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培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轮虫的培养技术
养殖技术(轮虫的培养技术)
轮虫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中。

其对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营养丰富、大小适中、易培养,是鱼、虾、蟹幼体理想的动物性饵料,目前广泛应用于生产性培养的是褶皱臂尾轮虫。

一、轮虫概况
1、饵用特点
1)生活力强:易培养,喜欢有机质较丰富的水体。

2)繁殖快:环境条件适宜时,日生长率达30%。

3)营养丰富: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57%、脂肪20%、钙1.8%、磷15%。

4)大小适宜:约150×250μ,为大多数有鳍鱼类的开口饵料。

2、研究发展史
1)1960年日本伊藤发现轮虫作为仔鱼的饵料,1964年日本开始大量培养轮虫。

2)1965年,Hirata 和Mori首先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

70年代就大量利用面包酵母,但发现酵母轮虫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原因为酵母轮虫缺乏鱼类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20个碳以上),随后研究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技术。

3)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究,70年代后期研究培养轮虫,8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面包酵母培养轮虫,90年代研究轮虫品系的选育,如小轮虫(<100μ)、大轮虫(500-1000μ)、低温轮虫等。

3、存在问题
1)探明轮虫两性繁殖的机制。

2)开发高密度培养轮虫的装置。

3)选育和引进优良的轮虫品系。

4)探讨室外土池稳定生产轮虫的技术措施。

5)进一步探讨轮虫培养过程中增殖率突然下降的原因和机制。

二、轮虫的生物学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
1、形态特征
1)、轮虫为雌雄异体,雄性个体小,结构简单,仅有纤毛环和精巢,也不摄食,专为有性生殖交配。

雌性个体大,被甲长196-250μ,宽150-202μ,前沿背面有棘刺6个,而腹面仅4个。

轮虫有一个尾足,其内有粘液分泌于足趾,可粘于池壁等物体上作休息。

2)、轮虫三大特征
a、轮盘:由纤毛环、棒状突和触毛组成,具运动和摄食作用。

b、咀嚼器:接口后端,将食物磨碎。

c、原肾管:为一原始的肾,内有焰细胞。

2、生殖习性
1)、孤雌生殖: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轮虫均进行孤雌生殖,即由雌性成体产生夏卵,然后
孵化出雌性小轮虫。

其产卵间隔小于4小时,每只雌性成体平均产卵21个,产卵持续6-7天。

产出的卵挂在成体尾足基部,待发育成小轮虫后才破卵壳。

2)、两性生殖: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如饥饿、密度过高(>200个/毫升)、水温低、缺氧、水质(盐度、PH、水温)突变等,雄性个体出现,然后雌雄交配产生休眠卵(也称冬卵),休眠卵比夏卵大,卵壳厚,一端有个空隙,可长期保存。

3)、生活史:
3、生态条件
1)、温度:适温25-35℃,繁殖临界水温10℃,低于5℃和高于40℃不能存活。

日本把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轮虫分为S型和L型轮虫。

S型轮虫:个体小,适宜较高水温下培养(30-35℃),但不耐低温。

L型轮虫:个体大,适宜较低水温下培养(20-25℃)。

2)、盐度:生活为2-50‰,适宜盐度10-30‰,最适盐度15-25‰(18‰,比重1.016),不适应盐度的突然变化。

3)、光照:有光照下培养比黑暗好,适宜光照4400-10000LX。

因为光照能抑制原生动物繁殖,并促进单胞藻和光合细菌生长。

4)、溶氧:保持1.5mg/l以上即可,耐力强。

5)、种群密度:密度大,则卵少、繁殖慢;密度小,则卵多、繁殖快。

但密度太小易被敌害侵入,一般密度达200个/毫升即要间疏采收。

4、轮虫食性:为滤食性动物,靠轮盘上纤毛摆动造成水流而滤食水中食物颗粒。

轮虫饵料为φ25μ以下(最好φ15μ以下),包括细菌、酵母类、单胞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等。

5、发育生长:夏卵小轮虫(离开母体)成虫,怀卵持续6-7天。

轮虫寿命约10天。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
三、轮虫的培养
1、轮虫种的来源:选择个体大小一致、活力强、带卵多的轮虫为种源。

1)分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海域、池塘内,用250-300目制成手抄网捞取,镜检后用吸管分离获得。

2)、卵孵化:轮虫休眠卵尚未形成象卤虫那样的产品,但在已培养轮虫的旧池内轮虫水不必排掉,待需要轮虫时,提前一个月将旧水排掉留10㎝,再灌入新水,并培养单胞藻。

待单胞藻培养达一定浓度时,在适宜生态条件下,旧池底内的轮虫休眠卵就会孵化出来。

3)、索取或购买:向有关单位索取或购买。

2、培养池:玻璃钢池:5-20m3,投资少、装卸方便,水泥池:10-40 m3,水深1米。

3、培养用水:进口过滤袋或40-60ppm处理水,调节盐度至18‰左右(比重1.016)。

漂白粉处理水:准确称取漂白粉需要量,用80-100目筛绢擦滤于处理水中,剩渣去掉。

多放几个气石并开大气体,尽快将氯离子去除掉。

一般需经20小时以上曝气,若急需用水,则用与漂白粉等量Na2S2O3中和。

4、接轮虫:接种量以30-50只/毫升最为保险。

若原轮虫种不受污染,最好按比例将原培养水一并抽入培养,这样不至于环境变化太大,使轮虫生长繁殖产生一段间歇期。

5、饵料投喂:目前轮虫主要投喂单胞藻和面包酵母。

1)、单胞藻:优点:营养好,培养水质好。

缺点:需二倍于培养轮虫的面积,轮虫密度低(仅40-60个/毫升)。

其饵料种类以绿藻最优,金藻类次之,硅藻类最差。

目前多用去壁小球藻,
投喂密度为200万个细胞/毫升。

但用亚心形扁藻(投喂密度50-100万个细胞/毫升)效果更佳。

2)、酵母类:主要为面包酵母,也有啤酒酵母、油脂酵母、活性干酵母等。

面包酵母的优点:供应稳定,投喂简便,轮虫繁殖生长快,培养密度可达400-600个/毫升,甚至最高达1000个/毫升以上。

缺点:培养池水质易污染,所培养出的轮虫称酵母轮虫,缺少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投喂方法:投喂量按:水温20℃以下,投喂量为50克/亿·日;水温25℃以上,投喂量为100克/亿·日
投喂时用150-200目筛绢过滤后均匀泼洒。

由于面包酵母不耐盐,应采用多次投饵(日投喂3-5次为好),同时注意投饵量的准确。

在培养10-20天后需移池。

3)、两者混合投喂:用小球藻(约占饵料量30-50%)和面包酵母(约占饵料量50-70%)混合饲喂轮虫,已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培养技术。

单胞藻:在收集轮虫之后,以加水形式加入,约加10-30㎝。

面包酵母:投喂量为50-70克/亿·日,分3-4次投给。

6、日常管理
1)、轮虫的计数:准确地计数轮虫量,才能准确控制投饵量。

a、吸管计数法:先将吸管校正标有1毫升刻度,吸满1毫升,数出每毫升几滴。

然后用烧杯在轮虫培养池的气石旁取样,搅匀,吸满吸管至1毫升刻度,全数1毫升内轮虫数或数10滴轮虫数后再换算成1毫升的轮虫数。

b、浮游生物计数框法:取具1毫升槽体积的浮游生物计数框,取样同上,用吸管装满框槽,加1滴福尔马林杀死轮虫,在显微镜下计数。

2)、准确控制投饵量:根据水温和轮虫数量投饵。

3)、每天多次观察轮虫的生长情况和敌害发生,白天观察用烧杯打起来看,晚上观察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看。

定期吸取底污观察原生动物的数量。

4)、注意水质恶化:培养池底脏,有上浮物随气体漂浮上来,需换水或移池。

移池时,若无敌害,即用水管虹吸或水泵抽至新池。

特别注意决不能进到洗池水(含漂白粉的水,轮虫对漂白粉特别敏感)。

7、敌害防治
1)、原生动物:一定的光照可抑制原生动物的生长。

污染严重时,用250目筛绢过滤掉,池子彻底消毒
2)、聚缩虫:可用30-40ppm福尔马林处理,但轮虫也会受影响。

3)、红色菌群:有些是轮虫的良好饵料,一般不影响轮虫繁殖与生长,可用1ppm抗菌素抑制。

或是投饵量过多引起底质有机物沉积。

若对轮虫有影响,则用250-300目筛绢过滤出轮虫重新接种,且培养水需彻底消毒。

8、轮虫收获
一般轮虫生长密度达200个/毫升后,繁殖减慢,雄性个体会出现,即进行收集。

收集方法:
1)虹吸法:用水管或水泵抽吸出,并用250-300目筛绢过滤。

2)网捞:用250-300目筛绢制成手抄网随时捞取。

3)光诱捕:轮虫具趋光性,在培养池一角放一个灯,轮虫会聚集此处以便捕捞。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陈学豪教授番禺梅山马利酵母有限公司(联合编写)
四、轮虫的营养分析与营养强化方法
1、小球藻轮虫与酵母轮虫的营养成分比较
酵母轮虫
小球藻轮虫
水分(%)
89.5
87.2
粗蛋白质(%)
6.0
8.8
粗脂肪(%)
1.0
2.1
粗灰分(%)
1.4
1.0
钙(毫克/克)
0.13
0.14
磷(毫克/克)
1.32
1.83
氨基酸总量(克/100克蛋白质)
73.0
72.9
必需氨基酸总量(克/100克蛋白质)
33.0
34.1
2、酵母轮虫的营养强化方法
1)、将酵母轮虫用小球藻进行二次强化培养6小时以上。

2)、将酵母轮虫用生鸡蛋和水乳化鱼肝油强化6-12小时。

3)、用50DE微囊强化12小时,用15毫升强化3-5亿只轮.
强化方法:用1吨的玻璃钢桶,装满浓藻液或加入强化液,放气石1个,可强化轮虫3-5亿
个。

4)、培养小球藻中加入VB12等,其培养轮虫时繁殖稳定。

五、室外土池培养
1、培养池:培养池大小和数量视生产规模而定,一般以3-5亩为宜,有效水深约1米。

若生产规模较小,每个池子的面积不宜太大。

池子数量一般保持在3-6个,以获得稳定的产量。

池底要平坦,底质以沙质黏土或沙质土壤为好。

培养池要进排水方便。

小规格的鱼、虾池一般可作轮虫培养池。

2、清池:已使用过的池子,应像养虾那样进行清池处理。

另外,还要清除池中敌害生物。

方法:排干池水,经一冬天暴晒即可。

如无法排干池水,则用药物杀灭,常用药物为漂白粉50-80克/吨,氨水250克/吨,生石灰375克/吨。

3、进水:清池后1-2天便可进水。

海水需经沙滤和特制滤水袋过滤。

进水最好分几次进行,首次进水30-40厘米,以后逐渐加水。

4、培养单胞藻饵料:进水后施肥以繁殖单胞藻。

施肥量为,有机肥:鸡粪100-150公斤/亩,猪粪200-250公斤/亩;无机肥:尿素2公斤/亩,或复合肥3-4公斤/亩,过磷酸钙200克/亩。

藻种为水体天然具有,也可人工接种。

5、管理:因培养池水体较大,又不投饵,水质较稳定。

单胞藻的数量是影响轮虫繁殖的最重要因子,故应保证单胞藻的正常生长。

根据藻类的生长情况,追施化肥(追施量减半)。

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

6、收获:当轮虫密度过高时将造成单胞藻密度迅速下降,进而影响轮虫的增殖,因此因适当控制轮虫的密度。

按时收获即可,轮虫的密度控制要根据单胞藻的生长情况而定。

一般在轮虫密度达到10个/毫升左右,要密切注意透明度的变化,准备收获。

如果池水透明度变化不大,轮虫密度又不高,则不急于收获。

如透明度明显变大,应考虑收获。

不可等池水变清才收(太迟)。

收获方法:将池水用泵打入300目筛绢网箱中,将轮虫过滤出来。

收获量的大小,以将轮虫的密度控制在5-15个/毫升内为宜。

欢迎大家加入高效益泥鳅养殖QQ群211633278 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泥鳅养殖繁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