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原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
题目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原因浅析学生姓名欧阳红梅
学号0630286028
院(系)、专业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李姣玲
职称讲师
2009年5月18日
目录
一、毕业论文选题申报表
二、毕业论文任务书
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四、毕业论文(正文)
五、致谢
六、毕业论文基本情况登记表
七、毕业论文进度考核表
八、毕业论文评阅表
邵阳学院毕业论文选题申报表
注:1、“选题来源”一栏中是生产、科研、教学以外的类型,请填写在该栏末空格内。
2、此表1式3份。教务处、学生所在系、专业教研室各1份。
邵阳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
2. 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原因浅析学生姓名欧阳红梅
学号0630286028
院(系)、专业中文系语文教育专业
指导教师李姣玲
2009年1月6日
邵阳学院毕业论文基本情况登记表
邵阳学院毕业论文进度考核表
论文题目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原因浅析系中文系专业年级语文教育专业2006级
学生姓名欧阳红梅学号0630286028 指导老师李姣玲
一。
邵阳学院毕业论文评阅表
院(系)中文系专业年级语文教育专业2006级学生姓名欧阳红梅学号0630286028
题目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其原因浅析
一、指导教师评定(40%)
三、答辩小组评定(30%)
四、成绩统计
五、综合评定等级(按五级评定,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70分以上为中等,60分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媒妁形象及原因浅析
邵阳学院中文系2006级语文教育欧阳红梅
【摘要】本文通过对明代通俗小说,主要是《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作品的具体分析,总结其中媒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同时笔者也从这一时期媒妁在生活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地位和作用来进一步加深对明代通俗小说媒妁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并反思造成了这一时期反映媒婆现象的作品如此之多,媒婆形象如此恶劣的原因,其中包括中国特色婚姻制度、明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封建性别文化下女性的地位、明代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特殊心理对市民文学繁荣的影响、文人思想的转变等。
【关键词】媒妁;明代;市民文学
Popular novels of the Ming Dynasty matchmaker image and
cause Analysis
Grade 2006, Chinese department, Chinese education, Shao yang University
Ou yang Hong mei
Abstract: Based on the popular navels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main is “The Golden plum”、“Stories from a Ming Collection” and other works of a specific analysis ,which summarized the image of matchmaker. Meantime, the author also matchmaker from this period in the life and literary works reflected in the status and function to further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popular novels in the Ming Dynasty matchmaker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image and reflection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this period reflect the matchmaker so many works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 institution of China、Special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Ming Dynasty 、gender-feudal culture of the status of women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citizen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special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to the public and the impact of the public prosperity and the impact of the change in thinking literature.
Key words: matchmaker,Ming Dynasty,Members of the public literature
古语有云:“天上无云不成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媒”之由久矣。史载:“女娲佐太昊,祷于神,祈为女妇正氏,职婚姻,通行媒。以重万物之判,是曰神媒。”又载:“太昊伏羲正伏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丽。”这是对我国媒人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媒妁制度日趋完善。媒妁的作用也日显重要。《诗经·卫风·氓》日:“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齐风·南山》日:“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诗经·豳风·伐柯》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作品,媒妁成为了男女婚配的必要条件,至迟在春秋末期就被确立下来了。另外诸如《仪礼》中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中有“男女无媒不交”;《管子》中有“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事成”;《淮南子》中有“因媒而嫁”等说法,这一些典集无不说明男女婚姻大事中,“无媒不交,无媒不娶”。
文学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媒妁自古以来,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广,因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必然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它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篇章中,就有出现媒妁。不过此时作为人们爱情见证的媒妁,它可以是花,是草,也可以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媒婆。《静女》中的“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中的“荑”就是一种芦苇,它可以被看做是最早的媒妁:男女的定情信物。其后有《晋书.艺术传》载孝廉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人为其解梦云:“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其中的“冰人”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媒人”;唐李复言有《续玄怪录.定婚店》,书中载:有一人名为韦固,晚宿于宋城,偶见一老者于月下翻检囊中文牍,而囊中装满红线绳。韦固甚厅,上前问道:“老丈所检何牍?”老人答曰:“天下男女婚约之书。”韦又问:“红线作何用途?”答曰:“留作拴夫妻之足用。”明代张四维的“岂不闻月下老人之事乎?千里姻缘一线牵”,使“月老”之名广布天下,成为男女为爱情而祈求的神仙;另外,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塑造的热情善良、聪明伶俐、敢于斗争的红娘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红娘”一词转而成为热心帮助青年男女结合的代名词,它作为媒人的借称,成为专有名词而相沿至今。我们发现,此时媒妁虽然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毕竟是少量的,而且大多数媒妁形象的塑造不是专名的、丰满的,同时从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人们最初对媒妁的出现是抱有一定美好想象的。但是这一形象到了明代,尤其是反映明朝市民生活的通俗小说中,如《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出现的媒妁越来越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