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暴力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校园暴力的本质
《第三组关于校园暴力的实践报告》实践对象:在校大学生
实践时间:2017年3月至4月
实践方式:拦截式采访
(注:因采用拦截式采访,且是对过去的回忆式访问,故此研究结果仅供参考,并不能
据此完全准确推断现在全国学生的状况。)
当今时代,人们愈发注重教育,对孩子的教育环境也愈发关注。但近年来,随着互
联网和新闻媒体的普及,我国各地多起重大校园暴力事件被报导揭露,暴露出了我国教
育环境的一些阴暗面。校园暴力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那么,究竟为
何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首先,根据百度百科校园暴力的定义——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
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
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
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及网络上的搜索取证,我们发现我国的校
园暴力主要发生在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且一般采用语言暴力、行为暴力、网络暴力等
手段。且不难发现围绕校园暴力案件的有三者(施暴者、受害者、围观者)、三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两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若要探究校园暴力背后的本质,则要对这“三三二”进行分析。
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主要是校内校外的一些不良少
年。他们因接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熏陶变得冲动暴力,而这些不良文化多来自电
影、电视、网络。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和人格均处于成长期,其行为模式多来自效仿,一
些社会戾气、成人施暴行为,随着网络传播后更容易被未成年人效仿,导致孩子不自觉
拿起暴力武器,从中获得所谓的“存在感与成就感”。另外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施暴
者其童年时,家庭温暖缺失。他们有的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的从小父母离异;有的
是留守子女……这些经历导致其缺乏安全感、被关爱感,进而产生堕落心理,并对社会
上其他成员产生基于嫉妒的毁灭心理,从而产生暴力倾向。
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几乎都是“弱势者”。他们或是性格懦弱内向,遇事不敢声张;
或是成绩、人缘差,少有人关注而被孤立;或是身体瘦弱、个子矮小,看起来好欺负;
或是因为家庭和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弱势(不过,“弱势”的多数原因确却是缺乏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支持与关爱)……另外,“弱势者”因“弱势”而不声张的行为更助
长了施暴者的气焰,导致二次乃至多次施暴。总而言之,受害者之所以成为校园暴力中
受害者,主要是因为其弱势地位,相对好欺负。
校园暴力的围观者,情况较为复杂。他们有的是表现的较为弱势的施暴者,唯老大
马首是瞻;有的则是由先前的受害者“奋发图强”转变而来;有的则是怕引火烧身的路人。围观者大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网上寻找有关
校园暴力的视频时,我们在多个视频中发现围观者有“把这精彩一幕专门拍下来”“震
一下这丫头”“太精彩了”“一人一巴掌,加油哦”“使劲抽”“要见血,要见血”等
令人心寒的言辞。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过程中,围观者不断起哄、挑唆,无疑是对恶行
的纵容,而对受欺辱学生的漠视和嘲笑,更让人齿冷。这与几十年前,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从时事宣传片中目睹了一群精神麻木的国人围观同胞被侵略者斩杀而叫好的场景何其相似!!同样也不免让人想到7年前发生在广东的2岁女童“小悦悦事件”那十八个冷漠的路人!!或许时代、背景、人物已有所不同,一可些人麻木、冷酷的表现却似乎如出一辙。当然,也有所不同,如果说鲁迅时代国民的麻木更多是由于无知,那么,今日围观学生的“是非不分”除无知外,更多则反映出我们的学校或家庭、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引发校园暴力的关键。学校教育,最根本的是应当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有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人格、远大的理想,并为理想的实现奋斗不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使一部分成功,一部分堕落;一部分成为精英,一部分成为落伍者,一部分成为麻烦的制造者,成为校园暴力的制造者。如今的一些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让老师们紧抓学习,却忽视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有些老师不想管也不敢管,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这种默许才使得校园暴力屡屡发生。
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引发校园暴力的源头。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很多都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在紧张的家庭关系下长大,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引导。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身份。“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极易导致孩子们很自我,遇事只考虑自身利益、漠视他人存在。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一旦感觉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侵犯,就立刻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另外,家庭暴力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根源之一。有些家长本身就习惯于暴力解决问题、暴力教育孩子,言传身教之下孩子很容易学会暴力。
社会环境的渲染也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因素。事实表明,很多校园暴力事件都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很多事件都有校外社会团体势力介入。很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都与当地的混混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一些在校学生,不思进取,喜欢结交一些所谓的“大哥”,经常惹是生非,而一旦与同学有矛盾,便邀集同伙,在学校及其附件进行骚扰袭击造成校园暴力事件。施暴者通过当地的混混团体来“武装”自己,而混混则通过施暴者对学生进行敲诈勒索以获得钱财。另外,现代社会的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暴力元素,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长期耳濡目染下,未成年人不自觉地会模仿暴力行为。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现代社会,孩子的道德与法律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是造成校园暴力的原因之一。
道德意识教育的缺失是校园暴力的成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受欺负的初期没有给予重视,而在孩子遭受较为严重的校园暴力后追悔莫及。成年人总觉得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再大的事,就一句“啐,小孩打架,多大点事”便过去了。然而孩子的世界,其实已经很复杂了,其恶意,甚至比成年人更直白。大人们懂得利弊得失,孩子们则没有顾虑,许多孩子的善意与恶意都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不计后果,他们不考虑后果。独生子女一代,比有兄弟姐妹的一代,更容易自我中心。小孩子又缺少同理心。所以许多孩子施展恶意时,甚至没意识到“我们是在霸凌”。孩子也许不擅长表达,但他们也能感受到伤害。而这一切多与学校、家庭、社会不注重道德教育有关。
法律意识教育的缺失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成因之一。首先,我国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尚不完善,这让很多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对于自己一时冲动而造成的恶果完全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