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及启示_吴广宇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27a2e0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f.png)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全面引导学生做到“学有
所习,行有所师”。
一方面加强美国公民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言行规范教育,促使学生注重自己言行举止的责任感;另一方面,美国积极提倡民主思想、人权观念和多元文化观念,从而培养出学生讲求公正公平、崇尚真理与
和平的伦理观念。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党立国”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认同马克思、认同共产党统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基础和准则,掌握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定,注重
形成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公德,让学生在一定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习,不断
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综上所述,中美思想和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差异,但其教育目的却是相
同的。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实现梦想;美国思想
政治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以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国家发展。
因此,我们应当从中学习到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理性,实现公民道德的建构与完善,使学生的精神视野更加开放,以贴近社会和时代,彰显自我价值。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word资料9页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word资料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955366604a1b0717ed5dd57.png)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起来,人们的思维特征和心理需求也不断变化。
大量的调查分析表明,很多人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在关心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在关心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经济价值。
前段时间,网上备受争议的“南京父母就孩子在文物上刻字公开道歉”引起世人关注。
复旦大学毒杀室友案让我们胆战心惊。
太多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何来体现呢?很多人从心理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满足甚至是不满意。
其实这并不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排斥,而是他们另一个层面上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
而纵观西方历史,我们知道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具有明显西方文化的传统和特点。
当代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西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在借鉴西方文明的问题上,我们要头脑清醒,不能盲目崇拜、全盘西化,应该科学地吸取他人的长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一、中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1]中国古代社会,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原始社会,由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且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教育主要是通过集体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活动来完成的。
公元前21世纪,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文字也在生产劳动中慢慢产生。
奴隶主问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充分利用宗教迷信欺骗和麻痹奴隶和平民,用讲“德政”,建“礼治”的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
进入春秋时期后,教育迅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孔孟则是其中就为杰出的代表,他们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理论和方法最为系统,所以一直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承袭为统治阶级服务。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教育灌输。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b20c6e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e.png)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美两国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着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
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而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批判思维和个人独立思考能力,强调民主、自由和人权意识。
总体上说,中国更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而美国更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团组织活
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进行。
课堂教学是主要形式,注重灌输性教育,学生接受到的是理论
知识和各种先进的思想观念。
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注重自主学习
和实践,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辩论和研究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两国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较为
集中和统一,多由政治理论和哲学专业的教师承担,他们在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上具备较
高的素养。
而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来源更加广泛,包括社会学、政治学、法
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教师,他们的专业背景和观点更加多样化。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教育目标、方法和途径、教育环境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教
育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78997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2.png)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美高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包括思想政治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交流与比较。
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三方面比较了中
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
教育目的方面,中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而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多元文化的体验和启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维和民主意识。
在教育目的方面,中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教育
角度的不同,中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独
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民主意识的培养。
教育方法方面,中美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
教育主要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政治教育实践、社会活动等方式进行的。
而美国高校则更
注重启发式教育和互动式教育,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的。
在教育方法方面,中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主要在于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同,中国
高校更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政治教育实践,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启发式教育和互动式教育
的方式。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共3篇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bc055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6.png)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共3篇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1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在中美两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两个国家在面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同时逐渐发展出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三个方面,对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进行比较。
一、教育内容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较大差异。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宪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方面,强调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主要涉及美国宪政和民主制度、社会规范和公民价值观、个人自由和人权等方面。
可以说,中美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国家定位和价值观。
二、教育方式教育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美两国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正面宣传,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地将其纳入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比之下,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更为自由与开放,它注重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启发和引导。
美国的学校往往是由学生自由组织参与校内活动和管理实践,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自主性方面的培养非常有益。
三、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上,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一定差异。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为强调于团结、纪律和责任。
教育的重点是为维护国家目标做出贡献。
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其目标包括了人权与基本自由的保护、社会公正与公平、公民参与等方面。
结语总之,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内容、方式、目标等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中美两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国家定位都对教育途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两国都应持续改进自身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传播正常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存在差异,但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担当、有责任感、有良好基本价值观念的未来公民。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4b85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6.png)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课题。
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美高校中的地位和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而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通常是选修课程,其目标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公民参与能力,关注个体的权利、社会正义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不同。
在中国,主要关注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传递,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而在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广泛,包括政治理论、宪法与法律、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中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教师通常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注重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念。
而在美国,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利用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表明,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公民意识。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对方的经验中借鉴和吸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浅析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启示
![浅析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1edc908910ef12d2bf9e763.png)
浅析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统治阶级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目的而设立的,无论社会制度是否相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中国与韩国政治制度、国情不同也就使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同,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特点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学生启示一、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树立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需要和精神品质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以更好的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而关注人们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只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使人们积极的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2.促进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共同富裕为理想,以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共同理想。
我国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应当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加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制度,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要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理想目标和正确的价值观。
[1]3.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
认同中华民族就是认同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只有民族的认同才能保证公民之间的团结和国家的活力。
在当代中国要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就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青少年来讲,就要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比较及启示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811937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0.png)
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比较及启示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张玲【内容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的中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持续稳步发展,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获胜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异同点对此分析,确定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等措施,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需求。
【关键词】教育体制思想政治爱国主义世界各国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尤为重视,其教育水平及程度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面临着不断的挑战。
为确保大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势,应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打造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机制。
通过对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找出我国体制不足之处,并借鉴国外的优势经验来进行改进,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得到全面的改善。
一、中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对比分析目前,国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以集中领导制为主要模式,国外则是分权领导制为主要模式。
两种不同的教育体制由着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有着共同的相同点,也有着不同之处,以下就对两种教育体制的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一)国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特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是一个集成的系统机制,明确了该教育的具体开展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教育的宗旨、形式、方法等,国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相关内容来规定相关内容,从国家层面重视该项工作,并通过有效的组织架构及各个不同层级之间的部门推进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遵行的是统一领导制的制度,以党政统一的方式来进行开展。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核心,以地方党委机关为实践载体,各层面全力执行领导战略机制,共同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实践层面,主要通过各个高校的党委来进行领导工作,根据中央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bcfb1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2.png)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从历史背景入手,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不同轨迹。
接着探讨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揭示其在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方面的差异。
然后比较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异同。
进一步分析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探讨其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上的差异。
最后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总结出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结论部分将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了解,促进跨国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历史背景,目标和理念,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结论。
1. 引言1.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
在高校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塑造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中美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传统,这种差异不仅是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的反映,也体现了不同国家对于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通过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教育体系的异同,有助于吸取彼此的优点,弥补不足,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也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促进中美教育合作的深化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目标和理念、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异同,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始于新中国成立后,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保持政治稳定而设立的。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317aa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0.png)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概述、历史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异同。
通过比较发现,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背景、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评价标准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未来可以借鉴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特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结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未来应继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概述、历史发展比较、理论体系比较、实践模式比较、评价标准比较、异同点、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变得格外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和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中外两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各自的实践模式和评价标准之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之处,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还能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在当今世界正值全球化时代,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思想教育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实践模式,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其异同之处,反思自己的教育体系,寻找改进教育方式的途径,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比较研究也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深理解,推动共同发展。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可以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品质。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1b57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a.png)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中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会有所不同。
中美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和美国特色的人才。
但两国的教育目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具有道德、智慧和创新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先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美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公民,具备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注重自由思考和发展个人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发展自身天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提升能力。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形态的传承。
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美国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价值,鼓励学生探索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把握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兴趣、擅长的学科,开展科研创新等,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的发展。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存在差别。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注重授课和讲解,再通过考试、论文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由教师讲课,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以此来扩宽学生视野。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5篇范例]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0492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7.png)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5篇范例]第一篇:中外思想政治教育1、中西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西方思政对我国的启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同。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整体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区别,古代中国坚持整体价值取向,表现为“一家为本,国家一体” “家天下”的思想。
比如中国古人追求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大学》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就是将人的品行、道德、思想的培养与天下的治理联系起来。
其伦理思想理论体系要求个人要服从社会整体,重视整体的要求多于重视个人的发展,直到现在,我们还奉行的是“先集体,后个人”“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而西方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不同,他们根强调个体价值,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由强调神权、君权、等级特权向强调人权的转变,人人平等,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国家的重要性决不能以牺牲个人的独立性来保障。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不同首先,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法治,中国则更强调德治,以德代法。
西方国家重视法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苏格拉底非常尊重法律。
他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是城邦意志的提现,既然是公民们举手通过认可的法律,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
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不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区别。
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显性教育方式,如我国古代往往较多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孔子的《论语》就是一种以说教的形式对世人进行教育,总的来说,中国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教育方法即灌输与认知的方式。
西方国家虽也进行公开、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但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间接的、多渠道的、广泛的方法亦即以渗透与规范的方式来实施,这种教育方式具有的极大的自然性和隐蔽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西方国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到了近代,随着各国交往的增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趋势也愈益显著。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2a60e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9.png)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趋势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实践效果,总结出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异同点。
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借鉴的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优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和完善,推动教育体系的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践效果、异同点、发展展望、借鉴意义。
1. 引言1.1 概述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社会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比较和分析,探讨其在历史渊源、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探讨其可能的趋势和变化,以及对其借鉴意义的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2. 正文2.1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比较中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渊源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6fa9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3.png)
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当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内容。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公民教育、宪法教育和美国价值观教育。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政治学、国际关系、公共政策等课程;公民教育,包括选举制度、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内容;宪法教育,包括美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教育;美国价值观教育,包括自由、平等、多元文化等内容。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的学术自由和思想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领导能力和公民素质的人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89b0b026edb6f1aff001fbc.png)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比较及启示
马旭卓 ( 哈尔 滨工 程大 学水声 工程 学院 。 黑龙江 哈尔 滨 1 5 0 0 0 1 )
【 摘 要】 无论在 q - 国还是在 西方 , 思 想政治教育都是很早 就产生的一种教 育。 由于历史条件 、 意识形 态等 因素的差异, 不同国家的思想政
一
政治所用 . 实现其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载体 。 2 . 3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和 中国一样 . 在美 国 . 道德教育和法制 教育都 是思想政治教 育不 可或缺的一个内容 美 国的道德教育途径有许多 , 如利用大众媒体 . 学 校教育 . 社会 规范等 等 它的教育核一 l f , 是社会 行为准则 , 强调职业 道 德, 社会责任感以及诚实态度和 国家意识 。在美国宪法 中规定 的公民 义务. 第一条 就是遵守 法律 , 因此 , 在美 国公 民 l f , 中法律 是至高无 上 的。 虽然美国追求 自由. 但却具有严格的法 律法规制度 。 从 日常生活到 社会制度 . 都要遵循严格 的程序 、 制度 。
在我 国. “ 思想政 治教育 ” 这个概念是 中国共产党在上世纪 中期提 出的 . 但这种思想 政治教 育的实践形式最早可 以追溯到阶级社会出现 之前。我 国作为社会 主义国家 , 思想政治教育 的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 义与 中国实践相结合 . 内容主要包括世 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 爱 国主义 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 道德教育 和法制教育等 。 1 . 1 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 是社会存在 的 种反映 . 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 的 世界观对人们 的实践活 动有着重要 的影 响 . 在我 国. 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教育 内容之一 的世界 观教育主要是培养人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 主义教育 是引导人们用全面 的、 发展 的 、 联系 的观 点去认识问题处理 问题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充分掌握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历史 唯物主义 教育主义是教育和引导人们重视 自我价值 . 遵循客观规律发挥 主观能 动性 , 积极实践 。 人生观主要是 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核心的理想教育 . 将 社会理想 同个人理想结合起来 . 努力奋 斗 .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1 . 2 爱 国主义教育和党 的基本路线教育 作 为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内容之一 的爱 国主义教育对 于我 国 具 有重要 意义。中国 自 古 以来就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促进 了民族 的凝 聚力 和向心力 , 以国家发展为 己任的责任感 . 热爱祖 国 . 建设祖 国 的奉献精 神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 中华 民族的引领 者 . 进 行爱 国主义教 育 的同时 , 也要 了解 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 、 方针 、 政策 。 总结起来 。 党在 社 会主义初级 阶段 的路线是“ 一个 中心两个基本点” . 引导人们 正确把 握 党的基 本路线 1 _ 3 道德教育 和法制教育 道德 教育 和法制教育是一个 国家和谐发展不可忽视 的重要 条件 进 行公 民道德教 育是要人们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 培养 人们高尚 的道德情 操 , 提高 明辨善恶是非 的能力 , 构建团结友 爱、 互帮互助的社 会 关系。 一个 国家 的安定和谐除了道德 约束外 , 还有重要 的法律约束 . 建 设法治社会是我们共 同的 目标 . 对公 民进行 法制教育 . 有利 于让 人 们 了解 和认识法 律知识 . 体改法律素养 , 内化于一 l f , , 外化 于行 . 做 到“ 知 法 懂法 守法”
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探究
![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321dcea8114431b80dd816.png)
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启示探究中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的,而具体的实施模式则存大诸多差异,我们有着独特的优势,也有诸多不足。
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好的一面,丰富和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相比的。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及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进而获得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启示。
一、多层次多角度比较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1、价值取向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使得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多将美国历史学、政治学、公民学、社会学等政治性极强的思想政治课程列为必修课,注重课堂灌输。
同时,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熏陶和延展宗教教化。
而我国高校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价值取向和指導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强调“社会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宏观要求。
2、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比较。
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获得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精神病学方面的硕士和博士专家来完成,课程设置十分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我国,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主要是政治辅导员和社会科学部教师。
而高校政治辅导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相当普遍,如学机械专业的当新闻专业的辅导员,因其缺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备的政治理论、文化底蕴和心理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致使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以及马列主义的基本问题不能科学回答和正确解释,往往只能回避或者粗浅应付。
社会科学部专职教师,虽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但其流于政治理论层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要求尚有差距。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536e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3.png)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参与情况和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课程设置比较中发现,中美高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深度上存在差异;在教学方法对比中,中美高校在互动性和实践性上有所区别;师资队伍比较表明,中美高校在教师素质和教学经验方面存在异同;学生参与情况分析显示,中美高校学生参与度存在一定差异;教育效果评估方面,中美高校的评估方式和标准也有所不同。
结论部分对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进行总结,提出启示和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学生参与、教育效果评估、异同、启示、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增强,中美两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差异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在美国,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多元化。
通过比较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两国高校教育体系的差异和共同点,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此研究对于促进中美高校教育交流、加强跨文化理解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特点和发展现状,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明显的统领作用,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同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概述美国立国以后,随着工业发展、领土扩张、移民涌入,需要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从美国建国以来,公民教育等同于道德价值教育,其主题是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要求儿童具备自我控制、仁慈、独立、真实、合作、义务感等方面的品质,培养所谓“美国公民”、“好公民”、“合格公民”、“民主公民”。
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表述各异,但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是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美国的“国民精神”。
一方面赋予年轻人以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改善民主所需的知识、价值和技能;使学生成为具备美国式的民主理念和民主行为的道德成熟的公民。
这成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日本的明治维新打开了日本现代化的大门,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几乎改变了整个日本的基本国貌。
昭和前期,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都把培养忠臣良民作为自己的目标,使日本各级各类教育彻底陷入“战时总动员”的漩涡之中。
二战以后,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在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础上推行了民主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具体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为清除战前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侵蚀,美国占领下的日本想要熔铸的完美人格,特地以民主和平的国家理念作为核心素质,要求培养批判性、理性等合乎民主的品质。
小原国芳在谈到修身教学时说到,“在修身教学上希望务必做的事情是知识的陶冶,批判力的养成,伦理上的知识观念的掌握,理性的开发等等”[1],把日本人培养成既有感情,又有头脑和理性的国民。
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府组织建立了一整套苏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它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道德基础上,运用权威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组织和个人,以组织、领导权威为主导,进行动员和灌输,最终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共产主义新人。
培养共产主义者是苏联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培养具有民主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公民;另一方面培育具有爱国主义、民族和宗教宽容精神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
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上体现出以下特征和趋势:一是强调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公民,造就独立的、自由的、有文化的、有道德的人;二是强调要确保为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实现其自由选择信仰和观点的权利;三是突出人文科学在道德中的分量,以培养精神充实、道德纯正、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四是确立人道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一个有利的人际关系环境。
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原苏联的以培养社会主义的“政治人”向培养自由社会的“合格公民”转变。
英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政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交给各个学校决定,因此各地各校各行其是。
学校仍然主要坚持宗教目的,深受18世纪教育注重德育、德行第一传统的影响,处处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
格雷厄姆·海顿将英国公民教育的目标界定为社会和道德责任、社摘要:因社会制度和国情的不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内容。
各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上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这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注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共性;个性;启示□吴广宇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较及启示Bi Jiao Yan Jiu区参与、政治素质、国家认同和社会包容五个方面[2]。
法国自大革命以后就形成了共和主义传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强化公民的美德和责任,对国家的认同以及具备公民知识与能力。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于使学生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自律性的公民”,或具备“公民资格”[3]。
二战后,德国被分为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西德恢复了教育分权制,由各州管理,但仍坚持以宗教为核心的学校道德教育,并开设了公民道德课。
1946年,美国赴德教育代表团的报告指出:德国的教育政策的目标是“使德国人民不受限制地追求真理,使它们获得个人尊严、个人间的相互尊重、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敬爱以及履行公民职责”[4]。
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是功利型的,信奉的是竞争、利益、尊严、责任、效率、自由等,经过冲突与磨合,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日益强调要培养人的尊严、克己、乐于助人、理解他人,强调对公民进行诸如诚实、坦率、互助、给予、仁爱、不自私、责任感、相互谅解协调等健全人格的素质教育,将现代社会所需的完善人格教育与其传统文化特质有机结合起来了。
新加坡是一个具有多民族背景的移民社会。
这决定了其居民有移民的心态,常表现为居住上的流动性和心理上的不稳定性,导致与本土没有浓厚的情感,对居住国难有强烈的认同感。
由于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致使新加坡人对原移出国保持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新加坡力求在全社会培养出人民的国家意识,塑造拥有“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求实效”的新加坡精神的“新加坡人”。
2007年新加坡颁行新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六大核心价值,即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与和谐,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品德的人,有爱心并对自己、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负责的人[5]。
韩国自1945年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把民主引入人民生活,韩国教育由此开始了一个以民主生活为基础的新起点。
韩国国民伦理教育沿着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路线,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国家认同,并将这种认同内化。
韩国的教育部长Rhee Kyu-ho在1981年解释韩国的精神教育就是一般所称的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其精神教育的核心在于让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爱深入人心[6]。
韩国的“国民教育宪章”阐述了韩国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即对青少年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振兴民族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精神。
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立的共性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要求不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别,但也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国家目标、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意识形态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定的内涵,必须和国家目标保持一致,是围绕国家任务、国家目标而设立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都体现了国家任务、国家目标需要,都是为国家任务、国家目标服务的。
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是要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社会政治制度忠诚,培养公民成为有道德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各国所需要的政治思想品德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合格的本国公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从狭义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也必须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立的层次性任何一个国家的目标都是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因此,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肯定也要围绕国家目标、国家任务的长期性与现实性来进行设定。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考虑人们现实的思想政治状况差异,加以区别对待。
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思想政治状况而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
由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且人又总是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环境中,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总是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设立必须适应人们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3.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注重对健全人格和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各国都将健全人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中国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渗透着良好公民的深刻含义,日本也倡导“尊重人的精神,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化,培养自主性的日本人”,提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开发人的能力,而且还在于培养形成国家和社会的主体的人本身。
”韩国也把“健全、民主”内容列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增强青年一代的道德意识和社会的凝聚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人们的群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十年来,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已由过去的追求个性自由、“个人本位”向群体道德意识转化,纷纷把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全球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反映人类的共同要求,并体现出时代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社会道德问题。
众多国家都强调把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
不仅要培养青年一代具有爱国民族精神,而且要培养他们成为致力于全球安全的国际主义者。
另外,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观,已成为人们都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
要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把全球性和时代性作为制定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参照。
5.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将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既是对该国每一个公民提出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是针对该国的青少年而设置的。
无一例外的是,青少年都是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对象。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富有创造精神的因素,可以说,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国家的前途和方向。
在当今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乃至矛盾、冲突的情况下,把青少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重点对象,对国家的独立与完整、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事实上,很多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早就是为青少年设立的,通过学校教育,扩展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采用各种内容、手段、形式,使青少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国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
三、各国思想政治教目标的个性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体现的政治性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任务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自然也就不同。
西方国家注重开放,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
如美国致力于培养积极进取的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义务的“负责任的公民”;德国注重培养具有向世界开放的人格的人;法国致力于使人成为有自律性的自由人。
而日本要培养“致力于和平、民主、对国际社会做出贡献、富有独立性的日本人”,为在国际上建立政治大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