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创建书香校园 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创建书香校园》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肖家堡小学语文组王强

参与人员:梁艳艳李艳艳郭燕

一、课题界定

1.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书香校园

2.关键词解读:书香校园”指学校有一种适应阅读的环境,教师、学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读书成为师生的乐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需要。“语文校本课程”指立足于“书香校园”这一特色构想,由学校自行开发出适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程。

3.课题界定:本课题强调通过“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建设书香校园,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二、研究假设

课题研究中,通过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语文校本课程《阅读伴我成长》1-6年级的阅读读本,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热情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和文学赏析能力,丰富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在全校师生中形成“爱读书、读好书、重品悟”的浓厚氛围。其次,通过每周的校本阅读课,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同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再有,利用好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以及学校系列的读书活动,建设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广大师生的整体素养。

三、研究背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类读书的黄金时光,让学生从小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发展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对民族的振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而且随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课内阅读教学的很多问题也暴露出来,不少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在教学中习惯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我校提出《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的课题研究,从扩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入手,进而培养师生阅读习惯,提高师生综合素养,孕育书香校园文化。

(二)我校阅读现状

1.学生阅读现状:长期以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现象较为普遍。综观我们的学生,整天都在忙碌,但大多是在忙着完成老师布置的重复性的作业、抄写、课文背

诵、应付考试的压力等,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聊。虽然老师有时也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对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即使学生有些时间,也很少主动地去找书看。另外,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比较单一,休闲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孩子们最爱看的诸如《奥特曼》、《校园幽默》、《哆啦a梦》等休闲性书籍,这些书与文学经典相比,多了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2.教师阅读现状:教师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都比较重,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每天忙于应付来自学校、学生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严重影响了阅读。加上教师个人兴趣指向的不同,空闲时间只读读休闲、消息类报刊,而更多的是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无所事事。摘抄阅读、写体会大多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已。

3.学校阅读现状: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劣势、师资力量的局限、学生生源质量的下滑等因素使学校呈现出办学规模萎缩的态势。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人为本”的管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为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因散发着浓郁书香气的走廊文化和注重张扬学生个性的特色活动而被社会关注。学校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是学校向纵深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4.家庭阅读现状我校的学生来源于在外打工子女占学校全体学

生的80%,所以家庭的购书、藏书占消费比例极低。家长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家境又不宽裕,时间少加之认识有限,根本谈不上家庭读书氛围。

5.前期有效工作以“走廊文化”为依托,学校的环境已经营造出了浓郁的读书氛围,以“大量读写”、“读书节”等阅读活动为载体,已经激发了师生读书的热情。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国外的许多国家早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阅读。美国已启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少儿读书计划”,列出包罗万象的书籍目录供学生阅读。芬兰早就实施了学生阅读工程,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举行的阅读能力测试中,芬兰学生的成绩名列前茅。芬兰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强,也非常乐于阅读,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在我国,由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营造书香校园”行动被称为“整个实验的灵魂”,目前,很多学校参与了“建设书香校园”这一行动的研究,有些学校已取得显著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些也为我们开发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校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四、研究对象

学校1-6年级学生和全体教师。

五、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同时“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前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与经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一个侧面说明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庄子的“且夫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