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

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
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

航天电装工艺及材料标准应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

——研究美国IPC 系列标准的启示航天电装工艺,特别是表面贴装技术(SMT),是电装行业中的先进制造技术,目前航天系统有些单位仍采用落后的设计标准、工艺标准,宣贯落后工艺,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生产SMT 电子产品,多次发生一些低层次的质量问题,如: 印制板可焊性差、焊接后翘曲、

虚焊、组装件清洗不净、抗恶劣环境性能差等问题,便所谓的" 常见病,多发病"难以防治。研究美国IPC 标准后,深刻体会到这类标准的先进性、完整性、实用性、可操作性。该标准系统化、通用化、模块化(组合化)是防治上述各种质量问题,提高电子产品质量的有效

1.航天系统表面贴装技术各类标准发展现状当前,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成倍增加; 同时也改变了芯片的封装结构,如球栅阵列封装(BGA),芯片级尺寸封装(CSP),己广泛用于航天电子产品中,

某所采用的CSP器件,尺寸为9X gmm2,球间距为0.4mm ,共有441个焊球(21 X 21)。由于高密度组装器件的使用,使航天电子产品以惊人的速度,向短,小,轻,薄,高运算速度,多功能的万向发展。电子组装技术从通孔插装技术(THT),快速发展到表面贴装技术(SMT),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抗干扰性,以及抗恶劣环境等性能。

众所周知,因SMT 的快速发展,促使世界电子制造业迈进了一个新纪元,并日益成为全球一体化的产业。全球化的产业自然需要全球化的通用标准,以保证在世界范围内任何地

万设计和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相当。因此无论是军品或是民品,设计和制造的标准通用化、系统化,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已成为电子制造行业努力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军用电子产品保

证质量,民用电子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大型生产企业,在接收生产订单前,是否采用IPC 标准已成为考核的主要内容。

近几年,国内外推广绿色制造大环境,电子产品的清洗己经禁止使用消耗臭氧层的化合物,如氯氟烃化合物(CFC),三氯乙烷(TCA)等,电子产品申限制使用铅(Pb),汞(Hg),镐(Cd)六价铬(Cr6+)聚合漠化联苯(PBB),聚合漠化联苯乙醚(PBDE)等有毒、有害物质,目前必须选用新的材料替代。

在电子装联工作中,随着工艺材料的改变,如清洗剂、焊料、电镀材料、有机增强材料等更换,导致工艺方法、工艺设备、工艺技术参数等改变。如果不及时制修订新标准,在设计、制造、调试、检验等全过程,将出现无据可查,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局面,势必造成低层次的质量问题不断发生,延误生产周期,增加制造成本,并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己很重视这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航天各种型号顺利完成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有些标准,制修订的周期太长,己满足不了当前电于装联快速发展的要求,如标准的可行性、完整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国际上同类标准相比,均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以下几万面: a)标准的配套性不够,缺少SMT焊盘图形的设计规范,因而使设计无规范可循,按设计

人员本人的理解因人而异,难以符合安装和焊接的要求。

b)目前印制板验收标准主要是针对通孔安装元器件而制定的,不能满足表面贴装元器件的

安装和焊接的要求,如SMT 印制板的翘曲度不能大于0.75%,比THT 要求高一倍以上,对印制板的热膨胀系数(CTE),玻态转化温度(TD,均比THT要求高。再如,对印制板可焊接验收,只对制造验收有规定,有些单位因储存环境等不符合标准,使用时不抽查,产生大量的虚焊质量问题。

c)对工艺材料,如焊膏、焊料助焊剂、清洗剂、三防涂料等没有选用、验收指南,材料的采购渠道、工艺方法、验收要求等很不规范,带来不少质量隐患。

d)因航天系统有些基础标准的制修订周期长,标准的系统化差,现行的电装工艺标准也是

以THT 为主,缺少对先进的表面安装器件(如QFP,BGA ,CSP 等)设计和组装工艺实施等

有关标准。有的单位因BGA 焊盘设计及组装工艺不符合标准,造成了批量报废的重大损失。

e)缺少对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安装、焊接质量问题及过程控制的标准和规范。

f)近来无铅焊接已在全球推广。在此大环境下,航天系统也免不了受到冲击和影响,如不少单位,从国外采购的元器件,大都采用无铅镀层,工艺人员仍采用有铅工艺,设备,标准,避行有铅、无铅器件混合组装,导致重复出现焊接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开展无铅焊接超前性的工艺研究,制定无铅焊接的通用标准。

总之,目前航天系统的电子装联标准,有些己不能满足SMT 设计和生产的需要,靠大

家共同努力,及时弥补这类标准的不足。

2 美国IPC 系列标准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美国IPC(Association connect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电子互连与封装协会)是一个技术协会,多数成员来自电子互连和印制板材料制造商。自其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子制造标准的通用化、系统化、组合化、国际化方面的工作。多年来,其制订和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标准规范、技术报告、论文、指导手册等出版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重视并产生很大影响,其全面系统、专业的标准,为国际电子制造业和工艺技术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IPC 标准规范体系表(详见附表)包括印制板互连设计和制造工艺标准;材料标准;表面安装

焊盘图形设计指南;元件组装焊接;清洗、末道工序接收条件;可焊接要求;各种装联材料要求等标准。各种标准号的具体名称,可利用以下网址查:https://www.360docs.net/doc/c52227911.html,/tech/standard.htm 。以下介绍几个主要的标准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2.1 电子装联的基础标准

首先了解TPrlJ-STD-O01 《电子与电气组装件的焊接要求标准》,该标准是电子装联的最基础标准。众所周知,焊接的质量保证包括工艺材料的选用、元器件焊端的可焊性、印制板焊盘的可焊性、焊接环境的要求、焊接过程中工艺过程的控制、员工的素质等。J-STD-O01 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标准中完整地包括以上各个因素。IPC 的基础标准由EIA(Electronic

In dustry Ilia nee,电子工业联合会)及IPC提供。名称冠以"J"的标准由这两大组织和

ANSI(AmnericanNationalSeanrdinstienee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三家联合制定,是一个通用的国际焊接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该标准的目的是实现对组装件及焊接过程的控制,而不是仅靠最终检测决定产品的质量。

标准中包含了工艺材料选用技术和原则指南及检验标准,实际使用时,将电子及电气组装中的焊接产品质量以推荐或要求的形式分为3级:第1级了一般电子产品:"能满足功能要

求的产品;第2 级,用于服务的电子产品:包括要求具有连续工作和长寿命性能的产品。第3级,高可靠性电子产品:包括要求具有连续高可靠性能,或要求关键性能的产品。

对各级别产品均分为有四级验收条件:目标条件完美、可接收条件可靠不完美、缺陷条件功能不满足照章处理和过程警告条件(由材料,设备,操作,工艺参数造成,可接受改进),标准细化提高了可操作性。产品质量要求,同产品的等级相结合,该高则高,该低则低,明确各级产品质量上可接收的基本要求通用性强。

2.2 IPC 标准组合完整,配套性强

如:IPCJ-STD-O01《焊接的电气和电子组装要求》标准发布后,为保证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本标准,推荐与以下标准一起使用:IPCJ-HDBK-001(它是配合IPCJ-STD-001 的辅助手册及指南)。此外,IPC-A_610 电子组装件可接受条件标准(它的配合标准IPCJ-HDBK-001),该标准1994年由lPC

产品保证委员会制订,是关于电子组装外观质量验

收条件要求的文件,共有179 幅例证图片和图片说明,使验收者判断直观方便。1996 年1

月修定为B版,2001年1月修定为C版,2005年2月修定为D版,是国际通用的焊接质量验收标准。还有IPC-HDBK_610 标准(它是配合IPC-A-610 的辅助手册及指南)是一部支持性文献,它详述了IPC-A-610 标准的内容和解释,限定了焊点质量从目标条件到缺陷条件的标准,判断的技术原理。此外,它提供的信息是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与性能相关的工艺要素,而这些工艺要素仅仅通过视觉万法通常是难以辨别的,(如防静电措施的重要性)。这本手册

解释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具体处置、鉴别缺陷条件与过程警示相关的工艺流程,可以指导准确使用IPC-A-610 标准。

为保证IPCJ-STD-001 的正确实施,还有以下一些配套标准,如

IPC/EIAJ-STD-002 《元件引线,焊端,接线片及导线可焊性测试》

IPC/EIAJ-STD-003 《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方法》;

IpC/EIAJ-STD-004 《助焊剂的要求》

IPC/EIAJ-STD-O05 《焊膏的要求》

电子设备用锡焊合金,带焊剂及无焊剂焊锡丝技术要求》

IPC/EIAJ-STD-006

IPC/JEDEC J-STD-033 《对潮湿敏感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处理,包装,运输及使用标准》注:(JEDEc 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标准)

IPC-7711 《电子组件的返工(包含SMT 手工焊要求)》;

IPC-721 《印制板及电子组件的维修及修改》等系列组合标准,来保证电子组装件的焊接质量。

2.3 IPC 标准制修订周期短

如IPCJ-STD ,O01 发布于1996 年10 月,该标准发布后,取消了不适用的MIL-STD-2000(1994 年发布)"电气和电子组装件焊接技术要求",成为唯一电子互连焊接的

标准。IPCJ-STD-O01在1998年4月修订为B版,删去了A版很多指导性的内容,增加了” 如何做"的技术内容。2000年6月修订为C版,2005年2月修订为D版,平均2年半修订一次。

2.4 IPC 标准能跟踪新技术,及时组织修订

美国于1992年4月发布的IPCJ-STD-O02 《元器件引线,焊端,接线片及导线肘可焊性测试》标准。是评价焊接过程中焊点表面可焊性能的标准,经过不断修改,最终在1998年10月公布出版,并取代MIL-STD-O02 。该标准包含了SMD 焊端模拟测试可焊性的方法的标准,规定了SMD 细间距焊端可焊性的测试方法。测试参数比以前的标准具体,如采用润湿平衡法测试焊接性时,对镀金的焊端,或受助焊剂残渣影响的表面,测试时允许浸渍两次。测试锡焊温度统一为235C,在浸渍与观察测试中等活性ROLI(RMA)助焊剂取代了

ROLO(R)低活性助焊剂;焊料在锡焊中停留时间由5秒变为3秒。试验时,助焊剂预烘的烘

干时间改为蒸发时间。

J-STD-003"印制板可焊性测试"标准,于1992年发布,增加了PCB采用OSP(有机保护膜》涂层的可焊性测试的条件要求,因SMD 向多引线,细间距的万向发展,对PCB 的平整度,共面性要求越来越高,而PCB 涂层一直以浸涂锡合金为主,将覆铜印制板浸入260 C的焊锡槽,再用热风整平,PCB受二次热冲击易翘曲,其涂层厚度不均匀,一般厚度范

围在0.75卩m-35卩m,严重影响焊接质量。目前工业及民用电子产品己大量使用OSP,涂层

范围只有0.2卩m-0.5卩m适用于SMD,因此OSP也是目前标准新增的内容之一。

J-STD-004 ,J-STD-005,J-STD-006 分别提供了PCB 组装中使用的几种材料标准。这些

标准己被DOD(美国国防部)所采用,并且成为取代MIL-S-14256(助焊剂)与QQ-S-571(焊料合金)的参考性文件。

其中J-STD-004"《焊齐U要求标准》,对常用的各种焊剂松香(RO),树脂(RE)或有机(OR)采用L , M和H来表示活性的等级,如LO(R)低活性;"LI(RMAA)申等活性;MO(RA)全活性,

包括某些免清洗焊剂等;还有MI(RA),HO 水溶性焊剂,HI(RSA)极活性,规定了各种活性焊剂的使用场合,如H 和M 型焊剂不应用于多股导线的搪锡。军用电子产品焊剂以(RO)型为主作了明确的规定。

J-STD-O05 《电子类焊膏的通用要求和测试方法》发布于1995年,并于1996 年进行了修改,与IPC-HDBD-O05 《焊膏性能评价手册》配套使用万对生产车间选用焊膏有相当大的帮助作用。对有关焊膏的特性万面,比如储存周期,使用期限(开盖后)和焊膏润湿性测试万

法要求有全面的指导作用。

J-STD,006 焊料合金标准于1995 年发布,并于1996 年进行了修改。标准中讨论了80 多种焊料合金,对焊膏中焊料颗粒尺寸分布测试方法作了个规定,该标准将20 多种无铅焊料纳入范围中,推广应用共晶点217C,其成分为Sng5.5/Ag3.8/Cu0.7的无铅焊料。

IPC-A-610 《电子组装件可接受条件》标准,该标准在2001 年1 月修定为C 版,2005 年2 月修定为D 版,主要内容差别如下:

"1.4 术语与定义"增加了通孔再流焊的内容,随着再流焊工艺技术的发展,现在SMT 和

THT 均采用再流焊工艺。根据MlL-HDBK-217 标准,元器件连接的工作失效率模型数据可知,再流焊失效率入b=8-5/l06小时,波峰焊入b=2.9-4/l06小时,手工焊入b=2.6-3/l06小时,再流焊比波峰焊、手工焊的失效率低很多,特别是印制板的焊接,首选再流焊工艺,能提高

焊点的可靠性。

"3.电子组件的操作”,对EOS(电气过载)ESD (静电放电)防护等内容,将C版推荐操作的习惯做法,修定为D 版的操作注意事项具体的准则及防护方法,增加标准可操作性内容。因现代芯片技术向微小方向发展,对芯片及表面贴装元件的静电防护非常重要,器件由于静电造成软击穿,依靠外观检查是查不出来的,必须依靠内容具体的可操作性标准,使元器件在运输,保管,生产,调试的全工艺过程中,保证元器件不被静电击穿。

"5. 焊接可接受性要求",在D 版中将焊接可接受要求,对各种缺陷更具体化,如:暴

露基本金属的程度、针孔、气孔、不润湿、半润湿、焊料过多、桥接、焊点断裂、拉尖等缺陷最大可接受程度的要求,可接受的等级,内容更丰富具体。

此外,因无铅焊接料在电子行业,快速推广使用,在D 版中增加了无铅焊接焊点与焊缝起翘、热裂纹等的可接受的等级要求,无铅焊一般焊接温度高,焊料润湿性较差,焊点外观要求与有铅焊比有些差异,但质量要求是相同的。

在此不能一一分析比较,总之IPC 标准能跟踪新技术,组织标准的修定是很及时的。

2.5 印制板组装中三防工艺标准方面

由于SMT组装密度高,焊点间距小,有的间距有0.7mm,因此,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工

艺人员要非常重视三防工艺的实施。根据IPC-2221-表6.1可知,有三防涂覆的印制板,耐

压可提高一倍以上,因此美国制定了IPC-CC-830 印制板组装电气绝缘性能和质量手册及其配套的标准,IPC-HDBK-830 《敷形涂层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手册》也是国际军民两用标准,该标准对使用频率不同的印制板组装件使用不同的涂覆材料,如高频采用XY 型(派拉纶)真空涂膜,一般可采用AR型(丙烯酸树脂),IJR型(聚氨酯树脂),SR型(有机硅树脂),ER型(环氧树脂)等材料根据电子产品使用环境三类情况来选择涂覆材料,并对各种涂层厚度有具体的尺寸要求及质量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国内外已开始应用选择性喷涂设备,将

PCB三防涂覆由手工操作变成PC机控制自动操作,对不需喷涂的部位,不再需要进行人工

掩膜保护操作。军用PCB组装件应用派拉纶(parylene)真空成膜工艺即应用二甲苯环二体,在真空下裂解成聚对二甲苯,沉积成10卩m左右的透明薄膜工艺以及SR型有机硅树脂为主,

涂层厚度均为30-130卩m。目前国内此类标准配套性很差,航天系统只有UR型喷涂标准。

3. IPC 有关印制板组装件清洗标准制定情况

印制电路板在组装过程中,有手汗、"助焊剂、油污等,如清洗不净,会造成元器件,

印制电路氧化腐蚀,降低产品的可靠性能,特别是航天军用电子产品,必须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清洗,以

彻底去除助焊剂残渣、手汗、防氧化油等污染物。清洁度要达到有关标准的指标。1990 年以前,航天电子产品清洁剂以CFC-113(三氟三氯乙烷)为主,应用QJ/2158-85 汽相

清洗工艺细则,没有清洗质量检测及洁净度评定等有关标准。电子产品在环境试验后,发现元器件引线腐蚀,印制线开裂等质量问题。

3.1 表面离子污染物测试标准

国内在1990 年后表面离于污染物测试万法,主要按以下3 个标准:

(l)MIL-STD-20OOA 标准,规定:

离子污染物含量<1.56卩gNaCI/cm 2

(2)MIL-P-28809 标准,规定:用清洗溶液的电阻率作为清洁度的判据,溶液电阻率

大于2X 106Q cm。"

(3)GB/T4677 标准,测试万法和清洁度要求与MIL-P-28809 相同。但按标准进行测试的单位很少。

3.2 指导测试清洗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己淘汰消耗臭氧物质(ODS),CFC-113 清洁剂己禁用。新型清洁剂、清洁万式种类增加,IPC 也及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广泛地用于指导测试清洗的效果,主要标准如下: 1) IPC-CH-65《印制板组装件清洗导则》,根据残留物的类型,选用清洁剂以及清洁方法;

2) IPC-SC-60 《锡焊后溶剂清洁手册》;

3) IPC-SA-61 《锡焊后半水溶剂清洁手册》;

4)IPC-AC-62《锡焊后水溶剂清洁手册》;

5) IPC-TR-583 《离子洁净度测试》;

6)IPCTM-650 《试验方法手册》;

清洁度要求如下:

1)用ROLO(松香型,低活性)或ROLI 型(松香型,中活性)焊接的组装件,当用静态荤取

方法测定时,其污染物小于 1.56 /cm2氯化钠(NaCI)离子残留物含量。

2)松香助焊剂含量,按IPC-TM-6500 的测试万法进行,应符合下列最大允许值:

1级电子产品外于200卩g/cm2

2级电子产品小于100卩g/cm2

3级电子产品小于40卩g/cm2

3)可电离的表面有机污染物测试万法(红外分析法)按IPC-TM-6502.3.39 进行测试,其表

面污染应不超过制造合同要求。该标准规定,凡需有清洗洁净度要求的电路板组装件,必须在工艺文件中规定一个醒目的标志符号。用"C"(CIeanIiness)代码开始,然后是"-" 。最后是两位数字,第一行数字表示清洗选项(如:0-不清洗,1-焊接面清洗:2-双面清洗)。第2 个数字

清洁度测试要求(如:0-无测试要求,1-测试松香残留物,2-测试离子残留; 3-测试表面绝缘电阻;4-测试其他有机污染物;5-按合同要求测试。)标准中要求标出焊后清洁度标志符,便于清洗工序检查。上例说明,IPC 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航天标准应和IPC 标准接轨。

4.IPC 焊盘图形标准制定情况焊盘图形标准,是电路设计人员、印制板制造工艺、电子组装工艺必不可少的指导性文件,该标准必须紧跟新元件系列的发展,不断修定完善。

早在1987 年就制定的IPC-SM-782 《表面贴装设计和焊盘图形标准》,将电子产品常用的元器

件,焊盘的尺寸和容差方面的要求制定在该标准中。通过几年的应用,在1993年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修正,将该标准修订成A 版,到1999年又对引脚间距小于1.0mm 的BGA

器件的焊盘图形尺寸,形状和容差进行了修正,保证焊点的焊缝满足强度的要求。

随着微电子技术快速发展, SMC/SMD 品种日益增多, 尺寸越来越小, 密度越来越高, 在 2005

年 2 月发布 IPC-7351 《表面贴装设计和焊盘图形标准通用要求》替代了落伍的

IPC-SM-782A 标准。

IPC-7351 不只是增加新的元件系列和新的焊盘图形设计的补充标准,如增加了方型 扁平无引线封装

QFN(QuadFlatNO-lead) 和小外型无引线封装 SON(SmaIlOutlineNo-lead) ,该 标准还是一个反映焊盘图形方面的研发、分类和定义,建立新的 CAD 数据库关键元素等全 新的标准。

IPC-7351 为每一个元件提供三个等级焊盘图形几何形状的概念,设计可根据产品密 度等特点进行选

择 :

密度等级 A ,允许最大的焊盘尺寸——适用于常规组装密度。典型用途如 :军用电子

产品,便携 /手提式电子产品,用于高冲击或震动环境申的产品。焊盘尺寸大,焊接结构最 坚固 ;并且在故障情况下,很容易进行返修。

密度等级 B: 中等焊盘尺寸,适用于中等组装密度,提供坚固的焊点为主。

密度等级C :焊盘最小极限尺寸,可实现最高的元件组装密度,适用于微型器件组装。 该标准根据

以上三个等级选择后,能提供一系列配套的尺寸,如器件之间的间距, 贴装区的余量等。

IPC-7351 能提供焊盘图形尺寸智能命名规则,方便设计查询各种焊盘图形其智能焊 盘图形命名规则

有助于工程、设计和制造之间的元件信息交流。而 IPC-SM-782 只能推荐一 种焊盘图形尺寸,焊盘图形采用三位数字命名,没有元器件其他智能信息。 IPC-7351 标准 根据焊盘图形命名,如 :QFP8OP1720*2320-80N 该器件为 QFP 封装,引线间距 0.8,元件引 线跨距 X=17.20mm,Y=23.20mm ,引线数量 80 针, N: 为采用中等焊盘尺寸设计。目前薄型 小尺寸封装

TSOP(Thinsmalloutlinepackage) 元件激增,用三位数字命名己不够用,它根据器 件的图形特性命名。

根据该图形的命名,在 CAD 数据库可查询焊盘设计指南和组装中应考虑的问题, 如元件和焊盘

的通路设计、 丝网印刷模板尺寸要求、PCB 基准点(Mark)位置尺寸、焊接工艺、

再流焊工艺组装应考虑的问题等,该标准实用性,可行性很强。

为确保 SMT 电子产品的可制造性和可靠性设计制定了儿项标准,配套使用

lPC-D-279

《高可靠印制电路板表面贴装设计准则》 IPCJ-STD-01

《倒装焊及芯片尺寸封装技术的实施》 IPCJ-STD-01 《球栅阵列及其它高密度封装技术的实施》

BGA 的设计和组装工艺的实施》

《表面贴装焊点可考性加速试验导则》

5. 研究 IPC 标准的体会

IPC 系列标准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套国际通用的 先进标准,也是军民结合的两用标准,它不仅全面、系统、规范、可操作性强,而且紧跟发 展潮流,不断修改完善, 永不落伍, 对设计生产起到了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而

我们也应根据 航天标准制修订周期长的特点,采用拿来主义,以消化吸收、等效转化为主要的工作模式。 首先, 各类基础通用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为避免侵权风险,采用等效转化的手段, 将其转化

为中文版,以推动航天系统各类标准向前发展。以下是研究 a) IPC 标准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标准系统化、通用化、模块化,内容有设计,

制造工艺,材料,元器件,试验方法和质量保证等六个万面。该体系的标准相互配套性好, 可操作性强,标准制修订周期短,内容先进,紧跟新型元器件,印制板,安装技术的发展,

IPC-7095 IPC-SM-785 lPC-9701

表面贴装焊点可靠性认证及性能标准》 多年来,我们对美国 lPC 标准的几点启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