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分配河 流水资源 少
减少水井数量
推广节水农业
降水量 多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作为防护林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 开源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解决能源
的途径
e.控制人口增长
利 于 防 治 荒 漠 化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生 态系统
实例: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浏览思考
摧毁易 再造难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想一想:环境问题是指哪些问题?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废水、废气、废 渣) 光、噪声、电磁波、 辐射等
不同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具体主要 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东部:草原 西部:沙漠、戈壁 荒漠化的 潜在威胁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基本条件 物质基础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 沉积物(物质疏松)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地段
(二)具体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林
生物 措施
绿 洲 地 区
外围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内部
封沙育草 营造防沙林带 农田防护林网
缺 工程 水 措施 源 地 区
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西
海陆 位置
东 改善灌溉技术
干旱内陆区
牧区草原
农作区
<200mm
200-400mm 400-800mm >800mm
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C.植被类型
荒漠
荒漠草原
草原
总结:
贺兰山以西 降 水 少 小 沙漠、戈壁 干 旱 以下200mm以上 大 贺兰山以东 多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问题探究:
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什么? 每逢干旱,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 盼晴天,这是为什么? 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高山冰雪融水是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晴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干旱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脆弱
表现:
(1)河流 (2)植被
(3)土壤
欠发育 稀少
发育差
所以,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干 旱 为 主 的 自 然 特 征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气候:深居内陆 干旱 山岭阻隔 植被:草原、 荒漠为主 生态 环境: 脆弱
“地球的癌症”
(1)分布
西北地区的范围
a.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形特点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2.西北地区的地形
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自然 原因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人为 原因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 荒漠化的含义
分布 成因
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 自然因素:气候变异等 人为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土地沙漠化(沙漠化)
西
部
东
部
地形
特征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 贺 陆盆地 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兰 新疆常被描述为“三山 夹两盆”
高 原
辽阔坦荡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天山、塔 山 地形区 里木盆地
b.气候: 干旱
想一想:为什么干旱?
位 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地 形
山地、高原阻隔
划分依据: 800mm以上 ——湿润区 400~800mm ——半湿润区 200~400mm ——半干旱区 200mm以下 ——干旱区
戈壁与沙漠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
降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 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 例 (第二课时)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加剧荒漠化进程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在 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 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在我国多发生 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原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 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 加,引起土壤盐化。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 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 植被遭破 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 坏 尔多斯沙区)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 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 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百度文库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 能多地放牧牲畜。
加速了草 原退化和 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 土壤遭受 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在缺 风蚀,形 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成沙地
发菜
沙蒿
阅读:
2.5 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
阅读(课本P19)
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主要表现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次生盐渍化(盐渍化)
荒漠化
演化过程: 缺植 水被 分破 ,坏 养 分 地 面 裸 露 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 和养分流失
荒漠般的景观
土地的生产力 长期丧失
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云贵高原石质荒漠化
华北平原次生盐碱化
西
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高原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 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一) 荒漠化的防治可以概括为:
“三项内容、两条原则和一个重点”
1.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沙漠(荒漠) 过度带 农耕(牧)区
2.“两条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