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计算方法的 掌握和计算的熟练程度。课堂上,在教授了计算规则后,一 般会让学生反复地操练,有的老师要要求学生对100以内的 加减法等简便运算要达到“脱口而出”、自动化的程度。
这种注重计算结果和算法一统的教学,对培育和发展学 生的思维有多大价值?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 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交流”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沈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进行
了大量的巩固练习。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
沈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 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起来? 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沈老师教的还是扎实的,只是在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老师们普遍感到沈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研员何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国家和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 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 “积累四则运算的感性认识,探究计算方法”的新要求 。
3.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 应是明白人,这成了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于是“教师 学习事关重大”。
学科教学知识的缺失与教学浅薄问题
1. 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大支柱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态度
2.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背景、评价、 课程、学科性质、环境、 教学法、社会文化、教学管理
强调个人的行动智慧 更多的是行为的改进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 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
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为的连环跟进。
课例研究的基本途径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 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新理念、新 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 他人的差距
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
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
们研究的开始。
沈老师课的内容是 “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
内不退位和退位)”(是上海“一期教材”三年级
第一册)。
我们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和区教研员何老师一起
观了沈老师的课。
“谁再来说一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 (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春游你想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42、36、49、28)。 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 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 (学生回答:47,37) 。 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 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 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 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不意味着让学生重复别人的正确算法,更应更尊重学生计算 过程中的多种方法并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来。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 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 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 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 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 76-19=57。 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 生8:我是这样算的:76看成80,80-19=61,61-4=57。所以76-19=57。
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沈老师让 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 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 也有教师认为,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全班交流自己
的口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
还有教师觉得沈老师的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 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 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课例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课例研究的条件 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需要支持性环境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研究,是 教师教学方式、研究方式、学习方式、专业 发展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要让教师成为课 程教学的真正主人。
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三次授课中,教师们的研究 主题是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在不同阶段教师对此有 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行为: ①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②交流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算法并相互启发
③交流更要让学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不同的算法,并通过比较
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反馈会议上老师们说了许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 原来还以为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就行了,现在知道了 仅仅充分交流还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 和相互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其中不少老师这样说:“听了沈老师的课,我知道如何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 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恍然大悟:交流中有很多学问。
二、我们可以怎么做
■ ■ ■
从问题出发,让问题引导学习 同伴互助,让差异推动进取 需要技术的介入
■
我们的基本观点
1. 迄今为止的课堂,大多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去 学科”的课堂改进至少是一种缺失,不了解、曲解学科本 意的改进甚至是一种危险。
2.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课堂评议实可简化为 如下的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 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
不过,也有教师提出提出质疑:学生交流的似乎很热 闹,老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 互也都听懂了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口算方法的合 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呢? 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
测。
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 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54-17=”的测试中仅有12%的 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 困惑、疑问再一次流露在老师们的脸上。
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我们发现:教
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 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 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 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大家觉得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种 算法的异同以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并在比较中让学生寻找合 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 看来“交流”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讲出不同的算法给他
教师研究的目的
改进教学,发展自我
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教师研究的方式
行动中学习 行动中研究 一边工作 一边研究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 师研究是将教师的研究、进修和日
常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
动。
教师研究的过程
强化合作交流 开发差异资源
课例研究的形式
以课为载体 重视非正式课题研究
课例研究的成果
人听,更要在理解他人算法中做出比较和判断。授课老师也 觉得很有必要借班再上一次,对什么是“交流”做出改进。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76-19” 生1:我是这样算的:76-10=66,66-9=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先76减10等于66,66再减9等于57。 所以76减19等于57。 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的方法 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 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 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研究
ຫໍສະໝຸດ Baidu
王 洁 jjwangjie@163.com Xbyx.cersp.com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的成就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 比其他变量重要的多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
堂上。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卫星冲击”以来,各 国中小学教育走过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材改 革的路,一波三折之后,终于发觉:提高教师的 “真功夫”才是解决课程教学问题的最后保障。
你了解的
1.
2. 3.
你想了解的
你的理解
1. 2. 3.
一、我们倡导的教师研究
■ ■
一个案例 几点说明
实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研究 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
学生的交流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交流不仅是为了教师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学 生相互间的学习、启发和取长补短……
学科教学知识(P.L.格罗斯曼作过解析)成为金字塔顶,是 教师资格认证和培养向度的核心成分。
3.关于PCK的解析
• 学科统领性观点
① 关于学科内容、方法和性质的知识 ② 对于中小学最有学习价值的知识
特定内容的教学
① 学生对此内容容易理解或误解的知识(提高效率的奥秘) ② 此内容来龙(生长点)去脉(包括应用)以及横向方面组 织和结构的知识 ③ 将此内容通过接受式或探究式呈现给学生的策略知识 ④ 学生学习此内容的效果测评及其调整学习方式的知识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
“还有不同意见吗?” “真行!”的课堂语言组
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
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 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 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
我们教研组的所有老师观课后,一起坐了下来。
分析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算法 可见,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 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 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 互动过程,并最终形成学生对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再反思:从学科角度理解“交流”
•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课例中,主题是促进学生的有效交流?那么 本课的学科本质表现在哪里? “两位数减两位数”中的难点是“退位减法”,而“位置值” (place value)和“重组”(regrouping)是构成退位减法的核 心要素。正是位置值上数字的权重才会有“退一当十”,而退位后 数字之间重组的多样化才导致了学生的多种算法,有效的交流可以 让学生多角度理解数字之间“重组”的方式,体验到“位置值”的 核心作用(尽管这个概念并不在教学中给出)。这是数学角度对本 案例的实质问题的审读。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 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 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PCK
④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
Veal 和Makinster 建构了一个金字塔模 型, PCK位于塔尖, 是多方面整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