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歌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歌论文

近年来,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涌现了不少动听的民歌。其中在第九届青歌赛民歌组中有一首《西部放歌》的作品,作曲家印青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音乐素材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时代浪潮艺术地铺开。音乐选用了典型的西部音调素材,以浓重的民族色彩、艺术歌曲的形式带来具有着原汁原味的地域特色的歌曲。它纯朴、直接、耐人寻味,传唱至今还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本人也很喜欢这首作品,进而对中国民歌的发展过程产生探索的想法。民歌是中华文艺锦绣花园中的一朵瑰丽奇葩,虽然民歌来自民间、来自不同民族,但是它的内容、他的韵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对社会和人生的解读,欣赏后使人心灵放松、放飞、同时也是人们相互沟通的桥梁。

一、中国民歌具有人文研究的价值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这就是说,音乐具有改变社会风气的力量。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是互相影响、互相丰富的。其中民歌最早形成。在其他传统音乐体裁的形成和发展上,民歌起着积极作用。民歌的产生远早于文字和乐谱,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诗经》所载周初至春秋中叶流传在北方的民歌,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可表明中国民歌在2400年前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后,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词、元

代的小令、明清的俗曲、小曲等等,都曾是流传于民间的歌曲。在目前所收集

到的传统民歌中,有不少曲目可以找到较久远的历史。如:《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现在《木兰从军》这首作品常为专业歌手演唱的重要曲目之一;《月儿弯弯照九州》,其歌词最初传唱于南宋建炎年间,至今仍有2、3种曲调在民间传唱;岳飞是南宋时期反抗异族侵略的著名战将,精忠报国,为奸相所害。他的《满江红》词,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传唱;明代冯梦龙所收集的吴地山歌,其中有不少歌词现仍在江浙农村流传;明末清初所流行的俗曲,如《凤阳花鼓》、《高高山上一树槐》、《鲜花调》等,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厂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爬山歌”、“赶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十枝花”、“盘歌”等备具特色的多种样式。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旅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哩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

生活歌。此外,在琴歌、昆剧音乐以及其他戏曲、曲艺音乐中还保存着大量明、清以来的音乐材料,各个时代各民族民歌的特点对于研究民歌的历史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民歌是民族音乐根基

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它往往很深刻、很直接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劳动、风土人情、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是人民生活的亲切伴侣,劳动中的助手,社会斗争中有利宣传武器;交流情感、传播知识、娱乐消遣的工具。中国民歌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以下略微的介绍几类:

1、涉及日常生产劳动的:这一类一般是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所创作的,具有随意性和通俗性。1、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发展为歌曲的形式。从最初劳动中简单的、有节奏的呼号,发展为有通俗直接的歌词、贴近劳作者劳动氛围的歌曲形式。劳动号子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并通过劳动号子表现出劳动人民的乐观精神。劳动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初步产生,直到现代社会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2、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一种形式。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儿时所看的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与恶霸斗山歌的情景。其中歌词诙谐、暗讽,是她即兴创作,体现了她的聪慧、机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的缩影。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切感人。

汉族许多地区的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例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与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2、涉及爱情生活的:这一类民歌主要体现旧社会青年男女吐露纯真爱情、抒发离愁别怨、反抗封建婚姻等多种内容。情歌在小调中占的比重很大,其艺术水准往往也比较高。它们词曲并茂,表达出劳动人民真挚感人的爱情。据有

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是脍炙人口的一种,在历代劳动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爱情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今为止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在延用。

3、反映日常生活的:这种类型是中国民歌中最具普遍性的。老人小孩各年龄阶层的人都会唱。一般主要有仪礼歌(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其中包括诀术歌、仪式歌、习俗歌三类。仪式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

4、描述传说故事的:主要是讲述流传在民间的各类历史人物、戏剧、话本、神话传说、新闻趣事、古迹名胜等。歌者往往借此来传承历史事迹或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5、嬉游逗趣的:这一类是具有着娱乐性较强的民歌。包括各种问答歌、游戏歌等。部分这一类歌曲,还起着教育后代、竞测智力、传授知识的作用。

以上的这些民歌形式大多出于即兴。民歌的产生远早于文字和乐谱,许多歌舞、曲艺、戏曲和民族器乐的品种是直接或间接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中国民歌对专业性音乐的影响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民歌曾哺育过许多的文人、音乐家和职业艺人。至今仍是作曲家不可缺少的养料和创作素材。从创作手法上看,民歌与城市小调的创作经常是以流行曲调填词改编,甚至同一个曲调在流行中被填上不同内容的歌词。这些曲子在流传中,也会因受到传播过程中方言音韵以及地方音乐风格的影响。致使原生曲调发生变异,产生出许多变体。如歌曲《绣荷包》就有多达十几个版本。民歌小调在城市音乐生活中也对专业音乐创作(包括某些娱乐性歌舞音乐)有一定影响。“五四”以来,许多优秀音乐家的一些经典作品都曾从民歌中吸取了营养,在保留了原有作品自身的风格上只对词曲作了一定的修改。如:聂耳的《塞外村女》、《码头工人歌》、《大路歌》、《告别南洋》、《梅娘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黄水谣》等。尤其在三四十年代的社会群众性歌咏活动中更是出现了不少利用民歌小调的曲调进行创作的革命歌曲。同时,中国具有民族风格的歌剧更是和民歌有不解之缘。如:白毛女的主题取材自河北民歌《小白菜》、《青阳传》,山西民歌《捡麦根》。《洪湖赤卫队》采用了湖北省洪湖地区的民歌《襄河谣》。电影音乐作曲家雷振邦在电影《冰山上来客》的音乐中,成功地改编了塔吉克族民歌《花儿,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