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乘法数量关系式

南孚牌电池比金霸王电池多3/4

已经读的比没有读的多2/5

小轿车的现价降低了3/8

水结冰,体积增加了1/10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

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修改原有线段图。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或买来大米的重量×(1—5/8)=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x=15或X×(1—5/8)=15

2、导入语:我们在前面学习班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比较弄清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补充例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做题时,看清题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或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并请学生分别说说每种方法解答的依据。

比较:(小组讨论)

比较(1)(3)小题,这两道小题从条件看有什么异同?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的个数看作单位“1”,而且都是已知足球数,要求篮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足球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第(1)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加法:1+1/4;第(3)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1—1/5。

比较(3)(4)小题。按(1)(3)小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3)(4)小题的异同点并找出解题的规律。

比较(1)(3)和(2)(4)小题。

小结:(1)(3)小题,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直接用乘法列式计算。(2)(4)类型的题,单位“1”的数量是未知的,可用X表未单位“1”的数量,用乘法列出方程来解答,也可以根据除法的意义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选择

一堆煤50吨,用去2/5,还剩多少吨?

一堆煤用去2/5,正好是50吨,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一堆煤用去2/5,还剩50吨,这堆煤共多少吨?

(1)50×2/5

(2)50×(1—2/5)(3)X×2/5=50

(4)(1—2/5)X=50

2、只列式(或方程),不解答。

小华体重30千克,小丽比小华重1/6,小丽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小丽比小华轻1/6,小丽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比小丽轻1/6,小刚体重多少千克?

小华体重30千克,比小丽重1/5,小刚体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质疑

五、作业:

42页11题,12题第(1)小题,13、14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时,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1)左侧的图,让学生用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

(2)学生说分数,教师板书。

(3)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涂色的部分是2份呢?

2.揭示课题。

教师:、都是分数,你对分数还有哪些了解?

预设:分子、分母、分数线、平均分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初步感知整体由“1个”变成“多个”。

(1)课件动态演示第100页例1(1)右侧的图。

(2)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3)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这样的1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4)课件演示:把4个小正方形看成一个整体(用集合圈将4个正方形圈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每份是几个小正方形呢?

(5)这样的2份是这4个小正方形的几分之几?3份呢?分别是几个小正方形?

2.从份数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第100页例1(2)的图,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1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你能说说这个表示的意思吗?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4)1份是苹果总数的,那这一份有几个苹果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5)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有几个苹果?3份呢?

3.自主探索,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6个苹果图,请学生试着平均分一分、画一画,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每份分别有几个苹果?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4)对比提升。

课件闪动其中的一份,追问:都是一份,为什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4.比较辨析,提升认识。

课件出示:

你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

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苹果的总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一份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100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3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操作活动需要在理解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在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分的对象是什么”“平均分为几份”及“取出几份”,体会分数的部分与整体含义中的三个关键要素。

(四)全课总结,升华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通过动手操作和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认识几分之一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取数学学习的经验。

3、情感目标: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方法,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三、学生分析

1、学生可能接触过表示“二分之一”意义的日常生活情景。如把一个吃的东西,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给别人,另一份给自己。这是学生学习分数初步知识的实践基础。

2、学生从对日常生活情景的认识到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表述分数的概念具有一定难度。从整数到分数,这是一次知识的扩展和思维的跨越。对于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存在有很大差异。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课。分析其内容,有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步:认识二分之一;会读、写二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其含义。

第二步: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自主探究几分之一的分数及其意义。

第三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

其中:例1用于让学生认识二分之一;例2用于让学生认识四分之一;例3用于让学生认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1、教学准备

(1)师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题卡等。

(2)生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彩笔。

2、媒体和资源的选择与应用知识点

1 理解电脑幻灯片熊大和熊二争论怎样分苹果 2分钟自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课件出示图片和相关文字

2 知识学生实验、电脑动画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1分钟自制提供图形观察、展示过程实际操作、电脑放映

3 知识电脑幻灯片二分这一的读法写法以及所表示的意义 1分钟自制提供有声有色的文字,加深印象课件播放,替代板书

4 应用投影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 5分钟自制培养能力、形成技能实际操作

5 知识电脑幻灯片熊大和熊二争论分西瓜的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的大小 2分钟自制提供生动的数学情境,通过直观对比,掌握新知。边播放边讲解

6 应用电脑幻灯片和彩色题卡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检测新知掌握情况 5分钟自制直观、醒目展示习题,巩固新知边放映、出示边做

六、教学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来了两位大家喜欢的动物朋友,认识他们吗?

生:熊大和熊二。

师:他们准备了几道题想考考你们,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成功?

生:有。

师:现在我们来看大屏幕,看一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问题。

(显示课件1)有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我要吃3个。”熊二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汇报。

(显示课件2)又一天,熊大和熊二一起去找食物,它们走了很久,才找到了1个大苹果。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答。

师结合生汇报板书:每只熊分半个苹果。

师问:同学们,想知道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数来表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表示方法,你们有信心把它学好吗?

生答:有信心。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师课件放映: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2)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除了用一半表示以外,还能用什么来表示呢?

(3)学生汇报,师结合生汇报板书。

师一边课件演示一边说:在数学里把这种分法用分数表示,板书二分之一

(1/2)。

(4)学写二分之一

师边放映课件边讲解:刚才老师是怎么写这个1/2的?先写短短的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了两份,就在这条横线下面写上2,表示这样的一份就在横线上写1。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边写边读。教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5)活动

请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纸,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它们的二分之一。

(6)自主探究学习四分之一的表示方法

在学习了二分之一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探究四分之一表示方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交流分法,指名生汇报,要求学生说出具体分法和写作、读作方法,并指名生说出所表示的意义。

(7)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分数。

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如果平均分成了20份、50份、100份呢?

先让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请生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结合生汇报总结:像十分之一、五十分之一,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1)师出示课件:熊大和熊二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想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熊大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熊二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 问它们谁吃的多?为什么?

(2)生猜想:哪只熊吃得多一些?

(3)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结果。

(4)让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结合生汇报小结。

(5)师生共同小结后,出示课件:平均分的份数越少,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多,这个分数就越大;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分得的每一份就越少,这个分数就越小。

(三)综合实践,拓展运用

本课设计3个练习:

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能用分数表示,并说出能与不能的理由。

2、知识运用:答题卡。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生汇报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拓展延伸:手制题卡。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次教学中学生一直是将一个图形和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来初步认识分数是可行的,因为这样教学,学生易于操作。但对分数的认识并不全面,对解答相关的分数应用题会造成束缚影响,所以我在练习的最后稍加拓展,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较全面的领域里,让学生感性认识到把多个物体当成一个整体,再将其平均分成若干分,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四)课堂小结,及时评价

1、说一说这节课有些什么收获?

2、让学生结合本堂课的表现,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对自己或他人进行评价。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设计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和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学习新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情境,创造活跃课堂。根据小学生的认识和心理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学生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动画情境辅助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和出示有趣味的故事,就能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对于数学教学,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能

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教学中重点突出了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习得的过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这里激发点燃,使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有效性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尺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每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简洁及时,不滥用、不随意、不夸张评价语言,多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5、习题设计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数学课堂练习是为了当堂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也是对新知的巩固过程,因此,好的课堂练习设计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次课堂检测中习题设计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紧扣教学内容立足基础,在学生已经对所学的新知基础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上,再设计出1至2道综合拓展题,这主要是针对中上等以上的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让大部分学生能将新知有效的内化与升华,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检测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四」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45,p46页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能正确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分一分,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类比、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具:课件

方法: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分月饼,分苹果联想到分数1/2,引入分数的学习。了解到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表示。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分一分,感受四分之一,感受平均分,感受整体单位”1”

2、回忆铺垫

(1)我们已经简单的接触过分数,看课件,说出下列每个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

1: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为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4:4根香蕉,每一根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5: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这盘面包的几分之几?

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强调“平均分”)

3、认识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1)课件出示几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单位“1”

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可以把这条线段看着整体单位“1”.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可以把4个苹果看着整体单位“1”

把一堆糖平均分成4份,可以把这堆糖看着整体单位“1”.

(2)小结

一个物体,一种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多个图形等都可以看着一个整体单位“1”.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3)练习(课件出示)

4、认识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几分之一。

5、拓展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一)填空:

(1)2/3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___份,表示这样 ____份的数。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单位“1”是()(二)判断正误:

(1)、一个西瓜分成4份,每份占这个西瓜的1/4。()

(2)、把4米长的绳子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1/4。()

(3)、任何一个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看成单位“1”。()

(4)、2/3的分数单位是1。()

(三)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

3/7的分数单位是() 5/6的分数单位是() 1/12的分数单位是()

9/10的分数单位是()

(四)实践与探索

(1)你是全班人数的()

(2)你们小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你们小组的女生人数是你们小组总人数的()

(五)观察图形思考:阴影部分占长方形的(),占正方形的(),占整个图形的()。

三、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 4、5、7、9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课后反思:

通过平均分东西,引导学生联想分数1/2,从而认识和了解由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数,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分一分,观察,分析,讨论,交流,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一,理解分数单位.整堂课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习过程, 注重知识点的有层次的练习和考查.

学生在合作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需要改进的是:课堂上需要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课堂学习氛围.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五」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三年级的一个章节的内容,初步认识分数,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分数,知道分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

学情分析:

分数是小学生刚刚接触的一个新鲜的事物,老师要根据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去了解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因为刚接触的知识点,所以老师要利用一些生活常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

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

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

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

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部编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白云凤教案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单位:鸡东县第四小学 教师姓名:白云凤 教学对象: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第一学时 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 ?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分数的基本性质。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以及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一节关于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论研究课。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抽象知识的研究中有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抽象数学不如直观教学容易理解,基于此,本节课我主要是用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规律的探究。通过找规律、写规律、用规律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

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并能应用这一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历观察、比较、实践等学习过程,有条理、有根 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 ?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旧知、直接导入: 1、出示课件,复习已学知识: (1)找出真分数与假分数:1/2 ,5/5, 9/7, 14/15, 19/21, 7/12, 10/23, 8/27,

75/60, 41/21 (2)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15/2, 8/5, 21/7, 50/9, 43/12, 69/2【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了解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决定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直接导入,阅读学习目标 (1)直接导入:通过以上知识的练习,可见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重点是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2)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设计意图:直接导入,可以向学生直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齐读课题,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学习目标的出示与朗读,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知识本节课要学习完成的知识点是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9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经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现实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 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处理问题的能力。 7.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

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四、单元课时安排: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分数的意义……6课时 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约分和通分……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75~7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基本性质概念。 2、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合理的说明。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 5、经历观察、讨论、实践等学习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学习卡。 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5~76页的内容。它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又与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更是分数的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遵循小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出发点,用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并运用数学模型、体会数学建模过程,树立模型思想”的指导思想而设计的。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一开始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稳定学生的情绪。故事结束,请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哪只羊分得多呢?”再以课件验证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故事中的问题“聪明的羊村长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美感羊羊和懒羊羊的要求,以分得那么公平的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分数的基本性质。 2、精心设计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请学生观察课件演示的图变过程,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探索、发现了有关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知识;在探索发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整理、提炼自己的发现,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在不断观察、操作实践与讨论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发展。 3、设计有坡度的练习,穿插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整个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变得活泼有趣。 4、在游戏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拓展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和相应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数量间的内在联系、解题思路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这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明确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乘法数量关系式 南孚牌电池比金霸王电池多3/4 已经读的比没有读的多2/5 小轿车的现价降低了3/8 水结冰,体积增加了1/10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5/8 ,还剩多少千克? 吃了5/8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修改原有线段图。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或买来大米的重量×(1—5/8)=剩下的重量 (3)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 x-5/8x=15或X×(1—5/8)=15 2、导入语:我们在前面学习班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比较弄清这两种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补充例题 (1)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2)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多1/4,篮球有多少个? (3)学校有20个足球,篮球比足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4)学校有20个足球,足球比篮球少1/5,篮球有多少个? 做题时,看清题中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画出线段图或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再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并请学生分别说说每种方法解答的依据。 比较:(小组讨论) 比较(1)(3)小题,这两道小题从条件看有什么异同?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足球的个数看作单位“1”,而且都是已知足球数,要求篮球有多少个,也就是求足球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不同的是:第(1)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加法:1+1/4;第(3)小题是求比一个数少几分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1—1/5。 比较(3)(4)小题。按(1)(3)小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3)(4)小题的异同点并找出解题的规律。 比较(1)(3)和(2)(4)小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和P76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根据150-50=3,口答。 1500 - 500=( ) 15 - 5=() (150 X 3) - ( 50 X 30)=( ) (150 x 2 一 (50X 20 )=()

2.回忆商不变性质。 3.3 宁4= () /()() 宁()=2/7 二.新授 1.小毛的妈妈分巧克力给三兄弟。 妈妈把第一块的1/2 分给大毛,第二块的2/4 分给二毛,第三块的 4/8 分给小毛,可大毛,二毛不高兴了,说妈妈偏小,小毛分的的最多。同学们,你们认为妈妈偏心吗? 2.用正方形的纸实验一下。 通过实验发现:1/2=2/4=4/8 (板书) 现在你们觉得妈妈偏心吗?当然,妈妈爱自己的每个孩子。 3.探究规律 a: 师:同学们观察这组分数,为什么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大小却相等。难到他们也存在什么规律? b :引导学生从左向右看,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1 :都乘2. 生2:都扩大2 倍。 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C:再反过来看,引导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d: 师:能不能把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课件出示)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材料

《分数的基本性质》说课材料 一、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个人主体意识,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等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和充分的练习空间。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以及“用数学学数学”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为前提,是学生以后学习约分、通分的依据,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加强整数商不变性质的回顾,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

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件、有根据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应用与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教具学具 课件,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条、彩笔等。 三、说教法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际操作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理性化。 2、直观演示法先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规律,然后比较归纳,最

分数的基本性质(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清楚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 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却没变。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识。 教学目标 1、学生亲身经历“分数基本性质”抽象概括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沟通,引发质疑: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3个算式,你能用分数表示,并计算出结果吗? 15 ÷ 3= 3 15 = 5 150 ÷ 30=30 150 = 5 1500÷ 300=3001500 = 5 师:大家算的快而准,有什么方法吗?(我是运用商不变的性质。) 真好,请你们再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提炼出:315=30150=300 1500 看到这个等式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生:这3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了变化,但分数的大小没变。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看除法和分数联系的如此紧密,那么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大家猜一猜分数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创设情境,自主猜想: 同学们,今天还有几位小客人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课件出示)唐僧要给徒弟们分饼。他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饼。唐僧说:“我准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三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三篇】【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 关系。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 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 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实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增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很多努力,同时,教材还使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体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 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 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即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增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即时 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理解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所以,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

得充足的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 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 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 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 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所以,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 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 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篇二】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 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 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理解真分数和 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或带分数,会实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微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纸片和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故事提供“猜想”素材:讲述故事引入。 以前大家都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 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 。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什么话? 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对话,给学生设计一个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操作活动一 (1)、用你手中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并表示出下面的分数 319362

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请小组长拿出三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来,分 别分给组内的3个同学,来折一折,涂一涂用阴影部分表示每张纸片的21、42 84 。 (教师观察,学生小组合作,有平均分的,有涂色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 (2)交流展示 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21 42 84 师:还有的同学可能是这样分的。 师:请你观察这些正方形纸片和阴影表示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我发现涂色的面积都相等,都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生2:我现每列都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师:无论我们用什么方式都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2份;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结果阴影部分的面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个小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这个内容不仅在本单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为了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首先要求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用对折的方法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4份、8份,并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4份涂上颜色,把涂色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涂色部分的大小,观察、比较后引导学生得出:1/2 = 2 /4 = 4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接着让学生举出几个相似的例子,由个别到一般,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学生分析: 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清楚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了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才不变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概括,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转化分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师讲述《猴王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个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们吃。它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了2块,分给第一只小猴1块。第二只小猴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了4块,分给第二只小猴2块。第三只小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4块,我要4块。”于是,猴王不慌不忙地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了8块,分给第三只小猴4块。前面的两只小猴都觉得自己分少了,认为猴王很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猴王公平吗? 师边讲故事边用课件演示猴王分饼的过程,并把三只小猴分得的饼的部分涂上了颜色。 2、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出每只小猴分得的饼的个数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三个分数:1/2 2 /4 4 /8 3、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涂色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猴王公平吗?

4.8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P75《分数的基本性质》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懂得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商不变性质本质是相同的。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分数基本性质“零除外”的道理,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桌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三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长方形)纸、直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根据24÷4=6,在下面□中填上合适的数。 (课件出示) (24×5)÷(4×5 )=□ (6) (24÷2)÷(4÷□)=6 (2) (24×a)÷(4×a)=□(a ≠0) (6) (24÷b)÷(4 ÷b)=□(b ≠0) (6) 师:这些练习题我们运用了什么性质来完成的?(商不变性质) 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口答)为什么要“0除外”?(除数不能为0)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题的商: (课件出示) 1÷2=(21) 2÷4=(42) 4÷8=(8 4) 师:整数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板书) 被除数 ……(分子) 被除数÷除数= 除数 ……(分母) 小结: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值也就相当于除法中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有意识的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这一知识,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的迁移作用,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 二、新授 探究一: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 1、引入猜想 (课件出示 21和42、8 4) 2、师:我们来观察21和42、84之间的大小,大胆猜想一下这三个分数之间的关系会是怎 样的呢? (学生猜测,同时板书: 21=42=8 4) 3、学生活动 师:你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呢?让我们来进行验证。你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算一算, 画一画,验证你们猜测的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说明:利用新旧知识类比进行猜想,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想,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猜想是一种合情的推理。] 3.反馈交流、验证演示 (课件出示)(点击红色键是预设2、黄色键是预设3、预设1如果有学生回答出,就直接写在黑板) 师:谁来验证一下,你们猜测的结论是正确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验证方法:) 预设1、因为1÷2=21=0.5 2÷4=42=0.5 4÷8=8 4=0.5 所以21=42=8 4 预设2、 21 = 42 = 84 生:都是单位“1”的一半,所以分数的大小相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课件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大胆猜想——主动探究验证——合作交流得到结果”的开放式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要求,大胆猜想,使实验成为内在需求。通过观察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知识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教学内容,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之前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在教学之后将其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联系,有意识地加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便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知识中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变的分数。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及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圆片,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到来了,你们刚入校园时觉得我们学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换了新课桌,有了新的洗手间,有了文化走廊,有了开心农场),说到开心农场,还有一个小故事,开学初,校长决定把这块地的三分之一分给四年级,六分之二分给五年级,九分之三分给六年级,四年级同学认为校长不公平,分给六年级的同学多而分给他们的少,校长听了,笑了,谁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告诉老师校长笑什么? 生1:四、五、六年级分的地一样多。 生2:…… 师:到底校长分的公平不公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学具,按平时的分组习惯四人一组,用你们的学具来代替这块地,像校长一样来分地吧。 2、汇报结果 师生交流:你们是怎样做的?谁能说一说,请几个同学上台演示并口述演示过程。 生1:用三张同样的长方形的纸来代替这块地,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2:用三个同样的圆片分别涂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3:用三条线段分别画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经过对比发现三块地一样多。 生4:把分数化成小数,他们的商也一样,所以三块地的面积一样大。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第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实录) 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4、85页《约分》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基本性质,并能初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2、掌握约分的含义和约分的一般方法,学会约分的书写形式,认识最简分数。 3、在知识的运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教学准备:分数卡片图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天,蛋糕痁的老板想招聘一名服务员,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老板准备了一个圆盘大的蛋糕,要求应聘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切出这块蛋糕的75/100。大家都觉得这位老板在故意为难大家,因为认磨盘大的蛋糕要完整地切出它的 75/100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何况还要在2分钟内完成。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个小伙子走到蛋糕前,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把蛋糕的3/4切了下来,递给了老板,大家愣住了。75/100和它的3/4是同一回事儿吗?小伙子的方法能符合老板的要求吗? 讨论:75/100和3/4一样大吗,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说明: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板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定义。说明:你觉得小伙子会被录取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84页做一做 2、分母是10的真分数中,最简分数有哪些? 二、比大小 1、师随意抽取分母是10的分数,生比较大小。

2、比3/10与24/30的大小。 指导学生将24/30化成8/10比大小,并说明8/10是不是最简分数,怎样化成最简分数。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过程 师指出,刚才的过程就是约分,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约分。(引出课题) 明确: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就是约分。 3、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直接将化成最简分数?讨论:怎样将一个分数直接化成最简分数? 补充说明课本85页上的约分的写法。 三、解决问题 1、比较大小,并写出计算过程 12/16和9/12 4/12和5/20 2、一盒蛋黄酥,哥哥分得3/5盒,弟弟分得4/10盒,谁分到的蛋黄酥比较多?(指出方法并不是唯一的) 四、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分数的基本性质》拓展资源

《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定义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他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通分:八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结构图

《分数的基本性质》课标解读稿 一、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一)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 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内容 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应的目标是: (2)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3)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6)进一步体会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解读: 分解知识: “分数”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包括“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我本次研究其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 “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分数基本性质的初步应用。 分解行为动词: “进一步”可以分解为: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认识”可以分解为:说出、读出、写出、回忆、选出、举例、描述、识别、辨认、再认、选择、指出等。 “探索”可以分解为: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动手操作。 “进行”可以分解为:运用折一折、画一画,感知算理。

“转化”可以分解为: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延伸。 “比较”可依分解为:新旧知识结合,会说出相同点和不相同点。 “体会”可以分解为:体验、感受、交流、感知、经历等。 “交流”可以分解为: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会说出每一步的算理。 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 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的内容标准,摘录如下: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解读: 分解知识: “分数的大小”可以分解为:分数大小相等,而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一定相同。 分解认知行为: “理解”可以分解为:解释、说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 “掌握”可以分解为:会依据新学知识,初步会说、写、想等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会比较”可以分解为: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得出算理。 依据三: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5~78页,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八节教学内容。考虑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这是分数与整数的区别。 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感悟分数的分子、分母虽然不同,但是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进一步举例验证,并根据这些例子归纳

分数的基本性质(1)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 P75 、76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 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习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第一次和大家见面,你们认识我吗?猜一猜,我是谁?来自哪个学校?真聪明!上课之前我们先热热身做个小游戏怎么样?反口令游戏大家一定都玩过吧?好游戏开始,起立、同学们请坐、请举起你的右手、和你左面的同学打声招呼,好好,看老师,向后看,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字,小声的为自己加油,游戏结束。意犹未尽是吗?让我们把这么活跃的气氛带到课堂中,积极踊跃的发言,无论你回答的对错,请大声的说出你的想法,好吗?老师相信你们是最优秀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内容。读题,并说出括号里应该填几?每人一题。 填空:4÷5=()/() 6÷17=()/() 师:你是根据什么知识填的?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师: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言见,老师非常赞赏你们这种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请看下面一道题,读题,说出方框里填几。 填空:12÷3=(12×5)÷(3) 180÷60=(18060÷30) 生:生填 师:你是根据什么知识填的? 生:商不变的性质。 师:引导学生说,再出示:在整数除法中,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 商不变。 师:(同时出示)整数除法中有商不变的性质,除法又和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大胆的猜想一下,分数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或性质呢? 生:有,(没有)【4分钟】 师:到底有没有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二、新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学具带,看一看里面有什么?(3张正方形的纸),请你们把这三张正方形的纸重叠起来,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张纸一样大。 1.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三张一样大的正方形纸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吧!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1 教学目标: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课件1] 3/4=()/8 1/2=()/10 6/()=2/7 2/3=()/18=16/24 12/24=()/()

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教学P108 。例 2: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2/3=2×4/3×4=8/12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10/24=10÷2/24÷2=5/12 补充例题: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分析: 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 P108 。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 。2 2,P109 。4 3,P110 。10 提问:这道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份数的大小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述: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假如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小(或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即: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数就扩大3倍;假如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这个分数就扩大5倍。 2,P110 。11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考虑,进行填空。 3,P110 。考虑题 §先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入5升的7升水桶,这时5升水桶里剩下3升水;将7升水桶中的水倒掉,把5升水桶中的3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3升的7升水桶,剩下的就是1升水。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能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温故迁移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3.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4.猜一猜: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是否具有类似的规律? 二、设疑激趣,探究新知

(一)故事激趣,引出分数。 说出自己从故事中听到的分数。 (二)小组合作,直观感知。 1.折一折: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分别用对折的方法平均分成2份、4份、8份。 2.画一画:画出折痕所在的直线。 3.涂一涂: (1)给平均分成2份的正方形纸的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 (2)给平均分成4份的正方形纸的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 (3)给平均分成8份的正方形纸的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 4.比一比:比较3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的大小。 5.议一议:和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问题。 2.汇报交流。 3.启发点拨。 通过从左往右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得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那么,从右往左看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