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以来,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自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以来,经济学家就一直不断地对经济增长进行探索。
正是因为经济增长与全世界人民的福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经济增长的事实:经济增长迅速、贫富差距加大
全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一直在加速。
1820- 1870年,世界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为0.5%;1870- 195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 1.1%;1950- 1998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1%。
在整个187年间,贫富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1820年,世界上最富裕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国家的3倍,到1998年,这个比例达到了19:1。
1950年,中国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是到1998年中国经济水平超过了非洲和印度。
由此可见,19- 20世纪,世界经济出现的急速增长是不平衡的。
像美国、加拿大和西欧这些起步早的国家,增长速度相对缓慢;而像日本这种起步晚的国家,增长速度却很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增长速度出现了质的变化。
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的增长就超过了战前水平并持续快速增长。
1950- 1990年,日本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9%,而同期美国只有2.1%。
到1990年,日本的人均GDP就达到了美国的85%,赶上了那些起步早的国家。
随着日本的经济水平接近美国,其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了。
20世纪90年代初的资产泡沫破灭,随后的十几年对日本经济而言是灾难性的。
二、对古典经济增长认识的变化
在19世纪以前,对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和托马斯•马尔萨斯(ThomasMalthus)等古典经济学家来说,土地是除劳动以外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在他们的年代,土地是比资本更为重要的财富。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学家开始随之调整认识。
如表1所示,英国总财富中土地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这种变化说明,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重要性上升。
资本取代土地成为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的原因在于技术发生了变化。
工业革命发明的许多新技术,如蒸汽发动机,大大提高了资本的生产性。
表1 土地在英国总财富中所占比例
二战后,对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的认识达到了最高阶段。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W. Arthur Lewis)在1954年写到:“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就是理解这样一种过程,即只拿出国民收入中的4%- 5%用于储蓄和投资的社会……把其自身转化为一个自愿储蓄率达到12%- 13%水平的经济体。
之所以这个问题是中心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事实上就是资本的快速积累。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资本积累已经远远不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的现象,其重要性一再动摇。
一些观察家已经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正取代实物资本而成为生产的主要投入。
现代社会出现的经济增长现象,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已经不能给予有力的解释,现实与理论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积极地探求能够
更好解释当今世界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三、现代经济增长概念的界定
经济增长理论分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初步建立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还没有一个完善、严格的定义。
从时间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增长理论;从内容上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模型和新增长模型。
现代增长是这样一个时代,即主要的增长促进力量是系统地开拓科技的前沿,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地应用于产业的生产技术。
四、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
1. 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Model)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是哈罗德(Harrod,1939)和多马
(Domar,1946)的研究,提出了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上第一个经济增长数学模型。
该模型以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为基础,引入时间变量,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长期化和动态化。
哈罗德—多马模型用数理工具建立规范模型对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基本思想是:一个时期的经济均衡增长要求该时期国民收入增长率提高到使它所引致的投资等于同期全部储蓄。
哈罗德—多马模型具有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包括: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②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和资本K,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③生产规模效益不变;④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⑤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⑥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
模型基本公式为:
公式(1)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经济增长率等于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
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Y是产出变化量,Y是产出, s为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或投资率),v是资本产出比,v= △k 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可以增加的产出,即资本的使用效率。
△k是资本存量K的变化量。
可见在资本产出比v 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越高,经济增长率越高;反之,储蓄率越低,经济增长率越低。
哈罗德—多马模型使用生产投入要素间无替代性的生产函数,认为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稳定增长的条件是GA= Gw= Gn。
其中,GA代表实际增长率,是由公众决定的增长率;Gw代表有保证的增长率,指厂商愿意的增长率,即由资本家集体意愿投资的水平所决定的增长率;Gn代表人口增长率,即为了使经济实现持续充分就业所需的增长率。
三者相等才能使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首先考察实际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Gn。
由于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不能相互替代,因而当实际增长率超过人口增长率,即GA>Gn时,劳动力短缺,不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经济不能长期稳定增长;反之,当实际增长率小于人口增长率,即GA<Gn 时,劳动力出现过剩,出现失业。
因此,只有当实际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相等时,经济才可能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运行。
其次考察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GA= Gw。
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GA>Gw,在储蓄率s 既定的条件下,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小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会进一步增加。
增加投资的结果是国民收入增加,实际增长率进一步提高,经济继续扩张;反之,若实际经济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GA<Gw,则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大于投资者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投资者将根据意愿的资本存量进一步减少投资。
经济将继续收缩。
由此可见,只有当GA=Gw 时,投资才会按照维持不变的增长率所需要的数量进行。
一旦出现GA≠Gw,结果要么是无限的扩张,要么是无限的收缩。
由于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条件过于严格,因而经济学家形象地把这一稳定增长路径称为“刀刃knife- edge”(刀刃性质源于资本与劳动不可替代的假
定)。
哈罗德等人认为,三种增长率只有在偶然的情况下才会相等。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可能性很小,并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旦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不但不能自动纠正,还会造成更大幅度的偏离。
总之,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不稳定的。
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外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由索洛(1956)和斯旺(1956)在对哈罗德—多马模型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般称为索洛—斯旺模型(Solow- Swan Model),常被简称为索洛模型。
索洛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设资本和劳动不能相互替代,从而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增长的结论,只要假定资本和劳动能相互替代,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索洛模型假设:①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②投资的边际收益率递减,即投资的规模收益是常数;③采用资本和劳动可替代的新古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解决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不能自发相等的问题。
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数量既定,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确保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特定值上。
该模型没有投资的预期,因此回避了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之间的不稳定。
就此可得出结论:经济稳定增长。
该模型的外生变量为: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内生变量为投资。
索洛描述完全竞争的经济是产出的增长对应于资本和劳动
投入的增长。
这一时期一直强调物质资本的重要作用,“物质资本增长”决定了经济增长率,在不存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假设条件下,物质资本的规模及增长速度是影响现代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因此,新古典增长理论普遍认为:经济稳态增长率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率等不可控因素,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经济体系无法实现持续的增长,即当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时,经济最终会陷入停滞状态。
其基本的增长模型公式是:
公式(2)由无技术进步条件下的Cobb- Douglas 生产函数
Y=ALαK1-α推导而来,其中A为常数。
该公式假定技术水平不变,只考虑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收入Y增长仅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两种因素引起的。
但是,当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时,特别是在外生的技术进步采取哈罗德中性(即技术进步附着在劳动上)形式时,经济就能沿着一条平衡增长轨道移动。
索洛(1956,1957)和斯旺(1956)开始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技术进步因素,并尝试将产出增长中不能被传统生产要素解释的部分分离出来。
新的增长公式变为:
公式(3)由技术进步条件下的Cobb- Douglas生产函数Y=ALαK1-α推导而来,其中A为非常数。
其中,A是广义的技术进步因子(索洛余值或综合要素生产率)。
索洛和斯旺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避免了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刀刃性质,但不足之处在于模型中最重要的增长源泉A却是外生给定的因素。
新古典增长模型采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迎合了当时逐步兴起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正因为如此,这一理论一经
提出,便成为西方正统经济理论—新古典综合或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索洛(1956,1957)对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的研究得出,在长期内人均收入增长率趋同于技术进步率。
如果按照这个“趋同假说”,贫富国家之间的差距会缩小。
然而现实中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
索洛模型不能解释已经达到稳态水平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因为
一旦某个国家达到稳态水平,它的经济就不再增长。
索洛模型在完全竞争假定条件下,以外生的技术进步解释经济增长,使得新古典模型陷于解释一切却不能解释长期增长的境地。
对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修订强调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的内生性,无论技术变化是外生还是内生,都在新古典理论模式框架下,难以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
3. 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不满意新古典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的观点,开始进行研究尝试。
其中,最有名的是阿罗和宇泽。
阿罗(Arrow,1962)最早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内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模型,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研究框架。
边做边学模型作为第一个内生增长模型,促进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
宇泽(Uzawa,1965)通过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生产人力资本的教育部门,将索洛模型中的外生技术进步“内生化”。
宇泽提出的人力资本驱动的生产率改进模型,为解释内生技术变化提供了可能,成为罗默和卢卡斯重要的思想源泉。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1986)和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的出现,经济增长理论再次焕发生机。
新增长理论肯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把技术进步内生化,并对技术进步的实现机制进行理论分析。
新增长理论现已成为当今西方经济学界的一种主流理论,其研究重点在于探索何种内生机制能够保证经济持续增长。
新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以下两个阶段突破新古典假定:
罗默第一代模型。
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加入外部性因素,这类模型以阿罗的“边做边学(Learning by Doing)”模型为代表,主要包括罗默的知识溢出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等。
罗默吸收了阿罗的思想,在1986年建立了知识溢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为个体厂商的投资对其他厂商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所以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最终生产会有递增的规模报酬,从而使模型产生了内生增长。
罗默在模型中引入“知识积累”这一重要的因素,此时知识的积累是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被动产生的。
罗默提出了四要素增长理论,即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资本和劳动,人力资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专利来衡量,强调创新)。
只要创新产生的利润超过研发成本,企业就会对创新投资。
创新会产生溢出效应,后一代创新者会从前一代创新者的努力中获利。
赫尔普曼也认为,创新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高质量的产品夺取了旧的、低质量的产品的市场份额,因此经济增长的常态是非均衡的。
由于知识的积累带来了外部性,产生了递增的收益,抵消了资本积累中的边际收益递减。
按照这种推断,经济增长不再“趋同”,而是贫富差距拉大。
庆幸的是大多数经验研究并没有发现所谓的规模经济,创新带来的商品多样性可能会抵消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
卢卡斯(1988)以人力资本内生化的方式将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生产率增长内生化,关注的是人力资本积累中的外部性。
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产生的效应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使生产具有递增收益,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
(2)罗默第二代模型。
以罗默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
(1987,1990)、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Grossman and Helpman,1991)产品质量阶梯内生增长模型为代表。
这类模型真正突破完全竞争假设,在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条件下考察了经济增长的因素与机制,直面研究知识的积累,更好地说明技术进步的决定机制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罗默受到熊彼特创新思想的影响,将研发(R&D)和不完全竞争整合进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第一次在理论上把经济增长建立在作为内生变量的技术进步上。
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并不像新古典增长理论所解释的那样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主要是经济当事人从事研究和开发的结果。
同时,适当的政府干预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市场万能论不同,新增长理论认为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不仅存在静态失灵,而且存在动态失灵。
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要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中,提出了要素收益递增假定,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了全面的修正和发展。
它强调经济增长是经济内部力量作用的产物,重视对技术进步、“边做边学”、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政府支出等新问题的研究。
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的四个外生给定的参数:储蓄率、资本产出比、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率,都已经变成了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内生变量。
尽管新增长理论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但是由于新增长理论依然采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构建模型,因此这种进步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