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绿泥石 > 伊利 石 > 砂 岩 , 粘 土 矿 物 类 型、 成 因、
Kn ≤ 0. 1 时为 K n u d s e n 扩散 ; 0. 1 < Kn < 从4 1 0时为过渡型扩散 ; Kn ≥1 0时为 F i c k 扩散 . 式可以 看 出 分 子 自 由 程 主 要 与 温 度 压 力 有 关 , 按
0 引言
美国页岩气成 功 开 发 引 领 世 界 热 潮 , 表明占
[ 1] 沉积岩体积 5 该国 2 5% 的泥页岩不是禁区 , 0 1 0 8 3 年页岩 气 产 量 1 约为2 3 7 8×1 0 m , 0 0 0年的1 0 8 3 , 倍( 页岩气储层纳米级孔隙直径 1 2 2×1 0 m )
) , 随着深度 增 加 吸 附 量 减 少 , 因此温压共同作 4 用下温度起主导作用 , 地层条件下 , 吸附量最终达 到一个平衡值 . 从微观上讲 , 固体和甲烷分子间主 要为色散力 , 形成吸附势垒 , 分子被吸附平衡时处 于图1吸附势垒为Eo 的势阱中 , 此时分子动能Ek 最小 , 当 温 度 升 高 分 子 动 能 增 加, 相 互 碰 撞 剧 烈, 当势能越过吸附势垒时就会发生解吸 . 解吸之后甲烷 分 子 以 扩 散 方 式 运 移 , 扩散主 要包 括 : 表 面 扩 散、 过 渡 型 扩 散、 K n u d s e n 扩 散、 对于稳定 吸 附 的 分 子 主 要 以 表 面 扩 散 F i c k 扩散 . 方式 运 移 , 其 它 三 种 运 移 可 以 通 过 Kn ( 克努森 ) 数, 式3 表达 :
地 温 梯 度 2. 地压 照地表温度为 2 0 ℃, 5 ℃/ 1 0 0 m, / 梯 度 0. 0 1 MP a 1 0 0 m ,甲 烷 分 子 有 效 直 径 0. 则通过计算得理论上 8 3 3 n m, 0 0~2 0 0 0 m 深度与 随着 T 、 深度与λ 负 P 升高 , λ 之间的关系如图 2, , , 相关 P 起 的 作 用 更 大 曲 线 斜 率 有 变 缓 的 趋 势 . 埋深较大 时 , 难以大于 D, 且固体 λ 是 比 较 小 的, 因此 表面会 稳 定 吸 附 一 些 分 子 而 占 有 一 定 厚 度 , 推测 深 度 较 大 时 页 岩 气 可 能 以 过 渡 型 扩 散 和 对于相对 浅 层 页 岩 在 采 排 后 期 压 F i c k 扩散为主 , 降条件下甲烷的扩散可能会在三种方式共同控制 根据分子物理学可知分子平均碰撞频率 下进行 . ( M )可近似表示为 :
[ 1]
/ 深度超过 4 m 压力梯度下 , 6 0 m 页岩 气 就 0 1 MP a 处于超 临 界 状 态 . 四川地区页岩埋深往往大于 普遍在 1 川南龙马溪组沉 7 0 0 m, 5 0 0 m ~4 0 0 0 m, 积中 心 阳 深 2 井 显 示 石 牛 栏 组 ( 2 6 0 0~ / 声 波 时 差) 范围在2 3 0 0 0 m) T ( 0 1~2 7 1 s Δ μ
2 ( ) E( r) r-6 +B · r-1 1 =-C· ) 式中 : 为 吸 附 势; E( r r为 原 子 间 距; C 为瞬
2 页岩气物理吸附影响因素及微观认识
2. 1 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页岩气吸附最重要的两个
[ 9] 因素 , 温度与吸 附 量 负 相 关 , 压力正相关( 如图
页岩气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高拉凡 , 王倩倩 , 尹 帅, 郑莲慧 , 汪业勇 , 李 辉
( ) 成都理工大学 “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四川 成都 6 1 0 0 5 9
摘 要: 综述了美国页岩气产量 、 丰度 和 储 层 孔 径 范 围 以 及 我 国 南 方 部 分 地 区 页 岩 气 丰 度 和 储 层 孔 径 范 围, 两者大体相当 . 我国待开发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态及吸 附 态 存 在 , 吸附态主要吸附在有机质和无机粘土矿物 固体表面 , 分析了微观物理吸附的实质为分子间吸附力和吸附势的作用 , 这可以解释不同固体对 各 种 吸 附 分 子 吸附的差异 . 论述了温度和压力 、 粘土矿物和 TO 水介质对页岩气吸附的微尺度 影 响 研 究 进 展 , 最后指 C% 、 R o、 出加强页岩气微观研究的不足及具有的深远意义 . 关键词 :页岩气 ; 甲烷 ; 吸附作用 ; 研究进展 ( ) 中图分类号 : T E 1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5 2 4 8 2 0 1 4 0 2-0 0 6 0-0 5
说明纳微孔 微级别时反而 有 较 好 的 分 形 维 数 值 , 因此对 并不是一味趋 于 杂 乱 而 是 逐 渐 趋 于 有 序 . 于页岩有机质 演 化 程 度 越 高 , 有机质纳微孔越富 组分相对均 一 则 微 观 上 固 体 表 面 或 许 会 比 较 集, 规整利于甲烷 的 吸 附 和 排 列 . 粘土矿物等温吸附 实验表明吸附能力 : 蒙脱石 》 伊蒙混层 > 高岭石 >
[ 4] 施加多高的压力都 无 法 再 液 化 . 因 此 理 论 上 0.
纳米级孔径 范 围 5~1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 0 0 n m;
1 2 可采资源量 1 源量约 1 0 0×1 0 m , 5×1 0 5× ~2 1 2 3
其中四川 威 远 地 区 实 测 页 岩 气 资 源 丰 度 1 0 m ,
虽然页岩气在我国前景巨大 , 最具当前开发潜力 .
] 8 8 3 [ 预测 2 0 1 5 年产量 5 0×1 0 0×1 0 m ,2 但 由 ~7
于吸附态甲烷 赋 存 于 纳 微 级 孔 隙 中 , 造成解吸困 难, 微观理论和认知不足 . 目前国内对页岩气报道 相对较少 , 已 有 报 道 评 述 中 在 成 藏 理 论、 储层评 实验分析等 方 面 较 多 , 对 页 岩 气 微 尺 度 赋 存、 价、 运移 、 计算等方面较少 .
1 2 3 8 8 8 3 与美国相当( 3×1 0 2×1 0 m/ k m2 , 2×1 0 ~3. 8 2 3 , 威2 0 m/ k m2 ) 0 1井志留系页岩显示 ~8×1 [ 3] 孔径范围 5~3 主体8 也与美 0 0 n m, 0~2 0 0 n m, []
国相当 . 我国陆上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为 3 类 : ① 古生 界 海 相 富 有 机 质 黑 色 页 岩 ; ②中新生界陆相 三叠 — 侏罗 泥岩 ; ③ 与煤系相关的石炭 — 二叠系 、 系高炭质页岩 . ① 类广泛分布在南方地区 、 华北 和塔里木 , 以奥陶系五峰组 — 志留系龙马溪组 、 寒
( 孔径 ) 范围 5~1 主体 8 沃斯堡 6 0 n m, 0~1 0 0 n m; ) 盆地 巴 涅 特 页 岩 ( 在美国开发最 B a r n e t t s h a l e 早, 最 具 成 功 代 表 性, 2 0 1 0年页岩气产量4 1 2×
8 8 3 3 , 约为 1 页岩 m , 9 9 8 年的 4 0倍( 9. 7×1 0 m ) 1 0
[ 5] 变化趋势符合泥岩正常压 实 曲 线 , 龙马溪组 m,
武系筇竹寺组与美国页岩物化参数吻合度最高而
收稿日期 : 2 0 1 3-0 7-0 3 , 作者简介 : 高拉凡 ( 男, 四川眉山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 . 1 9 8 8—)
6 0
王倩倩 , 尹 帅, 郑莲慧 , 汪业勇 , 李 辉: 页岩气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高拉凡 ,
Kn =D/ λ
( ) 3 6 1
0 1 4 年第 2 期 2
高拉凡 , 王倩倩 , 尹 帅, 郑莲慧 , 汪业勇 , 李 辉: 页岩气吸附作用研究进展
2 / ( ) 2 7 3. 1 5+T ) 2· 4 λ =k( π·d ·P ) ( 槡 式中: D 为孔隙平均直径, m; λ为麦克斯韦分子
2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年第 2 期
( / 平均 3 0 0 0~3 5 5 0 m) T 范围在2 0 1~2 9 3 s m, Δ μ / 值2 明显大于石牛栏组 , 志留系可能存在 4 3 s m, μ 因此对于区内志留 超压封存系统 或 裂 缝 发 育 区 . 系页岩埋深较 大 , 无论是正常压实抑或存在超压 都会使甲烷处于超临界状态 . 1. 2 物理和化学吸附异同 物理和化学吸 附 都 放 热 , 前者放热量一般比 后者小 1~2 个数量级 . 两者最根本区别是化学吸 并有长度 为 级 新 “ 化 学 键” 附发生电子再分配 , 的产生 , 长度越 短 结 合 力 越 大 , 而 物 理 吸 附 没 有. 化学吸附往往为单分子层吸附 , 不可逆 , 物理吸附 靠范德华力吸引 , 能量级比化学吸附小 1~2 个数 量 级. 分 子 直 径 3. 比 CH4 为 非 极 性 分 子 , 8 , , 化 学 性 质 不 活 泼, 页岩 H2O 分子直径略大 ( 3 ) 中多层 CH4 分子 的 稳 定 吸 附 证 明 该 吸 附 主 要 为
压力双对数曲线求得的分形维数介于 2. 9和3之 间. 但尹帅等对沁东北高煤级烟煤的研究表
[ 1 1] 明, 对于强非均质煤在 孔 隙 直 径 降 低 至 一 定 纳
自由程, m; d 为分子有效直径, m; k 为玻尔曼兹常
-2 3 / 数, a . 1 . 3 8 × 1 0 J K; T 为摄氏温度; P 为压力, p
文萍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证明了吸附与页岩类似 的有机质 ( 煤) 表面 CH4 和 C O 2 主要以物理吸附
[ 7] 方式存在 .
1. 3 吸附力和吸附势能 页岩微 观 固 体 表 面 主 要 为 有 机 质 和 无 机 矿 物, 有机质大分子含有大量极性基团加上 H2O 分 所以固体表面呈 子和无机盐类 都 属 于 极 性 分 子 , 甲烷为非极性 , 两者之间靠范德 现极性具有悬键 , ) 力 吸 引. 范德华力为分子间作 华( V a n d e r w a a l s 通过电矩 变 化 产 生 诱 导 偶 极 或 瞬 时 偶 极 使 用力 , 固体分子和甲 烷 相 互 作 用 , 包括诱导力和色散力 ( , 又叫伦敦力 ) 主要为色散力 , 该力因与使光发生 因此原子间吸附势( 图 1) 色散的力类 似 而 得 名 . 为:
[ 3] 物理吸附 , 物理吸附在业界已达成广泛共识 . 降
) 图 1 E( 与 r关系图 r
同气体吸 附 的 差 异 , 以 及 水 对 吸/脱 附 起 负 作 用 ( 水分子优先甲烷吸 附 且 对 甲 烷 吸 附 不 利 ) 固体 . 对气态分子的 吸 附 热 越 大 则 吸 附 能 力 越 强 , 最终 因此水驱和 吸附能 力 : H2O>C O 2 > CH 4 >N 2, 文献[ 对无机矿物 C O2 驱 都 能 促 使 CH4 解 吸 . 8] 甲烷吸附能力有描述 : 蒙脱石 》 伊蒙混层 > 高岭石 这或许也 > 绿泥石 > 伊 利 石 > 粉 砂 岩 > 石 英 岩 , 可以代表不同 粘 土 矿 物 吸 附 势 的 相 对 大 小 , 该结 论可以通过等 温 吸 附 曲 线 数 据 求 算 来 验 证 , 由于 ] 文献 [ 中未给出相应数据 , 所以在此仅作推测 . 8
4 卷第 2 期 第2 o l . 2 4 N o . 2 V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o f A 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y
2 0 1 4年3月 M a r . 2 0 1 4
时偶 极 间 作 用 常 数 ; 负号表示吸 B 为 经 验 常 数; 引. 也 是 最 稳 定 的 状 态, r o 处具有最低 势 能 E o, 原子在 该 距 离 处 处 于 振 动 平 衡 , 吸附伴随吸附热 的变化 , 一方面表 现 为 吉 布 斯 自 由 能 ( G)减 少 , Δ 另一方面 甲 烷 由 三 维 气 相 转 变 为 二 维 吸 附 表 面 相, 自 由 度 损 失, 所以熵( 对于自由焓 S)减 少 , Δ ( ΔH )有 : ( ) G +T ·Δ S 2 ΔH =Δ 吸附放热 . 这就可以解释固体对不 ΔH 减少 ,
1 页岩气吸附本质
1. 1 超临界态 由于页岩气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所以本文所指 甲烷的临界温度 -8 的页岩气也主要针对甲烷 . 2. , 临界压力 4. 所谓超临界态指温 度 、 压 6℃ , 6 MP a 密度 力都超过临界 值 时 甲 烷 的 性 质 更 接 近 流 体 , 随压力增加而接近液体 , 粘度却与气体相当 , 无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