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样品处置和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保证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在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流转、清理或返还过程予以控制和记录,不发生丢失和混淆。

2 范围: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流转、清理或返还等过程的管理,以及安全保密。

3 职责

3.1样品接收员

(1)负责中心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的接收和登记,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等信息;

(2)按照客户的保密要求,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样品;

(3)负责组织对检测样品的唯一性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在检、已检、留样);

(4)监督样品在检测组期间的流转、保管和检后处理等。

(5)有权制止一切有违样品安全与保密的行为。

3.2各检测组的样品管理员

(1)负责本检测组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的接收和登记,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等信息;

(2)对有贮存条件要求的样品,维护和记录其贮存条件;

(3)负责在检样品的安全保管,作好样品的流转交接手续;

(4)维护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按合同要求处理和贮存样品,保证在检样品不发生损坏、丢失与混淆。

(5)对有保密要求的样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负责交样品接收员保管。

(6)检测结束后,及时将剩余样品整理好并按要求贮存。

(7)有权制止一切有违样品安全与保密的行为。

3.2检测人员

(1)严格按照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开展检测样品的制备和检测作业;

(2)保证在检样品不发生损坏、丢失和混淆。

(3)协助样品保管员作好样品的保密工作。

3.3技术主管职责

(1)必要时,组织对检测样品进行确认;

(2)对检测样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3.4技术主管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 程序

4.1检测样品的编号规则:

(1)样品接收员或检测组样品保管员对接收的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其编号由S-Y(或

E/W)XXXX-ZZZ(-z~z)组成。其中:

S代表样品;

Y/E/W为检测组代号,Y为有机分析检测组代号,E为二恶英检测组代号,W为化学分析

检测组代号;

XXXX为年号缩写与月份;

ZZZ为样品接收的序列编号即检测组组内当月唯一性编号。

当一次委托检测的样品为多个且检测项目相同时,则分别以子号-z~z加以区别。

(2) XXXX-ZZZ应与“委托检测合同/协议书”编号一致。

4.2检测样品的接收和流转

4.2.1样品接收员在受理客户委托时,应对样品进行符合性检查,并对检测样品的特性及其资料等进行记录和登记。符合性检查的内容包括:

(1)样品包装、标志及外观是否完好;

(2)对照检测委托协议等检查样品的名称、样品数量、外观状态等内容是否一致;

(3)样品是否损坏。

4.2.2对非固定场所抽取的样品进行检查,当发现或怀疑样品出现异常时,应进行重新抽样。不能重新抽样时,应在检测记录和报告中对样品状态予以描述,可能时,应分析样品的损坏或污染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4.2.3当对物品是否适于检测或校准有疑问,或当物品不符合所提供的描述时,实验室应在开始工作之前询问客户,已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并记录询问的结果。当客户知道偏离了规定条件仍要求进行检测时,实验室应在报告中做出免责声明,并指出偏离可能影响的结果。4.2.3交接双方对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等确认后,样品接收员应询问客户对检测样品及资料的贮存和保密要求。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将其要求填写在合同书中。

4.2.4检测组收到检测指令后,应确定作业参加人。如该作业涉及项目较多,检测组负责人应负责组织计划的实施。

4.2.5样品管理员凭检测指令到样品接收员处领取样品(包括所附资料),并在样品登记表中签字确认。此后,样品由样品管理员负责分类保管(分为在检和已检)。

4.2.5样品接收员应向样品管理员交代或提出样品在检测中应注意的使用、安全、保密和贮存等要求。必要时,样品接收员应制定书面文件随样品一起流转。

4.2.6被指定的检测作业人员应与样品管理员清点、交接检测样品及其资料。如发现与检测指令书的记录有不符之处,检测人有权拒绝接收样品。此时,样品管理员应立即查找原因,必要时应与样品接收员联系或报告技术主管。

4.2.7 如一个样品涉及多个检测组的作业时,只要样品量允许就应由样品接收员组织分样;否则,样品接收员应在检测指令上标明流转次序。在办理样品交接时,样品保管员及检测人员应清点样品及其资料并签字确认。

4.2.8检测后剩余的样品(如果有话)和附带资料由检测人员全部退回到检测组样品管理员处。样品管理员应核对回退样品的数量和资料,确认后签字接收。

4.3检测样品的保管和检后处置

4.3.1各组样品管理员应对检测样品的保存、安全、保密和完好负责,并对在检期间的样品管理实施监督。

4.3.2检测样品的贮存条件应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对有特殊贮存要求的,应建立贮存环境的监控设施。样品管理员应对该监控过程实施记录,以证实贮存能始终合客户要求。对检测样品贮存环境的监控执行《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

4.3.3当贮存保管条件达不到客户要求时,样品管理员应及时向客户声明,或经客户同意采取其它贮存方式,或取消检测。

4.3.4回退到样品保管员处的剩余样品应根据合同中客户的要求(分“客户取回”、“中心留存”和“无剩余样品”三种方式)做相应处置。对剩余样品的处置,在检测报告中亦应有体现。

4.3.5当客户要求取回剩余样品时,应于领取检测报告时一并取回。客户确认剩余样品及其资料齐全无误后,应在检测报告发送单签字确认。

4.3.6 如客户要求本中心留存剩余样品,留存期一般为三个月。本中心仅留存常温下不易变质,无强腐蚀、非高挥发性、非易燃和非易爆,无特殊贮存和保密要求的的剩余样品。原则上,不够一次完整检测的剩余样品不做留样处理,除非客户有要求。

4.3.7超过留样期(或客户放弃对剩余样品的处置要求)的样品,样品接收员应在检测样品流转单中对样品的处置方式进行记录,并填写检测样品处理记录表,经技术主管批准后按《环境保护程序》处理。

4.4检测样品的识别

4.4.1样品接收员和各组样品管理员负责对样品实施识别管理。其编号规则见4.1。

4.4.2样品接收员在与客户完成了样品的交接后,应在样品上粘贴检测样品唯一编号。

4.4.3样品接收员在与检测组样品管理员完成了样品交接后,应在检测样品状态标识上标注“在检”标识。

4.4.4检测组完成检测后,样品管理员应在样品状态标识上标注“已检”标识。

4.4.5 回退到样品管理员处的剩余样品,样品接收员标注“留样”标识,对无任何要求的应及时按《环境保护程序》处理。

4.5检测样品的制备

4.5.1如客户提出对样品的破坏性检测过程进行观察时,技术主管应安排相关检测组做好接待准备。

4.5.2 检测样品的制备应遵循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和要求。

4.5.3在安排不可重复的破坏性检测时,检测组最好请客户对样品制备或检测状态进行确认。如客户有要求时,检测组应请客户在制备现场对样品的制备或检测状态进行签字确认。

4.6检测样品的保密

4.6.1检测样品的管理应遵循保密的规定。在样品流转过程中,各检测阶段的负责人应对样品的保密负责。

4.6.2当检测样品有特殊保密要求时,检测组应将在检样品及其资料在每日下班前送回样品接收员处并由其保管。

4.6.3检测样品在检测过程中不允许无关人员参观,其附带的资料不允许无关人员阅览和带离检测场所。

4.6.4涉及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的、有特殊保密要求的检测样品,本中心一律不做留样处理,其资料和剩余的样品(不论剩余多少)全部退回客户处。

4.6.5对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的保密应执行《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5 相关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表单

《检测环境的建立、控制和维护程序》****-2008

《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2002

二噁英样品运输及保存程序****-3802

检测样品流转与分样操作规程****-3814

检测样品登记表 ****-7075

检测样品流转单****-7076

检测样品处理申请表****-7077

保密设施/资料监督记录表 ****-7007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规范实验室的样品管理,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特制定本样品管理制度。 二、管理机构: 实验室样品管理由实验室主任及负责人负责。 三、管理内容: 1、收样: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第一时间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收样时间、送样人姓名和电话,收样人、样品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同时,将样品分配到相应的测试项目中,建立样品档案。 2、存样:在收到样品后,首先应对样品进行编号。应将样品及其相关信息在样品登记簿上做好记录,并标明样品的有效期限。样品应存放在封闭的样品架上,防止污染和损坏。 3、领取:在实验人员进行实验前,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实验室主任或负责人申请领取样品,并填写相关的申请单。领取样品后,应及时进行实验。 4、检验: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时,应按照实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验。实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必要时应进行复核。 5、处理:实验完成后,应对样品进行处理。对于已使用完的样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废弃处理。 6、报告:实验完成后,应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按照要求及时提交。

四、流程: 1、收样:送样人将样品送到实验室→实验室进行样品登记→建立样品档案。 2、存样:对样品进行编号→在样品登记簿上记录样品信息→存放在样品架上。 3、领取:实验人员申请领取样品→填写申请单→申请单经审核后领取样品。 4、检验:按要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簿上→必要时进行复核。 5、处理:对样品进行处理→按规定废弃处理。 6、报告:编写实验报告→及时提交。 五、其他: 1、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 2、对于样品的安全防范措施应加强,确保样品的安全性。 3、对于样品的保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保存条件进行保存,防止样品变质。 4、对于样品的处置,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确保环境的安全性。 5、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6、对于实验数据的保密工作应做好,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性。 7、对于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的违反者,要给予相应的处罚。

样品管理程序文件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应根据客户要求做好样品的与安全工作。 本程序用于本实验各类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项的管理。 检测科样品管理员负责记录接收的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的贮存、流转、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检验人员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收样室在受理客户委托检验时,负责对送检样品 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应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状态,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验室。 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对各检验室样品管理情况 进行督查,并配合检测管理室对样品管理要素进行审核。 a.收样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需求,

查看样品状况(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等级等),并弄清晰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其配件、资料的完整性,检 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进行要求的检测,有些样品 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者容器是否可能造成样品的特性变异,并在《见证取样送样委托单》和《样品核查单》上登记说明。同时(特殊样品)应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试毕 样品处理方式。收样员应及时将样品及其资料、流转单传递 到检验科。 b.客户吉利啊的样品由收样员按 a.条办理委托手续。收件 人应负责与客户联络,并交一份委托单给客户。 c.样品传递到检验科后,样品管理员与检验员进行交接验收,查看样品状况是否与流转单填写的容相符,对已封装方 式送达的样品,应检查封签是否完整有效以及运输过程有无 损坏。 ①抽样人随身带回或者亲自押交样品 a.抽样人员到客户指定地点抽样或者到生产企业、商业企 业抽样前应领委托单或者监督抽样单,抽样后将委托单或 者监督抽 样单第三联给被抽检单位,作为领回样品的凭证,第四联给 见证单位,带回第一联、第二联作为抽检及信息采集凭证。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以下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实验室样品管理制度 1.1 实验室样品的存储 (1) 样品应存放在指定的存储区域内,并严格按照样品名称、编号、时间等信息进行标记。 (2) 不同种类的样品应分别存放,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3) 实验室应设定样品的保质期,过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 1.2 实验室样品的使用 (1) 使用样品前,应先查看样品的标签和记录,检查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 所有样品的使用都应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执行,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样品使用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和更新,避免混淆和误用。 1.3 实验室样品的处置 (1) 样品使用完毕后,应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身体造成危害。 (2) 残留样品应及时存放,并注明存放位置和时间,以备后续使用。 (3) 实验室应设定样品废弃的审批流程,对于需要废弃的样品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身体造成危害。

二、实验室样品管理流程 2.1 样品存储流程 (1) 样品接收:实验室接收到样品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登记和编号,记录样品的基本信息。 (2) 样品分类:实验室应根据样品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种类的样品存放在不同的存储区域内。 (3) 样品标记:实验室应对每个样品进行标记,标记内容应包括样品名称、编号、存储位置、接收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2 样品使用流程 (1) 样品查看:使用样品前,实验人员应先查看样品的标签和记录,检查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2) 样品操作:所有样品的使用都应按照实验室操作规程执行,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样品记录:使用样品后,实验人员应及时进行记录和更新,包括使用日期、使用人员、用途、剩余量等信息。 2.3 样品处置流程 (1) 样品存放:使用完毕的样品应及时存放,并注明存放位置和时间,以备后续使用。 (2) 样品处置:对于无用或过期的样品,实验室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置,保证对环境和身体的安全。 (3) 样品废弃:实验室应设定样品废弃的审批流程,对于需要废弃的样品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身体造成危害。

CNAS检测实验室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

1目的 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并根据客户要求做好样品的保密与安全工作。 2 范围 适用于所接收(含监督抽样)的所有样品的全过程控制。 3 引用文件 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 记录和档案管理程序 分包管理程序 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管理程序 记录目录清单 样品编号规定 样品处置管理规定 贵重物品管理规定 剧毒物品管理规定 样品分装和二次抽样管理规定 4 职责 4.1 技术负责根据样品的特性制定样品管理措施并监督执行。 4.2 业务受理员负责样品接收、传递、处置、分装及样品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正样库的管理。 4.3 各检测室负责二次抽样及检测期间样品的安全与保密。 4.4 样品管理员负责需入库副样的登记入库和保管。 4.5 异地实验室负责异地实验室所接收(含监督抽样)的所有样品的全过程控制。 5 措施/方法 5.1 样品的运输由客户自行决定,以不损坏样品的有效性在合理条件下进行。也可和客户协定运输方式。 5.2 样品的接收、传递及编号

行样品接收。 5.2.2 业务受理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向客户告知《委托检测须知》,根据客户的检测需求,认真查看样品状况(包装、外观、体积或数量、粒度、均匀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状态(包括是否异常或是否与相应的检验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所偏离),并在委托检测协议书/委托检测三联单上记录说明。对贵重样品、涉及贸易结算的样品、测定水分样品等特殊要求样品应同时对其原样重量进行复称,如复称重量与原重量出入较大应向客户提出,协商确认无误后再接收样品。同时应与客户商定样品准备的要求和检毕样品的处理方式。填写的三联单1份返回客户, 1份公司保存,1份送有关部门。 5.2.3 如果对接收的样品是否适用于现有检测方法存有任何疑问,或者与提供的说明不符,或者与要求的检测规定不完全符合时,业务受理员应及时询问委托方,取得进一步说明或认可并经技术负责同意后再进行接收。具体执行《要求、标书与合同的评审程序》。业务受理员可拒绝接收不满足检测要求的样品。 5.2.4 业务受理员根据编号规定,在委托检测协议书/委托检测三联单公司联上填写样品批号及检测号,编号方法具体执行《样品编号规定》,确保样品编号的唯一性,并完整保存客户对样品的要求及说明。 a) 金、银、铜产品样品接收后,业务受理员应在每个样袋上粘贴样品标识,在标识中填写批号、检测号,注明检测状态,记录时间及姓名,确保样品不会在实物上涉及的记录和流转过程中发生混淆; b) 矿样、化探样品、选冶过程固样和液样接收后,由业务受理员在样袋/样瓶的标识上注明批号、检测号及检测项目。 c) 炭样样品接收后,业务受理员在每个样品袋上用记号笔直接写上批号、检测号及检测项目。 d)气体、声音样品由现场监测人员编号,粘贴相应的标签。 5.2.5 对于过程控制样品,业务受理人员填写检测任务通知单,下达任务时将委托检测协议书/委托检测三联单及检测任务通知单一并交与检测室。对于其它送检样品,业务受理人员应根据委托检测协议详细填写检测任务通知单。为保护客户机密,下达任务时,仅将检测任务通知单交与检测室。 5.2.6业务受理员将送检样品编号并及时登记,然后将样品、相关资料和检测任务通知单传递到相关检测室负责人处,检测室负责人安排检测任务,需要时,按照任务通知单要求传递样品。 5.2.7 检测室负责人应对接收的样品进行细致的交接验收,查看样品状态是否与检测任务

检测样品处置和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保证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在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流转、清理或返还过程予以控制和记录,不发生丢失和混淆。 2 范围: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流转、清理或返还等过程的管理,以及安全保密。 3 职责 3.1样品接收员 (1)负责中心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的接收和登记,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等信息; (2)按照客户的保密要求,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样品; (3)负责组织对检测样品的唯一性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在检、已检、留样); (4)监督样品在检测组期间的流转、保管和检后处理等。 (5)有权制止一切有违样品安全与保密的行为。 3.2各检测组的样品管理员 (1)负责本检测组检测样品及其资料的接收和登记,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等信息; (2)对有贮存条件要求的样品,维护和记录其贮存条件; (3)负责在检样品的安全保管,作好样品的流转交接手续; (4)维护样品唯一性编号和检测状态标识,按合同要求处理和贮存样品,保证在检样品不发生损坏、丢失与混淆。 (5)对有保密要求的样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负责交样品接收员保管。 (6)检测结束后,及时将剩余样品整理好并按要求贮存。 (7)有权制止一切有违样品安全与保密的行为。 3.2检测人员 (1)严格按照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开展检测样品的制备和检测作业; (2)保证在检样品不发生损坏、丢失和混淆。 (3)协助样品保管员作好样品的保密工作。 3.3技术主管职责 (1)必要时,组织对检测样品进行确认; (2)对检测样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实施监督检查。 3.4技术主管负责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 4 程序 4.1检测样品的编号规则: (1)样品接收员或检测组样品保管员对接收的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其编号由S-Y(或 E/W)XXXX-ZZZ(-z~z)组成。其中: S代表样品;

抽样及样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保证检测样品始终处于真实性的状态, 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检测样品的交接和传递,检测样品保管和检后处理,检测样品的状态识别,检测样品的制备,检测样品的保密。 3.职责: 3.1检测部主任和样品管理员应: 3.1.1做好检测样品及其附件的接收工作并认真记录检测样品的状态特性; 3.1.2按照客户的要求在符合条件的环境中保存检测样品; 3.1.3维护和记录检测样品贮存的环境; 3.1.4做好检测样品编号和粘贴检测样品状态标识; 3.1.5做好检测样品在各个环节中的监督。 3.2检测人员应: 3.2.1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样品制备; 3.2.2对在检样品进行管理。 3.3技术负责人应: 3.3.1必要时对检测样品进行确认; 3.3.2对检测样品的安全和保密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3.4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检测样品的管理政策 4.1.1本实验室对客户提供的检测样品不准留用、试用、自行处置或委托代理销售; 4.1.2对客户委托处理或监督检查的剩余、残余检测样品不得作商业化处置; 4.1.3涉及客户商业、机密、专利、隐私、仲裁等受检样品一律退回客户,不接受委托代理处置; 4.1.4涉及易爆、易燃等安全、剧毒、环保、生物病毒等大量的检测余样,原则上应退回给客户。 4.2检测样品的编号规则 4.2.1检测样品编号为样品类别,接收当年年份,再加当天接收样品流水号,如药2023002表示是接收样品为药物类,为2023年接收的第2个样品; 4.3检测样品的交接和传递 4.3.1在受理客户的委托检测时,办公室主任和样品管理员应一起对检测样品的形态和检测样品附件及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和记录。

试验室采样及样品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对采(接)样过 程和样品管理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检测过程样品的采集以及样品的管理工作。 3职责 3.1业务室负责普通委托检测样品的接收、符合性检查,移交样品管理员; 3.2业务室采样人员负责现场检测样品的采集、编号、运输、保护;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登记和发放流转以及样品库存储样品的保管和清理; 3.3业务室负责检测样品有效性的确认接收,负责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存贮、处置、流转、标识转移等工作。 4工作程序 4.1基本要求 各类环境检测和污染源检测的样品的采集、运输、交接、储存、处置等环 节都要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样品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4.2采样工作程序 4.2.1根据委托任务的性质,若客户有检测方案,执行客户提供的检测方案,若客户无检测方案,依据《环境检测方案编制和实施程序》编制检测方案,按照其中的样品采集方法和要求采集样品。 4.2.2样品采集前准备工作 (1)业务室负责人根据检测方案编制采样任务单,任务单应包括检测任务名称、检测项目、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采样人员等内容。 (2)采样人员熟悉并掌握有关的采样技术方法和技术规范。 (3)采样人员根据技术规范的规定,准备符合要求的采样仪器、采样容器以及需

要采样现场添加的试剂等,其材质和尺寸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保证采样 (4)采集环境空气或废气样品,检测室需根据检测内容准备吸收液、吸收管(瓶)、滤膜等,编号或贴好标签备用。 1.1.3样品的采集 (1)样品采集人员根据任务单,准备采样仪器、容器和器具等,并到检测室领取吸收管(瓶)、滤膜等,装箱备用; (2)到达采样点后,按技术规范、标准方法或任务单要求的采样项目、时间、频率、采样点高度、采样步骤等进行样品采集,并统一按照样品标识和编号的规定进行编号,保证样品不发生混淆,确保样品的唯一性。 (3)填写采样记录和粘贴样品标签,信息要全,样品装箱。 1.1.4污染源气体样品的采集 (1)样品采集人员接到检测任务后,需作好采样前准备工作,仪器、物品到位,所需滤筒编号并称重; (2)采样人员在采样时,需严格按国家标准方法和步骤采样,样品要保持清洁存放; (3)采样人员应作好采样记录,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进行数据计算。 1.1.5采样过程中,遇到如生产工艺不正常、停电等特殊意外情况,应及时通知业务室,采取补救措施补采,以保证采样频次符合委托任务要求。采样计划变更需经过技术负责人批准。 1.1.6采样记录表由业务室负责收集齐全,与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统一整理归档。 4.3样品的运输 采集好的样品经核查项目和数量后,放置于具有防震、避光、低温功能的 样品箱内,及时送回实验室。运输中要做到避光、防损、防污染。

ISO17025:2017检测样品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项目实验室样品的接收、流传、保护、存储、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为项目实验室编制类似程序文件提供指引。项目实验室需要根据本程序文件的指引以及结合项目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类似程序文件并发布生效。 2 范围 适用于项目公司实验室检测样品的接收、标识、传递、存储、处置的管理。 3 职责与权限 3.1 样品管理员:负责检测样品的接收、登记、标识、传递、保管、处置。 3.2 检测员:负责检测过程中样品的管理。 4 定义 无。 5 管理内容及要求 5.1 样品的接收、标识 5.1.1 样品由样品管理员统一接收,接收时应要求客户填写《委托测试申请单》 (XX-Lab-QP-11-1、XX-Lab-QP-11-2)。 5.1.2 样品管理员检查样品是否与《委托测试申请单》(XX-Lab-QP-11-1、XX-Lab-QP-11-2)的内容相符,是否符合检测方法的要求,双方对样品(名称、标识、状态、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其它相关信息给予确认;对于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样品,退还给客户或按双方达成的协议进行处理。样品接收后样品管理员登记在《样品登记表》(XX-Lab-QP-15-1)。 5.1.3 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客户应在《委托测试申请单》(XX-Lab-QP-11-1、XX-Lab-QP-11-2)中注明详细要求,样品管理员要按《保护客户机密及所有权管理程序》(XX-Lab-QP-02)组织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客户机密和维护客户的所有权。 5.1.4 样品管理员接收样品后,按编号规则标识样品,委托测试申请单编号、检测报告编号

以及样品编号规则如下: 5.1.4.1 委托测试申请单编号规则: 项目公司拼音简称+年份代码+月份代码+3位阿拉伯数字申请单流水号 例如: SY201911003是指XX实验室在2019年11月收到的第3份测试申请。 5.1.4.2 检测报告编号继承测试申请单编号,具体规则如下: 项目公司拼音简称+年份代码+月份代码+3位阿拉伯数字申请单流水号-1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 如一份测试申请单只对应一份检测报告,则检测报告编号与测试申请单编制一致,无需再加1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如一份测试申请单只对应多份检测报告,则检测报告编号在继承测试申请单编号的基础上,再加1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以区分。 例如: SY201911003-2是指三益实验室在2019年11月收到的第3份测试申请单里编制的第2份检测报告。 5.1.4.3 样品编号规则: 项目公司拼音简称-样品来源-样品类别-年份代码+月份代码-3位阿拉伯数字样品流水号+(样品状态+包装容器+1位阿拉伯数字流水号) a) 样品来源: I是Internal简称,代表内部样品; E是External简称,代表外部样品。 b) 样品类别(外部样品无样品类别编号): P是Pre简称,代表预接收样品; A是Arrival简称,代表入场样品; C是Control简称,代表中控样品; E是Environment简称,代表环境样品; M是Material简称,代表原辅料样品。 c) 样品状态: S是Solid简称,代表固态样品; L是Liquid简称,代表液态样品; G是Gas简称,代表气态样品。 d) 包装容器: F是Flask简称,代表样品瓶;

检测机构样品管理程序

样品管理程序 为确保检测样品的完整性及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对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标识、流转、制备、贮存、处置及安全处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规范的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于本中心各类检测工作中检测样品的抽取、接收、传送、贮存、处置及标识等的控制管理。 各检测室负责样品的接收、传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接收、标识、保管、发放和处置。 检测人员对制备、测试、传送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各检测室主任负责组织抽样并对抽样过程的公正性负责。 质量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样品的处置进行监督。 样品的接收与标识 样品的接收一般按以下程序办理: (1)样品管理员应对委托单上所要求的证明文件、情况和条件进行核实。 (2)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其状态。如果对样品是否适用于检验检测有任何疑问,工程实验检测中心应在工作开始之前询问委托方,要求进一步予以说明。 (3)经验收合格的样品按本中心要求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样品编号、委托单编号、样品状况、来样日期等信息。 (4)样品管理员对已登记的检验样品进行分类,并对样品进行分别编号,加贴唯一性标识,根据样品的检测状态,区别不同样品以及同一样品在检测前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以防止样品的错乱而引起检测事故。 (5)样品管理员对于不能马上进行测试或需冷藏冷冻保存的样品,应立即进行暂时保管。保管时应按样品存储的分类要求进行存储。 样品的流转与防护 (1)样品按检测程序规定的流转顺序流转,交接签收时应检查样品状况。

(2)检测人员得到样品后,应马上按检测方法要求进行样品缩分标识和制备,缩分样品分为两份平行样品,其中一份作为测试样品,一份作为保留样品。 (3)检测人员应对未测试样品和检测完毕的样品,加贴状态标识,以免发生混淆,使样品具有可追溯性;保留样品需标识样品保存期限及制样人。 (4)样品在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应加以防护,严格遵守有关样品的使用说明,避免受到非正常损坏。样品如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详细记录其情况,并及时与委托方联系采取补救措施。 样品的贮存与保管 (1)工程实验检测中心应有关于样品验收、保存、安全处置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包括为维护工程实验检测中心的诚实性、保密性等所需的各项规定。 (2)如果样品需要在规定的或特殊的环境条件下贮存或预处理时,应维持、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当检测样品或其一部分需要妥善保存时,工程实验检测中心应有贮存和安全措施,以保护这些需要妥善保存的样品或其部分状态的完整性。 (3)样品管理员应根据样品管理程序的分类贮存要求,负责把保留样品贮存到适当的位置。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确保样品在保存期间不变质、不遗失、不损坏,保护样品的完整性。 (4)检测人员检测完毕的样品应及时通知样品管理员取回样品入库保存,包括经检测不合格或无法检测的样品。 (5)检测样品留样期不得少于报告投诉期,留样期一般不超过 30 天,特殊样品根据要求另行商定。 (6)样品管理员应根据样品管理程序的要求,处理保存期满的样品及特殊样品。样品的弃置不得对公共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造成损害,同时注意保密性要求。 样品的抽取 应按照与客户协商的抽样标准进行抽样。 抽样工作必须有两名以上抽样人员同时进行。 抽样人员在生产现场、成品库或工程现场随机抽取样品。 抽取的样品数量应满足检测和复检的需要。 当发现被抽样单位有弄虚作假等违反抽样规定的行为时,抽样人员应拒绝抽 样,并将情况向技术负责人汇报。 抽样纪律

样品管理程序

XXXXX有限企业 版本: A/0 实行日期:2020-03-23 样品管理程序 第1页共3页 页码: 1目的和范围 保证样品从接收到最后办理的全过程都获得有效控制,保护样品的完好性和保密性。合 用于被检测样品的检查、接收、传达、检测、保护、储存和办理等过程的管理。 2职责 2.1客户服务招待员负责样品的接收、检查、传达、保护。 2.2检测人员负责样品的检测及检测时期的保护、储存。 2.3样品管理员负责检测达成后的样品管理工作,并协调检测流程中的样品管理工作 3内容及要求 3.1样品的接收 客户直接供给:经过邮寄或客户直接送至实验室; 3.2样品的查收登记 实验室收到样品后应确认客户的检测拜托单,并检查样品,样品应切合以下要求。 样品应切合测试申请单的描绘; 样品数目应足够达成所需的检测项目; 若样品出现损坏状况,样品管理员应立刻共同检测人员进行确认样品能否仍知足测试要求,如不知足,样品管理员应通知客户并要求客户补样。 若未收到测试申请单或许测试申请单内容不详,或样品状况于测试申请单的内容不符,应实时 与客户获得联系,获得有关说明信息,并对样品的异样状况或偏离进行登记。只有当确认样品及测试 申请单正确无误后,实验室方可让样品进入后续的正常检测流程。 已接收的样品应在实验室的样品登记表上登记,实验室能够用《样品登记表》进行登记,也可 以自行拟订登记表,登记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样品编号、名称、根源、数目、状态、接收时间、 客户名称等其余信息。 3.3样品的表记 样品的独一性表记

XXXXX有限企业 版本: A/0 实行日期:2020-03-23 样品管理程序 第2页共3页 页码: 检测拜托确认后,应付样品进行独一性的表记.样品的独一性表记能够与检测报告号一致,以便一一对 应,关于一份订单有多个样品的能够在号码后加英文后缀字母来区分.关于有子样的样品,也应付子样进行 独一性表记,以防混杂.实验室也能够依据自己的产品特色进行分类编号.编号规则以下:ZJYYXXZZZZ其 中YY表示年度,XX表示月份ZZZZ,样品流水号;列如2016年1月份第一个样品表示为:ZJ16010001,总之,不论采纳何种方式,一定保证其独一性不被混杂. 样品的状态表记 a)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状态应有相应的表记,以注明样品是处于检测以前、正在检测、检测完成或 其余状态。 b)实验室可用标签的形式注明样品状态,也能够经过把样品搁置在不一样区分的地区来标示样品的状 态 3.4样品检测前的保留 用于检测的样品应依据样品所需保留条件予以保留,以保证样品的性能不会发生改变,影响测试结果。 3.5样品的检测 检测人员负责依据有关的检测标准对样品进行剖析检测,样品只好用于检测,不可以用于其余用途。 检测过程中,样品的各样流转记录应赐予保留。 3.6样品的保密 样品管理员、检测人员和全部有关人员负责对样品保密,保护客户的利益。 关于样品保留区,只有经过受权的人员才能进入。假如非江苏中技成员需进入到实验室测试 地区或样品储藏地区,应采纳适合的举措以防备泄漏客户的样品信息,如增添屏风,掩盖物来覆盖样品 等等。 3.7样品的保留和处理 检测完成后,节余的样品应退给样品管理员保留,或依据客户要求送还样品,样品的保留及退 还应有相应的记录。 当样品需被寄存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保养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这些条件,并对寄存和安

工程检测机构样品管理程序

工程检测机构样品管理程序 1、目的 检验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清理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检验检测样品的管理。 3、职责 样品管理员负责记录接收样品的状态,做好样品的识别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检测人员负责制备、检验检测过程中的样品管理。 4、程序要点 4.1 样品的运输 运输要注意样品状况(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状态等),并清点样品;有些样品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容器是否可能造成样品的特性变异。 4.2 委托样品的接收 样品传递到公司后,样品管理员应进行交接验收,查看样品是否与试验委托单填写内容相符,对封装方式送达的样

品,应检查封签是否完整有效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应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试毕样品处理方式,填写委托单并标识委托号。为确保委托编号的唯一性,一张协议书上只可以填写一个产品的检验检测委托内容。 4.3 抽样样品的管理 4.3.1 抽样人员随身带回或亲自押交样品 a.抽样人员到客户指定地点抽样前,应先到综合部凭抽样任务单领取委托或监督抽样单,抽样后将抽样单第二联给抽样单位,作为领回凭证,并带回第一联,第三联交给综合部。 b.抽样人员应对样品在运输途中的防护负责,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抽样人员回公司后立即将随身带回的样品及抽样单交给样品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凭抽样单验收样品。 4.3.2 被抽检单位寄运来的样品由综合部领回后,交样品管理员进行登记,验收时应对照抽样单检查样品及封条的符合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必要时应会同抽样人员进行验收。 4.3.3 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状态,并登记入账。 4.3.4 在对接收的样品是否适合于检验检测有疑问,或对客户的检验检测要求不明确,或认为样品不符合有关规定要

检测样品处置管理制度范文

检测样品处置管理制度范文 检测样品处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检测样品的处置,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检测样品处置范围 1. 适用对象:所有交由检测机构的样品。 2. 样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固体、液体、气体及其他形式的样品。 第三条检测样品的接收 1. 样品接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相关技能。 2. 样品接收人员应及时接收来样,并需记录样品来源、接收时间、数量、状态等信息,并签字确认。 3. 对于不符合检测要求的样品,样品接收人员应及时和委托方沟通处理措施。 4. 样品接收人员应将样品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域内,并按照相关规定分类存放。 第四条检测样品的标识和保存 1. 对于每个样品,应为其编制唯一的编号,并在接收时进行标

识。 2. 对于易变质或需要特殊保存条件的样品,应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保存,确保样品的完整性。 3. 样品保存期限应按照相关标准或协议约定执行,过期的样品应及时进行处置。 4. 样品保存期满后可选择归还给委托方、销毁或作为教学实验材料使用。 第五条检测样品的送样 1. 样品送样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样品检查、包装、封存等。 2. 样品送样人员应填写样品送样单,并携带所需附件和文件,确保样品送交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样品送样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路径和方式送交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安全性。 第六条检测样品的分析与测试 1. 样品分析与测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2. 样品分析与测试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法进行,并记录测试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3. 在样品分析与测试过程中,如遇到样品异常的情况或无法完成测试,应及时上报领导并与委托方沟通处理措施。 第七条检测样品的销毁

ISO15189:2012程序文件-检验后样品处理程序

分发部门:全公司 仅供内部使用 第 1 页 共 3 页 1 目的 规范检验后样品处理方法,确保正确储存和保留检验后样品,安全处置废弃样品。 2 范围 适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所有检验后样品。 3 职责 3.1 各专业科负责人负责制订标本处理岗位的职责。 3.2 各专业科技术人员按照岗位职责要求进行检验后样品的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检验后样品的识别 4.1.1 在日常工作中,检测后样品应与未检测样品分区域放置,放在标有“检测后样品”的区 域。 4.1.2 采用双向条码的流水线检测样品,流水线控制系统对已检测的样品进行自动定位,定位信息通过系统软件进行查找﹔非双向条码的流水线检测样品,人工对样品进行编号识别。 4.2 检验后样品的收集 4.2.1 晚上不进行检测的专业科,每天下午下班前将当天所有检测后的需保存的样品收集到指定位置存放。 4.2.2 晚上需进行检测的专业科,每天早上8 :00把前一天白天和晚上检测后的需保存的样品收集到指定位置存放。 4.3 检验后样品的储存 4.3.1 储存条件和位置 4.3.1.1 检验后样品主要储存在2~8℃的样品冷库中,生化科、免疫科、微生物科的样品储存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一楼的样品冷库中,临检科的样品储存在门诊二楼的样品冷库中,按已划分好的专业区域存放,分子诊断中心的标本储存在其实验室内的冰箱中。 4.3.1.2 少部分特殊的样品需储存于-70℃或-30℃环境中,各专业科均配置有低温冰箱供储存样品。 4.3.2 储存要求

分发部门:全公司 仅供内部使用 第 2 页 共 3 页 4.3.2.1 所有样品不能与试剂混合存放。 4.3.2.2 所有样品应尽量加盖保存,不方便加盖的应存放于密封的盒子里以防样品蒸发及气溶胶对人体产生伤害。 4.3.2.3 标本冷库中的标本应按日期顺序储存。 4.4 检验后样品的保留 4.4.1 在能够保持样品性状稳定的前提下,将样品保留至规定的时间,以便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或用于附加检验。 4.4.2 各类标本保留期限 4.4.2.1 血液常规检验标本、凝血检验标本保存7天,血型标本保存14天,骨髓涂片长期保存。 4.4.2.2 尿液、粪便标本检验后及时处理不保存。 4.4.2.3 脑脊液、胸腹水等尿液以外的体液标本保存7天。 4.4.2.4 一般生化检验标本保存7天,血气标本分析后及时处理不保存。 4.4.2.5 一般免疫学检验标本保存7天,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保留2年,梅毒抗体阳性标本至少保留2年,产前筛查标本保留2年,新生儿筛查标本保留5年。 4.4.2.6 微生物标本﹔标本接种培养后及时处理,不保存﹔血培养瓶送检阳性的样品保存14天。 4.4.2.7 分子诊断标本:血液、尿液、痰液等体液原始标本保存7天,羊水和胎儿脐带血标本保存14天,羊水和胎儿脐带血、组织病理切片核酸提取物保存1年,HBV 等其他项目核酸提取物保存30天。 4.4.3 医学检验实验室仅对在保留期内的样品进行复检或核对,不对超出保留时间的样本的真实性和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负责。 4.5 检验后样品的检索 4. 5.1 当要查找某一样品时,通过LIS 确定检测日期和编号。 4.5.2 根据样品存放的区域和日期顺序查找标本。 4.5.3 采用双向条码的流水线检测样品,通过系统软件进行查找﹔人工编号的样品直接按编号查找。 4.6 检验后样品的访问 4.6.1 非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相关专业科负责人允许不能使用检验后样品。 4.6.2 使用检验后样品时要保留原标本容器以便标本的识别,同时应保留一定的剩余量以备复查使用。

2016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

2016程序文件——样品管理程序 和标识 4.3.1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应为每个样品编制唯一 的样品编号,并在样品上标注编号、样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样品状态等信息。同时,将样品编号、名称、数量等信息记录在样品接收登记表上。 4.3.2样品管理员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选择适 当的标识方式。标识应清晰、不易脱落、不易混淆。 4.4样品的贮存 4.4.1样品管理员应将样品妥善贮存,保证样品的完整性 和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易受污染、易变形的样品,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4.4.2样品的贮存条件应符合样品的要求,避免对样品造 成影响。对于需要特殊贮存条件的样品,应按照要求进行贮存,并记录相应的信息。 4.5样品的流转 4.5.1样品管理员应按照检测要求和样品的特点,合理安 排样品的流转路线,并记录样品的流转情况。

4.5.2样品的流转应按照样品的编号、名称、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避免混淆或遗失。 4.6样品的处置 4.6.1样品管理员应按照检测要求和样品的特点,合理安排样品的处置方式,并记录样品的处置情况。 4.6.2样品的处置应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4.7样品的保护 4.7.1检测人员应在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对样品进行保护,避免对样品造成影响。 4.7.2对于因操作不当、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的样品损坏或污染,应及时通知样品管理员进行处理。 4.3 样品识别和标识 样品的识别包括区分不同样品和检验状态的识别。样品区分识别可以在样品上贴标签,也可以在样品袋或器皿上写上标识,包括委托单号和样品编号,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编排。 对于样品的检验状态,需要在样品标识签上加以标识,以便在检测过程中进行识别。对于破坏性检测项目的样品,如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