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第八章 国民收入分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应该是,坚持在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其他分配 形式,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 结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相互 关系;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 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率先 富裕起来,带动整个社会最终走 向共同富裕。
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


劳动平等, 勤劳致富 的社会主义风尚!

二、 SNA体系的核算方法与主要指标


(一)核算方法
最终产品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 品来计量国民收入 C+I+G+(X-M) 增加值法 通过把各经济部门所生产的增加值加总而得到 国民收入 收入法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

SNA体系的主要核算指示

国民账户体系(SNA) ,又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与MPS相比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国 民经济的运行发展状况,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 特征。但它的理论基础是有疑问的。一般认为 SNA建立在宏观经济学总量平衡模型基础上: C+S=GNP=C+I 但现代宏观经济学被证明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有人认为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合理的理论解释还 要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柳欣)。 我国当前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1995年)


实行按要素分配与坚持劳动价值论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实现。 国家财政是指国家凭借它的权力对国民收入进 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关系。 财政预算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收入的 一部分进行集中和使用,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 支出。 银行信贷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经济关 系。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体系所包括的保障项目:社会保 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个人储 蓄保障等)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对社会主义的 意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区别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 的特点: 1. 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而是在企业和社会两个层次上按照不同的方式分别进 行; 2.公有制经济只是在企业层次上实行按劳分配; 3.在社会范围通过两条途径贯彻劳动平等的分配原则: 一是在整个社会范围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进而保证企业层次上按劳分配的普遍性,二是国家利 用各种再分配手段维护劳动平等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缩小由财产分配差异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 4.按劳分配通过工资、资金等货币形式进行; 5.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制约。
c c c V M W
2 1 2 2 2 n 2 2
2

n 1
…………
c c c V M W
n 2 n n n n
n

列昂剔夫,投入产出表
MPS实践中的缺陷

(1)不能反映物质产品生产部门之外的 全部商品与劳务的产出情况;(2)不能 反映社会资金运作情况,不利于政府通 过经济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3)只 侧重于生产核算,分配、消费、积累等 方法的核算比较薄弱,不能反映国民经 济循环全过程。
第二节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
一、按资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 观依据: 1.多种所有制并存 2.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实现 3.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
二、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的是单一公 有制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为按劳分配限定了物质条件 劳动仍然是谋生手段,个人劳动力所有权仍然 是排他性占有关系。 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市民权利”)
三、“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
亚当· 斯密的二重性 劳动价值论和购得劳动价值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 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三位一体公式的实质是将获得收入的条 件与创造收入的源泉混同,其要害在于 将分配的表面现象当作财富创造的本质。 其目的是把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切秘密 掩盖起来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 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既定时期一国领土范围内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 GNP-折旧 国民收入(NI) NNP-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补 贴 个人收入(PI) NI-未分利润-所得税-保险+转移 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PI-个人所得税
第十章 国民收入分配
第一节 国民收入
一、国民收入概念
社会总产品:C+V+M 国民收入:V+M 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 宏观经济指标 国民收入增长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从社会总商品角度看C+V+M,
n n c1n c2 cn V n M n W n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由于剩余价值的公共占有,按劳分配与按资分 配在公有制经济微观层次上并行不悖 由于市场经济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按劳分配 与按要素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同样并行不悖 由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由于国家按公平与效 率相统一的原则对社会分配进行调节,劳动平 等的原则在整体上得以体现 ,按劳分配在社会 范围同样占主体地位
MPS体系的缺陷根源于劳动价值论没有解 决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一是没有解决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 以及服务商品的价值计量问题; 二是没有解决考虑了固定资本折旧和消 费倾向等实际问题在内的投资与消费的 总量平衡ຫໍສະໝຸດ Baidu系; 三是没有解决与商品价值到生产价格转 形理论相关的经济核算问题。

(二)国民账户体系(S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