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第一章第十节烹调中的营养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第十节烹调中的营养保护
【课题】烹调中的营养保护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营养素损失的途径
2. 理解各种烹调方法对营养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3. 掌握各种食物原料在烹调过程中的营养素保护方法
【教学重点】 1.烹调中不同传热介质对营养素的影响
2.不同食物原料的营养素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烹调过程中不同传热介质对营养素影响的机理
【教学方法】以某一具体食物的烹调过成为例,讲解营养素的损失及保护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程导入
食物原料从采摘/宰杀到食用,中间经过运输、贮藏、加工、烹调等诸多环节,营养素的损失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做的是让这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尽管多种食物合理搭配可以保证提供全面的、充足的营养素,而烹调加工方法也是平衡膳食从而达到合理营养的重要环节。如果不注意烹调加工过程中的营养素保护方法,使营养素流失、破坏,或使食物的消化率降低,都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二环节:教材内容要点讲授
板块内容Ⅰ:营养素损失的途径
1.流失:渗出
溶解
2.破坏:高温与光照
化学因素:配菜不当
不适当用碱
油脂氧化酸败
板块内容Ⅱ: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
1.以水为传热介质:煮、蒸、烫泡、涮……
2.以油为传热介质:煎、炸……
3.以辐射传热:烘、烤、熏烤……
4.烹调用具的影响
板块内容Ⅲ:几种食物原料在烹调中的营养保护
1.稻米和麦粉:掏米、煮粥加碱、制作馒头、煮面条
2.蔬菜:切洗、烹调方法、烹调后放置时间
3.动物性食品:烹调方法、挂糊上浆、油温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讨论答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第四环节:知识拓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10)
(一)一般人群膳食指南
9. 如饮酒应限量
如果饮酒,应尽可能选用低度酒,并且男性饮用的酒精量一天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孕妇、儿童和青少年应忌酒。
白酒基本不含其它营养素,属于纯能量食物,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每100ml 浓度为50%的白酒可产生350Kcal的能量。虽然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化成脂肪,但它所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由糖、脂肪和蛋白质所产生的能量。当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时,机体就会将由酒精替换出来的能量转化成脂肪贮存(啤酒肚的成因)。吸收入血的酒精,有5%可通过尿、汗、呼吸排泄,其余95%只能在肝脏内代谢,其代谢过程如下:乙醇—〔O〕→乙醛—〔O〕→乙酸—→三羧酸循环→能量。乙醛是酒精在肝脏内代谢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是一中非常强的反应性化合物,对肝细胞的毒性比乙醇大好多倍,是已知酒精所致肝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所以饮酒过量时会影响人的判断能力。长期无节制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从而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导致酒精性营养不良、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者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肝硬化的死亡中有40%由酒精中
毒引起)。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的危险。孕妇即使饮用少量酒精也可能对胎儿发育带来不良后果,酗酒更会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迟钝。儿童即使少量饮酒,其注意力、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思维速度变得迟缓。
适量饮酒可能有的好处目前为止只有人群调查结果,尚缺乏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据。如:美国人群研究结果,中老年人每天饮用相当于含有14g~28g酒精的酒可以降低总死亡率,而且与不饮酒的人相比患冠心病的风险更小。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45岁~59岁中年人中,每天酒精消费5g~10g可能有利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防。葡萄酒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如黄酮类(白藜芦醇、原花青素等)、多酚类(鞣酸等)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防止血栓形成,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第五环节:小结
食物原料在变成食物的过程中营养素会通过多种途径破坏和流失。不同的烹调加工方法对营养素的保存率也不同,应该尽量采取措施防止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或流失,这是平衡膳食从而达到合理营养的重要环节。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1. 完成《烹饪营养与卫生学习指导与训练》上的相关习题。
2. 讨论题:在烹调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使食物既美味可口,营养素损失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