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_中国古典园林的绿色启示_谭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自然观出发,剖析了“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理念所体现的古代生态伦理观,从古典园林遗产中汲取精髓,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景观艺术设计。

关键词:道法自然;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Abstract:This text is from the natural view of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ing art, and it analyses the ethic view of ancient ecology, which is from a plain philosophy called “magic arts nature”. We can absorb the essence from the legacy of the classical gardens, and create the modern landscape art design that can be fi 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magic arts nature;classical garden;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0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066-02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滋养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全盛、成熟时期,达到了世人瞩目的艺术高度。然而,园林艺术也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遭遇着全球化的影响,古典园林在近百年来出现了断档。如何发掘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粹,使其融入当代园林景观艺术,服务于现代社会,成为当代设计师苦苦求索的命题。本文仅从古典园林的自然观这一点进行初浅的探讨。

1“道法自然”的古代造园艺术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古代哲学家就提出遵循自然,顺依自然的思想。古代各家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虽互有异同,却构成了一条互为补充、互为深化的重要思想发展线索,影响了整个古代中国的文化史、哲学史、美学史和造园史。儒家的“ 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佛家的“天上地下,云自水由”(《永平广录》卷十)等等……都是坚信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尽管包含有一些唯心神秘的色彩,但它们认为人与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敌对,而是能够并且应该彼此互相渗透,和谐统一的,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乃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传统,并且是同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不可分离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永续生存”是颇有启发意义的。

作者简介:谭芳(1976-),女,湖南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建筑经济师、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两千多年前就曾有关于世界观的言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主张万物复归其本色根源,造作的人类和社会必须复归其原始状态才能实现万物和谐的境界。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图1,图2),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保全生命、避免损害生命。这是隐士们通常的做法:逃离社会、遁迹山林,因此才有了私家园林的长足发展。“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之上。道家的“道法自然”,是古典园林的造园法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其造园境界,将造园者寄情山水、林泉高致的易趣附着于园林之中,将人的审美心理与人工

道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绿色启示

Tao Follows Nature

——Green Inspiration from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谭 芳 TAN Fang

图1-自然式的中国园林图2-几何式的西方园林图3-塑料仿真椰子树图4-大片草坪需自来水灌溉

66

建造的园林世界及自然界之间融通互摄,既讲究“人乐”,也讲究“天乐”,对待人与自然的基本准则是无为和谐,顺其自然。中国古代的美学思考和艺术设计一直受到这一基本逻辑的影响,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自然之美。美是主观与客观、感情与理智和谐平衡的产物。这一审美方式反映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即对世界万物给予了应有的尊重。

“道法自然”建立了道与自然的联系,暗示了整个宇宙的运行法则,并强调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深刻敬意,世界万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活动都应该遵守由道控制的自然运行法则。这是道家哲学中具有决定性的观点,可以说,这一结论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2 “道法自然”的当代景观设计

当然,这一哲学的方法论,必须经过转换才能在当代景观艺术设计中显示其价值。因为景观设计的所有特征虽然是人工的产物,但都是具体实在的,如何表现事物的自然品质取决于景观设计师的表达方式。景观要素如:山、水、植物尽管是自然物,但可经过人工处理体现出人为的特征;同样,人造之物如园林中的建筑小品等,在“道法自然”思想的指导下也可以成功地表现出自然的精神。

在古典园林中山、水、植物和建筑是主要的构景要素,对景观设计的美学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他们在特定环境的意义,而不是其数量的多少。园林设计师通过对场所的认识,在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考虑的基础上,把人工山水、建筑按人的活动为逻辑依次安排其空间秩序。通过展现园林合理的功能、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准确地用色和用材等设计手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可以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对比当今的景观设计,我们经常在北方可以看到塑料制作的椰子树、棕榈树,以期营造热带景观的气息(图3);在北京这样一个干旱缺水的城市,中水处理系统尚未完善,大量的自来水用来浇灌大片洋草坪(图4);为室内景观需要种植高大的竹林,年年更换,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百年大树不断地为道路、停车场和高楼让位……这些行为,与古代哲学思想

提倡的“天人合一”格格不入,与21世纪强

调的可持续、生态化、本土化相去甚远,更与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背道而驰。

当然,原封不动地照搬古典园林是不合时

宜的。首先,古今园林景观的服务对象已有了

很大的不同。古典园林是私有的,是为皇帝及

达官贵人服务,现今社会的园林景观更多地是

为公众服务,是公共场所,因此进行园林景观

设计时必须考虑它的公众性。其二,现代人的

行为着装方式、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有了很大

的不同,多样性也是现代景观必须考虑到的因

素,如公共休闲空间的儿童设施。再者,现代

园林景观的周边环境与古典园林的周边环境不

同(图5)。人口的剧增和城市化发展,致使

高层建筑与日俱增,城市园林包括公园、城市

休闲绿地、街心花园等与周围建筑的协调,要

求设计师必须考虑园林要素的尺度、空间组织

关系、视角的高度变化等等……从深层意义上

来说,与古典园林一脉相承的诗词、书法、绘

画及木构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有其文化背景和

生存土壤,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全球一体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这些艺术形式受到严厉的

冲击,甚至消失。离开了文化背景和生存土壤,

诗词、书法、绘画及木构建筑等艺术形式就如

无源之水,无以为继,古典园林也随之失去这

些可以汲取养料的艺术基础。

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

在经历了百年对大地肆意的掠夺之后,人

类已感到愈来愈严重的生存危机,开始对历史

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声,表

达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由衷渴慕;

在反对当“自然之敌”的同时,竭力主张做“自

然之子”、“自然之友”,并提出“生态工业”、

“生态科技”、 “生态城市”等等倡议。人

类尚未揭开地球生态系统的谜底,生态危机却

到了千钧一发的关头。于是,“人与自然协调

论”、“可持续发展论”等新的理念相继提出,

相应的环境科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建筑学、

生态美学等学科也迅速发展起来,我们所处的

是一个呼唤生态的时代,而这,又与我们千年

老祖宗提出的“天人合一”是何等一致!中国

古典园林是最具典范的生态艺术,最能体现“天

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精神和东方的生存智

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典园林

对当代景观能发挥“绿色启示”的巨大作用。

古典园林中,随处可见人与自然的双向交

往和谐共处,“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

政园与谁同坐轩联)(图6),“清风明月本

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图7),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

林立雪堂联),既可以说是“人化的自然”,

也可以说是“自然的人化”,是人真正意义上

向自然的回归。从另一个逻辑上说,既然花柳

无私,山水有情,苍松翠竹是佳客,明月清风

是故人,我们有何理由不善待自然?善待自然

就是善待人类自己,这除了具有自然生态学的

意义外,还具有文化生态学价值,是真正的人

性回归。因此,古典园林对当今的绿色启示不

仅仅体现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这种绿色文化,

更是引导人们通过美的意境和理趣,走向自然

生态以及精神文化生态无比丰饶的理想境界,

“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海德格尔说过,“这

种诗意一旦发生,人便人性地栖居在这片大地

上。”这才是最佳意义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回归。

4 结语

“道法自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已经

不在于某种造型形式的追随,不同时期人们的

自然观、人生观、审美观以及社会条件的不同,

在园林中表现“自然”的内容、表现方式以及

“自然”的审美标准会有所不同。“道法自然”

是一个根本理念,与建筑设计中一贯提及的本

土化、因地制宜、文化根基等一脉相承,只有

深刻理解自然精神,理解反映着自然无常变化

和世界万物相辅相成的道家哲学思想,才能设

计出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的景观作品来。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

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86.

[2] 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

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 金学智.中国古典园林美学[M]. 北

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6

图5-现代景观处在高层住宅的包围中图6-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图7-苏州沧浪亭

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