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优秀公开课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语言韵律屈折有力—沉郁顿挫
整体分析
▪ 这首诗给我们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
凄楚、悲伤、悲愤、孤独、 沉郁、顿挫。
▪ 《秋兴·其一》和《登高》是杜 甫晚期作品, 两首诗在写作上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作业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困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
其遗憾;潦倒:衰颓,失意。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
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 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最能体现诗人 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看 诗人是如何抒写“悲”情的?
赏析文本 ,体会情感
诗的前两联: 1、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 2、这些景有哪些特点? 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赏析文本 ,体会情感
诗的前两联: 1、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
8、①风、天、猿、渚、沙、鸟、落叶、 江水;(2分)② 前两联是作者的所见所 闻,朔风凛冽、天高人小、孤猿哀鸣、飞 鸟盘旋、落叶纷纷、江水涛涛,这一切营 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氛围。(3分) 9、①既有漂泊他乡引起的思乡之情,又 有自身年老多病的悲凉,更有对国家多灾 多难而自己年老无力为国效命的极度忧愤 之情,同时也有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的愤懑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想借 酒浇愁却因病而不能,只能郁结在作者心头
学习目标
▪ 1、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 2、鉴赏本文情景交融的写 作手法。
登高诗情感分析概括
一、登高望远,思亲怀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登高望远,伤时悲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 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 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 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 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 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 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小结
颈联和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艰 难苦恨”,一个多年飘泊,孤苦无 依,鬓发斑白,年迈多病的老者形 象跃然纸上。
国破山河在/是你忧愤家国的慷慨悲歌//
你用满鬓繁霜/阅尽世间风絮/你用佝偻的脊 背/柱起了民族的诗魂//
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这一切只 因你是那样/爱得深沉//
个性解读(小作文)
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代表唐朝诗 歌的最高成就的天才诗人,你 更欣赏哪一位?(300字左右
的短文于小作文本上)
▪ 比较赏析
示的境界,既肃杀凄凉,又雄浑高远 。
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诵读体会作者心情
诗人站在高天之下,急风之 中,面对清渚、白沙,耳听猿啸 的叫声,内心万分孤独,仿佛就 是一只孤鸟,凄楚、忧伤、悲哀、 绝望。
意境:雄浑高远而凄凉
孤独无依 漂泊痛苦
鉴赏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几种景物? 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
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 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六.拓展延伸
诗人杜甫 在《月夜》的清辉中/嗒嗒的拄拐声/伴着你
孤独的深吟// 天地一沙鸥/是你《登高》《春望》时/表诉
的游子的衷肠//
朱门肉臭/路有冻骨/是你为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的哀叹//
怎样的意境?(5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
析。(6分)
1、意境步骤:①图像画面+景物特点+思 想情感。②意象+画面+意境+情感
共同特点:
▪ 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 情结。世事艰辛,家愁国难,万里悲秋 ,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 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 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 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 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达到 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 对仗工整。

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熟读《琵琶行》。
③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仅仅是个人的艰难 吗?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既是个人,也是国家。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
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 是第八个年头了,此时“安史 之乱”已结束4年,但军阀乘机 争夺地盘,国家仍一片混乱。
活力和朝气 悠闲自在
渚清沙白鸟飞回
孤独苦闷的飞鸟
一、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 个特写镜头,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
▪ 意象: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
、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 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意境: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
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 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
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清)杨伦,“古今 七言律诗之冠” ——(明)胡应麟
2。、品出诗味(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 抒发了诗人孤愁、思乡、年老、多病、 忧国、怀才不遇等复杂感情
闻一多的评价: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
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 甫
杜 人称“诗圣”,文为“诗

史”。
风、天、猿、渚、沙、 鸟、落木、长江
2、这些景有哪些特点?
风急 天高 猿啸哀,
听到它的叫
渚清沙白鸟飞回。 声让人感到
非常悲凉。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身 体的,又有心 灵的。更主要 是心灵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很 孤单。

大家想象一下, 首联中的“飞鸟”, 应该是一只在什么处境中的鸟?
联 鹰击长空 想 鸟鸣山更幽
三、登高望远,抒怀励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一、反复诵读,把握节奏, 体味情感。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节奏: 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仄), (节拍)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小结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 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 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 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 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 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探究手法,品出诗味
1、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本诗四联全都对仗,一二联写景,三四联抒情, 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沉郁雄浑”的风格。
赏析文本 ,体会情感
颈联与尾联
分析诗歌最后两联,诗人的悲 还只是悲秋吗?他的悲还来自 哪里呢?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 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原 文是:“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作客 ’,羁旅也;‘常作客’,久旅 也;‘百年’,齿暮也;‘多病 ’,衰疾也;‘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 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命源自文库短暂
时间之永恒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 人,虽有无奈,感到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渺小,历 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但他又 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意境:苍凉而雄浑、沉郁而悲壮
总结
首联和颔联作者精选了一系 列意象,将诗人的“艰难苦恨 ”包含无遗,将所要抒发之情 凝聚于所绘之景中,借景抒情 。
南宋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析 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八 作客,羁旅(客居他乡)之愁也; 可 常作客,久旅(长期漂泊)也; 悲 百年,暮齿(晚年)也; 多病,衰疾(体弱多病)也; 台,高迥(高远)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也 。
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