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水变化规律与油气富集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油水变化规律与油气富集郭建华;吴东胜;刘辰生【摘要】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静安堡西侧低潜山带地层水化学性质特征分析表明,潜山顶部地层水是以NaHCO3水型为主,局部出现CaCl2水型,反映了潜山顶部总体上具有一定的自由交替水动力条件的开放性环境,而局部出现封闭性环境;这种局部性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封堵性断层及上覆欠压实泥岩的封堵造成的.地层水矿化度具有明显的由西向东增加的变化趋势,西部最低值仅为1 500 mg/L,而东部矿化度最高达9 378.69 mg/L.高矿化度分布区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原油的物性与地球化学特征则表明了区内油气的运移距离较短,但在短距离的运移过程中,原油物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潜山顶部地层水与原油的这些变化特征,指示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及其富集的场所.【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6(028)005【总页数】5页(P458-462)【关键词】地层水;潜山;油气运移;大民屯凹陷;辽河盆地【作者】郭建华;吴东胜;刘辰生【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沙,410083;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 概况大民屯凹陷是渤海湾裂谷系辽河盆地中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1],面积约800km2(图1)。
大民屯凹陷经历了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翘倾断块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形态和基本构造格局;不同时期和不同性质的断裂相互交织成网格状,并成为不同级别构造单元的界线。
研究区位于静安堡断裂鼻状构造带的西侧,是一个由太古界花岗岩和中上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构成的低潜山。
其上覆盖层由中生界,下第三系房身泡组、沙河街组、东营组及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组成,缺失古生界和沙河街组二段。
根据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潜山顶面的现今构造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北东—南西高,北西—南东低的“马鞍”状形态。
在凹陷沉降过程中,基底块断运动所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断层将潜山基岩切割成垒—堑相间的断块,并在潜山顶部形成了类型众多的油气圈闭[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成藏模式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异常高压油气藏成藏模式李志;方朝亮;魏立春【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2(007)003【摘要】利用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典型地区进行了地层古、今压力的研究,认为牛居-青龙台地区沙一段-沙三段地层存在异常高压,牛居地区超压形成于馆陶早期,后期具有封隔油气的能力;青龙台地区超压形成于东营末期,封隔能力不强;葵花岛地区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地层异常高压明显,其中沙三段和沙一段超压形成于东营末期或更早.对牛居构造断裂背斜油气藏和葵花岛构造断鼻油气藏的成藏解剖表明,牛居-青龙台地区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为东营末期和现今,葵花岛地区油气藏主要成藏期为东营中期、东营晚期和现今.从地层压力演化史和油气藏成藏期的关系出发,提出了高压油气藏的三种成藏模式:早期略超压模式、早期高超压模式和晚期超压模式.【总页数】5页(P20-24)【作者】李志;方朝亮;魏立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北京,100011;石油大学,北京,10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中小型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与成藏模式——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 [J], 罗群;吏锋兵;黄捍东;周海民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类型及成藏条件研究 [J], 邱隆伟;姜在兴;熊志东;李晓红;刘丰忠;贾玉芝3.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渐新统辉绿岩:特征、识别与成藏规律 [J], 孙昂;黄玉龙;李军;冯玉辉;王建飞;王璞珺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油气成藏模式 [J], 姜建群;张占文;张福功;李明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特征及成藏模式 [J], 庚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三段粗面岩成因及喷发模式

关 键 词 :粗 面 岩 ;地 球 化 学 ;岩 石 成 因 ;喷 发 模 式 ;古 近 系 沙 三 段 ;辽河 盆地 东 部 凹 陷
中 图 分 类 号 :T E l 2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4 - 4 0 5 1 ( 2 0 1 3 ) 0 3 — 0 0 5 8 — 0 8
碱含量较高( Kz O + Na z O一9 . 7 ~l 3 ) , 富钾 、 富铝 、 低钛 , 富 集 轻 稀 土 及 U、 Th 、 P b 、 R b等 大 离 子 亲 石 元
素; S i O2 含量 5 7 . 3 ~6 2 . 5 , Mg 变 化 范 围较 大 ( 1 6 ~4 9 ) , 6 E u 一0 . 2 6 ~1 。研 究 表 明 : 本 区 粗 面 岩 经 过 分 异 结 晶作 用 的产 物 , 在 岩 浆 演 化 过 程 中 受 同化 混 染 作 用 较 弱 。粗 面质岩浆主要以侵出方式呈岩穹状产出 , 岩 穹具 有 “ 外 带一 中 带一 内带” 三层结 构 ; 部 分 未 喷 出 地 表 的 岩 浆 滞
9 . 6 8 ~ 1 2 . 9 9 ), h i g h p o t a s s i u m, h i g h a l u mi n i u m, h i g h L RE E a n d l o w t i t a n i u m. Th e y a r e e n r i c h e d i n
YU Xi a o - j i a n , HUANG Yu — l o n g ,LI J u n ,XI AO Ho n g — j u n ,YANG Gu a n g — d a ,FENG Yu — h u i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李潍莲;孙红军;唐文连【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4(028)005【摘要】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总页数】6页(P1-5,12)【作者】李潍莲;孙红军;唐文连【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4【相关文献】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J], 刘晓晶;谢庆宾;徐翔;李军;王旅丽;宋一帆;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J], 刘晓晶;谢庆宾;徐翔;李军;王旅丽;宋一帆3.苏北盆地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充填演化模式 [J], 魏祥峰;张廷山;黄静;梁兴;姚秋昌;汤兴友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沉积层序划分及其岩相古地理分析 [J], 徐樟有;孙红军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复式断陷层序地层与油气 [J], 刘立;付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构造样式形成机制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构造样式形成机制刘立;谢文彦;郭克园;蔡国刚【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02(008)003【摘要】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新生代盆地具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是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断陷盆地.通过盆地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表明:东部凹陷的形成可分为断陷期和拗陷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断陷期的过程中,伸展及走滑作用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断陷早期以伸展作用为主,中期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晚期以走滑作用为主.在这种独特机制作用下,不同时期断陷由不同类型的半地堑组成.断陷阶段早期构造样式主要为非旋转或旋转半地堑;中期主要为滚动半地堑及复式半地堑;晚期主要为走滑半地堑;拗陷是新生代盆地萎缩期的构造样式.不同时期构造样式的研究,实际上再现了构造样式的演化史,同时也是含油气系统成藏动态过程的研究前提.【总页数】7页(P265-271)【作者】刘立;谢文彦;郭克园;蔡国刚【作者单位】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所,盘锦,124010;辽河油田分公司,盘锦,124010;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所,盘锦,124010;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所,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相关文献】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层序地层特征及油气藏分布 [J], 李潍莲;孙红军;唐文连2.断陷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为例 [J], 任德生;刘立3.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例 [J], 慕德梁;孟卫工;李成;李晓光;柳锦云;王占忠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北段沉积相研究 [J], 杨红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有效烃源岩分布及排烃特征 [J], 宋兵;王波;刘少治;陈希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震积岩发现及研究

第 1 卷 第 4期 4
2O 年 8 O7 月
文 章 编 号 :10 06—63 (07 0 O 4 4 5520 )4一 O4—0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 la d G s Reev i p ca n a s ror Oi s
陷、 中央凸起 、 东部凸起 、 西部 凸起等几部分 , 总体 上呈 N E向展布。构造位置上 , 辽河盆地位于华北 地 块 的东 部 , 东邻 辽东褶 皱带 、 西接 燕 山沉降带 , 北
隔 内蒙地 轴 与松辽 盆地 相望 ( 1 。 图 )
析。2 世纪中叶, e e、 wn、 ye 0 H e n E i D k 等就对 12 z g 99 年加 拿大格 兰德 班 克 地震 引起 的 浊 流 和海 相 地 层
V0 _4 l1 No. 4 Au g.2 0 07
辽 河 盆地 东部 凹陷震 积 岩 发 现 及 研 究
陈 杰, 周鼎武 , 杨仁超 , 吉辉 邢
青岛 26 1) 6 50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
摘 要 :06年 , 20 通过对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岩心的观察研 究 , 沙河街组发现 了大量 与地 震 活动 在 有关的变形构造 , 如液化砂 岩脉、 角砾状构造 、 不协调岩 块、 液化 卷 曲变形构造 、 阶梯状 小断层
储层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辽 河盆 地主要 形成 时期 为 中 、 新生 代 。新 生代 辽 河盆 地可 划分 为 西 部 凹 陷 、 部 凹陷 、 民屯 凹 东 大
器 测量现代 所 发生 的地震 的震 级和 能量 , 可直 接 并 或 间接地 观察 其 产生 的地 质 作用 。但 对 于古 代 地 震, 地质学 家 只能根 据其 “ 遗迹 ” 对其进 行 推测 和分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深层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段储层物性逐渐变差,北段有65%样品的孔隙度大于10%,中段为27%,南段仅为8%,而油气分布也是北段和中段好于南段。
2.3 油气运移特征东部凹陷中深层油气的主要输导体系是断裂和砂体。
断层和砂体组成了复合输导体系,垂向上砂体沟通烃源,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断层与砂体输导油气侧向上运移和聚集。
3 成藏主控因素北段有机质成熟界线位于沙三上段地层中,部分煤层及炭质泥岩成熟,沙三中下段主力烃源岩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较充分,溶解气、气层气并存,与生油洼陷相邻近的茨榆坨构造带和牛青构造带,由于构造岩相的有利匹配而成为围绕洼陷的有利油气富集区。
储层条件是控制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中段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整体相对偏低,沙三中下段主力生油岩只有部分进入成熟阶段,因而中段很少见到气层气,只有与源岩沟通较好的储集体(如沙三中的火山岩)具有较好的捕获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所以中段油藏埋深相对较大。
输导体系和储层条件是中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南段驾掌寺洼陷有机质成熟度与北段类似,成藏条件和规模也大体类似;再往南到滩海盖洲滩—二界沟洼陷,有机质成熟界线所处层位更新,早第三纪主力生油岩就已经经历了较充分的热演化成熟作用,同时晚第三纪以来有机质成熟作用相对中北段更显著,因而馆陶组有油层存在。
整个东部凹陷构造受主干断裂右行走滑作用影响较显著,不仅影响了区域或局部构造的形态,同时对油气的垂向运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断裂和圈闭封盖条件是本段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
4 结论(1)沙三段气源岩整体呈南北厚中间薄的“哑铃状”分布,南北两端的两个源岩发育中心是最主要的生气中心,气藏环绕生烃中心周围分布。
(2)本区中深层发育自生自储自盖型、自生自储上盖型、下生上储上盖型三种储盖组合,盖层以局部泥岩盖层和火山岩盖层为主,由北向南沙三段储层物性变差。
(3)成藏主控制因素在东部凹陷各区域具有明显差异,勘探有利区以北部的牛居-青龙台构造带和南部的驾掌寺—二界沟洼陷为最优。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盖层评价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盖层评价
张占文;陈永成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6(014)004
【摘要】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为辽河盆地三大凹陷之一,位于辽宁省境内的下辽河平原。
本文通过东部凹陷盖层类型,岩石学特征与盖层品质的关系,压实作用对盖层封盖性能的影响及火山夺盖层封盖性能分析,指出东部凹陷缺乏区域性盖层,但局部盖层十分发育,其中火山岩是最好的盖层,不同层次的泥岩盖层较大,主要形成期为中深层的突变压实阶段和紧密压实阶段,浅层火山岩的发育弥补了泥岩的不足,并根据泥岩盖层与储层的匹配关系
【总页数】6页(P102-107)
【作者】张占文;陈永成
【作者单位】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5
【相关文献】
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煤层气勘探选区模糊综合评价 [J], 赵忠英;王宇林;孙祥
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部地区天然气的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J], 方赟
3.辽河东部凹陷南部天然气封盖条件分析与评价 [J], 杨庆宁;李琰
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J], 张占文;高庆胜;吴铁生
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J], 赵忠英;王宇林;孙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煤系成因生物气特征及勘探突破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煤系成因生物气特征及勘探突破
陈星州;郭强;张斌;韩宏伟;孙新宇;刘岩;杜新军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
【年(卷),期】2024(29)1
【摘要】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是我国最早发现生物气的地区之一,勘探早期由于中深层勘探效果较好,对浅层生物气一直未重视,缺乏对浅层生物气源岩和分布规律的正确认识。
在对已钻井发现浅层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系统分析基础上,以碳同位素值等为重要指标,将东部凹陷浅层气划分为原生生物气、生物—过渡带气、改造型生物气和混合气4种类型;进一步探讨了浅层气成因,认为研究区内浅层生物气主要为煤系地层成因;深化研究形成了浅层生物气分布明显受煤系地层、碎屑岩优质储层、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和沙一段两套区域性封盖层等因素控制,构造晚定型、油气晚期充注成藏有利于形成浅层气的规模富集等地质认识。
以此为指导,发现了高产工业气流井与规模储量,开辟了辽河坳陷煤系成因生物气勘探新局面。
【总页数】16页(P76-91)
【作者】陈星州;郭强;张斌;韩宏伟;孙新宇;刘岩;杜新军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温压场特征及成因机制
2.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南部沙三段页岩气聚集特征分析及资源量计算
3.辽河坳陷东部凹陷天然气特征及成因类型
4.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成因及储集特征
5.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深层火山岩气藏的发现与勘探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势及油气运聚
郭金瑞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34)1
【摘要】通过对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古地层压力恢复和地下古流体势空间分布模式模拟,确定盆地流体系统构成,进而提高对油气运移规律的认识,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提高钻探成功率.研究显示,大民屯凹陷地下古流体势分布与生油洼陷分布一致,高势区是大民屯凹陷油气成藏主要烃源区和动力源区,低势区与现今油气田吻合较好,可根据流体低势区预测新的油气聚集部位.
【总页数】7页(P62-68)
【作者】郭金瑞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动力场特征 [J], 叶加仁;郝芳;陈建渝
2.裂缝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潜山储层为例 [J], 魏斌;张凤山;卢毓周;杨慧珠;郑浚茂
3.裂缝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潜山储层为例 [J], 魏斌;张凤山;卢毓周;杨慧珠;郑浚茂
4.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场研究 [J], 叶加仁;邵荣;王连进
5.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英文) [J], 叶加仁;郝芳;陈建渝;陈振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类张占文;高庆胜;吴铁生【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1995(6)2【摘要】本文通过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组分、甲烷及其同系物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两大类、三类、八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
在所有天然气类型中,除煤型生物气尚未证实外,其它类型天然气在东部凹陷均有分布,其中以油型气为主,煤型气次之,无机气仅占少量,且大部分天然气往往呈混合气形式出现。
结合地质背景分析,得出东部凹陷下第三系煤层及煤系地层的广泛发育是本区煤型气形成的基础,深部断裂发育及构造强裂活动是无机气形成的关键条件的结论,提出了在目前的勘探状况下,东部凹陷下一步应围绕下第三系煤系地层发育区寻找煤型气,并在构造活动强烈、深大断裂发育区寻找无机气和复合气的勘探思路。
【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成因;分类【作者】张占文;高庆胜;吴铁生【作者单位】辽河石油勘探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4【相关文献】1.辽河东部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深层天然气勘探潜力 [J], 单俊峰;韩霞;毛俊莉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部地区天然气的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J], 方赟3.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段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J], 陈荣书;张卫华;张家骅4.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未成熟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烃性能(摘要)[J], 孙永革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南段Es_3上段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烃潜力 [J], 张卫华;陈荣书;缪素青;何光玉;吴泽坚;吴铁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成因探讨

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成因探讨
刘立;谢文彦;焦立娟;赵明国
【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
【年(卷),期】2003(010)001
【摘要】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火山活动频繁.新生代时期,受燕山运动、喜山运动Ⅰ、Ⅱ、Ⅲ幕的强烈影响,本区喷发了多期强度不等的火山岩.该区火山岩油藏的裂缝类型具有原生裂缝(包括冷凝收缩缝、收缩节理和构造原生节理、炸裂缝等)和次生裂缝(包括构造裂缝、溶蚀缝和风化缝等)两种.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喷发形式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是火山岩裂缝形成的内因;构造运动、溶蚀作用、风化作用是火山岩裂缝形成的主要外因.这种内因和外因的联合作用,形成了本区复杂的裂缝系统.【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刘立;谢文彦;焦立娟;赵明国
【作者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
【相关文献】
1.断陷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为例 [J], 任德生;刘立
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裂缝与油气 [J], 刘立;谢文彦;李德生;王平
3.地震预测技术在辽河断陷盆地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赵淑琴
4.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充填模式及其控制因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J], 于兴河;姜辉;李胜利;陈永峤
5.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新生代火山岩K-Ar地质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J], 杨默函;侯贵廷;史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层沙河街组沉积相回雪峰;管守锐;张凤莲;谢庆宾【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03(005)003【摘要】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深部地层中的古近系沙河街组由沙一段、沙三段构成,缺失沙二段和沙四段.由于沙一段沉积学研究已相当深入,而沙三段还未进行过系统沉积学研究,因此本文中重点研究了沙三段.沙三段可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通过碎屑岩稳定重矿物指数、碎屑岩岩石磁组构中剩余磁化率、岩性等分析发现其主要物源区为中央凸起.孢粉组合、岩性等分析表明其沉积时的古气候为温暖潮湿气候.古生物组合分析证实其沉积时水体南深北浅, 水质南咸北淡.研究区内存在冲积扇、曲流河、扇三角洲、湖泊等相类型.沙三段下部沉积时期,推测盆地开始进入裂陷期,发育冲积扇-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沙三段中部沉积时期,湖盆扩张达到最大,成为湖盆发育的欠补偿时期,发育了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沙三段上部沉积时期,水体变浅,逐渐从水下完全过渡到陆上,碳质泥岩及煤层发育,形成冲积扇-河流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油源条件、砂岩储集体发育情况,指出西侧欧35井区到欧39井区及铁5井区到铁2井区具有较为优越的成藏条件,为本区的有利勘探地区.【总页数】13页(P291-303)【作者】回雪峰;管守锐;张凤莲;谢庆宾【作者单位】石油大学,北京,102249;石油大学,北京,102249;辽河油田分公司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石油大学,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P618.130【相关文献】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J], 刘晓晶;谢庆宾;徐翔;李军;王旅丽;宋一帆;2.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J], 刘晓晶;谢庆宾;徐翔;李军;王旅丽;宋一帆3.辽河断陷东部凹陷中段沙河街组砂岩储集体预测 [J], 彭苏萍;肖乾华;李宏伟;高险峰4.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及资源量计算 [J], 郭刚;方石;李博;张新荣;李永飞;任德生;周铁锁5.辽河西部凹陷欢喜岭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J], 董洁;陈世悦;李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幕式成藏特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幕式成藏特征
陈振岩;吴文柱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3(024)001
【摘要】经流体包裹体测定,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油气成藏有3次主要的充注期.早期(36 Ma)相当于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至东营初期;中期(34~25 Ma)相当于东营中晚期;晚期相当于晚第三纪至现今.由于存在多期幕式充注,导致流体性质在垂向上、平面上均存在不均一性.欧利坨子地区存在深部原油的成熟度较浅部原油的低,即成熟度倒转的现象;而茨榆坨地区则存在高垒带高部位原油成熟度低,相对处于低部位的牛青地区成熟度较高.运用这一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勘探工作,提高成功率.【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陈振岩;吴文柱
【作者单位】上海同济大学,上海,200092;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
锦,124010;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2
【相关文献】
1.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油气藏成藏特征 [J], 李辉;李媛;谢伟
2.断陷盆地构造样式与油气--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为例 [J], 任德生;刘立
3.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致密砂岩气成藏特征 [J], 李春华;毛俊莉;杨一鸣;王奎淞
4.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法哈牛构造太古界古潜山成藏特征研究 [J], 李军生;林春明;毕建国;程敬;林海
5.辽河坳陷东部凹陷青龙台区块沙河街组三段油气成藏特征 [J], 徐琛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史模拟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压力场演化史模拟史建南;姜建群;李明葵【摘要】运用Basin2盆地模拟软件对大民屯凹陷进行了压力场演化模拟,结果表明,超压在本区比较普遍,超压在垂向上有一定延续性、持续深度大,横向上规律性不强,断层对超压的积累与释放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与运用等效深度法得出的现今剩余压力展布对比可知,两者吻合较好,证明Basin2模拟结果比较可靠,即本区超压演化总体上符合"无-陡增-平缓上升-最高-下降-最低"这一规律,这与该区盆地沉降过程相一致.超压对油气生、运、聚影响显著,根据不同层位超压展布特征可判断大民屯凹陷E3S1末期、东营组为含烃流体主要运移期,剩余压力低值区的有利圈闭应为有利成藏区,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3【总页数】4页(P270-273)【关键词】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压力分布;演化;模拟【作者】史建南;姜建群;李明葵【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盆地模拟技术是进行沉积盆地研究的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手段[1-4],通过对盆地压力场演化模拟,可以提供一系列的中间过程,以便从动态和立体的角度来认识盆地的形成和演化、盆地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油气的生运聚规律,进而快速、准确地进行油气资源预测,提供勘探方向。
本次采用以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为主开发的Basin2盆地模拟软件[1,5-7]对大民屯凹陷的压力场进行了模拟,并取得较好效果。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位于辽河裂谷的东北部,西距沈阳市25 km,在平面上呈不规则三角形(图1),南宽北窄,四周为边界断层所限,自身形成为一个独立的油气生聚单元,下第三系(本文主要研究工区)分布面积约为800 km2,凹陷主要为巨厚新生界(最大埋深7 km)所覆盖,局部发育中生界,其中沙四段和沙三下段暗色泥岩是凹陷的主力烃源岩。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基性火成岩测井曲线特征研究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基性火成岩测井曲线特征研究刘宗利;王祝文;刘菁华;冯玉辉;曲东【摘要】受郯庐断裂的影响,新生代以来,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间断发生了6次构造运动,且均伴随有强度不等的火山喷发活动,火成岩广泛发育.以6口不同的井为例,揭示了东部凹陷内中基性火成岩、致密玄武岩、气孔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粗面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和辉绿岩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选取典型的岩性数据段总结出了该地区火成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并制作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的岩性识别图版.其中,自然伽马和深侧向电阻率交会图能很好地识别辉绿岩,中子和密度交会图可以很好地区分玄武岩类;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了火成岩岩性识别模型,识别结果与岩心、岩屑薄片定名对比,符合率较高.交会图版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结合运用,很好地解决了研究区岩性识别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油气藏的解释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石油物探》【年(卷),期】2015(054)006【总页数】9页(P787-795)【关键词】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基性火成岩;测井曲线;交会图;岩性识别;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作者】刘宗利;王祝文;刘菁华;冯玉辉;曲东【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辽宁盘锦124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辽河盆地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东北部[1],构造上可分为沈北凹陷、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和东部凸起7个单元。
东部凹陷的东西两侧被东部凸起、中央凸起所夹持,北至大民屯凹陷[2],是一轴向约为北东43°展布的狭长含油气凹陷(图1)。
古近纪(65Ma)以来,太平洋板块西缘俯冲方向由北北西转变为北西西。
同时,印度板块对中国大陆中部和东部产生北向推挤力。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特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特征辽河盆地位于中国东北,作为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它位于辽河中游,全盆地面积约五万公里。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质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热历史特征。
下面来看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的热历史特征有哪些:一、地质时代1、中古生代: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既曾是古生代的内陆湖景观,也曾是中生代深层海洋环境,随着辽河变迁,凹陷区逐渐发育成盆地。
2、新生代:新生代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黄河流域演替是凹陷中重要的历史过程,在晚第三纪以后,凹陷演变成盆地平原,构成现今的辽河盆地。
二、热力学模式1、活动性:凹陷内主要发育活动断裂主体,有西、南两个主体,此以及活动断层的辐射状分布,表明辽河盆地东部的构造形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发展特征。
2、温度:凹陷内温度范围由冷到温,平均温度为20摄氏度,最高温度也不超过60摄氏度,在这个温差范围内,水在凹陷内蒸发蒸腾,形成较为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三、地质构造1、抬升构造: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具有抬升性构造,在古生代晚期形成广大抬升,使凹陷平原面一致抬高,造成我国最早的散沙地貌区域,这也是辽河流域的演化初期。
2、泥-砂下沉:第三纪以后,受盆地洼背抬高以及东部凹陷内泥-砂层系的下沉作用,形成新的河流谷地,同时也促进了河系的改道,使河系发生重大变化。
四、沉积物组成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沉积中主要由①砂砾岩②夹层石③原粉砂岩④黄土等四种构成,表明凹陷内沉积物组成十分丰富,也反映出辽河盆地东部演化的过程:从古生代的内陆盆地到中生代的深海沉积,最终形成现今的河谷地质环境。
总之,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地质环境独特,其热历史特征被充分展现显示出来。
从地质时代到温度、构造状况,再到沉积物组成,每一个特征都是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历史发展的客观见证。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

Pe t r o l e u m E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Pe t r o C h i n a Li a o h e Oi l fi e l d C o mp a n y,Pa n j i n 1 2 4 0 1 0,Ch i n a )
摘要 : 基于 2 1口钻 井 的 地 质 与测 井 资 料 和 1 9 3块 岩 石 样 品 的 物性 测 试 结 果 , 结 合 火 山岩 构 造一 岩相 图和产能资料分 析, 研 究 了辽 河
盆地 东 部 凹陷 沙 河 街 组 三段 火 山岩 储 层 特 征 及 其 主 控 因 素 。 结 果 显 示 , 本 区发 育 1 1种 火 山 岩 , 其 中粗 面 岩 为 主 要 储 集 岩 类 ; 岩 相 分 为 5大 类 1 4亚 类 , 有 利 储 层 多见 于 侵 出相 ; 发 育 5个 火 山岩 旋 回 , 成 藏 主 要集 中在 中部 的粗 面 岩 旋 回 ; 储 集 空 间分 为 2大 类 9种 类型 , 其 中裂 缝 是 渗 透 率 的 主 控 因素 。 有 效 储 层 主 要 受断 裂 、 喷发 旋 回 、 岩相 、 岩 性 4方 面 控制 。 沿 大 型 走 滑 断裂 , 尤 其 主 断 裂 与派 生断裂交汇部位 , 火 山岩 储 层 集 中发 育 , 断 裂控 制 火 山 岩体 的 空 间 展 布 和 次 生 裂 缝 发 育 程 度 ; 喷 发 旋 回控 制 储 层 的纵 向 分 布 ; 岩 相 控制储 层的规模和原生孔缝发育 带; 岩 性 决 定 储 集 空 间类 型 及 后 期 蚀 变 改造 程 度 。 关键词 : 辽河盆地 ; 沙河街组 ; 火 山 岩储 层 ; 主控 因 素 ; 断裂 ; 火 山 喷发 旋 回 ; 火 山岩 岩 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第2期2000年 12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Academia SinicaVol.17 No.2 Dec.2000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王永新 胡圣标 汪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吴铁生 王延山 冯殿生(辽河油田管理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盘锦124010)摘 要 辽河盆地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三凹三凸”的构造格局.依据12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47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计算了东部凹陷12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东部凹陷地温梯度变化于10~50℃/km之间,岩石热导率变化于0.819~2.914 W/m·K之间,平均1.667W/m·K,热流值变化于45.7~70.0×10-3W/m2之间,平均为56.1(±6.98)×10-3W/m2.热流分布的格局是古潜山带和斜坡带高于洼陷区.关键词 钻井地温梯度,热导率,大地热流,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辽河盆地是一个勘探程度较高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前人对盆地的大地热流曾做过许多工作,但大多集中在西部凹陷,东部凹陷的热流数据比较匮乏[1,2,3],这给东部凹陷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带来诸多不便.为弥补这一缺憾,我们系统采集并分析了东部凹陷115口井温数据,从中选取12口代表传导型地温特点的系统测温井来计算热流,并测试了47块岩石热导率(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热物性实验室,张容燕,2000),收集了14个岩石热导率数据(中科院地质所岩石热物性实验室,张容燕,1995),在此基础上,获得了12个高质量的实测大地热流数据.1 地质背景和测点位置辽河盆地位于华北板块的东部,东临辽东褶皱带,西接燕山沉陷带,它是一个在前中生代基底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新生代沉积厚度超过10000m.它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古新世断陷阶段、始新世—渐新世的沉陷阶段和晚第三纪至今的坳陷阶段.盆地呈“三凹三凸”的构造格局,包括东部凹陷、西部凹陷、大民屯凹陷及中央凸起、东部凸起和西部凸起等构造单元.东部凹陷为一北东走向的狭长洼陷,长轴约130公里,而短轴平均只有25公里.由南向北依次发育了二界沟洼陷、驾掌寺洼陷、黄于热洼陷、于家房子洼陷、界东洼陷、牛居洼陷、长滩洼陷等负向构造单元以及荣兴屯构造带、大平房—桃园构造带、黄于热构造带、新开—董家岗斜坡带、大湾收稿日期:2000-10-15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资助项目(KZ951-A1-401)*汪集,中国科学院院士作者简介:王永新,男,1973年11月生,1999级博士生超覆带、三界泡潜山带、牛居—青龙台构造带、茨榆坨高垒带等正向构造单元.东部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都很发育,主要为湖泊相、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砂、泥岩沉积体,中间偶夹几层薄层火山岩.图1显示了东部凹陷内热流测点的地理分布和地质背景,其中海12井位于二界沟洼陷,荣7和荣21井位于荣兴屯构造带,桃6井位于桃园构造带,开1、开2和董6井位于新开—董家岗斜坡带,界3井位于三界泡潜山带,龙24井位于青龙台构造带,牛3、牛11和牛59井位于牛居洼陷.从地理位置来看,这12口井分布较分散,既有位于洼陷区内的,又有位于潜山带和斜坡带的,基本上能反映整个东部凹陷的热流概貌.图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流测点分布图图内测点编号对应表2中的热流测点序号Fig .1 Distribution of w ells used to calculate heat flow inthe Eastern Subdepression of Liaohe Bas in2 井温和岩石热导率本次研究共取得了115口井的温度数据,从统计资料来看,有的受地下水活动强烈干扰,井温数据变化大,不适于进行热流计算;有的因测温时静井时间较短,井温没有恢复到地层的温度,因而不能代表稳态平衡温度,故也不适于进行热流计算.经过筛选,选取12口符合热流计算要求的代表传导型地温特征的钻井来进行热流计算(图2).由于东部凹陷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下水活动强烈,对区域地温干扰十分明显[2].东营组以下的地温梯度虽然仍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下水活动的影响,但和上第三系以上的地层相比已有了质的不同,影响大为减弱或已接近正常.为消除局部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我们尽量选用远离浅部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两个主要含水层段的深处测温井段,因此主要采用东营组以下的地层的地温梯度来进行热流计算,并利用线性回归法求取相应层段的地温梯度.为进行热流计算,共采集了47块岩石样品进行热导率测试(桃6、 荣7、 龙24、 牛59、 海12和荣21井),并收集了14个东部凹陷的岩石热导率数据(大15和黄80井),统一汇编在表12000年 王永新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 12月中.所测试的样品,既有碎屑岩类也有火山岩类,基本上包含了东部凹陷沉积盖层的主要岩石类型.从统计结果来看,沉积盖层的岩石热导率变化于0.819~2.914W /m ·K 之间,平均1.667W /m ·K ,具体来看,泥岩热导率介于0.819~2.914W /m ·K 之间,平均1.485W /m ·K ,砂岩热导率介于1.026~2.914W /m ·K 之间,平均为1.779W /m ·K .无论是泥岩还是砂岩,岩石热导率只和岩石类型与深度有关,砂岩的热导率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泥岩随深度的增加略有增大,但趋势不如砂岩明显.当埋深超过2000m 后,泥岩热导率基本上位于1.6~1.8W /m ·K 之间.由于受采样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需计算热流井的热导率进行系统测试,考虑到各井之间相同岩性、深度的岩石热导率相差不大,为了减少计算误差,对所有热导率样品进行了时代和岩性的分类,并按计算热流井段的岩性采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求取相应层段的平均热导率.图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热流计算井钻井深度-温度剖面图Fig .2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th and temperature of w ells used to calculate heat flowin the Eastern Sub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3 热流值计算及分布特征大地热流是指地球内热经传导方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向地球表面流过的热量.它是可以直接测量出的、表征区域地热状态的综合性热参数,在数值上等于反映地热特点的地温梯度与反映岩石传热能力的热导率的乘积[4],因此,一个高质量热流数据的获得,直接取决于这两个物理参数的获取和测定[5].依据上述地温梯度和岩石热导率的求取方法,分别计算了12口井的大地热流值,计算结果见表2.第17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第2期表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表Table1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rock in the Eastern Subdepression of Liaobe Bas in序 号井 号采样深度(m)岩 性热导率(W/m·K)12 3桃62886火山岩1.5653090.2中-粗砂岩1.7073093中砂岩1.6824 5 6 78 9 10 11 12 13荣71514.2细-中砂岩1.2971545.17粉砂岩2.1881651.6粉砂质泥岩1.5201657泥岩1.5721686粉砂质泥岩1.3411695粗砂岩1.7711700含砾粗砂岩1.6871704砾岩1.5781710粉砂岩1.5911760细砂岩1.20914 15 16 1718 19 20 21 22龙241575中-细砂岩1.0811588泥岩1.4971598细砂岩1.2151610中-粗砂岩1.4871614粉砂质泥岩1.1091622泥岩1.4031636粗砂岩1.0261715.5粉砂质泥岩1.4161750细砂岩1.49723 24 25 26 2728 29 30 31 32 33牛592499粉砂质泥岩1.7032504砂泥互层1.7602505.5粉砂岩1.9732554泥质粉砂岩1.9212558炭质页岩0.2372561粗砂岩2.9142565.5粉砂岩2.2972569粗砂岩2.3812578泥质粉砂岩2.0712584粉砂岩2.0602932火山岩1.89034 3536 37 38 39海122065泥质粉砂岩1.8112942粗砂岩1.5772943.5细砂岩1.8843259粗砂岩2.2943442细砂岩2.5523509中-粗砂岩2.08140 41 4243 44 45 46 47荣211699泥质粉砂岩1.0512774粉砂岩1.8732780粗砂岩1.3822998细砂岩1.8233099细砂岩2.1963105.5泥质粉砂岩1.5813341泥岩1.3423351泥岩1.4782000年 王永新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 12月序 号井 号采样深度(m)岩 性热导率(W/m·K)48 49 5051 52 53 54 55大151262泥岩1.4631828泥岩1.6262236.9泥岩1.4372797泥岩1.6673117泥岩1.7733592.8泥岩1.6263789泥岩1.9254214泥岩1.80956 5758 59 60 61黄801580砂岩1.1842187砂岩1.5322290砂岩1.9002459砂岩1.6152509砂岩1.9092632砂岩1.924表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实测大地热流数据表Table2 Heat flow data in the Eastern Sub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序号井 号大地坐标深度范围(m)地温梯度G±SD℃/km相关系数热导率加权平均W/m·K实测热流mW/m21海122141179345200871600~360030.65±0.580.9991.489945.72荣212142210245195231050~300037.45±0.660.9991.462654.83牛11214942194597281750~275030.81±0.680.9991.518846.84龙242148391345822131450~210039.50±1.400.9991.590162.85牛32149672345920002750~303330.78±1.220.9601.60849.56牛592148897145862952200~320043.73±2.710.9951.30657.17荣72142190545150522025~232536.40±0.330.9951.30660.28开12143765645475031725~210736.00±0.001.0001.632158.89桃62143268045346532854~330043.20±0.880.9991.620770.010开22143907645493971100~150035.67±1.280.9991.551655.311董62144514345552491200~170038.51±1.210.9991.551659.812界32146427745621961100~144133.00±2.420.9961.567551.7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凹陷热流值介于45.7~70.0m W/m2之间,平均为56.1(±6.98) mW/m2,与中国大陆平均热流值相一致.二界沟洼陷的海12井和牛居-长滩洼陷的牛11井、牛3井的热流值最小,均小于50mW/m2,其次为潜山带和斜坡带的界3、开2、开1和董6井,而桃6井最大,为70.0mW/m2.从大地热流值与所处的构造位置来看,基底埋藏较深的洼陷中心部位的热流值要小于古潜山带或斜坡带的热流值.这是由于洼陷区沉积厚度大,碎屑岩类较发育,而碎屑岩的热导率值相对较低,因此对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流起着一定的屏蔽作用,使热流在侧向上向两侧热导率相对较高的斜坡带或潜山带部位汇聚,产生热流再分配,从而导致凹陷的洼陷中心带的热流普遍低于两侧斜坡带或潜山隆起区.此外,沉积作用也会导致地表热流偏低,其减小量取决于沉积物的热导率、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的持续时间,沉积速率愈大,热流减小愈显著.牛居-长滩洼陷、驾掌寺地区和二界沟洼陷是东部凹陷早第三纪的沉降-沉积中心,沉积了巨厚的砂泥岩地层,快速沉积及较低的热导率导致这些第17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第2期2000年 王永新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大地热流 12月洼陷的热流值也偏低.4 结论(1)东部凹陷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地下水活动强烈,对区域地温干扰十分明显.为得到可靠的热流数据,应选用远离含水层段的深处测温井段,研究中选取了12口代表传导型地温特征的钻井来计算热流,并利用线性回归法求取了相应层段的地温梯度.(2)东部凹陷沉积盖层岩石热导率变化于0.819~2.914W/m·K之间,平均1.667W/m·K,其中泥岩热导率介于0.819~2.049W/m·K之间,平均1.495W/m·K,砂岩热导率介于1.026~2.914之间,平均为1.779W/m·K.(3)所计算的12个高质量的热流值变化于45.7~70.0mW/m2之间,平均为56.1(±6.98) mW/m2.热流分布的格局是古潜山带和斜坡带高于洼陷区.参 考 文 献1 Wang Jiyang,Wang Jian,Xiong Liangping,Zhang Juming.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Heat Flow Density Determination in the Liaohe Bas in,North China.Tectonophysics,1985,121:63~782 汪集,汪缉安,王永玲,张忠义.下辽河盆地大地热流.地质科学,1986,(1):16~293 何丽娟.辽河盆地新生代多期构造热演化模拟.地球物理学报,1999,42(1):62~684 胡圣标,熊亮萍,汪集等.江西省首批实测大地热流数据报道.科学通报,1992,37(19):1791~17935 王社教,胡圣标,李铁军等.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科学通报,2000,45(12):1327~1332Heat Flow in the EasternSu b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Wang Yong xin Hu Shengbiao Wang Jiyang(Institu te of Geol 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 ciences,Beijing100029)Wu Tiesheng Wang Yanshan Feng Diansheng(Res earch Institu te of Petroleum E xp loration an d Devel op ment,Liaohe Oilfield Administrative Bureau,Panjin,124010)A bstract The Liaohe Basin is a Meso-Cenozoic faulting-depression basin,characterized by tecton-ic framewo rk of“three subdepressions and three uplifts”.Based o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in12 w ells and therm al conductivity determinations of47rock samples,12heat flow values w ere calculated for the Eastern Subdepression.The geo thermal g radient ranges from10℃/Km to50℃/Km.The rock thermal conductivity ranges from0.819W/m·k to2.914W/m·k.Ranging from45.7mW/m2 to70.0mW/m2,the mean of these12heat flow values exhibits56.1±6.98mW/m2.The heat flow in the uplift and ramp is g 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ag.Key words Borehole geothermal g radient,Thermal conductivity,Heat flow,Eastern subdepres-sion of Liaohe Ba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