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护理
【摘要】对精神科患者实行保护性约束前、约束过程中、解除约束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大多不合作,给予解释说明约束的目的、必要性,取得合作,实行强制性约束,应注意避免心理、生理上伤害,引发纠纷。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84-01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一项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
由于精神科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常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拒绝住院治疗、对治疗不合作、用药后步态不稳等,为了限制患者的紊乱行为,确保患者自身及周围人员和环境的安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经常采取保护性约束。
1 保护性约束前的护理
1.1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者,由其代理人代替行使知情同意权,入院时由主管医生与家属签署一份关于“强制性医疗行为”的知情同意书,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与沟通,由于约束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首先是自尊受到伤害,并且对约束的体验是痛苦而深刻的,违背意愿的强制性医疗措施,可引起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加以反抗,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态度要和蔼,充分说明目的和必要性,减少因约束给患者带来的一些不良心理反应。
1.2 保护性约束应由有精神科职业医师决定,开上医嘱,并且必须注明约束的形式,约束的时限,最长不超过24小时,如果需要继续约束应重新评估和再次医嘱,在紧急情况下,护士先实行约束的应在约束后尽快通知补开医嘱。
1.3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有无陈旧性骨折、压疮、是否存在严重自杀、自伤等意外伤害的可能。
1.4 病房中保留一间隔离间,避开其他患者操作,避免其他患者造成负面影响,也可防止其他患者的伤害。
1.5 准备好合适的保护用具、应有至少二名工作人员。
2 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护理
2.1 严格掌握保护约束的适应症,严格按照病房制定的保护性约束的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
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反抗力及暴力行为,要将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高度统一起来,避免伤害患者的重要部位,不可强拉一个肢体或部位,要协调一致,先约束双上肢,再双下肢,最后固定肩部。
2.2 要有专人负责,重点护理,每隔15分钟巡视,1-2小时更换肢体位置。
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温度及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受压部位按摩,防止皮肤损伤、肢体血运障碍或臂丛神经损伤,认真清点保护带数目,防止自行解脱或被其他患者解开,造成意外事件的发生,并进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
2.3 应在约束部位放衬垫,松紧适宜,最少要有一个手指的空隙,力量要适当。
2.4 定时为患者喂水、喂饭、喂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天冷时及时盖被、出汗及时擦拭,及时询问是否需要大小便,保持床铺及衣物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不让患者感到被保护是在遭到惩罚,使患者消除恐惧和敌对心理。
2.5 病情允许时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用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语言,再次讲解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并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征求医生同意尽可能减少约束带的数目和约束时间,如患者已安静,可在密切注意下解除约束。
2.6 若患者极度不配合时,踢床铺、挣扎保护带,及时配合药物治疗。
3 解除约束后的护理
3.1 解除约束时护理人员不能自作主张,必须经精神科执业医师同意后方可解除。
3.2 解除时患者情绪会有所好转,护理人员应再次进行必要的安慰解释和沟通,
强调保护性约束的原因,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以免解释不到位,引起患者报复工作人员,也可为下一步治疗护理打下基础。
3.3 解除约束时要仔细清点约束带的数目,检查完好程度,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4 应及时做好约束登记,包括患者床号,姓名、约束的原因,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和解除约束的时间,还必须有相应的护理记录。
总之,保护性约束可以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理解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考虑到保护性约束的负面影响,在护理时应加以重视和注意。
参考文献
李凤丽、吴强,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患者中的应用1008-8849(2009)14-16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