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作用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四章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基因的本质》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学好本节课程即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也为学好基因突变做好铺垫。

1.2 主要内容
基因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体现者,本节内容将生命活动中的两大物质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内容,掌握DNA和RNA、转录与翻译、密码子与反密码子、3种RNA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

基酸的对应关系
情感目标:在学习生命活动过程中,认同保护物种的意义。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2.2.1 教学重点: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2.2 教学难点:
(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2)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3 教学策略
由于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对转录与翻译过程的空间结构变化会不理解,但这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以我会利用动画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让同学能更好的理解反应过程。

在这节课的末尾,利用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1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播放5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

提问:电影中的科学家是怎么使已灭绝的动物复活的?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和回答问题。

(学生可能会想到,需要使恐龙DNA上的基因表达出来,表现恐龙的特性。


结论:基因(DAN)就像一张蓝图,生物体就是根据这张蓝图用蛋白质构建起来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

4.2 引入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基因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之中的蛋白质合成呢?
学生活动:思考,有中间物质传递信息。

结论: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物质就是RNA。

4.3 遗传信息的转录
教师活动:RNA由是如何解读DNA的信息呢?
(1)看图并列表比较:两种核酸(DNA和RNA)在化学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区别。

(2)看图了解:三种RNA的结构及功能。

(3)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

利用视频:显示转录过程。

讲解DNA—mRNA的转录过程。

讲述: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设问:DNA的碱基与RNA的碱基如何互补配对?(强调A—U)
转录与复制有何异同?
小结: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解旋,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A、U、C、G);
条件:ATP、酶(RNA聚合酶);
产物:单链的mRNA(信使RNA)。

学生活动:看图标分析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区别,DNA与RNA的区别,通过图形和课件的演示,认识遗传信息的转录的过程。

第二课时
4.4 遗传信息的翻译
教师活动:转录得到的RNA仍是碱基序列,而不是蛋白质。

那么,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能变成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序顺序呢?mRNA如何将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4.4.1学习遗产密码破译的推测过程。

思考:mRNA的4种碱基决定1种氨基酸?(不可能)
2个碱基决定1种氨基酸?(16种组合方式也不能决定20种氨基酸,不行。


提出:mRNA上每1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

密码子: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

4.4.2查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的特点:
(1)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2)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
(3)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64种密码:61个编码控制20种氨基酸合成,另外3个(UAG、UAA、UGA)不编码任何氨基酸,而是合成蛋白质的终止信号又称终止密码。

4.4.3再次比较三种RNA(特别是tRNA)的功能。

反密码子:每个tRNA上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有61种
4.4.4比较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

4.4.5讲述图解、利用动画,显示翻译过程。

讲述:核糖体与mRNA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点。

第一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1,第二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第一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转移到位点2的tRNA上。

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位点2的tRNA进入为位点1,第三个携带氨基酸的tRNA的碱基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直到读取到mRNA的终止密码为止。

一个mRNA分子可以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盘曲和折叠等方式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小结: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mRNA;
原料:20种氨基酸;条件:ATP,、酶
产物: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肽链。

列表比较:翻译与转录、复制过程的异同点。

学生活动:思考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学会查密码子表,并了解推算密码
子的数量和种类的方法;通过看图和课件,感受和认知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4.5 问题探讨
教师活动:恐龙能否复活?(基因如何表达?)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进一步讨论,争论利用DNA能否复活恐龙,从理论上和实际情况两种可能性讨论,认识保护物种的意义。

4.6 总结、巩固、计算
(1)DNA与RNA的结构及作用
(2)转录、复制的比较
(3)复习引入
P67练习题
(4)思考:DNA的碱基、mRNA的碱基与氨基酸个数的关系?
例: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信使RNA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的基因分子分别至少有碱基多少个?
A 3000个和3000个
B 1000个和3000个
C 1000个和4000个
D 3000个和
6000个
小结:DNA的碱基数:mRNA的碱基数:蛋白质的氨基酸数=6:3:1
5 本节总结
基因的表达过程是在细胞中完成的。

DNA分子、RNA分子、氨基酸分子和核糖体、线粒体等众多细胞器一道,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在组成蛋白质的肽链合成后,就从核糖体与mRNA的复合物上脱离,经过一系列步骤,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开始承担细胞生命活动的各项职责。

转录翻译
DNA RNA 蛋白质(性状)
6 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复杂,涉及的物质种类比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中,在处理主干知识和侧枝内容的关系时,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

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结合起来。

在对插图的处理上,还应分清主次和轻重。

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揭示转录与翻译的动态过程。

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插图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还应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到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

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生动的反映基因表达的过程,这是纸质教材难以做到的。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择时机,已达到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化抽象为形象的目的。

不能整节课由多媒体取代,完全企图不用,从而忽视了学生识图、辩图和分析释图的技能培养。

本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良好
的互动基础,教师应设计运用好教材中的问题串,以利用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探求、推理和发现的科学探究氛围,诱导学生积极应答,参与讨论,是教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

教师要注意教材结尾的一段文字,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上认识基因表达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