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教学提纲

1.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把握发展的概念。

2.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1)把握量变和质变的概念。

(2)量变、质变的形式。

3.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曲折的,不可能直线发展。

4.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而理解和掌握发展观点的关键是对发展的实质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这个问题,才能划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界限,明确如何促进事物的发展,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区分新旧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新旧事物并不容易区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受旧观念的影响,或者是各种旧事物冠以新事物的名称,难免鱼目混珠。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掌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意义。在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形中,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种情形较难理解。

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要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同时要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光明的前景,有无限发展的机遇,必将在新世纪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教学上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分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习“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第二课时学习“量变和质变”及“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第三课时,学习“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可以采取进行理论讲授,也可以采取进行讨论的方式。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大量材料和事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学会掌握适度原则”的意义,并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对理论的阐述上。

三、教学步骤

(一)关于“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中”问题的教学

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区分新旧事物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1)应设计一些学生易模糊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如: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新事物都是比较完善的事物吗?等等。

(2)让学生列举不能作为区分新旧事物标准的情形及事例。如,情形有:出现时间的先后、形式是否新奇、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等。事例有:计算机算命问题、资本主义国家的阵营不断扩大等。

(二)关于“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问题的教学

1.导入新课时可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采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等导入。(见“教学参考资料”)

(2)采用事实材料导入。(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3)用寓言典故导入。如:“一钱斩吏”的故事。《鹤林玉露》中有个《一钱斩吏》的故事,说崇阳有一县令,见管仓库的一名库吏从库内出来时,手中总有一个钱,便要杀库吏,库吏不认错,生气地说:“拿一个钱算什么!你能打我,不能杀我!”县令拿过笔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杀了这个库吏。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县令和库吏的思想方法呢?学习了量变和质变的道理,就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可以引用“舍罕王在小数字面前吃大亏”的例子。传说,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一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64格全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后便欣然答应。

设问:(1)这位发明人的胃口真的不大吗?请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答。(2)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悟出什么哲学道理?学生解答:1+2+22+23+24+…+262+263=264-1。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运用等比数列公式计算的结果是18 446 744 073709 551 615(粒)。老师点拨分析,聪明的国王犯矿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法,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其实,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400亿蒲式耳(一蒲式耳约合35.2升,共约50万颗麦粒)。相当于当时全世界在20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上述例子的讲解,伴随着数学演算和理性思考,水到渠成,易使学生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列举典型事例:

(1)“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三匹马,上马与上马赛,中马与中马赛,下马与下马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

忌出了个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二胜,反操胜券。由败到胜,是一个质变,但这一质变并不是由增加马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由上、中、下三匹马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2)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组成方式不同,会导致胜利或失败的不同质的结果;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的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各种政治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方式的变化,一个僵化的经济活动的组成方式与一个有活力的组成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质的经济效果。

(3)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乐符号1、2、3、4、5、6、7,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如同木头、砖头等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后就构成房屋一样,音符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既能组成雄浑、美妙的旋律,也能组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26个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词,并且还能进一步构成鸿篇巨制,流传千古。显然,这种质变绝非仅仅由音符、字母的数量增减所决定,而是由排列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

(4)运用这一道理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可以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学校广为流传的“4+4<8”和“8-1> 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1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有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关于“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问题的教学

教学方法上采用:①搜寻素材,创设情境。②提出富有启迪性的问题议论探究,引起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③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内容,可以讨论、协作,初步找出问题答案。④教师总结,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解除学生的疑惑,或揭示知识联系,让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⑤联系实际,升华提高,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提供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1)采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等导入法。(参见“教学参考资料”)

(2)采用事实材料导入,参见典型材料。可引用人类征服太空发射运载火箭的事例。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录像。

2.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总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吗?是否指每一步的方向?

“总趋势”是指它的总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而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方向,事物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总的趋势。

(2)新事物为什么一定会战胜旧事物?

从复习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入手推导出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的原因,并结合事例证明。第一个原因是根本的,正因为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才显示出生命力和优越性,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