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人生最初的两年,即言语形成之前,儿童主要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始祖普莱尔(W,Preyer,1842—1897)所著的《儿童的心理》一书,其英译本题为《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该书记述了他对自己小孩的系统观察。他每天观察3次,早上、中午、晚上各一次,从初生到3岁末,作出了“完全的日记”。该书的主要部分是研究幼小儿童的感觉。
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初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认为这是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如果儿童不能用感官接触到某个客体,即不能看到、听到或接触到等等,儿童就不去寻找该客体,即认为它不存在。
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以感知和思维相比,感知在3—6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中仍占优势。可以说,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声音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幼儿的思维活动虽然已
经有所发展,其思维仍然紧紧依靠感知的形象。比如,在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中,幼儿对物体长短、大小,对液体容量的多少等等的判断,往往根据直接感知的形象,而不是事物的本质。换句话说,幼儿的思维常常受感知所左右。
同样,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对直接感知过的形象的记忆,比对语词记忆的效果好。
此外,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幼儿感知的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神经生理学的材料也证明了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如果幼儿期发生皮层视觉区域的功能障碍,会影响思维活动的发展,而成人的这种障碍,只影响视觉的分析综合活动,不影响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也有一定意义。感知的反馈,即通过感知的纠正这个中间机制,能够促进有目的的行动的发展。
(一) 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据一些研究认为,视刺激在2英尺之内,眼睛晶体的功能发挥,视刺激理想的焦点是在距眼睛的8英寸处。多数研究表明,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能自己改变焦点,直到四个月时才能象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上的客体。
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视刺激。在新生儿头的上方出示一个4英寸的红环,由头的一边向另一边作水平方向的弧形移动,然后作垂直方向的移动。结果发现,刚出生的婴儿中有26%能立即用眼睛追随红环,出生后12-48小时的婴儿中有76%能作出同样的反应。追随水平方向移动的刺激比追随垂直方向移动的刺激容易。
婴儿视觉集中的时间和距离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5周岁的婴儿仅能集中5秒,第3个月已达到7-10分钟;3-5周的婴儿注视距离为1-1.5米左右,3个月时达到4-7米左右,6个月时已能注视远距离的客体。
婴儿最初注视客体的性质较被动,总是由客体的刺激引起。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物。
2.视敏度的发展
所谓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已有的研究表明,出生几周的婴儿就表现出对不同图形的视觉偏爱,或对新异刺激表现出去习惯化,这表明他们对视觉刺激已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近年来,又发展了对婴儿的视敏度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采用间隔排列的黑白等宽条纹(或栅条)图案作为测量工具。图案上黑白条纹越窄,就越难看出是有条纹的图案。因此,婴儿能够分辨的图案上的条纹的宽度可以作为衡量他的视敏度高低的指标。
我国研究材料说明,1-2岁儿童视力为0.5一0.6,3岁时视力可达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我国眼科研究证明,学龄前是弱视治疗的期,12岁以后疗效较差。
戴顿和琼斯(1964)等指出,10岁儿童锐敏度有显著增长。法拉波诺娃(1963)也指出,10岁时视觉调节能力。一般来说,儿童晶状体的弹性,所以折光和调节能力。年龄更大一些,则会发生水晶体的弹性降低现象。儿童能看清距离眼前仅 6 cm的物体,而老年人看物体的距离要拉长,甚至达40cm之多。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视觉能力,获
得了基本视觉过程,视敏度达20/200一20/400。
3.颜色视觉的发展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一般认为,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如蓝紫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儿童掌握颜色有一定的顺序。国外曾有人用配色法研究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所谓配色法即按直观范例正确选择颜色。向儿童出示几种基本颜色,然后让儿童拿出相同的颜色与其配对。如果配得正确就说明儿童已能辨别这种颜色。用配色法发现2岁儿童有19%能正确配出黄色。8%能配出黄红两色;3岁儿童史有82%能配出黄色,64%能配出黄色、红色。51%能配出黄色、红色、蓝色和绿色,21%能配出其余的颜色(紫色、橙色)。从这一个研究可以看出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为黄-红-绿-蓝-紫-橙。
大量研究证实,婴儿的颜色视觉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婴儿出生后的3个月中,颜色视觉有很大发展;②婴儿在2个月时已能对某些不同的波长作出区分;③婴儿在3个月时,其颜色视觉的基本功能已接近成人;④3、4个月婴
儿的颜色知觉已发展得很好,4个月时已表现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且已具有正确的颜色范畴性知觉。
(二)听觉的发展
自从一百年前,儿童心理学家W.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来时都是耳聋”的看法以来,关于新生儿何时开始有听觉的问题至尽尚有争论。但是,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已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证实。
1、胎儿的听觉反应
许多事实和研究都说明,胎儿对声音有所反应。因此可以说,胎儿已经有听觉反应。皮柏尔(Peiper,1925)曾发现,很多胎儿通过运动对大的声响和汽车喇叭声发生反应。特鲁布(Truby,H)指出,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对不同的乐声甚至有不同反应。比如,“听到”贝多芬的乐曲以及各种摇摆舞曲,胎儿用力踢腿。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者(1948),利用听觉使16名胎儿建立了对振动的踢腿条件反射。其方法是,在距离母亲几尺外的地方呈现一种很响的声音,随即呈现某种振动。胎儿有踢腿反应。后来没有响声,只有振动,胎儿也踢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