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下的理解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全面深入推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步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它深刻剖析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发扬实践精神。
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宝贵财富。
只有深入实践,深刻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地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加强制度自信。
实践对“三个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坚实的基石。
我们必须在现实中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逐渐形成既符合国情又富有特色的制度体系。
灵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致力于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并于开拓进取中汲取奋斗动力和信心,不断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进步。
实践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发挥。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入科教领域,坚守科学原则,如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08bob网页登陆要义,开展全面自主创新,力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鼓励全体科研、技工及中青年人将实践 standards 提高到新的高度,培养人们的实践创造能力。
最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結进程。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念和思想,对于国家应对大势所趋,应对世界形势发展,携手建设共同家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面对迫切的民族团结和互助,我们必须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和总结经验,加强民族团结进程,促进民族团结的进一步加强,构建富而不贫的社会差异形态,更好地完成民族团结的历史任务。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认识论与实践论的统一、实践的决定作用和实践的价值。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实践是由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构成的,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实践的结果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新时代,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实践决定一切的重要性,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实践的前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价值的实现和价值的创造过程。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实践是人类主体性的基本属性。
人们通过实践不断创造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实践是人类发展的最基本需要和最高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新时代,我们要重视实践的价值,弘扬实践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强调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检验理论的标准,而理论又能指导和推动实践。
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对实践的认识,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强调实践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实践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实践、精神实践、实践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矛盾。
实践不仅是个人的、局部的,也是全局的、社会的,不仅是当前的,也是历史的。
在新时代,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实际问题,加强实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拓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宏大的实践格局,推动实践发展的生生不息。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的实践论,强调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框架下,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是思维和行动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首先体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中国选择实践出真知、实践促进发展的“两个务必”的指导思想,使得中国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取得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和提高。
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推进民族复兴进程,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最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还在于推动全球化和人类文明进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深化,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
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各国指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向,促进国家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目标。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中国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该继续秉持实践是硬道理、实践出真知的原则,不断创新和提高,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彻于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实现。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最大的区别之一。
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实践的范畴也在不断拓展,传统的劳动实践、生产实践之外,还涌现了新的实践形式,如网络实践、虚拟实践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识世界,这对我们把握新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站在实践的角度审视和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在新时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以实践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去空谈理论、制定政策。
这对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社会发展、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只有深入实践,从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政治是实践的科学,实践是政治的艺术。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
在新时代,国家和政府需要在深入实践中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路径,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提供坚强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只有深入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内涵。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一,它强调实践的基础性、决定性和能动性。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依然十分重要,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基础性和决定性。
实践是认识对象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在经济发展中,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路径,实践才能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能动性。
实践不仅是对客观规律的被动接受,更是通过人的活动去主动改变客观世界。
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需要通过实践来推动创新和转型。
实践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辩证性。
实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实践的辩证性也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确保实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社会性。
实践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社会行为。
“实践者”是社会成员,实践的结果也是社会共同的成果。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实践来实现,需要各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实践的社会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团结合作和互助共赢,形成良好的实践合力。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和决定的认识论,通过实践来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
通过发挥实践的能动性,积极推动创新和转型。
通过实践的辩证性,准确把握社会矛盾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实践的社会性,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推动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
只有把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实践才能不断升华和发展。
在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实践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能够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活动,是认识世界的最高标准和起点,也是改变世界的根本动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将
理论同具体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世界,更加准确地把握世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实践不断地推动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促
进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实践的探索和实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
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方向。
第三,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理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只能通过实践
的检验来证实。
只有把理论的普遍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更
好地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四,实践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历史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是实践推动理论的
发展和进步。
实践不断地推动思想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人类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强调了实
践在认识论和发展论上的重要性和地位。
只有不断探索实践的道路、灵活运用实践的方法,才能推动实践向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不断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意义在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中,实践观的本质、范畴、含义及其理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
众所周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核心,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解读,对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全面把握实践观的合理内涵,是正确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并进一步正确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理论根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马克思讲实践,即在强调主体活动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实践理解人,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也是实践的。
实践是认识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更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认识论和历史观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不懂的社会实践的意义,就无法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从实践观点出发,科学的解决了哲学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关于什么是判断认识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问题。
费尔巴哈和其他旧唯物主义一样,虽然主张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的思维可以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但由于没有科学的实践观点,因此始终没有正确的说明真理的标准问题。
费尔巴哈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时他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是真理的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他将感性直观看作是真理的标准。
可见,他实际上仍然是在主观意识范围内来寻找真理的标准,这也表现出了他在认识领域中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马克思认为,客观世界既是人们认识的对象,又是人们改造的对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人们的实践是检验认识和理论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离开实践来争论思维的真理性和现实性是错误的,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历史渊源、核心要义,到其在当代的意义和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阐述。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时代价值,指出其对于现实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在当代世界中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要性、内涵、历史渊源、核心要义、当代意义、社会发展、贡献、指导作用、时代价值。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更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强调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只有不断通过实践检验和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深入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思想武器,它具有强大的思想力量和行动力量。
在当代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唯有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才能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观是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态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终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
实践活动以不断地投入、实践、反思和再实践为基本特征,这一过程形成了人和社会的历史发展。
实践观的现实意义在于着眼于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
首先,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唯物性和唯物史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指导人们认识境况、解决问题。
实践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来获得正确理解。
因此,实践观对于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对全球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实践观对于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具有深远意义。
实践是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实践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效益。
实践观强调实证主义思想,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实践观还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系,强调实践是理论获得的源泉。
因此,实践观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升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实践观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具有重大贡献。
实践观从根本上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活动中甚至可以得到当事人自己意想不到的启示和意义,这些已成为新的创新和科技的源泉。
现代社会对于发展人类文明而言,需要把实践观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总之,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概括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又是直接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实践观对于指导实践、促进发展、推动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汇总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
“ 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 , 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 , 构筑了统一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 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全面协调统一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正是重视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及人对自身实践的协调发展。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
首先, 要重视生产实践, 因为生产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但人类在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来源时要尊重自然,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生产实践不能仅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其次,要重视人与人的交往实践,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的,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
第三,要重视人对自身的实践,即人不仅要把自然、社会, 而且还要把人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人对自身的实践活动包括改造人自身的肉体和自身的思维两个方面,使人的身体和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造和提高,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只有这三种实践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人们在一段时期内曾片面地追求实践活动的目的性, 而忽视其规律性, 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造成诸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强调实践和理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实践,在新时代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根本和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增进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些目标和任务都要通过实践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让我们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对实践的深入探索和总结,只有不断推进实践、检验实践、总结实践,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
没有实践的理论是死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从实践中得出的,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在新时代,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根据实践的需要调整和完善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我们创新和突破。
实践是一个不断开拓的过程,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有勇气、有智慧、有远见,勇于创新、突破,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注重经验的总结,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基本原则,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前进。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始终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和真理,并将之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指导我们正确的看待和处理经济发展问题。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是重要任务之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经济建设的方法和方式,才能推动经济发展不断向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指导我们正确的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
新时代中国社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分配不公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调研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通过实践不断探索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引导我们正确的看待和处理政治问题。
新时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政治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政治制度,才能使人民群众在政治上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权利,实现真正的民主。
只有通过实践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民主、有效的政治体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引导我们正确的看待和处理文化问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才能使社会风气更加文明、民族精神更加丰富。
通过实践不断培养和传承文化,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加自信和自尊,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体现在实际应用和指导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和独特地位。
它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只有深入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方法。
实践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创造性和改造性。
它要求不仅要主动参与实践,还要积极主动地改造实践。
实践不仅是接受现实,更是改变现实,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要善于发现社会矛盾和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推动社会的良性循环和长期发展。
只有不断地改造实践,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历史性和具体性。
实践不是抽象的、孤立的,而是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
实践是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实践的历史和现实,认识和把握实践的特点和规律,找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和方略。
实践观的历史性和具体性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使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集体性和社会性。
实践不是个体的、孤立的行为,而是集体和社会的行为。
实践需要协同合作和团队精神,需要社会各个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合力和团队精神,从而推动社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方法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指导各项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理论和实践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强调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这对于指导各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理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各项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推动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使理论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不确定性。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研究和探索这些新问题,求索新的解决办法,促进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是“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实践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行为。
在新时代,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的发挥愈发重要。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核心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促使我们重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在各个领域积极倡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助于培养优秀的革命干部和科学家。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培养革命干部和科学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推动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明显不同之处。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实践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把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命线,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引我们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强实践检验,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国家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我们就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谈一些看法。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说:“人们首先必须生活才能有历史,然后才有历史才能有哲学。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上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认识。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进行感性的实践认识,才能进一步进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将激励人们进行更深入的实践活动,形成理性实践和实践再认识的不断循环。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与实践相结合的,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真理才能不断发展和丰富。
实践是真理的出发点,也是真理的归宿。
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去验证已有的真理是否正确,通过实践去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走向富裕和强盛。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
心思想之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它不仅指导了马
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也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体现在理论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观促使
我们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思考和总结。
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
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要围绕着实践去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
实践观还告
诉我们,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源泉,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主
义建设。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促使我们不断创新社会主义理论,使其更加符合新
的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还在新时代的中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实践
观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给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方向和方法。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够认真
总结和研究实践经验,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
加辉煌的成就。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和新时代对实践观的要求入手,探讨了实践观的内涵与特点、在新时代的意义、引领社会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践结合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性、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现实意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
实践观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当代社会问题,还能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时代、内涵、特点、意义、社会发展、结合、指导作用、重要性、影响、现实意义。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联系时代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任何哲学思想和理论观念进行斗争的武器。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掌握真理、推动真理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
实践观能够引导人们认识真理,获得真理,推动真理的发展。
实践观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行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实践的基础性、决定性地位,更加注重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联系时代,更加注重推动社会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实践相结合。
1.2 新时代对实践观的要求一是要求实践观与时代精神相契合。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革的时代,实践观必须与时代精神相契合,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是要求实践观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践观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是要求实践观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观点之一,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价值。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动力,也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指导和推动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任务,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在于提醒人们实践具有决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推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不断指导理论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价值。
实践观强调实践是群众的实践,强调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作用和地位。
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关注群众的痛点和难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民公仆和人民政府。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了解群众的思想和需要,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我们的工作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期待。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坚守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价值。
实践观强调实践的基础是历史的实践,历史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要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避免走弯路和错误的道路。
也要认识到实践的创新性和主动性,不能简单照搬过去的经验,要根据新的实践需要,科学分析问题,创新社会主义实践的路径和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时代性和适应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具有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重要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源泉。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
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意义更加突出,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在于引领人们正确认识世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问题,要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就需要立足于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摆脱主观臆断和片面观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只有把认识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避免片面和错误的认识。
在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把握世界的发展方向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指导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认识。
在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成长的需要都需要我们积极投身于各种实践活动中。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增长见识,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验证自己的认识,才能让认识更加完善、更加深刻。
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引导我们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目的性的,是为了改造和进步世界。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改造客观世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新时代,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来。
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发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转化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彻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实践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下的理解摘要:马克思说“实践出真知”。
七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
创作了《实践论》。
那么什么才是实践呢?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又该何去何从?关键字:实践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区别于其它以往的哲学观点,有鲜明的独特性。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感性活动”、“对象性活动”。
因此,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感性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讲的实践就是人们所从事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的感性物质活动,是人与对象、主体与客体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统一并使人类获得生存、发展和解放的社会历史进程。
二,实践观的基本特征1)实践是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扬弃和超越。
马克思既不把实践看作是纯思辨的理念活动,也不认为实践只是饮食男女等物质活动,而是把它理解为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
他立足于劳动生产的基础上,阐明这种现实的感性活动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变换活动。
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通过劳动来实现的,并认为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而劳动充当着感情媒介的作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他在《资本论》中对劳动过程作了深刻的剖析,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
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古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
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作为人身外的自然界是物质的,人自身(作为劳动力)也是物质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传导物——工具,也是物质的。
因此和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是客观的物质过程。
总之,感性活动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费尔巴哈不满意黑格尔的抽象思辨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不是把感性看作是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因此,甚至连人的感觉的社会性,他也不能理解。
马克思认为,人性的感觉,各种感觉的人性,都是凭相应的对象,凭人化的自然,才能形成。
五种感官的形成是从古到今的全部世界史的工作成果。
不理解这一点,费尔巴哈就不可能成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
2)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人活动是有意识的。
十分清楚,实践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而进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主体活动和自主活动。
其特征是:第一,任何实践的过程都是人借助一定的手段,不仅改变客观对象的形式,让对象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在对象中实现了预定目的过程。
第二,从实践的手段来看,一定的手段(即生产工具)体现着人类理性机巧,以及人类本质力量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
第三,实践体现人的内在尺度和事物外在尺度的统一。
作为现实的人的自主活动,实践蕴含着人的全部智、情、意的内容。
3)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过程实践不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的变换活动,表现出人的自觉能动性,更重要的,它是社会历史的过程。
实践体现着自然过程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
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恰恰是理解两者双重统一的关键,这一点是崇尚自然的旧唯物主义者所不了解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不彻底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首先表现为自然生成为人的历史过程。
人不是单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是通过实践劳动而生成的。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首先表现为自然生成为人的历史过程。
人不是单纯自然选择的产物,而是通过实践劳动而生成的。
实践的社会历史过程性还表现在,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始终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讲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性”,正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劳动生产实践。
事实表明,人对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的发展阶段,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着的。
离开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对自然的物质变换活动就不可能进行。
“这种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一样长久,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呈现出‘历史性’”。
人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人类作为系统存在的主要运动形式——生产方式的发展。
回顾人类历史, 如果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那它就是实践, 实践作为不可思议的“系统工程”使得个人相对淡化犹如一瞬而逝的流星, 除了极少数代表, 大多无从留下丝毫符号化的信息, 几代人之后更是如此。
既或每个人都能够留下些个人痕迹, 那也会因为难于检索而失去意义。
然而无数的无闻平凡的个体,恰恰是实践的前提。
个人与实践这庞然大物的关系, 如同你我他的人体细胞与相应人体的关系——细胞为人体机能提供着前提, 但细胞的新陈代谢与被视为系统的相应人体的新陈代谢, 似乎不存在可比性。
也可以被视为系统的单个细胞, 与人体细胞不能等量齐观,后者不具备独立方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在某些哲人眼中, 个人是互相独立的主体, 顺理成章地也将各主体实践的拼盘与人类系统意义上的实践混为一谈, 这相当于将细胞与人体混为一谈一样, 势必将思维导入歧途。
那种把个人主体实践当成独立于人类系统实践的执着性, 无异于视菜市场的猪肝为实实在在的猪器官, 他们混淆了不同的运动存在形式, 忽略了菜市场的猪肉、猪肝早已与猪的内涵无关。
个体意义上的实践与系统意义的实践都被称为实践这正与个体意义上的人与系统意义上的人都被称为人一样,使得人们观察自身时无所适从, 大众哲学认为,上述实践或人个体与系统绝非单数与复数的关系而是系统的“细胞”与人体“细胞”之间的关系。
如果将系统意义上的人和实践记做人和实践或许有助于摆脱窘境。
如果说启用实践, 以更科学地约定实践的内涵,那么实践的“外延”就应从大众哲学的基础理论淡起。
信息的物质性或客观性信息, 是大众哲学认识论的基点。
实践作为大众哲学的范畴之一 , 所反映的是人的物质性信息, 并构成大众哲学世界观的支柱之一。
大众哲学是实践概念的基础和“思维程序软件”。
世界的统一性在其物质性,没有无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及其相应的运动存在形式、空间存在形式、时间存在形式是一统一体, 这四者是四而一、一而四的关系, 人们只能从观念上而不能在实际中将其区别开。
存在的必然是已经发生的, 大众哲学认为存在在时态上只有过去时, 所谓现在时其实质仍为过去时。
与将来时相对应的只能是存在的可能性——或为现实的可能性, 或为虚假的可能性, 不论哪种情况毕竟还不是存在。
与可能性对应的是假说,现实的可能性对应于积极假说,虚假的可能性对应于浪漫假说。
物质以时间存在形式为前提这就意味着物质存在表现为过程。
过程如果被理解为时间的“函数”那么作为时间变量的不同“函数值”意味着不同或不尽相同的客体。
人之初是由准人类的个体通过排列组合成最初级的社会结构才得以正式“注册”世界之间也是由不分彼此的最基本物质单元——夸克和电子,按照客观规律排列组合为最初的元素。
人类历史过程可以理解为最初级的社会单元按照客观规律, 逐级排列组合发展的过程,而大千世界也可以理解为最初时元素, 按照客观规律, 逐级排列组合演化的过程。
通常所说实践的主体是人, 而大众哲学认为, 实践与人之间, 即人类实践与人类系统之间, 不宜硬性划分主体、客体。
实践是人的运动存在形式, 没有无人的实践, 也没有无实践的人。
恩格斯所说的最高的运动形式—社会的运动, 指的就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
恩格斯以社会表述人还有其更深的涵义—社会是人的空间存在形式。
人—实践—社会—时间—信息是五位一体的。
这同样也只能从观念上而不能在实际中将其区别开。
单个人尽管被某些哲人奉为“主体” , 但这“主体”既没有独立的运动存在形式, 也没有独立的空间存在形式从系统观点出发, 人才是真正的主体, 而且这主体也经历着由低向高的不断进步。
实践或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兴未艾, 如果以人均耗能为参照当量,那么原始人的漫长历史相当于“慢放镜头” ,其时间存在形式不过相当于常速的一瞬。
这或许就是科学工作者所说的物质的时间存在与速度成正比。
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并非是划一的, 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平衡, 意味着相应主体在质量上的差许。
单个人作为系统的“原子”或“细胞”其存在价值以相应上体的实践形态为指归。
就如末代皇帝他作为人类一员的性质并不以其个人消费为衡量标准而要以系统实践主体的性质为指归平民溥仪比皇帝溥仪在人性上的进步不过是主体性质进的折射反映。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上的不平衡一国之内地区与地风之问在经济卜的不平衡意味着相应系统主体的性质有别意味着相应系统主体在时间存在形式上的不平衡。
在实践或生产方式相对停滞的情况下,“个人奋斗”相当于“座号”的调整,只有在与新生的生产方式萌芽相统一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个人的完美。
如果说地球的运动应以太阳系的运动为主体, 那么个体人的性质也应以具体的人为体。
换句话说, 个体人的性质是作为具体人运动意义上的存在, 即作为具体实践意义上的存在。
你我他是作为当代中国人实践意义上的存在。
有些人习惯以关键人物解释历史, 既或如秦皇汉武也同样是环境所造就的, 即由相应具体实践所造就的。
由秦皇汉武充当相应具体实践的特定“角色”是种偶然, 但特定“角色”本身却是必然没有秦皇汉武, 也会有其他人被推上同一“舞台”。
单个人相当于具体人的“细胞” , 然而个人终究不同于细胞, 你我他并非纯被动地充当特定的“角色”。
不妨将“角色”引伸为剧场内的不同座号, 虽然座号都是给定的, 但不同座号上你我他却可以是随机的。
你我他或许始终为某一“座号”所束缚, 你我他也可能不断地调整“座号”。
实践, 即生产方式的发展, 作为客观过程, 显然有其内在规律性。
通过对自身客观信息的反思, 人们也在逐步深入地认识客观规律适应客观规律, 并且尽可能地按客观规律力、事。
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归根到底, 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一般运动规律。
不管人们是否理解和使用实践这一概念, 但是其所反映的现实——人们所客观从书的活动,均为系统运动意义上的活动——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实践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排列组合的深度有别, 给定的“角色”有别反过来讲任何给定的“角色”均会与相应的实践发展状况相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