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实现生态社会的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实现生态社会的措施第一篇: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实现生态社会的措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实现生态社会的措施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正式写入了党章,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彰显我们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攀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中国未来发展及建设的战略基础,生态文明观将指导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文明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生产力观、价值观及可持续发展观为城镇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一个舒适、便捷、安全、和谐、美丽的城市人居环境的形成,使城市真正成为社会安定文明、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生活繁荣、市民风尚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生态城市;生态文明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在现代,会中,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针、途径方法、重要目标、根本目的六个方面。
第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
我们必须摒弃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和做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第一篇: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定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2 为什么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一)政治方面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生态文明将使人类突破民族、国家、阶级的藩篱,强调整个人类对地球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在更广泛领域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共同保护和建设地球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经济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是生态环境最易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每年都在加大,但成效不显著,我们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而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0年代我国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476亿元,而到2007年,水利部透露,截至7月16日,全国仅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即达3726亿元。
(三)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
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这使我们有可能率先反思并超越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主导人类的“物化文明”,成为生态文明的率先响应者。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路径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路径是什么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它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地球的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首先,它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安全的食物。
想象一下,如果空气被严重污染,我们每呼吸一口都可能损害健康;如果水源被污染,我们的饮水安全将无法保障;如果土壤受到污染,粮食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没有健康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都难以满足。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
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鼓励发展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既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又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每个物种都在生态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物种会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被打破。
这不仅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也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等。
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美丽的自然景观、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能够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放松。
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的同时,也能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那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有哪些呢?一是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通过学校教育、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只有当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愿意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政府应当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由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成为国家亟需解决的难题。
而构建生态文明,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只有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才能让子孙后代继承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
2.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环境问题,更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自然环境,消除污染与不健康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可以带来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丰富的生活选择。
3.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全球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合作。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的能量。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1.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通过促进清洁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技术进步,实现精神财富的增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的层次。
2.推动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
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快低碳模式下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升产业增长的新动力。
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特别是政府应当在制定环保法规标准、监管生态文明等方面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4.注重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公众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对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摘要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导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人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
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建设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2 正文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态势是人均资源短缺资源总量大国资源供给难以满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资源降耗困难重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污染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威胁生态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扭转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在下降生态恶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
显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任务。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鼓励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3. 生态文明教育与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规划了相关的实施路径。
具体包括:1. 优化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环境行为。
2. 资金投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金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3.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与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
4. 企业责任:加强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5. 全民参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行动,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展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目标与意义、路径与做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设一个良好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即在实现经济发展的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还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维护基本国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做法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主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结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中国通过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也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谈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与策略
谈生态文明建设意义与策略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保证后代能够有可持续的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活方式等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通过节能减排、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有良好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通过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环保技术等方式,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注重物质方面的福利,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精神的满足。
它推动发展绿色产业,提供环保产业的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引导和全社会参与。
通过落实环境法律法规,建立环境保护机制,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等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提升国家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全民素质。
这可以通过加强环境教育、加强宣传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只有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才能推动整个社会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发展。
其次,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转型。
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论文导读:生态文明建,发表论文,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强调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
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第一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对策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独辟专章集中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其“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关键词:生态文明,科技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本次盛会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领会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本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措施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人类可以长期地依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支持。
2.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使经济发展转变为绿色、循环和可持续的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多绿色岗位,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增进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减少健康风险和生活负担,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4.增强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际竞争力,吸引外国投资和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和完善环境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管理,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环境质量。
3.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对能源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促进全社会的环保行动。
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保护和修复,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福祉和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通过法律法规、监测治理、资源利用、教育宣传、生态补偿和国际合作等措施,共同努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文章目的阐述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1.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2.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人民生态福祉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1.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2.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高3.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五、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2.生态环境恶化3.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六、结论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重申2.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
在这个大背景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引起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本文旨在阐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体现在:社会主义追求全面发展,旨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在历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突破。
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绿色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维护生态环境:在全球化的今天,维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一个繁荣的社会建设,能够保护环境,从根本上维护人类的生存,以及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正是为了让社会全部的成员都能够分享自然资源之美与利益,去让让地球回归其最原始的样子,恢复生态均衡,让群众受益。
2、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以期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在这个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企业和政府主动采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进行环境治理,原谅重金属污染、污水排放、工业废渣处理及空气污染等,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促进质量可持续发展,消除因不合理发展而引起的严重后果。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1.通过法律的规范来保护生态环境,重拳出击进行环境监管,及时查处自然恶化的行为。
2.加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大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市民从日常行为角
度开始维护生态环境。
3.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通过绿色消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节约型社会生态文明氛围。
5.推动建立循环经济,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提升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化能源综合利用。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从资源和环境出发,综合考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发展方式,旨在推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的一种发展观念和发展路径。
它是我国实现“十三五”规划及以后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幸福度的提升以及未来世界和平安宁的根基。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它有助于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效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其次,它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减少土地损失,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绿色发展;最后,它能够保护动物、植物及其他珍贵资源,拓展居民安居乐业空间,开发自然资源潜力,增强社会综合素质和国民文化水平,提升居民幸福感。
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国家在决策制定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对自然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依法做到有效维护国家自然资源;在政策方面,通过完善政府规章、优化投资、建立国有自然资源储备体系,推动环保技术和产业升级,建立近代化景观管理制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指导和支持市场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在经济建设上,支持传统农耕文化及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景观绿化,尽可能减少植被砍伐和森林破坏,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实行“红绿抵抗”思想;在信息宣传也加大力度,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告知人们该推行的保护环境的理念,建立民众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激发每一个公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来。
综观上文,构建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家及地方政府要立足于实际需求,采取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提高环境和资源保护能力,同时,增强公众参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以此实现现代化水准,避免环境破坏及突出环境问题的发生,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5篇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5篇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及其主要对策摘要:摘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是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形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迎来国际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生态文明的提出,实际上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曾经高喊着“人定胜天”的口号,毁林垦荒、围湖造田。
改革开放初始,就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中国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但那些为官一任的急功近利者15%,超过了9%的经济增长。
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
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可怕的数字告诉我们,物质财富的增长不能与环境污染同步增长,更不应在能源使用上竭泽而渔,消费模式的改变也不应以破坏生态文明为结果。
近年来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大自然母亲正在以她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儿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贪婪索取和肆意破坏,她就会惩罚我们这些不听话的孩子。
从高能耗、低产出、污染严重的工业文明,走向高效率、高科技、低消耗、低污染、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一、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采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和环境损害。
绿色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污染:要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减少污染。
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要通过净化设施和工艺改进来达到排放标准。
对于农业过程中的农药、化肥等,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残留物进入土壤和水源。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不仅对环境友好,还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缓解能源危机。
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加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支持和投入。
3. 倡导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购买环保、节能、低碳的商品和服务。
倡导绿色消费,可以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减少浪费,降低对资源的依赖。
4. 加强环境监管:政府要加强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和行为进行查处,高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还要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循环发展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全面利用和减少资源的浪费。
循环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实现循环发展,首先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一个产品或企业,要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资源的浪费。
3. 推广废物回收和再利用:废物回收和再利用是实现循环发展的关键。
要大力推广废物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污染的产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进步和成就: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消费进入到全球化的消费市场。
然而这既是经济腾飞的60年,同样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不断探索的60年。
尽管中国力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但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少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重复了西方的老路。
时至今日,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矛盾。
党和国家审时度势,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战略思想的创新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指明了光辉坦途。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不仅着眼于当前,力图缓解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更着眼于未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永续、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开拓一片广阔天空。
这是一个用于创新、勇于变革、永不停滞的伟大征程,也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20世纪中后期,西方工业化逐渐达到其最高成就,由此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性后果。
半个多世纪以来,各发达国家逐步探索形成各自的环境保护体系,日本从环境公害到污染控制技术,德国从环保的草根运动到绿色政党,美国从民众的游行示威到政府的环境法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绿色GDP到全球绿色新政,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意识到了生态文明对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这对我国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生态建设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建国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长期的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逐步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植树造林为抓手,以加强林业建设为重点,以消灭荒山荒地、改变自然面貌为目标,开展了务实有效的绿化祖国、修复生态、保护环境、调控资源、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摘要】生态文明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随后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基本理念、政策措施,以及实践案例和未来展望。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重要性,并呼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项必然的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夯实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基,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重要性、意义、历史背景、基本理念、政策措施、实践案例、未来展望、全面推进、加快建设。
1. 引言1.1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要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特点的道路,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社会繁荣、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举措,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有一个清洁、美丽的环境作为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中国,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1.2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议题,而建设生态文明更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道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道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道。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
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也关乎子孙后代的利益。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保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积极响应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平衡。
在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平衡之道:1. 人与自然的平衡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人的生存与自然的保护相统一。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恶化。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2. 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平衡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通过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措施,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替代,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平衡。
3. 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注重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只有在人人享有公平的环境权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环境立法和监管制度,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促进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三、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之道:1. 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摘要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
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导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人站在时代的高度纵观国际国内形势根据国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对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努力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
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建设路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2 正文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总态势是人均资源短缺资源总量大国资源供给难以满足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需要资源降耗困难重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的环境污染已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形成威胁生态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扭转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在下降生态恶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减弱。
显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明确提了出来。
生态文明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与自然关系与时俱进认识的新成果也是我们党对社会文明认识的不断深化的具体反映。
它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而且也使我们对建设现代化目标的理解和实践更清晰、更深刻、更主动、更积极。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延续人类的生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
二、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路径人与自然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中心地位但人并不能也无法主宰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自身演化的规律人类只能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为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3 身服务却不能改变自然规律。
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不少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面临的基本国情。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政府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
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探索开展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和流域开发计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使综合决策作到规范化、制度化。
要引入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机制通过体制创新与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法律、经济手段配合使用的利益导向机制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体系确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把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各部门对本行业和本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负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
逐步开展重大环境政策、规划和法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
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及环境保护投资效益的统计与分析进行环境资源与经济综合核算试点深入研究和试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问题。
2、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运用法律手段规范治理生态环境。
贯彻十七大提出的“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的基本方略积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法规体系充分发挥环境和资源立法在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约束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在法律制度上应当逐步建立起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构成的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抓紧有关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健全、完善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管制度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执法机制。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实行重大环境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克服并纠正环境执法中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遏制行政干预执法的现象打击权法交易、钱法交易行为维护环境法治的统一和尊严。
3、改革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提高环境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改革理顺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保工作的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监管。
在政府调控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的环境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危害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各种有效监控体系。
在市场引导方面应当逐步建立有关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培育和规范环境保护基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4 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研究探索由资源税费、环境税费构成的“绿色税收”体系和资源、环境使用权的交易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市场运行机制。
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加快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保证环保工作实现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管理。
强化中央政府对跨地区综合性环境事务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环境保护的投资加快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尽快扭转环境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全面衡量干部政绩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绿色GDP指标体系。
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更多地突出以人为本为这一核心更多地强调统筹发展更多地关注社会效益、长期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政绩树立“生态环境既是资源也是资本”的价值观和“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理念树立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要建立长效机制制定有关约束和激励政策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
通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评判政绩正确引导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讲成本、重质量、求效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尽可能降低行政成本、减少施政代价、提高施政绩效。
通过正确发挥政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补偿机制着力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公平性问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在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中要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立法加大补偿的力度和广度形成一套利用经济杠杆促进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重建的制度。
政府应正视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积极探索与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在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探索“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以体现区域之间生态环境服务的公平性。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需处理好东、中、西部或者是上、中、下游的关系近期与长期或者是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市场作用与政府作为的关系。
国家有必要抓紧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补偿税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大力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在全社会树立资源有偿、生态有价这样一种全新的观念以新的文明理念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体系和制度让保护者得到补偿让破坏者得到惩罚让占有者付出代价让受益者分担成本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5 六、建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我国正逐步走向一个以民为本的“公民社会”这必然将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推动公众权利的普及和保障。
在公民社会中环境权益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公众已经取得比较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对环境权益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