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中地“飞天”形象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指导教师:张群
姓名:梁晨
专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年月日
内容摘要
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提及敦煌,人们就会自然想到神奇的飞天。
飞天可以称作是天人,是一种俗称,而非佛教的专用名词。
它是一个善奏乐、能飞舞,满身异香美丽飘逸的形象。
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
可以说,飞天是印度的佛教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集合形象。
关键词:敦煌壁画飞天构图色彩灵动美
目录
一、引言 (4)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4)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4)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4)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4)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4)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5)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6)
(一)灵动美 (6)
(二)色彩美 (6)
五、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赏析
一、引言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原始的飞天,其实是马头人身的狰狞面目……
敦煌飞天的时代特点: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历经十个朝代,历史千余年,直到元代末期,随着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等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都在不断的变化,其演变史同整个敦煌艺术发展史大体一致,分为四个阶段:兴起时期-创新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
二、敦煌壁画飞天概说
(一)“亁闼婆”和“紧那罗”
在古代印度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护法神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作为护法神,他们皆受佛的教化,其职责是保护众生,常出现在壁画的佛陀上方、本生故事画和藻井中,多呈现出飞行的姿态,后随时间迁移演变成了飞天的形象。
“亁闼婆”因周身散发香气,所以有“寻香主”和“香音神”之称,他的职能是撒花奏乐。
佛经《尸毗王舍身救鸽》记载:“诸神亁闼婆,歌颂作音乐,美音轻重声。
”而关于其形象,说法众多,《百道焚书》中称其风采甚美;《梨俱吠陀》中描述其为卷发,持武器,说法各异。
在壁画飞天的形象也受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紧那罗”的形象和人的形象十分相像,但不同之处在于其头上长有一角。
《一切经音义》记载:“真陀螺,古作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端正,能舞。
此次天女,多与亁闼婆为妻室也。
”又说:“甄陀螺:甄,之人反,又作真陀螺,或作紧那罗。
”因而“紧那罗”有“人非人”之称,而不管哪种形象,都能歌善舞。
段文杰先生在《飞天——亁闼婆与紧那罗》中认为,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类,即佛经中的亁闼婆和紧那罗。
他们有特殊的只能的‘天人’而不是泛指六欲诸天和一切能飞的鬼神。
”
(二)“飞天”的广义、狭义之说
广义的“飞天”是指护法、天龙八部等飞行的诸神。
狭义的“飞天”专指“亁闼婆”和“紧那罗”等礼佛赞佛、歌舞散花的天神。
谭树桐《敦煌飞天艺术初探》中提出:“不论是广义的飞天还是狭义的飞天,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最为丰富,正是因为其包括了诸天形象,才会是丰富多姿的。
”
关于“飞天”,我认为它是一个多元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专属名词。
根据佛教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飞天不仅是“亁闼婆”和“紧那罗”,传入中国后还受到密教、道教等影响。
因而对“飞天”的研究应涵盖众多飞行的护法天人和供养天人等。
三、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飞天色彩
(一)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
“装饰”一词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欧洲地区,开始之初代表的是对艺术的渲染,之
后逐渐演变为“装饰艺术”、“装饰派艺术”等更丰富的内容。
利用艺术的装饰可以对艺术进行升华,使得艺术作品能够更加的赏心悦目。
通过敦煌莫高窟中多姿多彩的壁画艺术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肢体动作的各类飞天壁画,使人叹为观止。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家用曲折蜿蜒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舒展、飘逸、灵动的飞天形象,配合丰富的色彩和超高的意趣,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了一个恢弘壮丽富有想象的艺术世界。
其中的飞天形象更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巅峰之作,同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浓重的宗教信仰,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突破。
通过对飞天形象的分类,主要有四种构图形式:即装饰性构图、动与静的节奏性构图、主观透视构图和满而有序的构图。
首先,在飞天壁画的装饰性构图中的各类元素有序的组合在一起,使得图画表现出较强的和谐统一性,同时他的组合是富有想象的,通过画家们的表现思维而自由的舒展开来。
装饰性构图的飞天壁画在时空关系方面切换灵活,有效的放大了壁画的表现空间,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观感。
其次,飞天形象打破了时空地域的限制,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艺术家们用理想化的思维展现出一个个存在于想象中的飞天形象。
构图动静结合,其中利用对称构图来表达画面的静感,而利用均衡的沟通表达画面的动感;同时利用色彩之间对比的层次性来体现出画面的动静视觉效果。
飞天形象的动静结合在构图和色彩两方面同时得到体现,不断的将这种手法交替和重复,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飞天中的人物在绘画手法上巧妙的利用了画面的对称、构图的均衡、色彩的重叠反复等手法,张弛有度,潇洒自然,轻重适宜,避免了画面的单调,使得图画统一而又存在冲突,静态中融合动态。
可以看到飞天壁画的构图时而规则协调,时而错落有致,如同一首曼妙的交响曲,时而高潮迭起,时而平缓舒适,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非常高的装饰艺术性。
再次,飞天壁画中还融合了焦点透视法来突出画面的立体感。
在飞天壁画中犹如浮雕一样的装饰风格则是巧妙应用了凹凸法绘画手法,依据艺术家的表现意识来展现构图。
在飞天壁画中描述的是一个个宗教故事,依据故事需求,艺术家们透过不同的视角将画面周围环境和飞天人物融为一体,从而展现出仰视、俯视、平视等各类画面绘画角度,不会拘泥于单一的绘画视角,使得故事更加的生动形象。
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丽,富有装饰性。
最后,飞天壁画的装饰性还表现在整个画面的饱满性上。
在敦煌莫高窟可以看到有些飞天画面几乎充满了事物,没有更多的空间再添加其他事物,飞天随处可见,但是丰满的画面却不失和谐。
画家对于画面事物的处理手法高超,使得各个事物井然有序而且充实。
画家们对于画面的整体掌控成胸在竹,利用概括韵律和一根根线条将飞天和其他事物集结在一起,从而形成画面的整体走势,在色彩上利用层次性的对比使得画面和谐统一。
在壁画中应用相同手法进行重复,形成整体的节奏性,构图富有韵律。
(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
飞天壁画将色彩装饰这些规律也应用到创作设计上来,最大限度发挥色彩的装饰作用。
敦煌壁画之所以给人激动、欢乐、宁静等直观的情绪感受,并起到感化人的作用,还在于它的色彩所具有的强烈的装饰趣味。
如印度的凹凸法自西域传入敦煌,中西晕染法同时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殊规律的色彩,这就更丰富了飞天人物画的色彩表现,并使它具有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的需要,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敦煌壁画中的各种飞天的形象,其造型飘逸,其中大量墨线与彩色线条的运用,使飞天图案具有一种强烈的装饰性趣味,线条在重彩绘画中主要起到造型作用,如敦煌壁画中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赋色前勾轮廓线,赋色后再勾提神线。
不仅描绘了壁画中的飞天神态以及故事情节,并且作为连接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媒介,使富有变化的各种色彩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让画面既丰富又统一。
正是墨线与色彩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具有了独特的装饰性趣味。
线条的应用与之相配的颜色使飞天形象更加的趋于饱满和富有韵律,例如,土红、熟褐、淡绿、粉绿、金色、土黄等线条色彩都讲究装饰性,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
需要,以造型为基础,把自然的色彩加以修饰、变化和转移,带上画者的主观情感,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运用线条色彩,使得飞天的装饰色彩更加丰富,而这种飞天色彩装饰淡化了真实性、逼真感,使得飞天赋予个性化的色彩,这一切都是基于装饰画面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概而言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色彩运用达到了整体和谐的装饰性效果,使色彩语言尽情表现出和谐美,同时又有装饰性趣味。
从魏晋至元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构图与色彩的演变,也是飞天中国化、民族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的历程,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名族风格。
四、敦煌壁画飞天艺术美的表现
(一)灵动美
敦煌莫高窟中的飞天形象代表着强烈的佛教宗教艺术,飞天形象更是对佛教发源地印度、中国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结合体,成为我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艺术符号。
飞天形象灵动潇洒,画面富有韵律。
敦煌壁画是大型经变画,飞天则是表现在一幅幅佛陀传教画面及佛教“极乐世界”的场面之中。
飞天位置多变,或在主要造像的上方,或在故事画主题人物的头上,或在门楣上,有或在窟顶中。
随着位置的变化迁移,飞天的姿态动作也表现多样,从而展现出多姿态、多层次的艺术风格。
而随着时间的变化,飞天的造型也在不断突破变化中,审美观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飞天形象的美在于“飞动”,在极乐世界中自由的穿梭翱翔,所以飞天绘画中的灵动性和飞动感是飞天艺术的创作的关键。
在飞天绘画中,其人物形体变化灵动丰富,利用人物肢体的翻转、扭动、四肢的摆动、服饰的舒展及背景中纹路的流动性,使得飞天想象飞翔于天际,体现出一种动感的流动美和韵律美。
突破了画面的限制,人物自由飞翔之感跃然与壁画上,使得整个敦煌壁画富有生命。
飞天的造型和姿态飘飘飞起,摆脱重力束缚,或横游太空,或扶摇而上,人物神态端庄,动作潇洒飘逸,体现出很强的灵动感。
(二)色彩美
一提到飞天人们便赞叹其造型、动态,想到那婀娜的身姿、清纯的面庞、飞扬的飘带,而忽略对壁画色彩本身的欣赏。
色彩是一种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因素之一,色彩对敦煌壁画飞天起到一种“画龙点睛”作用。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的色彩杰作,它以精美的色彩形式展现出我国传统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
敦煌壁画用色丰富,并采用对比、调和使壁画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飞天壁画中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效果的规律性使它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
飞天不同的色彩统一在一个大的色调之中,画面充满神秘感。
敦煌壁画的神秘感是色彩造成的。
敦煌壁画的颜料多采用矿物质颜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从西域运来的。
现存的西夏时壁画都特蓝特绿,那是因为这些壁画绘画颜料有许多是蓝绿宝石研制的,所以他们可以历经千年不变色,且时间越久越鲜艳。
飞天壁画用色大多以红、黄、蓝、白、黑、褐为主,飞天的头发有的用淡绿,有的用浅黄,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是用白色。
飞天的皮肤用黑色、白色和黄色。
天空则是浅黄、淡绿和淡红色的。
试想拥有黑色身体、白色头发的飞天穿行于淡绿色或浅红色的天空中,黑色和白色的对比、红色的热情、绿色的点缀,浓情而不矫情,艳丽而不媚俗,飞天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美,而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飞天壁画随着时代迁移其飞天形象也表现出明显的时代性,色彩应用及风格特色都表现不一。
在早期北魏时期时,飞天壁画在着色上突出了其粗狂而雄健的风格,用笔朴实古出拙,飞天画面的立体感强烈。
在色彩的选择上,主要则是以青、白、褐、绿等为主,代表了北魏时期的绘画风格。
随着时代更迭,到了隋代,飞天的画面线条更加的灵活流畅,在人物造型表现上也更加逼真,色彩对比趋向于柔和的风格,更加注重飞天面部的渲染。
同时这一时期飞天画面的背景变化多样,不再拘泥于只做红底的飞天,出现了白底背景,逐渐接近于现在中国画无底色的绘画风格。
再到唐代,佛教艺术得到推广发扬,绘画艺术
也取得突破性进展,飞天的色彩对比更富有层次性和节奏性,色彩格外的丰富多样,也采用了更加鲜艳的色彩来渲染飞天。
宋代壁画在色彩方面多用灰暗的大绿、赭石、茶黑显露出冷清的情调。
元代壁画用色比较沉滞暗淡,很少用红色,并开始采用淡彩浓墨的湿壁画风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妙,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
飞天的形象达到了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贾应生. 敦煌哲学建设的学派意义[J]. 甘肃社会科学,2017,(04):17-22.
[2]沈袁达. 敦煌飞天艺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探索[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16,23(03):123-126.
[3]石庭明,陈胄. 浅谈敦煌飞天壁画的艺术特征[J]. 艺术教育,2016,(01):55.
[4]张天一. 敦煌飞天造型艺术赏析[J]. 丝绸,2013,50(06):56-60+66.
[5]张鹏. 神游的飞天——敦煌飞天的“飞动美感”研究[J]. 齐鲁艺苑,2012,(06):65-70.
[6]闫嘉哲. 试析敦煌飞天的美学意蕴及其在现代艺术创意中的新生命[J]. 发展,2012,(0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