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低温特性研究进展_赵世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4卷第1期2016年1月

硅酸盐学报Vol. 44,No. 1

January,2016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DOI:10.14062/j.issn.0454-5648.2016.01.04

锂离子电池低温特性研究进展

赵世玺1,郭双桃1,2,赵建伟1,2,宋宇3,南策文2

(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研究所,深圳 518055;2.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4;

3.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圳 518057)

摘要:随着新能源的兴起,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较差的低温(≥–40 ℃)充放电特性限制了锂离子电池适应性。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低温理论和体系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电池正负极、电解液、添加剂及工艺等因素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对此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总结。展望了常规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低温体系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低温体系;正负极;电解液;全固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16)01–0019–10

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3 05:19:58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2310.TQ.20151223.1719.004.html

Development on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ZHAO Shixi1, GUO Shuangtao1,2, ZHAO Jianwei1,2, SONG Yu3, NAN Cewen2

(1.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2.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3.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Shenzhen, Shenzhen, 518057)

Abstract: Lithium ion batteries as clean energie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However, the disadvantage of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restricts its development, which becomes one of the popular aspect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Recent work on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reviewed. The effect of materials (i.e., cathode/anode, electrolytes and additives) on the 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The manufacture techniques were also compared. In addition, future possibl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for ordinary and all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also analyzed.

Keywords: lithium ion batteries;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cathode/anode; electrolyte; all solid-state

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以来,以其寿命长、比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以往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关注较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锂离子电池高温条件下使用时的容量衰减问题和安全性问题上。然而,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低劣带来的制约愈加明显。据报道[1],在–20℃时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只有室温时的31.5%左右。传统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在–20~+55 ℃之间,但在航空航天、军工、电动车等领域,要求电池能在–40 ℃正常工作[2–3]。因此,无论从军用、航空还是环保、节能等角度考虑,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意义重大,但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特性的研究明显滞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锂离子电池低温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以期发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锂离子电池的低温特性

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使用存在着诸多问题:比

收稿日期:2015–06–25。修订日期:2015–07–13。

基金项目: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40509172959973)。通信作者:赵世玺(1966—),男,博士,副教授。Received date: 2015–06–25. Revised date: 2015–07–13.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Shixi(1966–),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E-mail: zhaosx@

· 20 ·《硅酸盐学报》J Chin Ceram Soc, 2016, 44(1): 19–28 2016年

容量低、衰减严重、循环倍率性能差、析锂现象明显、脱嵌锂不平衡等[4–7]。研究发现,制约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8]:

(1) 低温下电解液黏度增大,甚至部分凝固,导致离子电导率低;

(2) 低温下电解液与负极、隔膜之间相容性变差;

(3) 低温下负极析锂严重,且析出的金属锂与电解液反应,其产物沉积导致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厚度增加;

(4) 低温下锂离子在活性物质内部扩散系数降低,电荷转移阻抗(R ct)显著增大。

虽然人们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因素有所共识,但对其决定因素却存在争论。Smart等[9]在研究Li/Graphite半电池的低温性能时发现:(1)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膜)阻抗(R SEI)大于电解液阻抗(R b);

(2) 在–20 ℃以下,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无明显改变,而R SEI随温度变化却十分显著且与半电池性能恶化趋势一致。基于上述两点,Smart指出,电解液对锂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最大,且R SEI为锂离子电池在低温下的主要阻抗。在Smart等的影响下,低温电解液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SEI膜决定电池低温性能的观点很快受到了质疑,因其不能解释锂离子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充放电不对称性。

Huang 等[10]发现,在–20 ℃时,Li+从石墨层间脱出较易,嵌入则较难,该现象与谢晓华等[11]报道一致。谢晓华等在研究LiCoO2 /中间相碳微球(MCMB)在–30~+25℃充放电行为时发现,在低温区,MCMB的嵌锂阻抗比脱锂阻抗要大得多。由于SEI膜是非选择性透过膜,因此Li+穿过SEI膜不可能具有方向差异性。据此,Huang提出,限制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是低温下急剧增加的Li+扩散阻抗,而并非SEI膜。

然而,在Huang等[10]的理论提出2年后,Wang 等[12]在研究四元低温电解液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EMC) (体积比4:1:3:2)时发现,无论是在–30 ℃低温还是在25 ℃,电池的R SEI都大于R b和R ct。且–30 ℃时更为明显,前者大于后两者之和,是低温下电池的主要阻抗。这一现象似乎与Huang的理论相悖,但是就温度敏感性而言,显然R ct更敏感。相比室温(25 ℃)而言,–30 ℃时的R ct扩大了40.75倍,而R SEI仅扩大了31.60倍。这说明,低温下R ct对温度更为敏感,与Zhang等[13]研究结果一致。不过,Wang等并没有讨论Li+在活性物质中的扩散阻抗R diff,也没有进行更低温度下的阻抗测试。

尽管Huang等[10]指出,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源于急剧增大的Li+扩散阻抗。但是,人们在进行交流阻抗谱(EIS)分析时,往往只将R b、R SEI、R ct这三者进行比较,而锂离子扩散阻抗R diff 却往往只给出大致趋势,并未与R ct进行定量、甚至定性的比较。2007年,Smart等[14]在研究Li1+x(Co1/3Ni1/3Mn1/3)1-x O2/Graphite体系时发现,在1.2 mol/L LiPF6/EC:EMC(1:4)电解液体系中,LiNi1/3Co1/3Mn1/3O2在–40 ℃时的R diff(8.3 Ω)大于R ct(4.1 Ω)。

但是,低温下锂离子扩散阻抗并不必定大于电荷转移阻抗。Bae等[15]利用Arrhenius方程计算发现,LiFePO4在作为正极时的化学反应激活能和锂离子扩散激活能分别为29和39 kJ/mol;而对于负极石墨而言,二值分别为58和5.1 kJ/mol。这说明,对于不同体系,其正负极的低温性能的决定因素不同,这可与谢晓华等的报道[11]相互验证。

Huang的锂离子扩散决定论,是基于石墨负极时的阻抗研究提出的,但是碳类负极的共性(即低温时锂脱嵌引起的结构变化导致效率达不到100%)带来一个疑问:锂离子在低温时的扩散阻抗增加,是由于结构变化还是由于扩散系数随温度降低所引起的?Li等[16]发现,尽管TiO2在充放电时效率都能够达到100%(说明此时嵌脱锂对结构没有影响),但是其低温容量还是出现了衰减:低温下TiO2纳米管的容量保持率,分别是室温的81.8%(0 ℃)和50.2%(–25 ℃)。类似现象也出现在“零应变”材料钛酸锂的低温研究中[17],这说明低温下锂离子的扩散系数是低温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对于绝大部分体系而言,低温时电荷传递速率和锂离子扩散速率的下降,是导致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欠佳的主要原因,并且在相同条件下R ct比R SEI对温度更为敏感。另外,电荷转移和Li+在活性物质中的扩散对低温性能的影响程度,与体系有关。一般而言,正极Li+扩散起主导作用,而负极受R ct影响更大。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低温特性

正极材料按其锂离子扩散通道可分为一维、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