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1年07月06日09:39:13 来源:保山市实验小学【字体:大中小】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

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

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

(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

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

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2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难点:培养习惯
三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

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

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

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1.描红:2、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
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这时爸爸想起了什
么?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从那儿可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
的?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②到是什么意思?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科文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告诉大家你在那里收集到的,当时的情景如何,是否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2、作者也去采树叶,为什么不忍心摘一片叶子呢?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他看到什么样的树和树叶?为什么他没有摘树叶?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树美,树叶美。

(4)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为了,做一
个的吧!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体、置、输、茁、间指名读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四、拓展练习: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树美
树叶美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学生自己试读每个词语,不认识的字协作查字典。

2、理解词意
a、根据词语中个别熟字的意思来推想整个词语所描绘的情境
b、结合下一题中的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词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

2、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朗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

并加以鼓励。

第二课时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秧、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c 出示“秧”,指导书写
d说说“秧”是什么结构,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秧”,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

读读背背
审题,明确题意指导学习词语生自读成语指名领读,正音
小组合作,看图理解词语大意指名说说词语意思
5)练习背诵指名读,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学习古诗:师范读古诗生看图,说说图意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说说古诗大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
四、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

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小组里选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全班同学评议。

每个人把丛书上摘抄下来的精彩语句写在字条上,贴到黑板上,供全班同学欣赏。

第四课时
学写毛笔字
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

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

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

横画也不例外。

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1)向右上逆锋起笔;2)提笔圆转;3)中锋向右行笔;4)提笔圆转;5)回锋收笔。

2) a师范写b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c交流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5、北大荒的秋天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能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

2、简介北大荒。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

过去那里是一片荒芜,解放后,经过建设者的开垦,荒地已变成良田。

3、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样?找出能概括课文

)器(qi)”。

讲:“听诊器”就是俗说的“听筒”。

医生靠它从人的体表听取体内的声音来检查胸部和腹部的情况。

2、再板书:世界上第一个。

提问:加上这几个字,又看到现在的听诊器,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
(估计会提出下列问题:(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2)是谁发明的?(3)他是怎样发明的?)
3、板书:雷奈克。

教生字:“克”(ke),领读。

简介雷奈克医生:法国医师。

他不仅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而且在临床诊断方面采用听诊法,描述胸部疾病的许多体征,改革了对这些疾病的研究方法。

他还在肺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

4、让我们认真研究课文,弄懂大家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补读指导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字词有:肺结核、疾病、内脏、思索。

领读后,教者讲:
内脏(zang):人或动物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

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肺(fei)结核(qian
舒服倾滩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倾"中的匕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

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第3自然段写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

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15小露珠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用"越**越**"造句。

3、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露珠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板书:15 小露珠
2、设置疑问: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衰老生机俊俏痕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衰老生机俊俏痕迹一股袭击喇叭花水蒸气钻石乐曲
(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3)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黎戴蒸,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衰老生机俊俏痕迹蝴蝶一股袭击喇叭花水蒸气钻石乐曲精神
2、比一比,组词
湖()股()蝶()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

瞧,她来了**
2、小露珠自我介绍。

2、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植物)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投影出示图片、句子。

A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
(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3)指导读。

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
(4)齐读。

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

B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4)齐读。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3)齐读。

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欢。

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板书:植物)D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
E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

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

(板书:带来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

(板书:赞美)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投影图片。

师述: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

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

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

指名读练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