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个性化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个性化阅读”
作者:袁廷庆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2年第09期
“个性化阅读”现在是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何对“个性化阅读”进行正确的定义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如何处理“个性化阅读”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时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难点。经过广泛查阅关于“个性化阅读”的文献,笔者对“个性化阅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培养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
2. 许多专家对“个性化阅读”进行了阐述,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有人解释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注意力、兴趣、以往的经验和基础、课文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及拓展方法等影响而产生的独特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点明个性化阅读的主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切不可太注重“个性化”》
3.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一定情境中,因个性发展需要而根据教学实际,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兴趣、阅读风格、阅读品质,以及养成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健康的阅读习惯,从而在一定阶段内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不同学生的阅读个性既有共同之处,也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关于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冷思考》
分析以上资料对“个性化阅读”的定义,不难归纳出以下几个关键词:独特的感悟见解、适合自身的阅读风格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这说明“个性化阅读”需要学生对阅读有独特的感悟见解,有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风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个性化阅读”,关键是如何处理“个性化阅读”之间的各种关系。
“个性化阅读”的基本理念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以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学生的阅读与表达都应该是个性化的。“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建立在教师对文本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个性化探索热情进而把握个性化作品内容及感情的阅读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三方面的个性化堪称“个性化阅读”的三要素。
1. 教师方面。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平等对话者、参与者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要读出作品的精神与魅力,要读出自己的感悟与思想,绝不能只依靠“教参”并先入为主地用教参替代自己的阅读;二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有引导的责任和义务,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面对学生,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情境,搭建起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生乐于思想,敢于表态,勇于质疑争论,以便生成、深化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 学生方面。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能有意识地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进行深入思考、联想与探究,提出有一定探讨价值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每个读者阅读一样东西,都会有其独特的感觉与收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想让自己的阅读视野更广阔、阅读感觉更敏锐、阅读深度更大,学生还应经常与他人进行阅读体会、阅读经验、阅读困惑等交流,以博采众长助己精进。
3. 文本方面。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优秀文章,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或作品,特别是热销的、健康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可以成为“个性化阅读”的材料。文本的魅力在于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发掘意义,诠释文本。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就不同。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实施“个性化阅读”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如何展开“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呢?
1. 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90万字”。一个星期只让学生读很少的几篇文章,这显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违背。只读课本这样的阅读只能以本为本,很难跳出文本,超越文本,实现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阅读”,首先,教师要加大课堂内的信息量。其次,要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的书和报刊,勤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上网阅读信息。
2. 鼓励学生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学生的体验我们不能轻易地否定,要多一份尊重,多一些交流。强调“个性化阅读”,必须实现传统语文教学观的根本改变,把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成学生自主活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首先要考虑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注意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担任小组长的机会。
3. 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如果学生都用同一种阅读材料,教师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自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我认为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的权利。根据兴趣,建立不同的阅读小组,互相进行讨论。个性化的阅读,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
4. 把阅读内容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阅读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相一致。因为脱节的阅读材料激不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促使学生产生体验,引起共鸣。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不论是天文地理、社会家庭,还是国际政坛兴衰、体育风云纵横、热门话题、新鲜事物都可以是他们的阅读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滔滔不绝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广闻博览中增进智慧,在杂谈评说中锻炼能力,这是“个性化阅读”的社会意义。
“个性化阅读”,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是‘个性化阅读’的应有之义”。有位教师说得好——“个性化阅读”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肢解文本一套标准到底,不容学生有质疑地被动吸收的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激活,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课堂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