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17至18世纪英国、德国美术)【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单元【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单元【圣才出品】

第4单元17至18世纪美术(下)【复习笔记】第1章17至18世纪西班牙美术一、概述1.背景(1)16世纪下半期,西班牙的文学先于美术开始了繁荣时期,这时期出现了最伟大的文学代表塞万提斯和大戏剧家维加。

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启发后人去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并在作品中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西班牙艺术中的波德格涅斯风格就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2)进入17世纪,昔日的西班牙大帝国日益衰弱,逐渐降为二等国。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西班牙的美术人才辈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3)在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在肖像画中,特别在一些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画家笔下的人物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气质的形成与几个世纪反抗摩尔人的斗争有关。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特点,西班牙的肖像画在世界的艺坛上独树一帜,具有特别的意义。

(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尔瓦兰和委拉斯贵支。

2.西班牙美术走向繁荣的三个条件(1)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

(2)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3)意大利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影响。

二、里韦拉(1591~1652)荷西·德·里韦拉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尤为直接与明显。

他是一位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家。

1.代表作(1)宗教题材画①《圣巴塞洛缪的殉教》(1630)这是在他早期的作品,画家热情地歌颂了理想中的英雄,虽然画的是殉教,但很少有宗教气息。

画面上的人物好像是那不勒斯的渔民,他们显得十分繁忙,正准备扬帆出海。

把宗教题材世俗化是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件作品也是如此。

②《圣伊涅萨》(1641)这幅画题材取自于宗教传说,描绘一位14岁的少女与异教徒作斗争的情景,表现了她在强暴压力下,宁受脱衣之辱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她那坚强不屈的形象如同一座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

外国美术史之十八世纪欧洲美术课堂笔记

外国美术史之十八世纪欧洲美术课堂笔记

外国美术史综述之十八世纪欧洲美术(2010-03-08 19:44:36)意大利17世纪末18世纪初巴洛克艺术在意大利逐渐减弱,进入18世纪,意大利各派艺术出现了衰落的倾向,只有威尼斯画派还继续保持了一定的繁荣,在各小画种上都出现了杰出的代表。

18世纪下半期古典主义占了统治地位,但仍有晚期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存在,最终以古典主义风格作为结束。

18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已开始出现衰落,逐渐将艺术中心的位置让给了法国。

威尼斯画派:皮亚采达,带有巴洛克倾向,1750年成为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女卜者》、《井旁的利伯加》,还画插图画,《解放了的耶路撒冷》插图。

提埃波罗,是威尼斯画派中对欧洲绘画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为米兰克列里奇宫作天顶画《太阳神在奥林匹斯山》,架上画《背负十字架》等,为威尼斯斯拉比宫作壁画《克娄巴特拉女王的饮宴》,天顶画《西班牙王朝的凯旋》,风俗画《走江湖的人》,还画铜版画。

卡尔耶拉,色粉肖像画,风格抒情细腻,轻柔婉约,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色粉画《狄安娜》等。

皮道尼,也是威尼斯画派一位罗可可画家。

18世纪威尼斯画派风景画驰名。

当时威尼斯兴起了一种描绘城市风光的风景画,这种风景画专门描绘城市的建筑物和乡土人情,被叫做维都塔(Veduta),早在文艺复兴时就有,18世纪更加成熟。

画家有卡纳列,风格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等;别劳陶,作品清新、明快,《德累斯顿风光》等;瓜尔第作品更多带有浪漫主义气息,善于描绘外光,《威尼斯广场与宫殿风光》、《威尼斯风光》等。

18世纪末最著名的古典主义雕刻家安·卡诺瓦,早期风格受晚期巴洛克影响,后转上新古典主义的道路,作品除肖像外,多以神话题材为主,《丘比特之吻》(《丘比特与普绪喀》)、《教皇克里门特十四的陵墓雕刻》等。

二、西班牙:浪漫主义美术先驱——戈雅90年代创作转折期,作品有铜版组画《加普里乔斯》(又名《奇想曲》,于1803年最后完成,采用隐喻手法)共80幅、油画《疯人院》、《鞭身教徒的游行》、《查理四世的一家》,还创作不少肖像画如《何维兰诺斯肖像》、《穿衣/裸体玛哈》等;他于1814年作《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第二部大型铜版画《战争的灾难》(1810-1820年),反映和描绘西班牙人民抵抗法侵略斗争,分两部分,共82幅;1814年进入创作晚期,苦闷又充满希望,完成《战争的灾难》第二部分,铜版组画《吉斯卜来介斯》、《聋子之家壁画》及油画《抱水罐的姑娘》、《波尔多卖牛奶姑娘》等。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美术)【圣才出品】

第4章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美术一、15世纪绘画1.巴黎画派(1)概述14世纪不少外地画家聚集在巴黎,当时以作画为职业。

巴黎成为法国的艺术中心,人们在这里进行艺术交流,也开辟了艺术家市场。

渐渐在巴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画风,被称之为“巴黎画派”。

(2)特征人物形象生动而富有个性,仍保存中世纪的某些特点,如背景喜用金色。

(3)代表作①木板画《国王“勇敢”约翰肖像》(约1360)。

②双联画《基督钉上十字架》《三王来拜》、卡朗双联画等,大多作于14世纪90年代。

2.第戎画派代表人物有让·德·博梅斯和让·马尔韦尔。

(1)让·德·博梅斯他是“大胆”腓力的宫廷画师。

画了不少作品,其中最出色的是收藏于卢佛尔宫博物馆的《基督受难》。

(2)让·马尔韦尔他的最出色作品之一是《哀悼基督》,在风格上与让·德·博梅斯十分接近,都受意大利西埃那画派的影响。

3.细密画家代表人物有安·博内弗、林布尔兄弟等。

林布尔三兄弟曾为贝里公爵绘制的《豪华日课经》。

4.让·富凯(约1420~1481)(1)概述①让·富凯“是图尔画派”的佼佼者,他是法国早期绘画的一个骄傲。

②富凯在艺术上是一位多面手,他留下的作品有油画、细密画、珐琅制品和一些素描。

③他的绘画享有很高的荣誉,被称为是法国肖像画的奠基人。

绘画还受到意大利画家的影响。

④富凯是个划时代的人物,他的绘画对后来的法国艺术的发展影响较大。

法国的古典主义艺术是从他开始才迈出了第一步,至普桑达到了高峰。

(2)代表作品①《古犹太史》,是为数不多的被他签名的作品。

②《查理七世肖像》,被认为是他最早的杰作之一,这幅肖像作品为四分之三斜侧面而不是正面姿态,这一创新画法可能得益于尼德兰的扬·凡·爱克。

③《首相朱韦纳尔·于尔桑肖像》,画面上于尔桑正跪下作祈祷,形象写实,个性突出。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美术史教程》笔记(古代两河流域美术)【圣才出品】第2章古代两河流域美术⼀、苏美尔美术(前27~前25世纪)苏美尔⼈是两河流域最早的居民,苏美尔美术属于两河流域美术的范畴。

1.古代两河流域的美术和古代埃及的美术的异同(1)相同点①建筑的规模都⽐较宏伟、庞⼤;②雕刻的⼈像多处于静⽌状态,⼈像⼤⼩以地位⾼低⽽定;③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东⽅⾊彩,富有装饰趣味。

(2)不同点①埃及重视陵墓建筑;两河地区重视神庙和宫殿的建筑;②由于两河地区的民族复杂,各民族之间的艺术相互交流,形成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这种现象在埃及⽐较少见;③在建筑和雕塑上,埃及⼤量使⽤⽯头,⽽两河流域地处平原,缺乏⼭⽯,常利⽤⼟坯砖、芦苇进⾏建造。

2.苏美尔美术的三个阶段公元前4000年到前3000年初是两河流域⽂化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以考古的地名命名为三个时期。

(1)埃尔·乌巴德时期①建筑以芦苇和粘⼟为主,建造成长⽅形的房⼦,在建筑中开始使⽤平台作为基座,防⽌洪⽔浸泡泥制的墙壁,如供奉丰收⼥神的埃尔·乌巴德的神庙。

②雕刻仅刻在器⽫上,艺术性不⾼,技巧⽐较原始。

(2)乌鲁克时期和捷姆代特-那⾊时期①陶器有所发展,轮制陶器的出现使陶器的花纹⽇益复杂。

②建筑a.乌鲁克的⽩庙它是祭祀天神阿努的地⽅,⽤⽩⾊象征天空。

庙中出⼟⼀件雪花⽯膏瓶,上⾯有精美的浮雕、母神伊南娜的形象、动植物图案,反映当时的绘画和雕刻已有⼀定⽔平。

b.乌尔城的塔庙建于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21世纪期间,⽤作祭祀,也可⽤于观察天象,瞭望洪⽔。

③雕塑乌尔城发掘的⽜头竖琴和从拉格什发现的《兀鹰碑》是很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雕塑作品。

⽜头竖琴绘有传说中⼤英雄吉尔格美⼠的故事,《兀鹰碑》是最早记述战争场⾯的艺术品。

⼆、阿卡德王国美术(前24~前23世纪)1.概述约公元前24世纪,由萨尔贡⼀世建⽴的阿卡德王国逐渐统⼀了两河流域,接受苏美尔⽂化的影响,进⼀步促进了两河⽂化的发展。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17至18世纪西班牙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17至18世纪西班牙美术)【圣才出品】

第1章17至18世纪西班牙美术一、概述1.背景(1)16世纪下半期,西班牙的文学先于美术开始了繁荣时期,这时期出现了最伟大的文学代表塞万提斯和大戏剧家维加。

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启发后人去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并在作品中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西班牙艺术中的波德格涅斯风格就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2)进入17世纪,昔日的西班牙大帝国日益衰弱,逐渐降为二等国。

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西班牙的美术人才辈出,在17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

(3)在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在肖像画中,特别在一些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画家笔下的人物往往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这种力量和气质的形成与几个世纪反抗摩尔人的斗争有关。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特点,西班牙的肖像画在世界的艺坛上独树一帜,具有特别的意义。

(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尔瓦兰和委拉斯贵支。

2.西班牙美术走向繁荣的三个条件(1)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

(2)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

(3)意大利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影响。

二、里韦拉(1591~1652)荷西·德·里韦拉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尤为直接与明显。

他是一位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画家。

1.代表作(1)宗教题材画①《圣巴塞洛缪的殉教》(1630)这是在他早期的作品,画家热情地歌颂了理想中的英雄,虽然画的是殉教,但很少有宗教气息。

画面上的人物好像是那不勒斯的渔民,他们显得十分繁忙,正准备扬帆出海。

把宗教题材世俗化是卡拉瓦乔主义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件作品也是如此。

②《圣伊涅萨》(1641)这幅画题材取自于宗教传说,描绘一位14岁的少女与异教徒作斗争的情景,表现了她在强暴压力下,宁受脱衣之辱也不肯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她那坚强不屈的形象如同一座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李春版 全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李春版 全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第一单元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 一、西班牙艺术的“黄金时期” • 二、“黄金时期”三大代表 • 三、17世纪下半期的西班牙美术 • 四、欧洲浪漫主义美术先驱——戈雅 • 五、17、18世纪西班牙的雕刻和建筑
时代背景
• 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工商业大发展时代,然而 西班牙的经济和政治却更加衰败,它仍处在及其 落后的封建专制时代,西班牙贵族政体虽已经没 落,却没有失掉它的特权;而城市虽然失掉它的 中世纪的威力,却没有获得近代的繁荣。进入17 世纪后,昔日强盛的西班牙帝国逐渐没落,降为 二等国,不过,在这个背景下,17世纪上半期西 班牙出现了一个艺术上的“黄金时期”。 • 17世纪正值欧洲风行巴洛克美术的时代,在美术 史上常常把17世纪西班牙美术归于巴洛克美术。 同时,由于委拉斯贵支在绘画上的卓著成就,人 们也将17世纪西班牙美术称之为“委拉斯贵支时 代”。
三、17世纪下半期的西班牙美术
• 自委拉斯贵兹逝世后,“黄金时期”基本 结束,只剩下塞维利亚画派还保持了一定 的繁荣状态。 • 代表画家有穆里略和胡· 巴尔德斯.莱亚 德· 尔。
穆里罗
• 穆里罗与苏巴朗、委拉斯贵支同属于 塞维利亚画派,他是西班牙黄金时期 艺术传统的继承者。
• 穆里罗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宗教题材画,另一类是风俗画。
• 早期作品《卖水的人》是画家早期的一幅具有典 型意义的作品,表明了他对人物性格的努力探索
《卖水的人》
《 煎 鸡 蛋 的 人 》
1623年,他来到了马德里,腓力四世任命他为宫廷画家在马德里创作的早期, 他创作的《酒神巴库斯》是一幅有新特点、具有鲜明乡土风格的作品。
《 酒 神 巴 库 斯 》
《 火 神 的 锻 铁 场 》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17至18世纪意大利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17至18世纪意大利美术)【圣才出品】

第1章17至18世纪意大利美术一、流派纷呈1.16世纪的意大利美术(1)发展表现①16世纪下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开始从繁荣阶段趋向衰退,一些大师相继谢世,群星灿烂的天空一时暗淡了许多。

自此以后,意大利美术进入了一个相当混乱和复杂的时期。

②在这一时期里产生了样式主义美术、学院派美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术和前巴洛克美术。

美术派别各有特点,各有主张,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伟大传统,采取不同的态度。

有倾向于继承,有倾向于背叛,也有主张一丝不苟地模仿。

(2)美术的基本特点流派纷呈,意见各异,甚而相互斗争。

(3)斗争的结果①样式主义既不受官方和教会的欢迎,又不被下层人民所接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②学院派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和前巴洛克美术在斗争中都得到发展,并进入17世纪,成为当时意大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

2.17世纪的意大利美术(1)发展表现①17世纪艺术家队伍更加分化、艺术思想彼此极易摩擦。

②艺术家的队伍分裂成两股力量,一股倾向于上层社会,一股倾向于下层人民。

a.倾向上层社会的艺术家倾向上层社会的主要是学院派美术和巴洛克美术。

他们的艺术能迎合教会和贵族的趣味,不少人声名显赫,成为教皇和贵族们的座上客。

b.倾向下层人民的艺术家一般命运不佳,如卡拉瓦乔,作为第一个推开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大门的人,他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

此种不幸,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在艺术上不愿随波逐流,不肯去粉饰现实,也不想迎合教会和贵族的口味,并敢于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的黑暗。

③意大利各地艺术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a.北部意大利的传统现实主义力量较强,其中威尼斯尤为突出。

b.卡拉瓦乔把北部意大利的现实主义传统带到罗马。

c.巴洛克艺术在罗马得到发展,罗马成为三派会合的中心。

(2)流派趋向①巴洛克艺术最终在罗马占据上风,得到教皇和贵族的支持,尤其是耶稣会不遗余力的支持。

②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虽起源于意大利,但最终在法国扎下根,在那里得到较大发展。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中世纪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中世纪美术)【圣才出品】

第6章中世纪美术一、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这个词最早是由16世纪的一些意大利学者提出来的,指古罗马以后至文艺复兴以前这段历史时期。

1.中世纪艺术的特点(1)由于破坏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传统,中世纪的艺术起点很低,在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

(2)中世纪艺术带有浓烈的宗教色彩。

(3)各地区、国家的民族艺术开始萌芽和发展,由于十字军的东侵,东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加强了交流和相互影响。

(4)中世纪后期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贡献非常突出。

2.中世纪美术的分期中世纪美术分为早期基督教美术、拜占庭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

3.中世纪艺术的评价评价中世纪的艺术,既反对一概否定,也反对过高评价的观点。

应当把中世纪艺术看做是伟大的过渡,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文化,又为文艺复兴的到来做了准备。

二、早期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1.绘画和雕刻(1)绘画①早期艺术品大都带有象征意义,以隐喻的手法来表现宗教内容。

②早期画中的人像十分草率,人物比例不准确,色彩单调,用笔潦草。

③早期作品在形式上接受了古典艺术的影响。

(2)雕刻①从事艺术的工匠增多,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巧,出现一些优秀作品。

②代表作是圆雕《牧羊人》,可看出当时基督教的艺术少有禁欲主义色彩,人物情态欢乐、明快,富有一定的生活意趣。

2.建筑(1)由于基督教公开化和建筑教堂的需要,建筑艺术开始得到新的发展。

(2)早期教堂比较简单,主要利用和改造古罗马的会堂建筑,以应急需,大多建筑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罗马、拉文纳等地。

会堂建筑是长方形巴西利卡式的,大多是木结构,内有列柱,注重室内的布置与装饰。

(3)比较著名的教堂有罗马的圣玛利亚·麦乔累教堂、圣康士坦察教堂和圣普邓齐安诺教堂等。

三、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美术是中世纪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明显的特色,较多保存了古罗马文化艺术的传统,与东方美术交流密切,宣扬宗教思想,为帝国的王权服务。

《外国美术史》核心笔记精编版

《外国美术史》核心笔记精编版

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国、尼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

是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原意为“在古典规范影响下的艺术与文学的复兴。

” 主张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不仅是单纯的古典复兴,也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意大利操纵着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3世纪后,宗教内部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

形成了与宗教神权相对立的人文主义。

是当时的进步思想。

人文主义学者提倡人性、人权、个性自由。

反对神性、神权、人身依附。

确立了个人价值,促进了世俗文化发展。

摆脱拜占庭绘画程式,探索写实原则,初步体现透视观念。

将人文思想反映在绘画领域里,奠定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基础。

(2)奠定了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基础。

(3)1擅长用线造型。

2风格细腻、色彩鲜艳。

3题材为神话或文学作品。

(4)15世纪中叶,罗马教皇为了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心的罗马画派。

①. 达芬奇,现实主义画家、科学家。

《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博学深思、精确细微。

推进写实技巧,影响后世画家。

②. 米开朗基罗,画家、雕塑家。

《大卫》《摩西》《创世纪》作品形式宏伟,充满悲剧性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奠定了古典艺术的基调。

人体塑造艺术无人能及。

③. 拉斐尔,画家。

《西斯廷圣母》作品色彩明净细腻,构图均衡,光线柔和。

绘画语言体现当时的人文理想。

(5)世纪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

追求技巧和光色的表现力,重风景描绘。

①.作品恬淡,情节退居次要地位。

②.作品画面唯美、抒情,富人文主义内涵。

自此,大自然开始在作品中日益重要。

③. 提香:《天上与人间的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受乔尔乔内影响,但不再抒情、宁静。

作品画面现实壮丽,色彩绚丽强烈,笔触奔放。

笔下人物粗犷、意气风发。

富热情、具想象力。

西班牙抗阿拉伯斗争胜利后,受意大利和尼德兰影响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外国美术史》核心笔记

《外国美术史》核心笔记

1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国、尼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地。

是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原意为“在古典规范影响下的艺术与文学的复兴。

” 主张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不仅是单纯的古典复兴,也是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主要表现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

意大利操纵着西欧与东方的贸易往来,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3世纪后,宗教内部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

形成了与宗教神权相对立的人文主义。

是当时的进步思想。

人文主义学者提倡人性、人权、个性自由。

反对神性、神权、人身依附。

确立了个人价值,促进了世俗文化发展。

摆脱拜占庭绘画程式,探索写实原则,初步体现透视观念。

将人文思想反映在绘画领域里,奠定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基础。

(2)奠定了文艺复兴现实主义基础。

其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繁荣期的到来。

(3)2风格细腻、色彩鲜艳。

3题材为神话或文学作品。

(4)15世纪中叶,罗马教皇为了确立罗马在基督教世界的统治地位,心的罗马画派。

①. 达芬奇,现实主义画家、科学家。

《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博学深思、精确细微。

推进写实技巧,影响后世画家。

②. 米开朗基罗,画家、雕塑家。

《大卫》《摩西》《创世纪》作品形式宏伟,充满悲剧性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

奠定了古典艺术的基调。

人体塑造艺术无人能及。

③. 拉斐尔,画家。

《西斯廷圣母》作品色彩明净细腻,构图均衡,光线柔和。

绘画语言体现当时的人文理想。

(5)世纪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

追求技巧和光色的表现力,重风景描绘。

①.作品恬淡,情节退居次要地位。

②.作品画面唯美、抒情,富人文主义内涵。

自此,大自然开始在作品中日益重要。

③. 提香:《天上与人间的爱》《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受乔尔乔内影响,但不再抒情、宁静。

作品画面现实壮丽,色彩绚丽强烈,笔触奔放。

笔下人物粗犷、意气风发。

富热情、具想象力。

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

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

《西方美术史教程》李春版自整理
第一单元原始、古代和中世纪美术
第一章原始美术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美术
一、原始美术按照发现地命名分为:
1.奥瑞纳时期,发现于法国上加龙附近的奥瑞那村附近,距今2-3万年;
2.梭鲁特时期,发现于法国里昂北马孔城附近的梭鲁特村,公元前两万年左右;
3.马格德林时期,发现于法国的多尔多涅河一带的马格德林地区,公元前14000年至一万年之间。

二、主要艺术形式
1.雕刻品
奥瑞纳时期出现的一些圆雕、浮雕、骨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

有两点值得注意:①原始艺术中
雕刻先于绘画,②女性的形象多。

2.洞窟壁画
- 1 -。

西方美术史读书笔记2000字

西方美术史读书笔记2000字

西方美术史读书笔记2000字西方美术史一书,涵盖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 17世纪的荷兰美术、法国在17世纪的古典主义美术、18世纪的洛可可美术等。

17世纪的荷兰因为新教的统治,受天主教推崇的宗教画,写实、反对享乐的风俗画。

拥护者不是教会不是王公贵族,而是生活比较优越的市民阶层,他们反对浪费、对虚幻事物心存戒备。

市场不稳定,导致画家都比较贫困。

代表作维米尔的《绅士和喝酒的女人》“酒杯象征虚无缥缈,暗含节制的概念”17世纪的法国因路易十四绝对王权的统治,刮起的是古典主义风,追求知性和理性,高贵与秩序。

这时候的法国属于美术后进过,没有像经历过文艺复兴的美术先进国意大利那样画家有艺术家的尊贵地位,法国的画家还属于蓝领阶级低于农民,所以属于宫廷的画家自立学院派,以区别普通的画匠。

代表作,普桑《所罗门的审判》“用视觉表示精神上的理性”18世纪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宫廷奢靡享乐,形成甜美、华丽、明亮的洛可可风格,多官能画作。

比如男士穿超级紧身裤、化妆、戴长头发的假发、不留胡子,女性化妆浓烟、发髻老高老高、脸上贴痣显白,颜色喜欢粉色、淡色。

代表作,华托的《西泰尔岛的巡礼》,讲述8组男女社交、恋爱的故事,属于雅宴会。

正如17世纪末,古典主义风和洛可可艺术风就有一场较量并以洛可可取胜一样,18世纪中后期市民阶层批评奢华的洛可可风,喜爱风俗画,如夏尔丹的《午餐前的祈祷》。

其实这时候,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从市民的风俗画里,谁也没有想到,不久后的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让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

在民主思想、自由思想崛起的革命混乱时期,很大程度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不记得谁说过民主和科学是对立的),但思想文化艺术或许会更加繁荣。

例如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画、晚清的陶瓷、四大名著的诞生。

难道痛苦作为人类生活的本质存在,使思想之花娇艳?香港作为中国特殊的存在,五四运动时的白话文运动就比大陆晚了10年,所以古文保留的很好。

西方美术史根据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总结

西方美术史根据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总结
3.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的影响。
现实
主义
威尼斯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神圣与世俗之爱》
列托
Tintoretto
(1518~1594)
油画
1.继提香之后的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2.他出身染匠之家,从小与贫苦人民很接近,作品中常出现农民、渔夫、流浪汉等下层人物形象。他的艺术有着强烈的民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2.他笔下的人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生气勃勃,富有自信心,在画面上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比以前准确的多;
3.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于绘画。
现实
主义
佛罗伦萨
《逐出伊甸园》
《纳税钱》
佛拉·安杰利科
画家
1.他是佛罗伦萨画派中的抒情画家,是一位僧侣。
2.分析作品;
3.他的艺术思想包括,1)艺术家要以大自然为师;2)艺术贵在创造;3)重视人物的内心刻画;4)反对自然主义的描写,不仅要画,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考;5)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将科学渗透到绘画上,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现实
主义
佛罗伦萨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岩间圣母》
★★★
(1475~1528)
祭坛画
1.16世纪德国文艺复兴画家,他同情农民运动,作品具有一种悲剧和神秘主义气息;
2.他对光有一种特殊的研究,能使画面产生一种奇异的幻觉;
3.他的代表作《伊森海姆祭坛画》堪称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中的杰作。
《伊森海姆祭坛画》
小汉斯荷尔拜因
Holbein
(1497~1543)
肖像画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东欧诸国美术)【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东欧诸国美术)【圣才出品】

第2章东欧诸国美术一、概况如从地理观念上讲,东欧仅指苏联的欧洲部分,但习惯上我们通常把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诸国统称为东欧国家。

东欧诸国的民族艺术的复兴开始得比较晚,大多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

1.背景19世纪东欧诸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有:(1)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19世纪70年代基本形成独立的国家;(2)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诸国在整个19世纪都未能取得完全独立,进入20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2.东欧美术和西欧美术比较(1)共同点东欧有些国家如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也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几个主要阶段,在这些阶段里受到了西欧艺术的影响。

(2)差异东欧民族艺术繁荣期晚于西欧,原因是:①中世纪艺术的残余积淀尚深;②没有美术学校影响本民族美术人才培养;③有的艺术家长期流亡在国外,无法形成统一的民族画派。

3.东欧诸国民族艺术(1)东欧诸国民族艺术开始发展的原因①知识分子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发展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②这时的东欧诸国美术家一方面结合传统,一方面借鉴西方的经验开始创立独立的民族画派。

(2)东欧诸国民族艺术的特点①缺乏宫廷性质和宗教性质,和人民生活及斗争有广泛联系;②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及风景画特别发达;③东欧的艺术家更有时代责任感,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民族、民主主义思想特色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著名的艺术家①捷克:约·马内斯、阿列什、什瓦宾斯基;②匈牙利:蒙卡奇;③波兰:马泰伊科;④罗马尼亚:阿曼、格里戈雷斯库、布朗库西;⑤保加利亚:斯坦切夫;⑥南斯拉夫:梅斯脱维奇。

4.评价东欧的美术不是西欧的附庸,它有自己的地位和独特面貌。

以往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轻视和抹杀东欧美术的作用,这是缺乏全局观点的思想。

二、波兰美术1.艺术发展历程(1)早期公元10世纪波兰建国。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至20世纪美术(下))【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至20世纪美术(下))【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9至20世纪美术(下))【圣才出品】【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名词解释1.毕加索[华南师范大学2004研;厦门大学2012研]答: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立体画派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长期在法国活动。

1908年与勃拉克创立了“立体主义”的画风,后来又出现过“新古典主义阶段”,并一度深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

他是画家,雕塑家、陶艺师、书籍装帧和插图艺术家,曾多次以自己艺术作品声援世界人民正义的斗争。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条的运用。

代表作是《亚威农的少女》和《格尔尼卡》。

他那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语言,毫不疲倦的探索精神,对于西方及世界20世纪艺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立体主义[山东大学2008研;厦门大学2005研]答:立体主义又称立体派,是指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的艺术流派。

1908年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一群青年画家在法国推出。

立体主义否定传统绘画中的定点透视,试探以动点透视多方向去观察和表现物体,将一个对象分解成多个视角的几何切面,然后再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组合,从而彻底摒弃了物体的自然形象。

立体主义不仅影响了20世纪绘画的发展,还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

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

《亚威农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

3.杜尚[清华大学2004研]答:杜尚是法国艺术家,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

早期迷恋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代表作《下楼梯的裸女》。

后来从事“现成品”创作,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艺术品,代表作品有《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等。

他认为艺术与艺术品无关,任何现成品都可成为艺术品,将一切文化艺术传统彻底否定。

这种反传统、反审美、反艺术的艺术观念影响深远。

4.超现实主义[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2000年研]答:超现实主义是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的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西方美术史笔记

西方美术史笔记

西方美术史笔记原始美术和古埃及美术一、原始美术原始艺术的内容包括洞穴壁画、岩画、雕塑以及建筑等。

1.原始绘画(旧石器时代)拉斯科洞窟壁画:公元前15000年左右,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马、矮种马等动物。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距今14000年,最为著名的片断是《受伤的野牛》。

拉文特岩画:2.雕塑(旧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女性小雕像”,便于携带,夸大了女性的生理特点,反映出母系社会对生命和繁殖的崇拜。

作品:《威伦多夫的维纳斯》(最早的雕塑)、《持角杯的女像》:3.巨石建筑(新时期时代)主要有石柱、石台、石栏等。

认为是出于宗教目的或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意义而建,和天文现象也有所关联。

作品:“斯通亨治”巨石栏:巨石建筑是原始人类对天地山川自然物的畏惧和无知,对其加以崇拜的结果,是人类原始的具有宗教意识的崇拜。

▲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一)幻想的实用性创造动机与激情流露的创造过程有机联系。

(二)直觉感受的记忆与夸张特征的写实高度统一。

(三)从造型风格上看,属于稚拙、简朴的审美类型。

埃及古王国艺术这一时期的艺术以建筑和雕塑最为突出,绘画还处于初期阶段。

(1)建筑:《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基座四边长233米,正对东西南北四方,坡面呈52度角,致使塔高与塔底周长比等于圆周率,由230万块2.5吨重的石灰岩垒成,▲古埃及艺术的特点:风格稳定、等级分明,在写实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的表现,其风格壮丽、宏伟、明确。

有着严格的规范,如正面律:人物头部以正侧面表现,眼睛、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2)雕塑:直立姿势,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着重刻画人物头部,其它部位刻画得较为简略;面部轮廓写实,表情庄严;根据人物地位的高低确定比例的大小;雕像着色,眼睛中往往镶嵌水晶、石英等物。

《狮身人面像》、《拉霍特普王子与其妻》、《门考拉及其妻》、《村长像》3)浮雕、壁画:功用:为了死者的灵魂在冥界如同活着那样享乐和威风,表示对死者生活的安排和祝愿。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单元【圣才出品】

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单元【圣才出品】

第6单元19至20世纪美术(下)【复习笔记】第1章俄罗斯美术一、19世纪上半期美术1.历史背景随着叶卡德琳娜二世统治的结束,19世纪上半期俄国进入了另一个历史阶段。

19世纪上半期的两件大事:1812年的反对拿破仑入侵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促使了俄罗斯的民族觉醒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

在30到40年代,以民主主义思想家、政论家别林斯基、赫尔岑为首,提出了艺术的民族性和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口号。

这一进步的美学导向,使俄国文艺的发展具有了新的基础,也使19世纪上半期的文艺展现了新的篇章。

2.雕塑和绘画题材的变化(1)雕塑①马尔托斯(1752~1835)a.简介第一,马尔托斯是19世纪初期受到进步思想影响的雕塑家。

第二,他青年时代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曾去罗马进修。

第三,早期创作以墓碑雕刻为主,《瓦尔贡斯卡娅墓碑》《萨巴庚娜墓碑》《库拉庚娜墓碑》《迦迦林娜墓碑》等较为有名。

b.《米宁和波查尔斯基纪念碑》第一,纪念碑以完美的艺术表现了俄罗斯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气魄。

第二,这是一座巨大的青铜双人雕像,平民米宁在把宝剑授予波查尔斯基公爵的同时,振臂号召俄罗斯人民奋起拯救祖国。

②捷摩特·马林诺夫斯基(1779~1846)a.《俄罗斯的斯采伏拉》第一,此雕像塑造的是一个俄罗斯普通农民的形象,作者特别刻画了卷髯、魁梧的俄国农民的典型特征。

第二,在表现手法上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程式而具有现实的意义。

b.冬宫广场旁总司令部圆券大拱门上的组雕第一,这组以胜利凯旋为题材的装饰雕刻,和周围的建筑群一起,组成彼得堡城市中心出色的综合艺术景观。

第二,在数十米高的拱门顶上,带翅的光荣神站在由六匹奔驰着的骏马所拉的战车中央。

第三,在蓝天为背景的衬托下,车马向观众迎面疾驰而来,有宏伟惊险、动人心弦之感。

③吉列别涅夫(1780~1815)a.简介第一,吉列别涅夫的装饰雕刻构图自由,富于想象力,独具特色。

第二,他善于运用浮雕技法上的明暗对比,便高浮雕具有丰富的外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17至18世纪英国、德国美术
一、英国美术
1.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文艺复兴时代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文学上。

在美术方面发展较慢,这时英国还没有一个有影响的本土艺术家。

在荷加斯以前,英国美术还处于启蒙阶段,本土的艺术家大都模仿欧洲大陆的艺术。

(1)英国美术发展较缓慢的原因
①英国人好斗,意志顽强,思想太实际,所以不太适合从事艺术。

②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宗教,清教徒不太喜欢美术。

③英国宫廷也没有像法国宫廷那样重视美术,在英国发展艺术缺乏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④中世纪的美术遗产两度遭到严重破毁。

一次是以新教徒自居的亨利八世于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迫害天主教,封闭修道院,剥夺教会财产,同时毁坏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些艺术品。

一次是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后,克伦威尔也以清教徒自居,主张破坏教会的偶像,其间使中世纪的美术遗产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2)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绘画代表人
①小汉斯·荷尔拜因
a.简介
第一,德国人,两次来到英国,成为亨利八世宠爱的画家。

第二,小荷尔拜因促进了英国肖像画的发展,影响了一批英国本土画家。

第三,荷尔拜因受到了英国的传统艺术影响,他的后期作品已明显带有英国趣味,一些
肖像画已失去德国艺术所固有的写实精神和硬的轮廓线,变得柔和,具有平面感和贵族情趣。

b.代表作
《米兰女公爵》。

②尼可拉斯·希利亚德(约1547~1619)
a.简介
第一,英国人,是英国近代肖像画的先驱者之一。

16世纪末成为首屈一指的宫廷纤细画大师,蜚声欧洲。

第二,法国艺术对他有所影响。

其画十分精细、柔媚,重视线条,不画阴影,强调平涂和装饰性。

第三,他把欧洲大陆流行的矫饰主义注入他的纤细画中,受到上层人物的欢迎。

第四,与小荷尔拜因肖像画中人物的庄严稳重相比,希利亚德笔下的人物更有一种飘逸之气,显得倜傥风流。

b.代表作
《玫瑰丛中的倚树青年》(1588)。

2.17世纪绘画
进入17世纪,英国的纤细画传统继续与欧洲大陆的艺术融合。

在希利亚德之后,又涌现出新的一代人物。

大批外国画家相继来到英国,对英国绘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小荷尔拜因、凡·戴克、莱利到赖特所走过的路程,标志着英国绘画艺术从中世纪传统走向欧洲的近代艺术,为建立民族画派打下了基础。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从18世纪起,英国的绘画艺术才开始得到繁荣和发展。

(1)艾查克·奥立佛(约1568~1617)
①简介
a.生于法国的鲁昂,很早就来到英国,基本上算是本土人。

b.他最早师从希利亚德,后来成为希利亚德的敌手,与老师相抗衡。

c.他把纤细画的手法与油画的技巧结合在一起,强调光影的对比与变化,画法细腻,并注意到立体感。

d.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对他的艺术有过一定的影响。

e.他的儿子彼得·奥立佛也是纤细画家。

②代表作
《霍华德夫人像》(1598)、《菲力普·西德尼肖像》(1590)以及著名的《无名女子像》等。

(2)山姆·库珀(1609~1672)
①山姆·库珀是一名纤细画家。

把奥立佛和贺斯金兹的艺术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尤以素描非常出色,当时有“绘画王子”之称。

②他创作的纤细画真实、生动,笔触自然流畅。

从《克伦威尔》(1657)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除了外形的准确,他更重视人物内心的刻画。

(3)亚历山大·库柏
亚历山大·库柏是山姆·库珀的哥哥,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曾在荷兰、瑞典和丹麦等地工作,1697年为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画过肖像。

(4)凡·戴克
①简介
a.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住在英国。

从1632年始在英国居住,直至逝世。

b.凡·戴克的作品柔媚、典雅,缺少激情,其巴洛克风格更适合于英国上层人士的口味。

他为王室和贵族画了一系列肖像,他的艺术对英国肖像画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8世纪以至19
世纪(如图3-1所示)。

c.他在英国所作的肖像画使英国中世纪以来的纤细画黯然失色,英国绘画从此逐渐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②代表作
《穿猎装的查理一世》(1635)、《查理一世三面像》(1636)等。

图3-1 穿猎装的查理一世
(5)威廉·多布森(1610~1646)
①简介
a.被同代人誉为“有史以来英国培养出的最杰出的画家”。

查理一世把他称作“英国的丁托莱托”。

b.他跟随查理一世到牛津,1646年回到伦敦。

他可能做过凡·戴克的助手,但是他的艺术风格却不像凡·戴克,而更接近威尼斯画派,色彩鲜明,人物造型有力,富有雕塑感。

c.多布森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画家,他虽然接受了国外的一些影响,但从气质上看,他的作品更具有英国味道。

②代表作
《带风景的军官肖像》(1642)、《凡·德尔·道尔塔肖像》(1640)、《埃·鲍尔代尔肖像》《思底米翁波特肖像》(1645)、《老斯通和他的儿子肖像》《第一个拜伦爵士》《威尔士王子查理》(1643)、《官员和书童》(1642)等。

(6)彼得·莱利(1618~1680)
①简介
a.他是荷兰人,大约在1641~1643年间来到英国,50年代蜚声英国画坛。

b.初为查理一世服务,1647年曾创作了《查理一世马约克公爵的肖像》。

他后来又成为查理二世的宫廷画家,拥有一个庞大的工作室,与助手画了大量贵族男女的肖像,风格上带有巴洛克的特色。

c.他为汉普顿宫画的一组《美女》装饰画极其艳丽柔媚,人物大多比较写实,衣着华贵,体态肥胖,富有肉感。

d.他画的男人形象则是一些头戴假发、身穿长袍的献媚者。

从这些形象中可以看到当时贵族社会骄奢淫逸的生活面貌。

②代表作
a.组画《海军上将》中的人物多保持固定的姿态,有点千篇一律的架式。

b.《两个贵妇人》(1660)则是件比较优秀的作品。

(7)高德弗利·克内勒(1646~1723)
①简介
a.他生于德国的律贝克,1660年起在阿姆斯特丹师从波尔学画,1674~1675年来英国定居。

他后来去过意大利、法国和佛兰德斯。

b.1688年以后,他成为国王的重要画家,是英国克内勒学院的奠基人之一,1692年
被授予爵士称号。

c.他一生画过许多肖像,拥有一个大工作室,订货源源不断。

他常常只画人物的头部,其他均由助手完成。

这样的画法极快,据说他有一天画了14幅肖像。

他也曾为查理二世、路易十四和彼得大帝画过像。

d.他的风格比较注重写实,比莱利的作品朴实,但缺乏变化。

②代表作
《艾萨克·牛顿爵士像》(1702)、《雷思爵士像》(1711)、《理查·史提利爵士像》(1711)等。

(8)罗伯特·沃克(1605~1660)
他的肖像画比较写实,画风质朴,他创作了一些自画像和国会议员的肖像。

(9)约翰·麦可·赖特(1617~1700)
①简介
a.在1636年从师苏格兰肖像画家乔治詹姆松,成名之后,曾被选举为罗马圣路加学院的院士,有此殊荣的英国画家当时只有他一个人。

b.由于他在艺术创作上不刻意迎合宫廷绘画的审美需求,因此,他1656年回到英国后不被宫廷重视。

1670年,他曾为一系列法官作全身像,这些作品颇近凡·戴克的画风。

②代表作
《约翰·鲁塞尔上校像》(1659)、《约翰·麦可·克雷波夫人》等。

(10)约翰·莱利(1646~1691)
①他是宫廷画家,生于伦敦,早期从师富勒列尔,80年代后在英国很有名望,善于画头像和风俗画。

②他的风俗性作品近似荷兰小画派,如《一个九十多岁的女佣》(1686)和《厨房的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