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对高中历史老师而言,要达到课改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关键词】:历史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并始终把它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上,以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自主创新实践的能力。

目前,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因此,对高中历史老师而言,要达到课改的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发挥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充分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传授知识时,应注意“寓教,娱乐,以趣激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呢?其一,阐发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和科学功能,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激发学史的兴趣。

学习历史的作用可以从修身、长智、增识等方面阐述。

其二,博览学生主动学史的兴趣。

其三,注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感情上巩固学史的兴趣,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对于一个学科的兴趣,有时是由于喜欢你这个学科,也喜欢你这个任课老师,更多的是喜欢你这个老师,从而对你任教的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我们历史老师而言,培养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就有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诺曼认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类似的,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可持续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关键点就是要求学生有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运用旧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认识的独立性,使学生善于独立学习并充实自己的知识。

针对学历史学科的自身优势,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适宜。

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不论受过正规教育与否,他们的学问都是靠自学获得的,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他们的学问,才智的发展是有限的,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若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会独立探究、获取知识,那么永远不能走在科学知识领域的前沿。

因此,学生只要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新知识、
新技术,才能与时惧进,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学会以教材为抓手,让学生会阅读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是历史主干和经脉。

让学生自己学会看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用脑去读。

要学会对教材进行泛读和精读相结合。

首先是泛读,让学生去抓住教材的纲目快速阅读,使学生初步地,基本地了解教材内容。

第二步是精读。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反复阅读,理解教材每一个知识点,并融会贯通起来,使知识化整为零。

二、学会以教辅资料为工具,让学生会合理运用
人类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其间发生的事件太多太多。

高中历史教材知识对这几千年历史的浓缩不可能一一叙述,对某些历史事件不可能详细阐述。

因此,在学生自学的同时对某些历史事件或现象的了解就借助工具书或参考书。

虽然现行的中学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地图、插图、表格、数据、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等,这些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历史事件或现象,但如果不会查阅工具书、参考书,那将只能是书本的奴隶。

培养学生学会查阅工具书、参考书、不仅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表现,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教材,适当选取编印一些相关历史资料,这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材料题的解题能力的提高。

三、学会勤于动笔,让学生会记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教学家徐特立的名言。

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的时候,就在书上做了记号、批注,这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读书办法。

在中学教材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读书或上课时,通篇至尾不作任何标记,即使课是教师讲解的重点也不作记号,结果复习的时候,茫茫然四顾,不知从何处下手。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书上把重要的人物、地点、事件作标记。

然后把书中的内容条目化、系统化,对历史的原因、背景、经过、作用、性质、意义、影响等分门别类写上批注,这样做标记,写批注,既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又能培养分析、归纳等多种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历史事件作好整理笔记,使读书真正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学会善于构思,让学生会自主建立知识体系
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发展线索、因果关系及相互内在的联系,是指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结合方式,是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历史知识结构,才算真正掌握历史学科的知识及其体系,历史学科的能力的培养才有了物质基础和依托。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将精心设计好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这样做是有效果,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编知识结构,会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而且能清理教材思路,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将教材有关内容按从属或并列关系连接起来,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发展的整体中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五、学会经常思考,让学生会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是知之始,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培养学生自己提问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对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自身培养提高的过程。

所谓学问,不仅要勤学、善学、乐学,而且还要勤问、善问、乐问。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些学生在看了一遍课本后,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自己提问了。

为此,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更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让学生探究“还有什么?”并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

要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去提问、去思考。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节中,要弄清以下一些问题: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从历史史实中你明白什么样的道理?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同时要引导学生不耻下问,互相帮助提高。

要多思多问,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运用多种科学有用的方法,调动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大胆积极地生疑、质疑、解疑,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发挥最佳效能。

总之,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

高中历史教学要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通过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学生终身。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②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③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④杜芳:《新概念历史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⑤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