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设计地域文化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地域文化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地域文化包含了特定区域鲜明的文化特征并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同时
也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本文以博物馆建筑为例,从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当地材料的融合以及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几方面,初步探讨了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以期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环境设计的融合共生,体现建筑环境设计的个性化、民族化和现代化。
关键词:建筑环境地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8(b)-0058-02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相互交融,出现
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趋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逐渐式微。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下,由于缺乏建筑文化的自强意识及保护政策,国内不少的建筑设计师盲目求变,刻意模仿西方建筑形式,割裂了
地域文化与传统,使很多地域文化建筑失去了差异性和多元性。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成为拯救和延续地域文化,谋
求建筑设计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1 地域文化的特征
地域文化指的是特定地域在历史发展、衍变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既是一定区域的文化特色,
同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演变中的积淀,是最能反映地域特色的载体,也是最能标识一个地区的重要特征物,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再次,在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各种文化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具有横向交互的开放性和发展性。随着地域间人们的交流和往来,地域文化也在相互影响、交融并不断进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会给地域文化的积累与融合带来无尽动力。
2 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
建筑环境设计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与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和社会经济的侧面映照,也是人与自然相连接的纽带。在当今世界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建筑环境设计不再单纯以构建人类栖身庇护的场所为目的,而是充分融合了技术、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的综合体。地域文化通常包含了该地区鲜明的民族特征,并贯穿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地域文化可以深刻影响并制约建筑环境设计的风格,而且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的主体,设计者本身就来自不同的地域并受着不同文化环境的熏陶,他们在面对同一环境时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建筑环境设计思路。
地域文化也是建筑环境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可以充分表现历史文脉,再现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
风俗习惯,使建筑环境与社群文化和生活方式相一致,实现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归属感。从博物馆建筑环境设计角度来看,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明的象征,其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内涵丰富的博物馆直接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品位。现代博物馆既是挖掘、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文化教育机构,又是展示地域文化的最佳载体,因此,利用博物馆的建筑环境设计做好地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工作,将直接为当地的政治、经济及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尽管地域文化对建筑环境设计具有深刻的影响,然而近年来国内的建筑环境设计却普遍存在地域文化缺失的现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的数量逐日增多,设计风格也日益多样化,而建筑的地域特色及文化内涵日益消减,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西方建筑文化取代地域文化,而成为建筑环境设计中的主流文化,建筑失去了最基本的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可见,建筑环境设计应有意识地发掘地域文化,在设计中吸收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等的地域文化因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嫁接点,不断寻求现代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的相融共生。
3 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途径
苏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新馆建成于2006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作为中国近年来设计的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是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最成功范例
之一。下面,以苏州博物馆建筑环境设计为例,来探讨建筑环境设计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途径。
3.1 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的融合
地域文化中的当地环境,是当地人们在漫长的适应性发展中所形成的自然选择,它是不同地域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样式的基础,也是建筑环境设计中物质文化的硬件基础。不论任何地区的建筑环境设计,其着眼点首先是要对当地具体环境条件进行分析,
并使之与所在环境的总体风貌相联系。因此,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环境的融合,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也是使设计融入地域
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具体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必须充分尊重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独特性,力求使设计充分融入当地环境。苏州地处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自古以来就富有“水乡泽国”、“园林之城”的美誉。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礼和文化积淀,如今的苏州既保留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水乡古城特色,又兼具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风采。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环境设计,成功借鉴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风貌,充分融合了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采用苏州传统园林的布局结构,巧妙地借助水面与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展馆置于庭园之中,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建筑的灰、白色调彰显着当地环境的清雅氛围,内部环境中的庭院则移步换景、竹树葱茏,与建筑的硬朗线条形成既对比又和谐的美感。可见,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环境设计,使建筑、园艺、小品和设施等要
素与苏州特殊的当地环境完美融合,深化和完善了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与环境规划,不仅显示出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满足了现代博物馆的设计需要。
3.2 建筑环境设计与当地材料的融合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物质材料。因此,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也是与地域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每个地区由于不同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都拥有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以及与材料有关的当地传统构造模式,这些材料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环境设计应善于就地取材,灵活运用或改进当地材料和构造模式,使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体现出生态环保的原则,还能充分融合并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同时,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凸显的能源危机,设计师更要创新性的使用当地材料,并结合现代新材料的使用来丰富设计表现语言,在坚持建筑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达到设计、经济与文化的共赢。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环境设计也是本着就地取材的设计原则,所选用的石材、地砖、植物等都是当地的材料,使整体环境散发出浓郁的姑苏水乡韵味,这也正是苏州博物馆能够密切融入当地环境中的重要原因。譬如,苏州博物馆的花园设计充分利用了当地的竹、木、石等材料,并用现代设计理念对这些材料的传统符号特征进行提炼,既保留了苏州的地域风貌,又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环境。与此同时,一些带有现代设计符号特征的玻璃、不锈钢等新材料,也被巧妙融入苏州博物馆的建筑环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