分级
急性毒性:根据LD50将化学物质分为极 毒、剧毒、中等毒、低毒、微毒、无毒 等数个等级。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from a remedy.
化学物质分类
◆按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1. 工业化学品
2. 食品添加剂 3. 日用化学品
工业毒理学
4. 农用化学品
5. 医用化学品
食品毒理学
6. 环境污染物
选择毒性(selective toxicity)
指一种化学物质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 作用,而对其它种类生物无害;或只对 机体内某一组织器官发挥毒性,而对其 它组织器官不具毒作现选择毒性的原因
§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19.09.2020
15
figures
表1. 人鼠差异
19.09.2020
23
◆局部与全身作用
(local effect and systemic effect) ★ 局部作用:指发生在化学物质与机体直
接接触部位处的损伤作用。 ★ 全身作用:指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到达
体内其它组织器官引起的毒效应。
◆可逆与不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 and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 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 起暂时或者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 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19.09.2020
3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有绝对的界限? §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变的重要条件是剂量 §接触途径也是重要的条件
维生素A
Paracelsus(1493-1541):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毒理学基本概念
预防医学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剂量;效应与反应;剂量-效应 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 (效应)曲线;致死剂量;阈剂量;最 大无作用剂量;毒作用带。
熟悉:毒物及其分类;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作用及其分类。非损害作用;损害
作用
19.09.2020
2
第一节毒物、毒性和毒作用
◆毒物(poison)
表2. 毒性效应的种族差异
毒物
效应
敏感
不敏感
乙萘胺
膀胱癌 狗,人
豚鼠
黄曲霉毒素B1
肝癌 大鼠,鳟 猴,山羊
苯基硫脲(安妥) 肺水肿 大鼠
猕猴
二二三
肝癌
小鼠 其他动物
norbromide
3-甲基胆蒽 反应停
呼衰
致癌 致畸
大鼠
猫,狗, 小鼠
大鼠,小鼠 猕猴
人,兔 大鼠,仓鼠
§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 过程的差异
irreversible effect)
★ 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化学物质后,造成的损伤 可以逐渐恢复。常见于接触化学物质的剂量较 低、接触时间较短、损伤较轻时。
★ 不可逆作用:停止接触化学物质后,损伤不能 恢复,甚至进一步发展加重。
化学物质的毒作用是否可逆主要取决于被损伤 组织的再生能力。
19.09.2020
致畸物:根据致畸指数大小分为强致畸 性、具致畸性、无致畸性3个等级。
19.09.2020
21
毒作用及其分类
化学物质的毒作用(toxic effect),又 称为毒效应、损害作用
是其本身或代谢产物在作用部位达到一 定数量并停留一定时间,与组织大分子成 分互相作用的结果,是化学物质对机体所 致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Rat
Man
Body weight
0.4
70
(kg)
Surface area(m2) 0.048
1.88
Food
50
consumption
(g/kg/day)
B12(μg/g)
2.5
10 0.054
Folic acid(μg/g)
200
125
Man / Rat
175 39 0.2
0.02 0.625
19.09.2020
22
分类
◆速发与迟发作用(immediate effect and
delayed effect)
★ 速发作用:指机体与化学物质接触后在 短时间内出现的毒效应。
★ 迟发作用(远期作用):指机体接触化学
物质后,中毒症状缺如或虽有中毒症状
但似已恢复,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才表
现出来的毒效应。如致癌作用。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 CO与血红蛋白
§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 能力的差异: 脑、肝肾
选择毒性是“双刃剑”
★正面:发明各种特异性药物用于临床医疗、农 业和畜牧业等领域,并从中获益。
★反面:反映了生物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 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外推至人发生困难。
19.09.2020
✓相对于同一损害指标,需要剂量越小的化 学物质,其毒性越大。
✓剂量是化学物质毒性的决定因素。
19.09.2020
8
影响毒性的因素
剂量 接触途径 接触期限、速率、频率
19.09.2020
9
★接触途径 同一种化学物质经由不同途径与机体接触 时,其吸收系数(即入血量与接触量之比) 不同
19.09.2020
25
◆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bility) 或变 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