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统计图的选择
第1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材第98~99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相关信息。
一、复习引入
复习学过的统计图及其特点。
师: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点名回答)
师: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呢?分别适合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呢?(学生小组讨论,点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统计图的选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9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例2)
师:上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板书课题:统计图的选择)
(1)解决问题(1)。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绿荫小学2007~2011年校园内的树木总量,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思考: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用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树木总量,还能体现出各个年份树木总量的变化情况。
结论:可以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2)解决问题(2)。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木总量的百分比。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这些信息,但用扇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3)。
①分析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
统计表中给出的是各种树木的数量,这些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间不存在相互关系。
②判断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这组数据只能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
③追问: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99页“做一做”。
扇形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更直观。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是我的不懈追求,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也会相依相伴。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最成功的是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在尊重教材的同时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每堂课通过我们备课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或将单纯的数学问题设置成具体的生活情境问题,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和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考,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更富有激励性,提问更有针对性,对课堂中突如其来的“意外”能更好的驾驭,我想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星期天,小英从家里出发去少年宫学画画。
她刚走不久,妈妈发现小英忘了带画笔,于是就去追小英。
如图表示两人行走的时间和路程。
(1)小英每分钟走()米,妈妈每分钟走()米。
(2)小英出发()分钟后,妈妈才出发,这时小英已经走了()米。
(3)照这样的速度,妈妈出发后()分钟可以追上小英。
分析:(1)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得小英每分钟走450÷9=50(米),妈妈每分钟走450÷(12-6)=75(米)。
(2)妈妈从家出发时,小英已经走了6分钟,用“速度×时间=路程”即可求出小英已经走了50×6=300(米)。
(3)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得妈妈出发后,450÷75=6(分钟)可以追上小英。
解答:(1)5075(2)300(3)6
我国古代的统计方法
早在中国古代,统计方法就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并在世界统计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公元前550年以前,孔子所修订的《书经》一书中记载了公元前3000年初夏时期的国家显著事项。
《书经》中的《禹贡》篇,主要采用文字记述的方法计数广义的政体和国家显著的事项。
例如九州(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的山川、湖泊、土壤、物产,以及田赋等级、贡品品目、水陆交通、各州种族等,并不考虑其是否提出数量方面的考查。
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练习课)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统计图的选择的运用练习(教材第101~104页练习二十一第3、7题)
二、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会制作统计图。
三、重点难点
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难点: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制作统计图。
一、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和()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评价归纳)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上网吗?上网时主要从中获取什么信息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7题)
师:首先看看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呢?(学生独立思考,点名汇报)
解决问题(1)~(3),引导学生阐述解题方法。
根据条形统计图,观察得出城乡网民结构百分比,然后补充完整扇形统计图。
2.教学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得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含量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2)指名学生回答问题,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下方小精灵的温馨提示,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适时提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各个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
(1)13.5%÷(1-21.6%)≈17.2%
(2)*可选择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出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图的选择(练习课)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
况;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
1.授课方式的转变。
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如让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过程中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如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使学生会利用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体会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3.运用探究法。
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4.运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5.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例题】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各种地形所占百分比如图所示。
(1)我国的各种地形中,哪种地形的面积最大?
(2)我国盆地的面积约为多少万平方千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写出一个并解答。
分析:(1)把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看成单位“1”,比较各种地形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数,找出最大的即可。
(2)盆地的面积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9%,用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乘19%即可
求解。
(3)已知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以及各种地形占的分率,可以提问某种地形是多少万平方千米,就用我国国土面积乘对应的分率。
解答:(1)33%>26%>19%>12%>10%
答:我国的各种地形中,山地的面积最大。
(2)960×19%=182.4(万平方千米)
答:我国盆地的面积约为182.4万平方千米。
(3)提问不唯一,如我国丘陵的面积约为多少万平方千米?
960×10%=96(万平方千米)
答:我国丘陵的面积约为96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