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一)
摘要: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整体设计具有多方面的考虑。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设计的安排,有对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考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另外还对如何体现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时代精神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整体设计
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我国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也拉开了帷幕。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2004年9月高中课程改革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区全面展开。根据《课标》,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物理学科12个模块的全套教材。
在这套教材编写中,我们力图贯彻《课标》中“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教育理念,努力为建设新形式下符合时代要求的物理教材贡献我们的力量。下面将这套教材的整体设计思想说明如下。
一、编写指导思想
此次教材编写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的前提下,特别注意贯彻以下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培养全面发展、有科学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服务。●根据《纲要》和《课标》中“多样化”“选择性”的精神,编写不同系列、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教材呈现的方式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尽管各个系列教材在概念和规律、科学方法、人文精神、实际应用等方面会各有侧重,但是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注意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观点。教材的编写注意表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材要有新意和时代气息。教材在概念和规律、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与探究等方面的设计要合理、有趣、有新意,使学生喜欢阅读,愿意参加所设计的活动,在取材上要选择那些鲜活的和能反映时代气息的内容,如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与物理有关内容、国内外科技新发展的情况等。
二、整体设计安排
(一)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兼顾差异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高中物理所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虽然《课标》对课程的基本范畴有所限制,但却是比较宽泛的,教材在完成《课标》中的基本要求前提下,可以对不同的内容有自己的处理方法。本套教材注重对学生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知识的选取,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例如,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加强“矢量”的教学、突出“变化率”的概念、渗透“极限”的思想等。
现代的物理教育不再把关注点放在知识上,而是认为只有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有了较好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理解规律、掌握方法比记住知识更重要。所以,教材注意将物理内容围绕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过多地罗列和陈述识记性的知识。
2.重视实验及实践活动的设计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不仅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因此教材非常重视实验的安排与设计。这套教材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特意设计了“演示”实验、“实验”“做一做”(或“大家做”,不同模块中名称略有不同)等不同的实验栏目。
“演示”实验一般是由于器材或其他因素所限,主要由教师来做的实验;“实验”栏目中的实验都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随堂实验,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此栏目中的实验多以定性的为主;在节的标题中有“实验”二字的实验,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较大的实验。这类实验有些是验证性的,多数则是探究性的;“做一做”或“大家做”栏目中的实验属于扩展性的实验,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做。
教材还注意其他实践活动的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结合所学内容适当安排动手实践活动,如选修2-1中测量“地电流”“制作简易无线话筒”等活动的安排;(2)安排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1-1第一章“节约用电的途径”中布置学生调查用电器的节电情况,并要求学生提出一两个具体的节约用电的途径;(3)每个模块都设有“课题研究”,以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
3.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
教材除按照《课标》的要求将不同的模块编写成各具特色的教材,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倾向加以选择外,还在两个共同必修模块里对一些内容做了“弹性”处理,以便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为此教材专门设计了许多开放性的栏目,如“说一说”“做一做”“科学漫步”“STS”等。这些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如物理必修1第2章第1节“做一做”中的“用计算机绘制v-t图象”,是为那些有条件使用计算机、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安排的;物理必修2第5章第3节“说一说”中关于“瞬时功率”的讨论,是为那些学有余力、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思考的学生所安排、设计的。另外,像书后的“课外读物”“推荐网站”“课题研究”等,也都具有兼顾差异的考虑。
(二)联系实际,突出STS的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很好地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物理问题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生活中的;只有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才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是有用的;只有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才能培养出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对待世界的人。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问题
无论新的教育理论还是我们这次课改的理念,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此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尽可能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亲切感。例如,在物理必修1中讲到“时间”和“时刻”的区别、“路程”和“位移”的区别时,教材从上课、下课以及乘坐不同交通工具到同一地点这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出发,逐渐展开对这些问题的讨论。
2.以生活、生产实例创设物理情景
教材注意以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分析物理问题,尽量避免用抽象的分析来阐述问题。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展示应用物理知识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有亲切感。例如,物理必修1“速度”是以百米运动员的赛跑为例来得出的;“加速度”则分析了飞机起跑的过程;第1章第1节介绍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另外,习题中也尽可能地安排与实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