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消费观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消费观调查
报告
青少年消费观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观产生了变化,其中当代青少年的消费观变化尤为显著。青少年受到周边新事物的影响较大,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不强,在一些变味的“社会关系”下难免会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造成影响。青少年的消费观因此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为加强对我县青少年消费的指引,布尔津县团委于今日在高级中学及县初级中学进行了青少年消费意识问卷调查,本报告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指引青少年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策略。
一、调查目的
消费从目的上看,主要能够分为生存性消费(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成长需要的消费);享受性消费(如时装、美食、高档电器、美容等)和发展性消费(如学费、学习用具、书刊的费用等)。青少年几乎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特别是步入中学后,消费行为同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是由父母决定,现在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消费误区。故本次调查选取中学生为调查对象来研究青少年的消费状况。
二、调查内容
(一)消费倾向
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商品种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生活内容多姿多彩的同时,也使消费活动趋于复杂化。中学生成为消费大潮中一群特殊的消费者。她们虽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却又具有了一定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根据调查,我县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大都在100元以上,初中有38%的学生每月花费在300元以上,而在高中这个比例达到了54%。这些钱她们到底怎么消费呢?调查发现,零食、书刊和衣服是她们常买的东西。她们买的书一般为报刊杂志,小说和参考书。调查显示,中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在初中和高中分别为34%和74%,而且话费也占到了她们消费的很大比例,甚至分别有6%和12%的初中、高中生每月仅话费就达到100元以上。可见她们的消费有很大的随意性。而每月消费有规定的同学,随时向父母要或是突然决定消费的人占大多数。在记账、理财方面,均有70%的学生表示并无记账理财的习惯并有过向同学借钱的情况。能够看出,在她们消费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消费误区
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主要是:追求新颖和时尚,突出个性和自我,崇尚品牌和名牌,注重情感和直觉,喜欢攀比和超前。经过问卷调查,我县中学生的消费误区集中体现在:盲目从众、攀比成风和奢侈浪费。
1、盲目从众就是看到别人都买的东西,自己也随大流去买,而
买的东西往往并不需要。别人说好的东西,别人都买的东西,有时也并不见得好,即使这些东西比较好,也不一定符合你自己的需要。当问及“你的消费观来源”这个问题时,有60%的人是有自己主张,16.6%的人参考同龄人,19.1的人参考父母。而对于明知道并不需要的物品,仍有近20%的学生会因为其它一些原因购买。实际上,消费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计划,要基于自身的需求,保持冷静的头脑,避免盲目从众的消费行为。
2、攀比是个人为了与某人比高低争面子,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花钱购物。例如: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就也想买手机。看到同学穿名牌衣服,自己就想要一套牌子更“亮”的衣服。既然是学生,就应该保持朴素、纯洁的本色,消费购物应量力而行,不应该刻意追求名牌。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会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也会分散学习的注意力。调查发现,在同学过生日的问题上有32%的学生认为一定要送礼物,不然会没面子。在初中有36%的学生还会选择自己制作礼物,而到高中这一比例仅剩10%。广大青少年应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消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社会上流行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自己也没有必要去赶这个潮流。还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应该合理利用,不要花冤枉钱。
3、“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远是真言。”中学生在消费中,喜新厌旧、奢侈浪费的现象也较严重。有的同
学使用的东西几乎是月月更新,文具盒换了一个又一个,书包买了一个又一个,各种笔已应有尽有,还是一有新式样就买。请同学吃饭的问题上,有56%的初中生选择在家里,而在高中生中有48%会选择在饭馆里。可见铺张浪费这一情况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也变得更加显著。青少年的消费全来自家庭的供给,要树立以俭为荣,以奢侈和浪费为耻的消费观。乐观的是有超过60%的学生认识到青少年当前的消费有时较为奢侈,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消费一般应以经济实惠为主或兼顾实惠和高标。作为中学生在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生活、学习条件后,应该想到勤俭节约的美德,自己节省一点,父母的负担就能够减轻一点。挥霍父母的劳动所得,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导致出现误区的原因分为外界环境因素和学生的自身因素。往往外界环境在影响人们的各种因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原因主要是:其一,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学校的围墙只能减弱来自社会刮起的享受之风,却不能阻挡它的侵蚀,学生免疫力较差,难免会受影响。其二,父母的溺爱扭曲了学生的消费观。为人父母者普遍存在着补偿心理,她们过分关心孩子的吃穿玩乐,对孩子过分溺爱,这也是造成学生走入消费误区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认识并改进它们,就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代青少年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