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术

合集下载

脊柱非融合技术

脊柱非融合技术

腰椎后路非融合技术进展发布时间:2009-3-22治疗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的手术方法较多。

传统的脊柱融合术(spinal fusion)被认为是治疗该种疾病的金标准。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融合后存在腰部活动的限制,脊柱动力学的改变,和邻近节段的加速退变,可导致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的复发。

在此背景下,探索一种更符合生理需要的手术方法,即非融合技术开始受到大家的重视。

“动态稳定(dynamic stabilization)”,又称“软稳定”(soft stabilization)的概念遂提出。

目前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技术大致主要有几类:1、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2、后路非融合技术(posterior dynamic stabilization,PDS)有(1)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2)经椎弓根固定的动力稳定装置、(3)关节突关节置换术。

本文就后路非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作综述如下。

一、棘突间内固定撑开装置1.1 概念及发展历程棘突间撑开器或稳定器(interspinous process,ISP)是放置于腰椎棘突间获得椎体分离的一种内置物。

总的设计理念是产生撑开(distract)棘突和防止腰椎后伸的力学目的,内固定产生的撑开力可在手术节段产生相对的后凸,使内折的黄韧带反向张开以减少其对椎管的侵入;椎体间产生的纵向撑开力还可增加椎间孔的大小,从而影响相邻椎体间的相对关系。

尽管冠以现代技术的名称,ISP撑开器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

Fred Knowle当时设计了称为“塞子”的金属移植物插入到棘突间,和X STOP系统的原理一样,用于治疗椎管狭窄。

术后装置容易脱落,从而必须取出,导致了该手术的终止。

Senegas[2]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发展了第二代腰椎棘突间内固定物—Wallis系统。

近年来,自从X STOP应用于临床以来,随着其他脊柱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其他的内固定DIAM系统、Coflex系统等开始在腰椎内植物市场出现,CoRoent Devices和ExtenSure系统是分别于2005和2006年开始出现的,其中X-STOP和ExtenSure已被FDA批准在美国用于临床。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

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脊柱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相关的各种疾病和损伤。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医生会采用椎体融合技术来稳定脊柱并促使骨头生长在相关的脊椎段上。

本文将对脊柱手术中的椎体融合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椎体融合技术的背景与原理椎体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植骨材料和特殊的植骨器械将两个或更多椎体稳定地连接在一起的手术方法。

这种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激活人体骨细胞的生长能力,使植入的骨头逐渐与原有的骨头相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为了实现椎体融合,医生通常需要在椎间隙中放置植骨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来自患者自身体内的骨头或来自其他捐献者的骨头。

此外,医生还会使用导管或植骨器械来帮助植骨,以确保骨头能够正确地生长并与周围的椎体连接。

二、椎体融合技术的适用范围椎体融合技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脊柱退行性疾病:例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等。

2. 脊柱损伤:例如脊髓损伤、脊柱骨折等。

3. 脊柱畸形:例如脊柱侧弯、脊柱裂等。

4. 脊柱感染:例如椎间盘炎、脊柱结核等。

在以上情况中,椎体融合技术可以有效地恢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减轻疼痛症状,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椎体融合技术的手术步骤椎体融合手术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麻醉:患者在手术前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打开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的脊柱区域进行一个小切口,以便进一步操作。

3. 植骨:医生会使用植骨器械将植骨材料放入椎间隙中,促进骨头的融合。

4. 固定脊柱:医生会使用螺钉、钢板或螺丝等植入物将椎体稳定固定在一起。

5. 关闭切口:完成植骨和脊柱固定后,医生会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和注意术后护理,以确保手术效果的最佳化。

四、椎体融合技术的风险和并发症虽然椎体融合技术对于治疗脊柱疾病是非常有效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1. 植骨材料移位:植骨材料可能在手术后移位,影响骨头的正常融合。

2. 固定装置松动或断裂:固定装置可能在术后出现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导致手术失败。

幼儿脊柱侧弯非融合性手术技术进展

幼儿脊柱侧弯非融合性手术技术进展

可在拆 除皮下棒 的同时行最后一 次内固定矫形融 合术 ( 即终
末性手术 ) 。主要 适 用 于较 严 重 的 幼儿 侧 弯 。这 种 技 术 允 许
脊柱继续生长 , 将脊柱融合延 迟至骨骼发 育成熟 。该 手术的
缺 陷在 于 : 6 1 月 就 需 要 一 次 手 术 调 节 / 换 棒 , 要 每 ~ 2个 更 需
了一组低龄患儿脊柱侧 凸 6 7例 , 术前 C b o b角平均 6 。末次 7,
延 长 后 平 均 4 。平 均 延 长 3 1c 7, . m。然 而 研 究 发 现 采 取 生 长 棒 固定 后 , 一次 手术 撑 开 可 获 得 较 好 的矫 形 效 果 ,但 随 着 第
a aah n报告了 5 mpn ta 3例 ( 中 3 其 7例 为半椎 体) 术后 3年 的
分 困难 , 供选 择 的 治疗 方 法 十 分 有 限 。通 过 支 具 治 疗 推 迟 可
并发症发生 率很 高。皮肤并 发症 也值得 重视 。感 染是 由于 反复皮肤切 开 或松脱 的钩 棒对皮 肤 产 生压 迫 与刺激 所致 。 反复撑开也可发 生脊 柱交界 性后 凸 。生长 棒 固定 通常不 能
承受 多 次 手 术 ; 后 需 要 佩 带 支 具 。 适 应 证 : 严 重 脊 柱 侧 术 ①
术效果取决于对侧 的生 长潜 能, 而对先天性 脊柱侧 凸患者来
说 , 能 完全 确定 对 侧 生 长 是 否 正 常 , 有 可 能 存 在 未 被 发 不 因
凸( o b角一般大于 6 。 Cb 0 );②神经 肌源性脊 柱侧 凸伴有 躯 干塌陷 , 但患儿必须能坐 , 无痉挛 ;③先 天性脊 柱侧 凸上 、 下 向非畸形脊椎 区扩展 ; ④严重 的胸椎前 凸;⑤侧 凸无 法用 支

脊柱融合手术操作规范

脊柱融合手术操作规范

脊柱融合手术操作规范
操作目的:
脊柱融合手术旨在治疗脊椎损伤、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等疾病,通过骨片、骨水泥或植入物的使用,将脊椎骨固定在一起实现融合,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操作流程:
1. 麻醉:为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 打开切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通常为中线切口或侧方切口,注意避开相关神经和血管结构。

3. 切削骨组织:使用器械切削或刮除脊椎骨表面的软组织,使骨表面暴露出来。

4. 植入物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植入物,如骨片、骨水泥或金属螺钉等。

5. 植入物置入:将植入物置入切削准备好的脊椎骨中,确保良好的固定和密合。

6. 切口缝合:仔细缝合切口,确保伤口愈合。

7. 观察与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疼痛状况等。

操作要点:
- 在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脊神经和血管结构,避免损伤。

- 选择合适的植入物,并确保其正确放置和固定。

- 术后要注意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
发症。

-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无菌操作规范
2. 脊柱融合手术技术规范
请注意,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相
关医疗机构的操作指南和规范进行操作。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

脊柱非融合技术分析

优势:非融合技 术可以保留脊柱 的运动功能减少 相邻节段的退变 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率。
PRT THREE
脊柱非融合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手术和物理治疗手段旨在减轻脊柱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的新 型治疗技术。
该技术利用人工椎间盘置换、动态稳定系统等手段模拟正常脊柱的运动学特征减少对脊柱的 压迫和摩擦。
与传统的融合技术相比脊柱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正常运动功能减少了相邻节段的应力集 中现象。
诊断与评估:确定手术适应症和禁 忌症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
术前讨论: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进 行术前讨论明确手术目的、风险和 预后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 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脊柱病变程度和 范围
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 血液检查、心电图等;患者进行呼 吸功能训练;术前禁食、备皮等
汇报人:
术前准备: 确定手术方 案患者体位 准备手术器 械消毒
手术入路: 选择合适的 手术切口逐 层切开皮肤、 肌肉和筋膜
暴露病变: 剥离椎板充 分暴露脊柱 病变部位
实施非融合 技术:植入 非融合器进 行固定和稳 定操作
缝合伤口: 清洗伤口逐 层缝合肌肉、 筋膜和皮肤
添加项标题
手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用药物;定期回诊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疼痛缓解:非 融合技术可以 快速减轻脊柱
疼痛
功能改善:患 者术后短期内 的运动功能得
到明显改善
神经恢复:非 融合技术有助 于神经功能的
恢复和保护
并发症减少: 与传统融合手 术相比非融合 手术的并发症
发生率较低
疼痛缓解:非融合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非融合技术可以降低传统融合手术带来的并发症风险。 适应症广泛:非融合技术适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脊柱常用手术方式

脊柱常用手术方式

脊柱常用手术方式脊柱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一种常见方式。

它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脊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脊柱手术方式。

1. 脊柱融合手术脊柱融合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脊柱骨折、脊椎关节炎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患者的脊柱骨头和椎间盘固定在一起,使其完全愈合。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2. 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脊柱狭窄症的手术方式。

脊柱狭窄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化、骨刺增生等原因导致的神经根受压,引起腰背痛、下肢无力等症状。

手术中,医生将椎板切除,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力,缓解症状。

3. 椎间盘置换术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化、脱水等原因导致的脊柱变形和疼痛。

手术中,医生将退化的椎间盘移除,并置换成人工椎间盘,从而恢复脊柱的功能和稳定性。

4. 脊柱镜手术脊柱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治疗脊柱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手术中,医生通过脊柱镜引导下的小切口,将椎间盘突出部分切除或缩回,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力,缓解症状。

5. 脊柱矫正手术脊柱矫正手术是一种治疗脊柱侧弯症的手术方式。

脊柱侧弯症是由于脊柱的异常弯曲而导致的身体不对称、脊柱畸形等问题。

手术中,医生通过切除、植入植骨或者矫正脊柱,使其恢复正常形态。

脊柱手术是一种复杂的医疗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速康复过程。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术后的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希望通过这些常用的脊柱手术方式,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非融合技术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合 术 治 疗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均 有 良好 的 临床 效 果 . 非 融 合技 术在 保 持 椎 间 活 动 度 方 面优 于腰 脊柱 融合 术 , 有 利 于防 止 退 变加 速 , 值 得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关键词 : 非融合技术: 腰 脊 柱 融合 术: 腰 椎 退 行 性 疾 病; - 临床 疗 效
药房 , 1 9 9 6 + 7 ( 5 ): 2 1 5
¨ 3 】 杨伟 , 武杰雄. 2 0 0 1 年一 2 0 0 3 年广 东省部分 医院糖尿病治疗用药分析Ⅱ 】 中国
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 0 0 5 , 5 ( 1 ) : 2 5 — 2 7 .
编辑/ 鬲小雅
非融合技术 和腰脊柱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 临床疗效分析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 骨科 常见 疾病 , 临床治疗 以融合固定术 、 椎体 间融合器植 骨融合 术 、 椎 弓根螺 钉固定为 主l 】 1 。近年来非 融合技 术
( 脊柱 运动保 留技术 ) 迅速发展 , 逐渐成 为腰椎退行性 疾病新 的治疗 策略 。非融合技术可通过稳定 固
例, 可 4例 , 差 1 例, 优 良率 8 7 . 5 %。对照 组优 2 7例 , 良7 例, 可3
例, 差 3例 , 优 良率 8 5 . 0 %。 x线 片检查 提示 , 观察组无 明显退变 , 接
近 自然 退变 ; 对照 组患者 植骨 融合 良好 , 退 变明显 , 无 假关 节形 成 表 现。观察组手术 时间为( 1 O 7 . 5 ± 1 5 . 7 ) mi n , 术 中出血量( 1 5 2 . 8  ̄ 8 0 . 7 )
医学信息 2 0 1 3 年 2月第 2 6卷第 2 期f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r m a t i o n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2

脊柱非融合技术

脊柱非融合技术
-
56腰椎人工间ຫໍສະໝຸດ 置换术-57女性 18岁顽固腰骶部疼痛,保守治疗无效MRI: L4/5间盘信号改变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
-
58
椎管造影可见:造影剂椎体后缘溢出,提示纤维环破裂
-
59
-
60
由于国人的传统观点影响,对于经腹部进行腰椎手术仍有一定顾忌,就诊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多以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病例居多,同时合并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及椎体不稳,很多均不适合做前路的单纯腰椎间盘置换手术,所以到目前为止,各医院进行腰椎人工间盘的置换的案例并不是很多
-
4
-
5
满足缓解症状恢复矢状面的平衡术后稳定避免力学异常邻近节段退变恶化背部僵硬
-
6
理论基础:通过控制异常位移和提供接近生理状态的载荷传导方式来缓解疼痛远期则期望形成正常的运动和载荷传导模式防止椎间盘退变
-
7
单纯减压术
ACDF
ACDF+钛板内固定
Cage
人工间盘
-
8
颈椎人工椎间盘种类繁多
-
61
最理想的适应症: 1、下腰椎节段单纯因腰椎间盘退变(黑椎间盘)或轻度突出引起腰腿痛的患者 2、患者年龄应小于60岁,病变节段不超过2个 3、术前X线检查,病变节段仍有一定活动度,无不稳及椎间隙严重退变塌陷
-
62
发育性或退变性椎管狭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侧弯、腰椎滑脱被列为手术绝对禁忌。 有部分学者认为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不稳或轻度腰椎滑脱也可进行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对此我们仍持保留意见 椎体骨质减少并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但是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行椎间盘置换手术,其假体下沉和椎体骨折风险将明显大于非骨质疏松人群
Medtronic Prestige LP 1 Level

脊柱手术名词解释

脊柱手术名词解释

脊柱手术名词解释1. 引言脊柱手术是一种针对脊柱相关疾病的外科手术,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功能和减轻疼痛。

脊柱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它承担着保护脊髓和神经根、维持身体平衡和稳定性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对脊柱手术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脊柱手术。

2. 脊柱手术常见名词解释2.1 椎间盘突出症(Herniated Disc)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组织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椎间盘是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软骨垫,具有缓冲作用。

当椎间盘损伤或退变时,其内部的胶原纤维环会断裂,导致盘内物质突出压迫神经结构,引起疼痛、麻木和肌力减退等症状。

2.2 脊椎融合术(Spinal Fusion)脊椎融合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过将相邻的椎体固定在一起,使其愈合成一个整体。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脊柱滑脱等疾病。

手术中通常使用植入物(如金属板、钢钉或人工椎间盘)来加固和稳定椎体,促进骨愈合。

2.3 椎板切除术(Laminectomy)椎板切除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过切除部分或全部的椎板(位于椎体后方的骨片),以减轻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的情况。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管狭窄和脊髓肿瘤等情况。

手术后可以减轻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2.4 椎间融合(Interbody Fusion)椎间融合是一种手术方法,通过在椎间盘空腔内放置植骨物或人工椎间盘,促进相邻椎体的骨愈合。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滑脱和脊柱侧弯等情况。

手术中通常使用骨块、人工骨替代物或生物活性物质来刺激骨愈合。

2.5 后路减压术(Posterior Decompression)后路减压术是一种手术方法,通过从背部切开,暴露脊柱后方的结构,以减轻神经根或脊髓受到的压迫。

这种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等情况。

手术中可以切除部分椎板、黄韧带等结构,以扩大椎管空间。

2.6 微创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微创脊柱手术是一种借助显微镜和特殊仪器进行的脊柱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它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脊柱外科是一门专注于脊柱疾病治疗的外科学科,涉及到多种手术操作。

在脊柱外科中,有一些常见的手术名称,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手术。

1. 脊椎融合术脊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等问题。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椎骨块,使其稳定并消除疼痛。

融合术可以采用自体骨或人工植入物进行。

2.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除椎间盘的一部分或全部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椎间盘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脊柱镜手术脊柱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适用于治疗脊柱间盘突出症、脊柱管狭窄症等疾病。

通过脊柱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创伤,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4. 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管狭窄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切除脊椎的椎板,以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扩大脊柱管的空间,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并恢复神经功能。

5. 脊柱矫形手术脊柱矫形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侧弯、脊柱裂和脊柱滑脱等畸形的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植入螺钉、钢板等植入物来纠正脊柱的曲度,并使其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姿、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脊柱畸形发展。

6. 植入人工椎间盘植入人工椎间盘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移除受损的椎间盘,并植入人工椎间盘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的活动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外科手术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支持。

通过这些常见的手术,患者可以获得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然而,每个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和注意伤口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价值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价值
患 者 的治疗 效果 , 客观地 报 道临 床长期 随访 结果 , 严格 把握 适应 证 。
融合 与 非 融 合 技 术 治 疗 脊 柱 退 变 性疾 病 的价 值
侯 铁 胜 ( 海长 海 医院骨 科 2 0 3 ) 上 0 4 3
脊柱退 变性 疾病 , 尤其 是严 重 的颈腰 椎退 变性疾 病 , 引起骨 质增 生 、 管狭 窄 、 柱 不稳 和脊柱 畸 可 椎 脊 形等 , 导致 神经 压迫 , 响患者 的工 作和 生活 , 影 往往 需行 手术 治疗 。 目前 , 这一 类疾病 的手术治 疗 方法 对 主要 包括 脊柱减 压融 合术 和非 融合 术 。 年来 , 于脊柱 减压 融合 术 和非融合 术 在治疗 脊 访 , 为相邻 节段 退 变与椎 体 融合 导致 的生 物力 学 改变无 关 (0 4年 ) 目前 尚缺乏 相邻 节段 认 20 。 退 变 的前瞻 性 临床研 究报道 , 自然退 变 和术后 生物 力学 改变在 相邻 节段退 变 发生 中所 起 的作 用 比重还
不十 分明确 。
并 发症 , 部分 需要 行翻修 手术 。
人 工颈椎 间盘 置换 术作 为退 变性椎 间 盘疾病 阶梯 治疗 中 的一 环 , 以有 选 择地 开展 。 可 但我 们在 对新
技 术 热衷 的 同时 , 不应 忘记 其 中所 蕴含 的责 任 ; 我们 应该有 选 择地 开 展临 床前 瞻性 研 究 , 责任 地 监控 负
随着颈 椎 融合术 病例 数增 加及 随访 时间延 长 , 带来 的并 发症 日益 引起 学者们 的注意 , 其 颈椎 病治 疗 的理念 不 断更新 。 目前正 在 由坚强 的融合 固定 到尽 量保 留运 动节 段 、 由刚性 固定 到弹 性 固定发 展 , 工 人 颈椎 间盘 的迅猛 发展 使得 颈椎 病 的外科 治疗进 入新 的 时代 。 人工 颈椎 间盘置 换术 与颈 椎融合 术 相 比 ,可 以保 留手术 节段 的活 动度 ,同时提供 颈椎 所需 的稳 定 性, 且使相 邻节 段 的承载 力和 运动 学趋 于正 常化 , 论 上可减 少相 邻节段 退 变 的发生 。 目前 国内 已有 多 理 家 医院进 行 了初 步有 益 的尝试 , 期临 床疗效 与部 分 国外 学 者 的经 验基 本一 致 , 缺 乏大 宗病 例长期 随 近 但 访 结果 , 其远 期疗效 尚不清楚 。也有 报道颈 椎人 工椎 间盘 置换 术亦存 在诸 多并 发症 。 欧洲 多 中心研 究报 告 1 月 随访 结 果 ,异 位 骨化 发 生率 达 1.%(0 6年 )C m n 等报 告 1 . 随访 融合 率 为 2 % 2个 78 2 0 ,u mis 27年 1 (9 8年 ) 而 Mern等报 告异 位骨 化发生 率高 达 4 .%(0 6年 ) 19 ; he 94 2 0 。许 多 作者 报告 了假 体脱 出 、 下沉 等

脊柱融合

脊柱融合

目前认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增强 运动节段的稳定性,并将椎间融合器 或植骨块锁定于原位
间融合(PLIF) 植骨块放在压力侧 ±内固定 增加椎间盘高度
经椎间孔腰椎
与PLIF类似,但椎间盘的入路更靠外侧,因而减
技术要求更高
在对照研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少于
椎体间融合
(TLIF)±内 固定
少对神经结构的牵拉
椎间盘次全切除可最大限度的扩大骨性融合范围 ,最大限度的恢复椎间盘高度
仅切除部分椎间盘(与ALIF相比)
显露过程可发生灾难性的血管损伤或腹腔 内脏器损伤 损伤骶丛的自主神经纤维,造成逆向射精
PLIF
前路腰椎椎体 间融合 (ALIF)
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的耐受性更好 是侵袭性最小的手术
稳定性相对缺乏,因为椎间融合器或植骨 块仅依靠压配 虽然增加椎间隙高度可对后方结构间接减 压,但神经结构后方的减压并不可靠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LIF)
为了克服PLIF的缺点, Harms提出了PLIF的改进方法 TLIF ,目的是减少椎间融合时 对神经结构的牵拉,降低硬膜 外或神经周围疤痕形成所致的
神经根损伤(后者常见于PLIF)
Harms
TLIF的简要操作步骤
TLIF术的优点
1. 与PLIF相比,TLIF可减少术中对神经结构的牵拉,降
围逐渐扩大,适应证也由最初的治疗脊柱感染、畸形、创伤等扩大
到用于治疗脊柱的各种退变性疾病,特别是因腰椎间盘退变以及椎 间不稳引起的腰部疼痛。
Hibbs
Albee
定义
脊柱融合术是以病损脊椎为中心,从病损区上位 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常脊椎作植骨术,使多个节 段发生骨性连接,融合成一片,形成一个力学上的 整体。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病损、消除疼痛、防止畸

脊柱外科的名词解释

脊柱外科的名词解释

脊柱外科的名词解释脊柱外科是一门专注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和损伤的医学领域。

脊柱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和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并恢复其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脊柱外科领域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专业。

1. 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由33个脊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五个部分。

脊柱对于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以及维持正常体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椎间盘椎间盘是脊柱中两个相邻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缓冲脊柱之间的冲击力,并保持脊柱的灵活性。

3. 脊柱畸形脊柱畸形是指脊柱的异常结构或形态,包括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和脊柱前后弯曲(脊柱前后弯曲)。

这些畸形可以导致脊柱不稳定、疼痛以及影响正常的生活功能。

4. 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是椎管内空间变窄,导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病症。

这种疾病常常会导致背部疼痛、肢体无力、步态异常等症状。

5.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是指位于脊柱或与脊柱相关的组织中的肿瘤。

这些肿瘤可能是原发性,即从脊柱起源的肿瘤,也可能是转移性,即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

6. 脊柱创伤脊柱创伤是指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脊柱骨折、脱位等损伤。

这种创伤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功能。

7. 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固定脊柱的两个或多个椎段来稳定脊柱、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这种手术通常使用螺钉、钢板或植骨等材料来帮助骨组织生长并融合。

8. 微创脊柱外科微创脊柱外科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脊柱手术技术,通过小切口和显微镜等设备,实现对脊柱疾病的治疗。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脊柱外科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并加快康复过程。

9. 脊柱疼痛管理脊柱疼痛管理是指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等方法来减轻或控制脊柱相关疾病引起的疼痛。

这种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脊柱外科是一门为患有脊柱相关疾病和损伤的患者提供治疗的专业。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关于《脊柱融合术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脊柱融合术是针对我们身体脊柱的一种医治方式,脊柱开展合理的结合以后,便会更为的让我们身体素质获得修复,那麼这类技术性实际怎样实际操作呢?如何开展应用呢?一起来看脊柱融合术的相关的事宜。

脊柱融合术的发展趋势有近百年老的历史时间,脊柱融合术中外科嵌入一直呈占比提升,大部分假体是椎弓根,选用单纯性骨移殖结合和椎弓根螺丝结合开展主观性比较研究,尽管均有优良的结合率,但试验結果觉得用椎弓根螺丝沒有临床医学优点。

一项任意试验提醒,为获得不错的手术治疗实际效果,术中预估内固定不动会因为比较严重的骨吸收产生松脱影响功效,从内固
定不动组改成骨移殖组。

另一些任意试验科学研究的結果提醒无需椎弓根螺丝固定不动临床医学实际效果不错,是不是用椎弓根螺丝固定不动结合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椎弓根螺丝固定不动的病人再度手术治疗发病率、病发症和神经根损害发病率高,失血过多也多,手术时间长而且手术治疗复杂性提升,且有潜在性的风险性。

现阶段,都还没标准的手术治疗适应证标准条件,要避免手术治疗过宽。

脊柱融合术在全球范畴内广泛运用,殊不知实践活动说明,仅有极少数腰椎间盘或椎管狭窄不伴随脊柱脱位性脊柱退行性变造成的神经功能紊乱保存应用融合术,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病症是不是需要结合还需要大量开展临床实验,目前材料还不能判断运用的外科嵌入器就能合理改进临床表现。

脊柱融合术后可能会一些并发症,椎节位活动力相对性上面迫不得已降低,沒有以前那麼灵便,这种手术后问题或许在所难免,我们还要学好承担责任,不可以由于手术后的问题而去躲避手术治疗,由于那般我们担负的风险性更大,所以说我们要去掌握脊柱融合术,愚昧是很恐怖的。

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

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

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一、什么是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顾名思义,就是将两节或多节脊椎骨连接起来,目的是让它们长得像是“一个整体”。

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两块积木通过胶水粘在一起,它们就不会再分开,基本上是这么个意思。

做这个手术的原因可不少。

比如说,你的脊柱可能因为骨折、肿瘤、退化性疾病等原因发生了移位,脊椎骨之间失去了正常的接触和支持。

骨头之间“没有默契”,你走路都不稳,甚至活动受限,痛得让人抓狂。

脊柱融合术的目标就是让这些骨头“合作愉快”,恢复它们该有的功能。

这其实是个大工程,得让你的骨头、神经、血管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同时避免你以后因为疼痛而生活受困。

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其实就是把患者的脊柱恢复到最稳定的状态。

简单来说,这种手术的核心就是让脊椎重归“安稳”状态。

医生会在脊椎之间放入一些小工具,比如金属板、钉子或者螺钉,这些看起来可能会让你觉得它们是“黑科技”,但是它们其实是为了帮助骨头在恢复期间牢牢固定在一起。

这样,你的骨头就能更快地愈合,恢复得也更顺利,毕竟,没有任何人愿意做完手术还要去“重修”一遍。

二、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到底是什么?说到“金标准”,其实就是指目前最可靠、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其实就是通过一种叫“内固定”的方式来帮助脊柱骨连接。

这里的内固定指的就是利用金属物件把脊椎骨固定在一起,帮助它们重新对接。

想想都觉得挺神奇的。

金属板、螺钉、钉子这些,确实有些像玩具零件,但它们背后的作用可不简单,帮助你将脊椎恢复到稳定状态,最重要的是减少术后的疼痛和并发症。

做脊柱融合术的“金标准”不仅仅是单纯地使用这些工具,更重要的是手术后患者的康复。

要知道,做完手术就像是给你换了一个全新的“脊椎”系统,恢复期的保养工作也很关键。

医生会告诉你,手术后得控制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修复”。

其实这个过程就像你给新买的车上了个车险,虽然车已经很但你还是得小心驾驶,避免出事。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及tlif手术

PLIF、ALIF 及TLIF 手术脊柱融合术是一种外科手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连接或融合在一起。

融合手术通常需要采用骨移植来促进融合。

这种手术需要从患者盆骨取下少量骨组织(自体移植),或从供体获取少量骨组织(异体移植),然后将获得的骨组织放置在两个脊椎之间,使得它们“融合”在一起。

借助于生物力学的椎间隔板的植入,植骨将取代在手术中被完全移除的椎间盘。

脊柱融合术是脊柱病常见的治疗方法,比如滑脱、脊柱侧凸、重度椎间盘退变或脊柱骨折等。

一般在采用广泛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才考虑融合治疗。

本诊所提供三种常见的融合手术,包括PLIF, ALIF 和TLIF。

PLIFPLIF 是指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通过患者的背部(后入路)切口达到椎骨。

PLIF 手术包括三个基本步骤:∙术前规划和模板创建。

手术前,外科医生使用MRI 和CA T 扫描,以确定患者需要的植入物尺寸。

∙准备椎间隙。

根据融合的级数,在患者的背部开3-6 英寸的切口,然后将脊椎肌肉收缩(或分开),进入椎间盘。

外科医生然后小心移除椎弓板(椎板),这样才能够看到和进入神经根部。

可对神经根部上面的小关节进行修整,以让出更多空间给神经根。

外科医生然后清除受累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并在相邻椎骨表面为椎体融合做些准备。

∙插入植入物。

一旦椎间隙准备完成,把装在融合架里的异体或BMP 骨移植物插入到椎间隙中,以促进两个椎体之间的融合。

其它内固定物(诸如棒或螺杆),也可在这时候插入使用以进一步稳定脊椎。

TLIFTLIF 是指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

这种融合术是PLIF 手术的一种精细化和最近对腰椎受累的脊柱疾病施行的流行的外科治疗手术。

这种TLIF 技术采用与PLIF 术类似的方法到达脊椎,不同的是在患者背部从椎管更侧面的中线切口进入。

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外科手术中肌肉剥离数量,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到达椎骨、椎间盘及神经所需要的神经操作量。

我们诊所喜欢使用TLIF 方法进行椎体间融合术,因为这种方法通常对脊椎造成的创伤更小,对神经更安全,而且在进行椎骨融合中允许最小入路和最少使用内镜技术。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脊柱融合术是什么?
脊柱融合术是对于我们人体脊柱的一种治疗手段,脊柱进行有效的融合之后,就会更加的让我们体质得到恢复,那么这种技术具体如何操作呢?怎样进行运用呢?一起来看脊柱融合术的
相关事宜。

脊柱融合术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脊柱融合术中外科植入一直呈比例增加,大多数植入物是椎弓根,采用单纯骨移植融合和椎弓根螺钉融合进行主观比较研究,虽然均有良好的融合率,但实验结果认为用椎弓根螺钉没有临床优势。

一项随机实验提示,为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预计内固定会因严重的骨吸收发生松动影响疗效,从内固定组改为骨移植组。

另一些随机实验研究的结果提示不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效果较好,是否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再次手术发生率、并发症和神经根损伤发生率高,失血也多,手术时间长并且手术复杂程度增加,且有潜在的风险。

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手术适应证标准指征,要防止手术过宽。

脊柱融合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然而实践表明,只有少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不
伴有脊椎滑脱性脊柱退变引起的功能紊乱保留使用融合术,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是否需要融合还需要更多进行临床研究,现有资料还不足以判定应用的外科植入器就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脊椎融合术后可能会有些后遗症,椎节间活动度相对上会被迫减少,没有之前那么灵活,这些术后问题也许难以避免,我们也要学会承担风险,不能因为术后的问题而去逃避手术,因为那样我们承担的风险更大,所以说我们要去了解脊椎融合术,无知是很可怕的。

脊柱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

脊柱融合术1. 适应症脊柱融合术适用于:1、脊柱滑脱严重。

2、已有神经损伤的表现。

2. 禁忌症1、全身情况不良,有重要脏器疾病。

2、手术区域附近皮肤有感染病灶。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1、全脊柱正侧位片,确定脊柱滑脱程度和范围。

2、电生理学检查。

3、血化生检查。

4、抗生素的应用。

5. 术前注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手术分两期进行。

6. 手术步骤Ⅰ期手术:经腹膜或腹膜外入路显露腰骶椎体前部,去除L5椎体、L4~5及L5~S1椎间盘直到L5椎弓根基底部。

Ⅱ期:通过后正中入路,切除松动的椎弓和L5椎弓根。

处理L4及S1相对的终板以利融合。

将L4椎体复位于S1椎体上(使用或不使用椎体间融合),采用经椎弓根器械维持L4和S1的复位并融合,同时进行常规双侧后外侧融合。

7. 并发症1、腹腔、盆腔脏器损伤,髂总动、静脉损伤。

2、马尾神经和神经根损伤。

8. 后遗症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9. 术后饮食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10. 术后护理脊柱融合术术后做如下处理:1、术后穿戴腰骶支具6~12周。

2、Ⅱ期手术后2d即可离床活动。

11. 注意事项显露后腹膜时,注意勿损伤髂总动、静脉及其跨越髂总动脉、静脉的输尿管。

后腹膜切开前,充分将肠管向两侧牵开。

后腹膜切开后,将前后腹膜缝合牢固,尽量减少腹腔内容物对切口的污染及形成内疝。

12. 手术影响使脊柱复位,恢复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为了减少PLIF
• 手术的并发症,HARMS 开创了TLIF 手术。该手术具有行单侧关节突关 节不完全切除即可实现椎体间融合、
• 保护硬膜囊及神经根、减少相邻节段失代偿、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早 期制动及避免逆行射精的特点,故近
根与硬膜囊拉后方开口,用
髓核钳切除椎间盘。手术操作一定要限于椎间隙 • 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前方血管的损伤。④椎体软骨终板的准
备,用大小逐渐增加的扩张器撑开椎间隙,并用 • 刮匙刮除骨性终板。⑤植入骨块,植入大小合适的自体髂
骨三面皮质骨或充满自体骨的椎间融合器,摄片 • 证实骨块的位置合适。经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 • (3)后路CAGE 融合术
脊柱融合与非融合术
• 脊柱融合术是指以病椎为中心,从病损区上位的正常脊椎到下位的正 常脊椎做植骨术,使多个脊柱节段发生骨性融合,形成一个力学整体, 从而达到治疗脊柱疾患、消除疼痛、控制畸形发展、重建脊柱稳定
性及保护脊髓神经的目的。
• 脊柱融合术
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和其他脊柱疾患,如脊柱侧凸、后凸,脊柱骨 折、脱位,脊柱滑脱及椎间盘疾病。
• 全椎间盘置换技术 全椎间盘置换(TOTAL
• DISC REPLACEMENT,TDR)原理是将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 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问盘行使功能,实现保留运动 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
• 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的常用方法。发生应力性 退变,根据关节置换的经验,人们发明了颈椎间盘的置换。
柴棒状,均匀铺在椎板表面,并稍许压紧。在胸 • 椎处,要对椎板行铰链式的去皮质,即把后皮质掀起不折
断,其中植入骨块并与相邻椎板相连(架桥)。
• (2)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 • :①后路减压,要进入椎管及椎间盘后方,通常需要行全
椎板减压,包括去除上位椎板的下 • 缘和几乎全部的下关节突。②椎管内血管的处理,将神经
• 间盘置换手术适应症:单间隙间盘突出,不伴颈椎不稳,未有钙化, 椎管狭窄表现。
• ROBERTER 报道了76例关于前路融合和间盘置换之间的10年比较研究, 融合组临近节段退变率34.6%,置换组为17.5%。
• 存在问题,脱落、松动、下沉、退变。翻修2次手术、异位骨化、自发 融合。后突畸形。
CHARITE自1984年起将自己发明的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进行多次改良, 其中CHARITEⅢ型假体已经给4 OOO余例患者进行了椎问盘置换, 优良率在86% 一97%。 PARK等发现5.2%以上的病人存在临近节段的退变。 CHE等对5年腰椎融合病人随访42.5%的病人临近节段发生退变。
脊柱畸形的矫正能力和脊柱融合的成功率
• 椎弓根螺钉 历史里程碑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可防止植骨块的移位,但仍未 解决植骨块的塌陷及椎间高度的丢失等问题,因此,椎间融合器 (CAGE)便应运而生了。
• 1、后路融合术 • (1)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标准后
路融合技术,包括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 • 间植骨融合。关节突间植骨融合,清除小关节突的关节囊,
非融合技术能改变相邻节段退变吗? 袁文 • 在脊柱融合术应用的半个多世纪里,“融合”早已成为脊柱外科广
为接受的“金标准”。在大多数脊柱手术中,融合与否已成为判断手 术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
• 然而,脊柱在融合以后其正常生理功能及生物力学行为发生了改变, 许多问题接踵而至,例如邻近节段的退变、继发性失稳、生理活动的 丧失等等,这些问题让学者们重新思考,是否可以在常规减压手术后 不于融合。
• 随着对脊柱融合的研究,融合术后增加了相邻节段的负荷压力,从而 加速其退变,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晚期出现退变症状 。因此,脊 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 一。
• 非融合技术保留了脊柱的运动性,临床应用而生。理论上减轻了融合 后,临近节段的应力,而且保持了脊柱的活动性,避免了临近节段的 退变发生。
• 即“非融合”,给予手术节段接近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减少由于 “融合”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 历经30余年的临床实践,非融合技术在得到令人鼓舞的临床数据的 同时,一些问题无可避免的浮现,例如,人工椎间盘置换后的自发性 融合、异位骨化、假体塌陷移位等等,后路非融合如人工韧带,棘突 间撑开装置植入术后出现的植入物疲劳断裂、医源性椎管狭窄等等。
• 非融合最主要目的是减少术后临近脊柱节段的退变,但脊柱非融 合手术后远期是否能完全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融合术后的临 近节段退变是手术造成还是自然病程?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答案。
• 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
• 颈椎后路手术 •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及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 • 后路开门手术
• 2.前路融合术 • 前路腰椎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适应证: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脊柱畸形的矫正、腰椎滑脱、椎
间盘内紊乱及无法施行后路融合但脊柱必须获得稳定时。 •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和椎体间融合术 • 前路钢板及椎间及融合器固定术
可使用“V”形截骨法,咬除关节软骨,在 • 上下关节突的“V”形槽内嵌入植骨块。横突间植骨融合,在
骶棘肌外侧缘处向深部分离暴露至横突, • 将其表面凿成鱼鳞状,再将剪成火柴棒样的植骨块置于横
突之间。此操作较困难,但是对于脊柱先天性发 • 育畸形(如有椎板缺如)的患者可以达到植骨融合的效果。
椎板间植骨融合,用骨刀将椎板表面皮质凿 • 成鱼鳞状粗糙面,之后将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剪成火
• 1932 年,CAPENER 首先采用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 • 1934 年,ITO 描述了旁正中腹膜后入路及前路脊髓减压植骨融合的方

• 1946 年JASLOW 首次报道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 • 发现只是融合效果差,于是产生了
• TOUMEY 应用关节突螺钉和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 STRAUB将棘突钢板用于腰骶部融合; • HARRINGTON 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研制了HARRINGTON 系统,提高了
• 后柱功能重建技术 • 棘突间撑开系统 棘突间韧带样装置 • 经椎弓根螺钉韧带 • 经椎弓根螺钉的半坚强金属内固定装置

• 脊柱非融合技术应用时问短,远期效果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讨, 而伴随它的是价格昂贵的进口医疗器械
• 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做非融合治疗。早期椎间盘病人采用后方弹 性固定,间盘突出时采用间盘或髓核置换,后期病人采用椎间植 骨融合固定术。
• 髓核置换后并不能恢复纤维环,小关节的力学传导,而是重建力 学冲到来恢复的。
• 单一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体重指数不高于30.不伴随退变及不稳 表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或伴下肢疼痛。
• DELAMERTER对6个月以上的融合和置换病人进行随访,6个月时疼 痛未有明显区别,但是活动度置换组更好。
• 由于椎间之间活动是个三关节复合体,除了椎间盘还有后方双侧 的小关节,随着时间的延长很快小关节发生退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