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测配色正式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测配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工拼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熟悉Datacolor SF600系列软件的使用;

3.了解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的建立;

4.根据数据库测出标准样的配方;

5.了解人工拼色与计算机测配色的差别与成本;

二、实验原理

1.拼色原理

拼色是以“减法”混色原理作为理论基础的。实际应用中由于找不到理想的三原色,常以红、黄、蓝作为代用三原色(也称一次色)。如果用两种不同的一次色拼混,可以得到橙、绿、紫等二次色;若以两种不同的二次色拼混,或以任意一种原色与灰色相拼,可得到三次色。拼色结果如下所示:

一次色红黄蓝红黄

二次色橙绿紫橙

三次色黄灰蓝灰红灰

(棕) (橄榄) (咖啡)

2.计算机配色仪工作原理

照明光投射于不透明织物时,除少量表面反射外,大部分光线被织物吸收和散射。光的吸收主要是染料所致,不同的染料选择吸收的光的波长不同,导致织物呈现各种色泽。同时,染料越多,吸收地越多,反射出来的光线越少,可见,染料浓度和该织物反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Kubelka-Munk的K/S 函数可作为测配色中的理论依据。

(K/S)

λ=(1-Rλ)2 /2 R

λ

式中R为反射率,λ为波长。

因为假设散射作用全由纺织妨碍了所致,即S与染料浓度无关,则:

(K/S)

λ=KλC

在可见光400-700nm范围内,以20nm作间隔,取16个波长点测量,可得到一下方程组:

(K/S)

λ,400=(K/S)λ,400 + K1,400·C1 + K2,400·C2 + … + K n,400·C n (K/S)

λ,420=(K/S)λ,420 + K1,420·C1 + K2,420·C2 + … + K n,420·C n ·

·

·

(K/S)

λ,700=(K/S)λ,700 + K1,700·C1 + K2,700·C2 + … + K n,700·C n 根据Mc Ginnis 的研究,用三种浓度满足上式,则浓度上的自由度很小,不妨先考虑考虑在一些波长上上式两边出现微小差异,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极小差值是的解,即产生了配方。

三、实验材料、药品和仪器

材料:棉粘交织布

药品:直接耐晒大红4BS, 锡利桃红F3B, 直接深棕ME, 直接黄棕ND3G,直接耐晒黄RS, 直接荧光黄7GFF, 直接枣红GB, 直接紫N,

直接翠兰GL, 直接绿NB,直接黑2V25, 直接丈青GR

雷米帮A、元明粉

仪器:电子天平、剪刀、烧杯、移液管、洗耳球、水浴锅、表面皿、玻璃棒、温度计、染缸、试剂瓶、容量瓶、量筒。

四、实验步骤

(一)染单色样:

(1)准备工作

①染料(4g/L)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2+0.02g染料→在小烧杯内

加热溶解→转移至500mL容量瓶内(小烧杯内的残液要全部倒入容量瓶

中)→定容至500mL→储存入棕色试剂瓶中备用。

②助剂的配制:雷米帮A(20g/L):用分析天平称取20+0.02g雷米帮A→

加热溶解→加水至1000mL→转移至白色试剂瓶中备用;

元明粉(30g/L),配制过程同上。

③织物准备: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棉粘交织物2+0.002g。

注:一个班建一个数据库,一共有12支染料。本人负责染直接荧光黄

7GFF。

(2)染色:

②操作步骤

配制染液→放入水浴锅内加热→待缸内温度达到90℃干布入缸→染色45min(染色期间不时地翻动织物以免色花)→织物出缸→水洗→烫平→放置12小时以上。

(二)空白样的染制:

空白样是计算机测配色数据库建立时的基础数据值,配方上只加助剂

不加染料,工艺条件同单色样的染制。

(三)拼色样的染制:

随机抽取拼色样为人工配色提供来样,选择2-3种基础染料拼混,总浓度不超过3%,工艺条件同单色样的染制。

(四)色卡的制作:

将以班级为单位的全部单色样按不同染料浓度递增的规律贴制成三本色卡,可以为人工配色提供视觉上的直接参考。

(五)人工配色:

以目测及经验为依据,采用减法混色原理进行拼色。仿色试样→标准试样的设计思路:

随机抽取到的标准样为紫色带红光,对照色卡,其深度介于0.6%-1.2%直接紫N之间,故最初采取直接紫N拼混0.3%-1.2%直接耐晒大红4BS,之后也尝试过直接紫N与锡利桃红F3B、直接耐晒大红4BS+直接枣红GB等多种组合,主要配方如下,总共染制了21块织物后,最后的色差最小达到0.99。因为经验的不足,所以浪费了很多材料与染料。

配方1:

结果与标准样比较,结果都与表样不同,紫的用量太高了。故下面便尝试了几种染料的组合。

配方2:

试样晾干后与标准试样对比知,试样的蓝光还不够;有直接耐晒大红4BS的红光比锡利桃红F3B还重,染料的提升性过好;有直接翠兰GL的又过蓝;相比之下,直接枣红GB红光较黯淡,较接近标准,但0.6%的浓度还有点淡,故下面便先稀释了直接枣红GB,在进行浓度逐梯度微调。

配方3:

体数据为:△E=0.99,△L=-0.23,△a=0.26,△b=0.15,试样合格。

(六)计算机配色

(1)建立数据库:

纤维资料输入:在“纤维”视窗内,根据实际的要求输入“纤维”视窗内的相关资料,最后按“存档”按钮就将新增资料储存于电脑配色系统内。染色法资料输入:在“染色法”视窗内,按实际要求输入相关资料,最后“存档”。染料资料输入:在“染料”视窗内,右击“物料品种”,从右往左分别填入“染料

颜色”、“供应商品名”、“染料种类”、“染料”相关资料,“存档”。染色程序输入:在“染色程序”视窗内,名称输入“全棉浸染45分钟90℃”,依

次填入其他带*栏的资料,存档。

色样输入:在“色样输入”视窗中,输入名称,并对不同染料不同浓度的色样进行测色,测色完毕后,点击“插入”。

染色组:在资料库视窗空白处右击,选择“染色组”选项,输入名称、实际基材,并将纤维、染色程序、染料等内容串联起来。

(3)计算机给出的配方

结果第14

给出的配方是

色差还是有1.87

的目的。

五、实验结果分析

(一)计算机配色的误差分析

(1)基础色样的误差,单色样在染制时由于是分组进行,故在工艺条件控制上会有所不同,出现缸差,而同一台水浴锅中也会出现同机色差,导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