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医用化学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之一,其实验教学是医学生全面掌握和融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优良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提出了传统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与不足,介绍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诸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现代医学已致力于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和疾病的研究,其研究者不仅要具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判断力、高度的综合能力和科学创新的能力。

这些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课正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成为我们积极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目前医用化学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需改进
首先,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医用化学教学学时数在不断缩减。

实验教学时数更是大幅度的下降。

例如,基础化学实验,由原来的12个缩减为现在的4个。

因此,每次设置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一般为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

前后实验项目之间大多缺乏纵向联系, 缺乏系统性,每项基本操作一般只能有一到两次的锻炼机会, 无法多次重复练习使用; 其次,实验项目与相关医学课程如生物化学、临床生化、药理学、预防医学等缺乏横向联系, 使学生对医学和化学的关系缺乏感性认识而对化学实验课缺乏兴趣。

另外,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型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几乎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师一般都准备好实验装置、仪器,学生不需要思考和探讨实验的设计、仪器的选择,只需按规定的实验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学生缺少创新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设计方案等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模式待改革
当前的实验教学有着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教材中设计的每个实验,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写得一清二楚,实验方法和思路也只有一种。

在上课时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装置甚至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做实验时只需“照方抓药”即可。

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抑制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学生的思维
方式单一,模仿多,创新少,影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条件要提高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教学费用的提高,在实验教学中大多为2-5人一组,主动性强的学生动手较多,而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就只能观看。

如果教师监督不严,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学期没有操作一次实验,每次依赖他人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蒙混过关,何以谈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其次,教学仪器和设备陈旧。

目前,随着科学新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而我们的实验还仅限于传统的内容,学生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与临床实践应用联系在一起,使我们的教学脱离于临床。

因此,教学班容量不应超出实验条件的最大限度,每个实验教学班以20~24人较为合适,同时,还应增加实验室设备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4、实验考核的方式应改变
一般院校的医用实验化学教学从属于理论课,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品存在,没有单独的学分,没有独立的考试环节。

实验课的成绩评定总是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础,只要交了报告就有成绩,而与实验做得好坏、实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联系甚少,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使学生从思想上不能真正对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能得以实现。

二、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学时数的减少以及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经费普遍紧张,使得大幅度增加教学经费和教学时间几乎不太可能。

若对现行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加以改革,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实验内容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采用微型化、小型化医学化学实验,以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学经费;增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设仿真性、互动式医学化学实验,以进行毒性大、费时间、危险性较大及试剂、设备较昂贵的实验;建立以培养医学生实验技能和素质能力为主的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考核制度。

1、优化教材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对实验课感兴趣是实验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实验课内容是影响学生实验热情的最直接因素,所以首先应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实验内容。

在保证基本技能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安排与医学相关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们认识并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医学生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水的硬度的测定设计为水的硬度及钙片中钙含量的测定,不但强化了实验操作,而且加强了与医学知识的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开设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时不多的情况下,设计一些综合型实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系统的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基本的技能训练也得到了保证。

例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将萃取、常压蒸馏、沸点的测定、升华以及熔点的测定技术有机地统一起来,再如“蕃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分离”,使萃取、过滤、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系统起来, 这样有机物质的分离提取技术都得到了锻炼。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课堂的内容安排的较为充实,提高了课时利用率和效率。

2、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当前,随着医用化学课时的急剧减少,教学经费的紧张,在此条件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要求,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生选课时,将我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告诉学生,课前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讨论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及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上课时,教师随机对学生进行检查提问,针对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实验的成败,组织学生在最后进行讨论,这样节省了教学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增加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设仿真性、互动式医学化学实验来节省教学时间和教学经费。

验证性实验,例如糖的性质,以及毒性危险性大、费时及试剂、设备较昂贵的实验,例如减压蒸馏等,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及软件,让学生在课外可以随时上网,进入仿真实验室操作。

在现实操作中因操作不当可能存在的危险后果在模拟实验中也都会显示出来,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但仿真操作有惊无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无危险性。

现实中耗时较长的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合成需要6个学时,使用仿真实验室,其中的加热回流、洗涤、萃取和干燥,在仿真实验室内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仿真实验室由于不受地点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练习,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也可以重复练习,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3、完善实验课程体系考核制度
考核是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制定的考核制度应能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为此,我们制定的考核办法为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其中出勤、预习、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期末安排口试和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抄袭者不得参加实验课期末考试。

所有的规定在上课前告知学生,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中站着看的、只等着抄实验数据结果的人少了,反之,每个人都积极动手操作,若实验结果不理想的,还会主动要求重做。

实验报告也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往千篇一律的实验结果讨论的现象不见了。

极大地改善了某些学生依赖他人、抄袭他人数据结果的不良风气,为实验教学的成功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