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挤状态下企业寻租行为与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拥挤状态下企业寻租行为与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以产业集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集群的经济优势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广泛重视,

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同时,产业集群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遇到很多的问题,尤其是集群内企业数量增多后出

现的拥挤和集群内的竞争加剧,导致集群的外部经济逐渐散失,使得依靠模仿跟进的中小企业聚集的集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曰渐突显。本文正是基于这一问题背景而展开研究,通过对拥挤状态下集群内企业寻租行为的分析,进一步发现集群的自我调节功能。

一、产业集群租金和产业集群拥挤产业集群从开始研究的那一刻起,学者就发现集群与租金联系在一起。租金最早出现在亚当,斯

密在《国富论》中对收入的三种描述,当然那个时候斯密说的租金

主要是地租。马歇尔被公认为产业集群研究的先驱,早在19 世纪末,马歇尔(Alfred Marshall 1890) 就提出“一般发达的经济”所造成的“外部经济” (external economies) 能够促使产业集群产生;这“外部经济”就是产业集群的租金。臧旭恒和何青松(2007) 认为产业集群租金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产业租金、地理租金和组织租金。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产业集群“租金”的存在必然吸引大量企业模仿跟进,增加该集群的产业供给,从而压低产品价格。克鲁格曼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

(Dixit —St iglitz 1977) 建立的模型(简称D—S模型) 进一步进行了产业集群的数学模型推导,勾勒出产业集群的特征是通过解决“产品数量一产品品种”而构筑出“产业集群的租金”,并在一定集群规模下能够实现自我累积效应。

Tichy(1998) 借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维度上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划分成诞生、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进行。马库森(Markusen 1996) 认为,区域集群越成功,越倾向于发展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进而导致集群败落的潜在风险不断积聚。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和风险进行了分析,如仇宝兴(1999) ,较早地关注到产业集群的拥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孙鳌、陈雪梅(2007) 从产业集群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环境资源市场对拥挤效应进行了定性的分析;李敏、刘和东(2008) ,以生物社群关联度指数模型为基础,分析了产业集群的最优规模,并基于行为生态学对产业集群拥挤效应克服进行了研究。

同时,产业集群的发展,同自然界生物体和种群一样也是有时间阶段性,也要历经由小到大,由盛而衰的演变;根据阿利氏规律(Allee ' s law),种群有一个最合适的密度,过密和过疏都会对种群产生不利的影响。产业集群与生态种群有着一定的相似和共同的特点,产业集群的企业密度从过疏到过密所经历的四个阶段,表现出集群规模随企业密度变化的一条“ S”曲线,见图

产业集群规模不可能长期地按几何级数增长。集群在一个有限空间中增长时,随着企业密度的上升,必然受到集群内有限空间资

源和市场容量的限制。在形成阶段,进入集群的企业为了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而聚集,同时数量增多,集群规模增大,发展速度较快;进入成熟阶段后,随着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数量增多,产业集群也达到最佳规模。超过这个最佳规模就会出现产业集群拥挤,并导致集群内企业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的目标和行为不再相容,也就出现拥挤效应,如成本的增加或利润的降低都使得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变得不经济,且原本构筑的产业集群的租金正逐步消失,

可以看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租金密切联系在一起;同时,产业集群拥挤和产业集群的规模也联系在一起。随着进入集群的企业数量增多。即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削弱集群的竞争能力(陈雪梅2007),集群内的企业为获得新的租金必然要进行新的寻租行为,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实现自我调节。

二、集群内企业寻租行为和产业集群的自我调节按照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1977)恒定替代弹性(con sta nt elasticity of sub —stltutlo n , CES效用模型的说法,解决顾客多样化消费偏好及企业生产差异化的两难冲突的最优状况只能是一定品种数量和一定程度的生产规模经济的组合,规模的大小会影响到组织内差异化生产企业的数量。同理,以中小企业聚集的产业集群,其规模的从小到大而使得集群内差异化生产企业的数量增加,而随着产业集群的规模增大到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后,集群内的企业数量到达饱和,产业集群的拥挤也是这个时候

开始出现的。一致时,会竞相扩大产量,或者降价以争取更多的顾客,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任一个企业的产量或价格决策都会受到另一个企业的决策的影响。反复博弈下去之后,当价格降到边际成本时,才会达到均衡价格和产量,也就是产业集群达到拥挤的状态。

2 企业寻租行为和集群的自我调节

在拥挤状态下,集群内的企业目标不再像集群形成阶段一样可以通过分工合作而一致或相容。为此,就必然会有各自的企业行为,如价格决策或产量决策。同时,集群内的各个企业的产量或价格决策都会受集群内的其他企业的产量或价格决策的影响。为简化分析,我们可以把集群内的企业分为两类,即大企业(或称龙头企业,以下简称A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以下简称B企业),从而更接近现实的产业集群。我们知道,随着产业集群规模增大而出现集群拥挤效应;为保持企业利润,A 企业肯定会采取措施去扩大生产规模,进而通过规模经济带来新的租金。同时,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就会积极应对,常见的手段是价格的反复博弈,博弈过程如下(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产业集群内的大企业(A 企业)如果选择扩大产量抢占市场份额的话,集群内的其他中小企业(B 企业)在

两个战略选择“降价”还是“不降价”的面前,往往会选择降价;为此,集群内的大企业也选择一点点去跟进“降价策略”。反复博弈下

去,价格会逐步下滑并直到接近边际成本为止,整个市场的利润趋于减少。为此,A 企业获得通过规模经济的同时,利润空间也大幅缩小。为避免利润的下滑,A 企业在进行价格博弈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在产品的工艺、技术以及品牌和市场渠道等方面模仿创新,从而拉大与集群内企业的差距,形成新的租金,延缓利润下降趋势。

同时,集群内其他中小企业(B 企业)也必须展开新的寻租行为,否则生存就会更加困难。在拥挤阶段下B 企业的寻租行为非常有限:一方面通过模仿和降价等“贴身”竞争行为来维持现有的生存空间,尽力缩小与A 企业的差距。另一方面,从集群分工和产业功能或者集群内的产业链上改变和寻租。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外资品牌竞争对手的进入,B 企业中的部分优秀者也会首先打破路径依赖,选择迁出集群,进入外资品牌的阵营即中端用户群,跟随外资品牌竞争对手参与竞争,寻找新的租金机会,不再跟随集群内的大企业(A 企业)陷入持续价格战的困境。

产业集群进入成熟阶段并出现拥挤后,集群内的企业谋求保持现存租金的行为或者迁出集群去寻找新的租金行为都是寻租行为,无论是主动迁出还是转型或淘汰都是自我疏导,从而实现自我调节。同时,自我调节的过程,也是控制合适的集群企业密

度以及迈向更具有获利能力的创新行为的能力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温州柳市镇因“中国低压电器之都”而蜚声国内,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柳市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占地尽管只有49.9 平方公里,却生存着1000 多家上规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