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读者可能对槟榔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有见过它的样子。但在我国某些地区,槟榔就像生活中常备的口粮,成了人们见面互递槟榔的“社交礼仪”。海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份深受其害,其中以湖南最甚。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中医记载,槟榔的功效是“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破症结,驱虫,行水,属驱虫药。”据研究表明,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保健和药理活性成分,可以杀虫,尤其是对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蛔虫中毒。同时,它还可以使得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以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及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等。吃完槟榔身体发热、精神充沛是槟榔爱好者的共同认知。槟榔带来快感,让人产生依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了咀嚼槟榔的行列中来。“工作熬夜来一颗,提神醒脑,比吸烟、喝咖啡更有效,冬天来一颗,汗流浃背,好过保暖内衣。”不管这些功效真实与否,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抽烟又吃槟榔,是会致癌的。
早在2012年,槟榔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了一级致癌物。这可不像WIFI、红肉等2A、2B类”尚未确定是否会引发癌症”的物质,而是明确可能诱发癌症的1类致癌物。名单中,槟榔果、含烟草及不含烟草的槟榔嚼块都榜上有名。与
其一同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还有乙醛、马兜铃酸、石棉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物质。槟榔与口腔疾病,甚至是口腔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在我国医疗界已是公认的事实。
医学研究证实,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OSF)占7%,白斑占3.9%,扁平苔藓占5.2%,这些都属于癌前病变,而口腔黏膜下纤维性病变基本上可以说是咀嚼槟榔人群的早期特异性病变,发病率极高。由于槟榔纤维的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并且槟榔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临床表现为口腔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大多早期出现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的有自发痛、口干、味觉减退。后期开口困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言语及吞咽困难。口腔黏膜变白,轻度不透明,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如果发生此症后不及时阻断槟榔的摄入,任由槟榔碱的反复刺激与累积,尤其是工业化生产中为追求口感上瘾而加入的各种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即诱发敏感人群的致癌基因突变,最终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会引起牙龈癌、舌癌、唇癌、口咽癌、硬腭癌、口底癌。食道癌、胃癌等一系列的危害健康的疾病。然而我们也发觉一个无奈的现状,嚼食槟榔既不是法律所禁止的,而且有很多的槟榔爱好者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科普。吸烟有害健康,嚼槟榔同样如此,都是在慢慢的腐蚀你的身体,所以为了健康,远离槟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