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注水泵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心式注水泵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离心式注水泵的操作、保养内容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用往复式注水泵及辅助注水设备。

注:离心式注水泵包括D系列、DF系列、DS系列等型号的离心式注水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1离心泵名词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7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盘泵
按照泵的旋转方向用人工或机械工具转动离心泵联轴器,检查电动机与泵的传动部位和转动部位运转情况。

3.2日常维护
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查为主要内容的操作。

3.3一级维护
除日常维护内容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要内容,并检查安全部件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3.4二级维护
除一级维护内容外,以检查联轴器、电机轴瓦、泵轴瓦、平衡盘等重要部件的磨损或变形情况为主要内容,同时调整其间隙和窜量。

二级维护由专业维护人员负责执行。

4.启泵前的检查
4.1断电检查
断电检查的内容及步骤:
a)检查机泵周围应无障碍物和与检查无关的人员;
b)观察电源开关处应挂“停泵检查”标志牌;
c)使用试电笔检查机泵外壳,进一步检查机泵无电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2检查电动机
4.2.1检查电动机绝缘电阻值,发现绝缘电阻值低,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a)用2500V以上的兆欧表测量电机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常温下相间电阻应大于500MΩ,电动机每相电缆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b)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座式滑动轴承对地绝缘电阻,电阻值应大于1MΩ。

c)4.2.2检查电机冷却系统
d)风冷式电动机:打开风冷电动机通风挡板,若装有空气过滤器,应检查过滤器通风孔道,如有灰尘应清除;
e)水冷式电动机:打开冷却水,水冷电动机冷却器系统完好,冷却水通畅,冷却器进水压力不低于0.3MPa。

由专用的冷却水泵供冷却水时,按冷却水系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见附录A)。

4.3检查润滑油和连接系统
润滑油和连接系统检查的内容及步骤:
d)电动机和泵润滑油系统,按润滑油系统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见附录B);
e)电动机和泵所有测温装置应齐全完好;
f)电动机和泵各部分连接螺丝应齐全紧固。

4.4检查盘泵
盘泵检查的内容及步骤:
a)盘动泵转子,机泵轴窜量应符合相应泵的技术规定;
b)将泵和电机转子均完全串到联轴器一端,联轴器对轮轴向间隙应为4mm~8mm;
c)联轴器同心度(对中),径向、轴向允许误差应不大于0.06mm;
d)机泵联轴器连接螺丝无松动,减震胶圈无损坏;
e)按机泵旋转方向盘泵3圈~5圈,机泵转动应灵活自如,无偏重不均的感觉,无卡阻现象,细听泵内无杂响;
f)护罩稳固,固定螺丝齐全,无松动,护罩与旋转部位保持一定空间,无摩擦现象,护罩无油污,周围无杂物。

4.5检查注水泵供水流程
注水泵供水流程检查的内容及步骤:
a)泵进口过滤器过滤网应无堵塞;
b)泵进口阀门、泵回流阀门、泵出口阀门、供水大罐出口阀门开关灵活可靠,闸板无脱落,出口止回阀应灵活可靠;
c)供水大罐水位高度应在规定范围内:打开供水大罐的出口阀门,关闭泵进口过滤器排污阀,打开泵进口阀门,全开泵回流阀门,再调整回流阀门至微开,打开泵进出口放空阀门,确认泵内充满水后立即关闭;
d)打开泵进口压力表取压阀、平衡管压力表取压阀及泵压力表取压阀,各种压力表齐全准确、量程合理、在规定的校验期内。

4.6检查注水泵密封填料函
注水泵密封填料函检查的内容及步骤:
a)打开盘根冷却水及泵轴瓦冷却水阀门;
b)盘根应无刺漏,盘根压盖松紧适度,应无歪斜、偏磨;
c)密封填料函上无脏物;
d)排放冷却水下水管路应畅通。

4.7检查机泵仪器仪表
检查机泵水量、电量等计量仪器仪表,应齐全完好,并记录读数底数。

4.8检查试验低油压、低水压保护装置
在冷却水系统和润滑油系统符合安全运行条件时进行下列低油压、低水压保护装置试验检查:a)电工与变电所联系,确定试验时间;
b)合上低油压、低水压保护开关;
c)配合电工试验低油压、低水压保护装置,应灵活好用。

4.9检查高压配电柜
高压配电柜应由专业电工与供电单位人员按规定检查。

5.启泵操作
5.1启泵准备
当启泵前检查达到启泵条件时,应向变电所控制室发出要求合闸信号,得到允许启泵信号后,方可进行启泵操作。

5.2启泵
5.2.1按下电动机启动按钮,并注意观察电动机电流变化;
5.2.2打开出口阀门:电动机启动后,待电动机电流由最高值降至空载运行电流时,应迅速打开回流阀,将泵压调整到工作压力,稳定后再缓慢打开泵出口阀门注水,同时关闭回流阀,并注意观察电动机的电流变化和注水泵泵压的变化;
5.2.3启泵后对泵和电机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
a)电流、电压、泵压、进口压力、润滑油总油压和分油压、冷却水压力、平衡管压力等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可控制运行参数;
b)机泵润滑油系统无渗漏,润滑油观察窗油位、油质等;
c)泵进口水温、出口水温、机泵轴瓦温度、润滑油温度、电动机定子温度、冷却水温度等部位变化情况,调整控制好冷却水量;
d)机泵运转声音及振动状况,注水泵密封填料函泄漏量应符合要求;
e)注水泵流程管线、阀门,无渗漏
5.2.4检查泵的流量控制,宜将泵调整在高效区经济运行。

5.2.5注水泵运行正常后,倒通大罐供水流程,清理现场,并在泵机组上挂上“运行”标志牌。

5.3填写记录
随时观察大罐水位和各种运行参数变化,及时填写班生产报表和运行记录。

5.4电动机启动要求
电动机在冷态是可连续启动两次,两次启动间隔不得少于5min;热态是只允许启动一次,如需启动,等电机冷却后再启动。

6.运行
6.1运行中定时检查以下内容:
a)电动机电压、电流:工作电压应在额定电压规定范围内,如运行电压低于额定电压,应立即请示停泵;工作电流不应超过额定电流;
b)泵压、管压、进口压力、流量、平衡管压力、润滑油总油压和分油压、水冷冷却水压力、供水罐水位等,控制和调整达到最优工况;
c)机泵温度,机泵前后轴瓦温度、润滑油温度、电动机定子温度、风冷电动机前中后风冷温度、水冷冷却水温度、进出口水温等,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
d)润滑系统:油流应畅通无阻、无渗漏,油位、油色、油质正常;机泵轴瓦润滑畅通无渗漏,泵瓦盖应严密;按规定化验润滑油含水情况,并根据化验结果进行处理,做好记录;e)注水泵前后盘根磨损情况:适时紧固盘根压紧螺丝;首盖、尾盖内应无积水,运行中盘根冷却水不宜中断,冷却水压力和流量应符合要求;
f)冷却系统:水冷循环系统应畅通无阻,应无渗漏,调整控制好冷却水量;风冷系统风道应畅通无阻,冷却空气应清洁干燥;
g)机泵运行声音和振动情况;
h)泵管路流程,无漏水、漏气现象。

6.2定时录取运行参数,按规定填写报表和运转记录。

6.3机泵运行中发生故障,需停泵时按照
7.1的规定,紧急停泵按照7.2的规定。

6.4泵房设备应清洁、干燥,设备见本色。

7.停泵操作
7.1正常停泵操作
7.1.1停泵操作:缓慢关闭泵出口阀门,同时缓慢打开回流阀,保持管压稳定,待泵出口阀门关闭后,迅速关闭回流阀;同时按动启动柜或控制盘上的电动机停止按钮,停泵。

7.1.2停泵时应保持管压稳定,观察停转情况,记录机泵惰走时间,并做好以下工作:
a)待机泵惯性空转停稳后,按机泵旋转方向盘泵3圈~5圈,若有杂音应及时检修;
b)关闭泵前后密封填料函冷却水阀门,关闭泵进口阀门,打开泵进口过滤器排污阀门或出口放空阀门,关闭各种压力表取压阀门;
c)停泵15min后,可关闭机泵润滑油循环系统和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切断阀门,解除该机组的低油压、低水压保护;
d)做好停泵情况记录。

7.1.3整改停运机组设备存在问题,搞好设备维修保养和设备卫生,做好防腐工作,达到备用状态,在设备上挂“停运”标志牌。

7.1.4泵停运24h以上时,要打开泵前过滤器的排污阀门或出口放空阀门,排尽泵内液体。

7.1.5注水泵停用后,每班应按照盘泵要求盘泵,并错开原位置270°,转动时应灵活自如。

7.2特殊情况下停泵操作
7.2.1紧急停泵条件
如遇下列条件之一,应紧急停泵:
a)由于设备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b)电气设备出现打火、冒烟,处理无效;
c)机泵本身发生剧烈振动;
d)机泵各部件发生突然断裂;
e)机泵各轴承突然温度升高,滑动轴承、滚动轴承温度超过规定值;
f)电动机定子温升超过其本身温升;
g)电动机工作电流突然升高,超过额定电流10%以上;
h)泵体温度升高超过规定值;
i)机泵有摩擦或撞击声;
j)机泵位移超过规定值;
k)供水罐抽空;
l)注水站内主要供水管线、接头破裂;
m)供电线路突然停电。

7.2.2紧急停泵程序
7.2.2.1切断电动机电源或按停机按钮停泵。

7.2.2.2关闭泵出口阀门、泵进口阀门,控制好供水罐水位和供水压力。

7.2.2.3打开泵放空阀,待压力表显示值为零后,检查、分析、逐步排除故障。

7.2.2.4填写停泵记录。

7.2.3保护性停机
7.2.3.1机组应设有自动保护装置,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机组自动保护停机:
e)配电系统故障;
f)注水泵机组油压、水压、水位、超压、温控、振动等保护系统动作;
g)机泵本身故障。

7.2.3.2自动保护停机,应查明原因、故障排除后方可启动运行。

8.维护保养
8.1每运行8h应进行以下项目的日常维护:
a)检查机泵润滑油压、泵轴瓦分油压、电动机轴瓦分油压、轴瓦内油流畅通无漏油;b)检查机泵轴瓦润滑温度和润滑情况,检查润滑油箱油量、油质,必要时停泵添加或更换。

加入的润滑油必须经过“三过滤、一沉淀”;
c)检查和调整盘根漏失量;
d)检查电机通风冷却或水冷却情况;
e)检查各部螺丝应无松动;
f)处理机泵一般渗漏;
g)检查各类仪表应灵敏准确,若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进行修理或更换;
h)保持机泵及附件清洁,不脏不锈;
i)按照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检查冷却水系统和润滑油系统。

8.2注水泵机组累计运行1000h±50h时,在进行日常维护的同时还应进行以下内容的一级维护:
a)检查联轴器,螺丝紧固,清洁完整;
b)检查前后盘根;
c)检查清洗泵轴瓦;
d)检查计量仪器仪表齐全准确、量程合理、在规定校验期内;
e)清洗泵进水过滤网,检查泵进口阀、出口阀、止回阀及其他阀门,应完好灵活可靠;f)扭紧各部螺丝;
g)泵体应清洁,不脏不锈;
h)电动机维护的内容如下:
1)测量电动机定子绝缘电阻和轴承对地绝缘电阻,应符合要求;
2)检查风冷式电动机进风百叶窗,清洗微孔泡沫滤网上灰尘或更换滤网,清洗机壳内
油污;检查电机出风筒应畅通,清除出风筒滤网上的赃物或换网;检查水冷式电动机冷却器应完好,冷却管路不应有渗漏,进出水阀、水表、压力表、温度计应完好准确;
3)泵工检查清洗电动机轴瓦;
4)检查各部螺丝、接地线及电缆头;
5)检查清洁电动机控制柜;
8.3注水泵机组累计运行3000h±150h时,进行一级维护的同时还应进行以下内容的二级维护:
a)测量泵轴瓦间隙,轴瓦间隙未在规定范围内,应进行修复调整或更换;
b)检查联轴器对中情况和联轴器轴向间隙,必要时调整。

检查胶圈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c)检查、拆卸、清洗泵上的所有管路,达到畅通无阻;
d)清洗检查平衡机构(平衡盘、止推盘)磨损情况,调整窜量,必要时更换新件;
e)电动机维护保养内容:
1)专业电工检查操作机构、保护装置,应灵活可靠;
2)测量电动机轴瓦间隙,轴瓦间隙未在规定范围内,应进行修复调整或更换。

9.资料录取与填写
9.1录取资料按设备管理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每2h录取一次,录取数据齐全、真实、准确、清洁。

9.2填写资料应使用蓝黑色或黑色墨水,要求字迹工整、清洁。

9.3各种计量单位应符合法定计量单位。

9.4及时填写维护保养记录和设备档案。

10.HSE管理要求
10.1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10.2机组不允许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10.3安全阀及计量仪器仪表应定期校验。

10.4不应在离心泵出口阀、出口回流阀打开情况下启泵。

10.5不应在泵运转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10.6不应在泵体内有压力时进行维护修理工作。

10.7开关各高压阀门时,不允许操作人员正对手轮正面。

10.8机组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10.9维护保养和操作过程应做好环境保护。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离心式注水泵冷却系统操作规程
A.1运行前检查
A.1.1检查机泵周围应无障碍物及与操作无关人员,电源开关处挂有“停机检查”标志牌。

A.1.2检查冷却水泵及电动机各部位紧固螺丝无松动、无缺损;检查冷却水泵润滑油油质合格,油位适宜;按机泵旋转方向盘泵3圈~5圈,机泵转动应灵活自如,泵内无杂音;确认
冷却水泵机组完好且具备运行条件。

A.1.3检查冷却水池水位、水质符合冷却水使用要求;检查冷却塔电动机、冷却风扇、冷水器完好,转动自如。

A.1.4倒通冷却水用水流程:打开注水泵机组电机冷却器进出口阀门及压力表控制阀门,打开注水泵冷却水进口阀门,打开润滑油系统冷却器进出水阀门,打开冷却水罐或者水池以及冷却塔进出水阀门等。

A.1.5打开冷却水泵进口阀门,确认冷却水泵出口阀门关闭,打开泵压压力表控制阀门,打开放空阀排净泵内余气后关闭放空阀。

A.1.6检查冷却水系统中各个阀门开关灵活可靠,闸板无脱落现象。

A.2启动冷却水泵
A.2.1使用试电笔检查配电盘,确认无带电后,戴绝缘手套,合上电源开关,检查电源电压符合要求。

A.2.2按启动按钮启动冷却水泵,缓慢开启泵出口阀门,确认冷却水泵的压力、排量正常。

A.2.3检查冷却水泵机组运行参数及状况应正常。

A.3运行中调节操作
A.3.1检查并确认冷却水系统的压力,仪表指示正常。

A.3.2调整冷却水泵出口阀门、各个冷却水冷却点阀门开度(盘根、冷却器等)使冷却水压力、排量调整到规定要求(温度高时开大冷却水阀门)。

A.3.3冷却水池出水温度超过30℃时,启运冷却塔。

A.3.4现场挂运行标志牌,整理资料,填写工作记录等报表。

A.4其他要求
A.4.1软化水残余硬度不大于0.03mmol/L。

A.4.2注水电机冷却器进水温度不高于30℃,出水温度不高于60℃;进水压力不低于0.3MPa。

轴瓦润滑油回油温度不超过60℃。

A.4.3冷却系统运行正常后注水泵机组低水压保护应调试正常。

A.4.4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离心式注水泵润滑油系统操作规程
B.1启动前检查
B.1.1检查润滑油油箱(包括事故油箱)中油量、油质,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对电机和泵润滑油进行油质化验,若含水或夹带杂质,则应换油。

换油时应将油箱油放净、清洗干净整个润滑油区,如轴瓦、过滤网等;
b)润滑油油箱中油位应保持在视窗的1/2~2/3处,油质合格;
c)每月定期清洗润滑油滤网,必要时更换滤网。

清洗更换时应先倒通旁通流程。

B.1.2检查润滑油泵及电动机各部位紧固螺丝无松动、无缺损,润滑油泵转动应灵活自如、无卡阻。

B.1.3按以下要求倒通润滑系统流程:
a)打开油泵出口阀门、润滑油过滤器阀门;
b)打开冷却器润滑油进口阀门、出口阀门和冷却水出口阀门、进口阀门;
c)稍开总油压调节阀或回油阀门;
d)打开总供油阀门、泵出口总油压压力表控制阀,打开各个润滑油区回油阀门、供油阀门,开大各个润滑点分油油压压力表控制阀门。

B.1.4检查电气部分,确认润滑油泵机组完好具备运行条件:
a)送电前检查润滑油泵控制箱及电动机电源线,应确保电线无裸露、不老化、接地规范、接地装置合格;
b)使用试电笔检查控制柜外壳,确定无带电后,打开控制柜门,戴绝缘手套,合上电源开关,电源电压应符合要求。

送电后使用试电笔检查控制柜外壳不漏电,转向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指示灯等应完好,电压在正常范围内,空开保护动作灵敏。

B.2启动润滑油泵
B.2.1启动润滑油泵
B.2.1.1在润滑油泵控制盘上,扳动油泵自动切换开关,处于“##泵运行”的位置;
B.2.1.2按启动按钮启动油泵,确认油泵的压力、排量正常(启动时,检查确认主泵和备用泵同时启动,压力到高限位时备用泵跳停;检查调试低油压时自动切换开关动作灵敏,备用泵启动同时主泵停止);
B.2.1.3启动后现场挂运行标志牌,整理资料,填写工作记录等报表;
B.2.1.4投入低压自动切换开关。

B.2.2运行中调节操作
B.2.2.1检查调整总油压和分油压,润滑油系统不堵不漏。

通过调整回油闸门及分压闸门,将进入电动机轴瓦和泵轴瓦油压调至规定范围,满足注水泵启动或运行时润滑要求。

B.2.2.2检查机泵轴瓦油流、油温,轴瓦油位应在规定范围内,油质合格,油流应畅通无阻,轴瓦进油温度正常,视窗油位应保持在1/2~2/3处,整个润滑系统应无渗漏。

B.2.2.3调整润滑油冷却器冷却水压力、排量。

如果温度超过规定范围,可将冷却水闸门开大,增大冷却水量,将油温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B.3其他要求
B.3.1首次及检修电路后启动,应点动启动以判断电动机转向正确。

B.3.2检查压力表应完好,指针指示正确、无渗漏。

B.3.3检查低油压自动切换开关动作灵敏性,油泵总油压低于规定值时,备用泵应自动投入运行并发出警报。

B.3.4对低油压保护系统,应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B.3.5执行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期的“五定”润滑制度,润滑油视窗、加油口盖、油标、呼吸孔防尘帽、呼吸阀齐全、完好,加油口清洁、干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